《槐聚詩存》一九八九年只收了一首《閱世》:
「閱世遷流兩鬢摧,塊然孤喟發群哀。
星星未熄焚餘火,寸寸難燃溺後灰。
對症亦知須藥換,出新何術得陳推。
不圖剩長支離叟,留命桑田又一回。」
水閣醫院老照片
水閣醫院早年間多有名醫,康愛德就是一個能夠叫響全國的名字。她是這家女醫院的第二任院長。
康愛德是一位江西九江女子。她生於1873年,是家中第六個女兒。她孩童時代命運多舛,做童養媳都不成,因為算命先生説她命犯天狗,不利婚姻。一位美國女傳教士收養了她,給她帶來人生轉機。她有了九歲入學讀書的機會,並於1892年被帶到美國,入密西根大學學習醫科。這一年,按民間記歲習慣,她二十歲。1896年,康愛德以優異成績完成了學業。她在結業式上的表現成為佳話,在國內知識界流傳。
這段佳話打動了啟蒙思想家梁啟超,他撰寫《記江西康女士》一文,發表在鼓吹維新變法的《時務報》。
梁啟超文章記述康愛德的身世,“幼而喪父母,伶仃無以自養”,美國女傳教士昊格矩“過九江見之,愛其慧,憐其窮”。康愛德開始接受正規系統的學校教育,“入小學、中學,遂通數國言語文學。天文地誌演算法聲光化電繪畫織作音樂諸學,靡所不窺,靡所不習”。進入密西根大學,她“以發念救眾生疾苦因緣故”,專攻醫學。梁啟超寫道,“學中歲有課,月有試”,大學裏每個月的測試、期末的學科考試,康愛德“試而褒然為舉首者數數矣”,考試成績常常名列前茅。
學業有成,在畢業式上康愛德也有上佳表現。梁啟超濃墨重彩,記述了發生在密西根大學的這一幕。“西例,校中學生卒業將出學,則群其校之教習,若他校教習,與其地之有司,若他國旅其地之客官等,而集于校,而授成學者以執據”。執據即畢業文憑。這是隆重的畢業典禮,出席者不僅有本校教員、外校教員,還有本地官員,有國外來賓,共同見證頒發證書的時刻。為説明所頒文憑的價值,梁啟超作了類比,“得此者,榮幸視中國之及第,或復過之”,比中國科舉中進士,有過之而無不及。
密西根大學在校學生數以千計,留學生來自十幾個國家。數以百計的畢業生在儀式上依次登臺。輪到康愛德了,她與湖北女生石美玉並肩,“昂然翛然,服中國之服,矩步拾級,冉冉趨而上”。梁啟超寫道,“西人本侮中國甚,謂與土番若”,對中國懷有歧視和偏見。康、石兩位女子,身著華服,穩步登臺,儀錶優雅,落落大方,“翹然異於眾”。“所領執據,又為頭等”,她們領取的,又是頭等文憑——“彼中所最重”,正是在此。出席典禮的本校和校外教員,美國官員和外國官員,“睹此異稟,則皆肅然而起,違位而鞠躬焉以為禮”,表達敬意。會場內外,來自十余國的學生數以千計,“觀者如堵墻,則皆拍手讚嘆”。顯然,這場面也感染了密西根大學的校長,“既畢事,總教習昌言于眾曰,無謂支那人不足言,彼支那人之所能,殆非我所能也”——校長由衷之言:不要輕視中國人。
康愛德學成歸國,報效人民,對此梁啟超給予盛讚。他寫道:“女士無他志念,惟以中國之積弱,引為深恥,自發大心,為二萬萬人請命,思提挈而轉圜之。梁啟超曰,海內丈夫,亦二萬萬,其有志於是者,蓋亦希矣。”
《記江西康女士》發表于1897年。其時,維新變法聲勢日壯。梁啟超撰寫《變法通議》,鼓吹興辦女學,他推崇留學歸來的康愛德,是要為中國婦女樹立學以自強的範例,更是在為女子教育大聲疾呼。梁啟超説,“吾雖未識康女士,度其才力智慧,必無以懸絕於常人”。假如她沒能得到昊格矩的幫助,沒能去美留學,“則至今必蚩蚩然塊塊然戢戢然,與常女無以異,烏知有學,烏知有天下”。
梁啟超的文章産生了一定的影響。時隔不久,上海《申報》于4月5日刊載“江西採友訪人”的報道《記奇女子》,4月7日又有《論本報所紀奇女子事》見報,使得康愛德事跡傳播更廣。生平堪稱一個“奇”字的《老殘遊記》作者劉鶚,心嚮往之。得知康女士“尚閨中待字”,劉鶚動了續弦之心,請羅振玉寫信給梁啟超和《時務報》創辦人汪康年,希望他們“為作冰上人”。
