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8日 星期五

折衷,折中;吳福助編著《史記解題》


吳福助編著《史記解題》台北:國家,1995
2016年12月吳老師 (教我們大一國文,讀課外書《司馬遷的人格與風格》之贈書。
遵吳老師的建議捐錢給《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 〈孔子世家〉「太史公曰」 :「中.國言六藝者,折衷於夫子...



 折衷

  1. 取正,用為判斷事物的準則。
    楚辭 ·九章·惜誦》:“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與向服。”朱熹集注:“折中,謂事理有不同者,執其兩端而折其中,若《史記》所謂'六藝折中於夫子'是也。”
    宋張淏《雲谷雜記·侍郎徐公帖》:“予之所疑者,誰與折衷之。”
    葉適《題》:“夫欲折中天下之義理,必盡考詳天下之事物而後不謬。”
    梁啟超《論湖南應辦之事》:“更折衷於古經古子之精華,略覽夫格致各學之流別。”
  2. 調節使適中。
    《尸子》卷上:“聽獄折衷者, 皋陶也。”
    南史 ·江淹傳》:“君昔在尚書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寬猛能折衷。”
    唐韓愈《上張僕射第二書》:“乘之有道,步驟折中,少必無疾,老必後衰。”
  3. 指調和不同意見或爭執。
    魯迅《書信集·致曹聚仁》:“設法調解,折中之後,許開一個窗。”
    李劼人《天魔舞》第二二章:“唐淑貞顧慮到將來的意外,討論之後,才折衷下來,由白知時立刻親筆起草,擬一個結婚廣告。” [1] 

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

風義;寢門; 朱延豐突厥通考序


亦園兄千古:
同窗一甲子前,扶掖推挽,情誼手足;近來離睽,常在夢裡相見;
共事半世紀來,切磋砥礪,風義金石;不久再見,企待泉下長聚。
許倬雲拜輓



風義
  1. 對師友的情感道義。唐.李商隱〈哭劉蕡〉詩:「平生風義兼師友,不敢同君哭寢門。」
 
寢門

  1. 內室的門。《儀禮.士昏禮》:「婦至,主人揖婦以入,及寢門。」


《當年清華師弟》

    發佈日期:2002-05-31 


    【文章正文】


     19332月,陳寅恪先生受聘為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畢業考試委員。這年秋季有邵循正、朱延豐兩名研究生畢業。陳先生力主只派邵循正一人出洋,形成會議決議。後來此事牽及系主任,傳聞不派朱延豐是系主任與之有意見,陳先生為此事于193418有致梅貽琦校長函:

月涵吾兄先生:
  執事朱君不派出洋事,當日教授會議時,弟首先發表宜只派邵君一人,廷黻先生時為主席,詢問大家意見,並無主張。迨弟發表意見後,全體贊同,無一異議。弟之主張絕不顧及其他關係,苟朱君可以使弟發生出洋必需之信念者,必已堅持力爭無疑也。至謂系主任與之有意見者,他教授並隨同系主任者,則不獨輕視他教授之人格,尤其輕視弟個人人格矣。總之,此次史學系議決只派邵君而不派朱君一事弟負最大最多之責任。此中情形經過如此,恕外間不明真相,特函陳述,如有來詢者,即求代為轉達,藉明真相而祛誤會為荷。敬叩日安。


  弟寅恪頓首一月八日(見劉桂生、歐陽軍喜《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補》)陳先生立身行事,秉公恤人,敢擔責任,堂堂正正,這樣的風範固然與他的學養道德有關,而同時也有賴於一個寬容講理尊重教授(清華傳統:導師崇高)的文化環境。這條件首先落實在一位民主而有水準的校長(如梅貽琦)身上。到了1957年,陳先生這種對弟子負責的風義就只能體現在勸導他們謹慎發言、少提意見等良苦用心方面了。
  1934222,校方就此事呈教育部文,其中有云:朱生論文導師陳寅恪教授,對於該系只應推薦邵循正一人,主張尤力。前經來函詳述經過情形。(引處同上)
  我檢閱《塞柳堂集·朱延豐突厥通考序》(朱延豐的畢業論文即為《突厥考》),發現了當年陳先生所持的理由之一:“寅恪語朱君曰,此文資料疑尚未備,論斷或猶可商”云云。可能還有別的理由,俟考。
  朱延豐當時還兼任歷史系助教,縱然如此,陳先生亦不徇情。1935年,朱終於赴英國留學,入牛津大學研究近代史,1937年獲碩士學位,再入法國巴黎大學,習歐洲史。1938年應德國波恩大學之聘,講授中國史二年。後應國立東北大學之聘,任專任教授。
  朱延豐當年對陳先生持何態度呢?陳先生評審其論文,覺得不成熟,“資料未備”。“論斷可商”之外,還有一條建議:“請俟十年增改之後,出以與世相見,則如率精銳之卒,摧陷敵陣,可無敵于中原矣。”(見上引《通考序》)既期望又鼓勵。朱延豐沒把陳先生不贊成自己出洋的事放在心上,而是恪遵師訓,潛心向學,磨劍十年,再以補正後之《通考》乞教求序。《通考序》謂:

  朱君不以鄙見(指上引意見)為不然,遂藏之篋中,隨時修正。迄於今日,忽已十年。值南海戰起,寅恪歸自香港,寄居雁山,朱君從三台東北大學以書來告曰,前所為突厥通考已詳悉補正,將刊佈於世,願得一言以為序引。

  陳先生那時四十出頭,處事循理,發抒個性絲毫不受阻遏,於人倫日用之中事事在在顯申正義,體現師道;此亦屬身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故弟子亦恂恂然趨於正務於直,拙於巧詐,不存機心,一意潛學,以道立身;學子處此環境,有如吸納優質最佳“營養”,精神受惠,似若無形,如謂此關乎一生學問與做人,絕不言過。“文革”中整週一良先生最狠的是他歷史系的學生,鬥李達最慘的是李達自己的幾個研究生(七六老人伏天在烈日下罰跪,武漢號稱“火爐”)。陳先生不主張朱延豐出洋故事要是在五六十年代,俟“文革”一來,當事者不拿銅頭皮帶將陳先生抽死才怪哩!此理極單純,蓋後生者不逢時,所受的是“恨”的教育,則心靈乖戾,人性刁狠亦勢所必然矣。
  “弟之主張絕不顧及其他關係”,昔日尋常語,今日擲地作金石聲!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一日寫


[陳寅恪]朱延豐突厥通考序 (《寒柳堂集》頁一六二至一六三)

朱 君延豐前肄業清華大學研究院時,成一論文,題曰突厥通考。寅恪語朱君曰,此文資料疑尚未備,論斷或猶可商,請俟十年增改之後,出以與世相見,則如率精銳之 卒,摧陷敵陣,可無敵於中原矣。該當日欲痛矯時俗輕易刊書之弊,雖或過慎,亦有所不顧也。朱君不以鄙見為不然,遂藏之篋中,隨時修正。迄於今日,忽已十 年。值南海戰起,寅恪歸自香港,寄居雁山,朱君從三台東北大學以書來告曰,前所為突厥通考已詳悉補正,將刊佈於世,愿得一言以為序引。寅恪平生治學不甘逐 隊隨人,而為牛後。年來自審所知,實限於禹域以內,故僅守老氏之又損之義,捐棄故技。凡塞外殊族之史事,不復敢上下議論於其間。轉思處身局外,如楚得臣所 謂馮軾而觀士戲者。是今日之不欲更置詞於是書之篇首而侈言得失,亦已明矣。雖然,曩以家世因緣,獲聞光緒京朝勝流之緒論。其時學術風氣,治經頗尚公羊春 秋,乙部之學,則喜談西北史地。後來今文公羊之學,遞演為改制疑古,流風所被,與近四十年間變幻之政治,浪漫之文學,殊有連繋。此稍習國聞之士所能知者 也。西北史地以較為樸學之故,似不及今文經學流被之深廣。惟默察當今大勢,吾國將來必循漢唐之軌轍,傾其全力經營西北,則可以無疑。考自古世局之轉移,往 往起于前人一時學術趨向之細微,迨至後來,遂若驚雷破柱,怒濤振海之不可禦遏。然則朱君是書乃此日世局潮流中應有之作。從事補正,既歷十年之久,宜其不可 更遲刊行,以與世相見,而寅恪今雖如退院老僧,已不躬預擊鼓撞鐘,高唱伽陀之盛集,但以嘗與朱君初治西北民族史之時,一相關涉,終亦不得不勉徇其請,為置 一詞,以述是書遲延刊佈之所由也。龔自珍詩云,但開風氣不為師。寅恪之於西北史地之學,適同璱人之所志,因舉其句,為朱君誦之。兼藉以告竝世友朋之欲知近 日鄙狀者。
一九四二年歲次壬午三月一日陳寅恪書於桂林雁山別墅。