康愛德故事,連著梁啟超、劉鶚、羅振玉、汪康年,使這些歷史名人也進了水閣醫院的百年史話。
康愛德是一位江西九江女子。她生於1873年,是家中第六個女兒。她孩童時代命運多舛,做童養媳都不成,因為算命先生説她命犯天狗,不利婚姻。一位美國女傳教士收養了她,給她帶來人生轉機。她有了九歲入學讀書的機會,並於1892年被帶到美國,入密西根大學學習醫科。這一年,按民間記歲習慣,她二十歲。1896年,康愛德以優異成績完成了學業。她在結業式上的表現成為佳話,在國內知識界流傳。
這段佳話打動了啟蒙思想家梁啟超,他撰寫《記江西康女士》一文,發表在鼓吹維新變法的《時務報》。
梁啟超文章記述康愛德的身世,“幼而喪父母,伶仃無以自養”,美國女傳教士昊格矩“過九江見之,愛其慧,憐其窮”。康愛德開始接受正規系統的學校教育,“入小學、中學,遂通數國言語文學。天文地誌演算法聲光化電繪畫織作音樂諸學,靡所不窺,靡所不習”。進入密西根大學,她“以發念救眾生疾苦因緣故”,專攻醫學。梁啟超寫道,“學中歲有課,月有試”,大學裏每個月的測試、期末的學科考試,康愛德“試而褒然為舉首者數數矣”,考試成績常常名列前茅。
學業有成,在畢業式上康愛德也有上佳表現。梁啟超濃墨重彩,記述了發生在密西根大學的這一幕。“西例,校中學生卒業將出學,則群其校之教習,若他校教習,與其地之有司,若他國旅其地之客官等,而集于校,而授成學者以執據”。執據即畢業文憑。這是隆重的畢業典禮,出席者不僅有本校教員、外校教員,還有本地官員,有國外來賓,共同見證頒發證書的時刻。為説明所頒文憑的價值,梁啟超作了類比,“得此者,榮幸視中國之及第,或復過之”,比中國科舉中進士,有過之而無不及。
密西根大學在校學生數以千計,留學生來自十幾個國家。數以百計的畢業生在儀式上依次登臺。輪到康愛德了,她與湖北女生石美玉並肩,“昂然翛然,服中國之服,矩步拾級,冉冉趨而上”。梁啟超寫道,“西人本侮中國甚,謂與土番若”,對中國懷有歧視和偏見。康、石兩位女子,身著華服,穩步登臺,儀錶優雅,落落大方,“翹然異於眾”。“所領執據,又為頭等”,她們領取的,又是頭等文憑——“彼中所最重”,正是在此。出席典禮的本校和校外教員,美國官員和外國官員,“睹此異稟,則皆肅然而起,違位而鞠躬焉以為禮”,表達敬意。會場內外,來自十余國的學生數以千計,“觀者如堵墻,則皆拍手讚嘆”。顯然,這場面也感染了密西根大學的校長,“既畢事,總教習昌言于眾曰,無謂支那人不足言,彼支那人之所能,殆非我所能也”——校長由衷之言:不要輕視中國人。
康愛德學成歸國,報效人民,對此梁啟超給予盛讚。他寫道:“女士無他志念,惟以中國之積弱,引為深恥,自發大心,為二萬萬人請命,思提挈而轉圜之。梁啟超曰,海內丈夫,亦二萬萬,其有志於是者,蓋亦希矣。”
《記江西康女士》發表于1897年。其時,維新變法聲勢日壯。梁啟超撰寫《變法通議》,鼓吹興辦女學,他推崇留學歸來的康愛德,是要為中國婦女樹立學以自強的範例,更是在為女子教育大聲疾呼。梁啟超説,“吾雖未識康女士,度其才力智慧,必無以懸絕於常人”。假如她沒能得到昊格矩的幫助,沒能去美留學,“則至今必蚩蚩然塊塊然戢戢然,與常女無以異,烏知有學,烏知有天下”。
梁啟超的文章産生了一定的影響。時隔不久,上海《申報》于4月5日刊載“江西採友訪人”的報道《記奇女子》,4月7日又有《論本報所紀奇女子事》見報,使得康愛德事跡傳播更廣。生平堪稱一個“奇”字的《老殘遊記》作者劉鶚,心嚮往之。得知康女士“尚閨中待字”,劉鶚動了續弦之心,請羅振玉寫信給梁啟超和《時務報》創辦人汪康年,希望他們“為作冰上人”。