(原載一九四三年一月讀書通訊第伍捌期)

2017年4月26日 星期三

鸛, 更,少不更事,未定之天,鸛雀樓



〈鸛雀樓上窮千里〉為名。之所以以該題名為書名,一方面是因為他在二00四年去山西南部考察,回來後寫成兩篇遊記,尤其是鸛雀樓那篇他自覺特別滿意。另一方面該題名隱含著「更上一層樓」的喻意,也與父親近年來思考方向,也就是「從單一文化為研究的對象,提升至對全人類文化的總體關懷」,有著語意上關聯。






【鸛】鳥-18-29  音讀   (一)ㄍㄨㄢˋ (二)ㄏㄨㄢ (三)ㄑㄩㄢˊ
 釋義  (一)ㄍㄨㄢˋ 鸛形目鸛科鳥類的泛稱。主要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   嘴頸皆長,以蛇、蛙、魚類、昆蟲等小動物為食,常棲   息於水澤邊。善於飛行,因不具鳴管而無法發聲,僅能   碰撞兩嘴表示情感。  見「鵝鸛」。   
※鵝鸛:    一種古代軍陣。文選.張衡.東京賦:「火列具舉,    武士星敷,鵝鸛、魚麗、箕張、翼舒。」
 (二)ㄏㄨㄢ 見「鸛鷒」。
 ※鸛鷒:  鳥名。爾雅.釋鳥:「鸛鷒、鶝鶔,如鵲,短尾,射之銜  矢射人。」
  (三)ㄑㄩㄢˊ 見「鸛鵒」。 ※鸛鵒:  鳥名。即鴝鵒、八哥鳥。


鸛雀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https://zh.wikipedia.org/zh-tw/鹳雀楼

Translate this page
鸛雀樓是中國著名的古代樓閣之一,由於唐代著名詩人王之渙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而聞名。與黃鶴 ..

设在美国纽约的中国研究院,最近推出了新的报告:《中国未定之天——习近平决定性的选择》,交由明镜出版社出版。这次“明镜书刊”节目,我们就请担任本书责任编辑的明镜集团总主笔高伐林先生来介绍这本新书。

未定之天wèi dìng zhī tiānㄨㄟˋ ㄉㄧㄥˋ ㄓ ㄊㄧㄢ



  1. 語本.蘇軾.三槐堂銘敘:「盜蹠之壽,孔顏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比喻事情尚未成定局。如:「這件事是成是敗,尚在未定之天,輕言放棄,豈不可惜?」











    【鸛】鳥-18-29


    音讀



    (一)ㄍㄨㄢˋ (二)ㄏㄨㄢ (三)ㄑㄩㄢˊ


    釋義

    (一)ㄍㄨㄢˋ
    着献鸛形目鸛科鳥類的泛稱。主要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
      嘴頸皆長,以蛇、蛙、魚類、昆蟲等小動物為食,常棲
      息於水澤邊。善於飛行,因不具鳴管而無法發聲,僅能
      碰撞兩嘴表示情感。
     珏見「鵝鸛」。
      ※鵝鸛:
       一種古代軍陣。文選.張衡.東京賦:「火列具舉,
       武士星敷,鵝鸛、魚麗、箕張、翼舒。」