康愛德故事,連著梁啟超、劉鶚、羅振玉、汪康年,使這些歷史名人也進了水閣醫院的百年史話。
かい‐ぜん〔クワイ‐〕【塊然】
- [ト・タル][文][形動タリ]孤立しているさま。また、不動であるさま。
- 「枯野の広きに―として横たわる石」〈 ・ 〉
塊然獨坐,則哀憤兩集。
塊然獨處
解釋 像土塊般的孤單存在而無動於衷。語出漢書˙卷六十七˙楊王孫傳:其屍塊然獨處,豈有知哉?後用以形容人孤獨無聊。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褚少孫補東方朔傳:崛然獨立,塊然獨處。
- 分散。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捷獵麟集,支離分赴。」反完整、集中
- 殘缺不全。莊子.人間世:「夫支離其形者,猶足以養其身,終其天年。」反完整
- 散亂而無條理。漢.揚雄.法言.五百:「天地簡易而聖人法之,何五經之支離?曰:『支離蓋其所以為簡易也。』」
- 漂泊流浪。唐.杜甫.詠懷古跡詩五首之一:「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
1.敦厚貌。一說,無知貌。《詩·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毛傳:“蚩蚩者,敦厚之貌。”朱熹集傳:“蚩蚩,無知之貌。”宋王禹偁《君者以百姓為天賦》:“徒觀乎浩浩玄穹,蚩蚩黔首。”清蒲松齡《聊齋誌異 ·張誠》:“翁輟泣愕然,不能喜,亦不能悲,蚩蚩以立。”
2.惑亂貌;紛擾貌。漢揚雄《法言·重黎》:“大國蚩蚩,為嬴弱姬。” 《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於是素交盡,利交興,天下蚩蚩,鳥驚雷駭。”李善注:“ 《廣雅》曰:'蚩,亂也。'”呂延濟注:“蚩蚩,猶擾擾也。”清姚鼐《詠七國》:“蚩蚩六國主,蟲豸力爭競。”
3.象聲詞。茅盾《速寫一》:“這是一個擦得耀眼的紫銅質的大傢伙,雖然關著嘴,可是那轉柄的節縫中卻蚩蚩地飛迸出兩道銀線一樣的細水,斜射上去約有半尺高。”
1.密集貌。唐於鵠《過凌霄洞天謁張先生祠》詩:“戢戢亂峯裡,一峯獨凌天。”宋蘇舜欽《天平山》詩:“吳會括眾山,戢戢不可數,其間號天平,突兀為之主。”清唐孫華《狎客》詩:“戢戢附群蟻,殷殷聚飛螡。”王旡生《中國歷代小說史論》:“舉億兆人之材力,咸戢戢於一範圍之下,如羊豕然。”
2.順從貌。清平雲《孤兒記》:“戢戢然勿敢少違。”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不見夫戲獸者乎。以馬之駿、以猴之黠、以獅之戾、以像之鈍,而能使趨蹌率舞於一庭,應弦合節,戢戢如法者,何也?”
3.象聲詞。形容細小之聲。唐元稹《表夏》詩之八:“翩翩簾外鷰,戢戢巢內雛。”清蒲松齡《聊齋誌異 ·畫皮》:“一更許,聞門外戢戢有聲。”清蒲松齡《聊齋誌異 ·口技》:“摺紙戢戢然,拔筆擲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
4.魚張口貌。唐杜甫《又觀打魚》詩:“小魚脫漏不可記,半死半生猶戢戢。”宋梅堯臣《五月十三日大水》詩:“戢戢後池魚,隨波去難留。 ”清黃宗羲《振華鄭公神道碑》:“戢戢如枯魚之委於泥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