    (二)ㄏㄨㄢ
    見「鸛鷒」。
    ※鸛鷒:
     鳥名。爾雅.釋鳥:「鸛鷒、鶝鶔,如鵲,短尾,射之銜
     矢射人。」

    (三)ㄑㄩㄢˊ
    見「鸛鵒」。
    ※鸛鵒:
     鳥名。即鴝鵒、八哥鳥。

領頭字
解形
《說文》:“丙熷揢,改也。人岙人揢,丙聲。”按:隸變作“更”。
注音
釋義
(一)geng1《廣韻》古行切,平庚見。陽部。(1)改;改變。《說文‧攴部》:“丙熷揢(更),改也。”《論語‧子張》:“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何晏注:“更,改也。”《呂氏春秋‧先識》:“若使中山之王與齊王聞五盡而更之,則必不忘矣。”高誘注:“更,猶革也。”《水經注‧河水》:“溪水又東南,逕夏陽縣故城北,故少梁也。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從今名矣!”清洪昇《長生殿‧製譜》:“妄憑臆見,草草創成,其中錯誤,還望陛下更定。”(2)代;替代。《方言》卷三:“更,代也。”《禮記‧儒行》:“遽數之不能終其物,悉數之乃留,更僕未可終也。”鄭玄注:“更,代也。”《淮南子‧時則》:“祭不用犧牲,用圭璧更皮幣。”高誘注:“更,代也。以圭璧皮幣代犧牲也。”《史記‧滑稽列傳》:“陛楯得以半更,豈不亦偉哉!”張守節正義:“更,代也。”
(3)更換;變易。《小爾雅‧廣詁》:“更,易也。”胡承珙義證:“更者,《儀禮‧大射儀》‘更爵洗’注云:更,易也。《燕禮》‘易觶洗’注云:凡爵不相襲者,於尊者言更,自敵以下言易。更作新易有故之辭,是更與易,對文則別,散文則通也。”《戰國策‧秦策一》:“今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為主,大王更為臣也。”宋王安石《送董伯懿歸吉州》:“茫然冬更秋,一笑非願始。”清陶貞懷《天雨花》第四回:“先到房中更便服,侍兒左右奉衣巾。”
(4)交替;更迭;輪流。《類篇‧攴部》:“更,迭也。”《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乃使子豹為五分之熨,以八減之齊和煮之,以更熨兩脅下。”《漢書‧萬石君傳》:“九卿更進用事。”顏師古注:“更,互也。”宋陸游《贈燕》:“四序如循環,萬物更盛衰。”清黃宗羲《樂府廣序序》:“朝夕諷詠,更唱迭和。”
(5)抵償;報償。《廣雅‧釋言》:“更,償也。”《周禮‧夏官‧馬質》:“馬死則旬之內更。”鄭玄注引鄭司農云:“更,謂償也。”《國語‧晉語三》:“不更厥貞,大命其傾。”王引之述聞:“更者,償也,報也。上文‘貞之無報也’,賈唐云:貞,正也。謂惠公欲以正禮改葬世子而不獲吉報也。此云‘不更厥貞’亦謂不報厥貞也。”《史記‧貨殖列傳》:“豫章出黃金,長沙出連錫,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費。”裴駰集解引應劭曰:“堇,少也,更,償也。”
(6)續;相繼。《國語‧晉語四》:“姓利相更,成而不遷,乃能攝固,保其土房。”韋昭注:“更,續也。”《史記‧孝景本紀》:“孝文在代時,前后有三男,及竇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7)秦漢時代輪流更替的徭役和兵役。《漢書‧昭帝紀》:“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皆勿收。”如淳注:“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踐更,有過更。古者正卒無常人,皆當迭為之,一月一更,是謂卒更也。貧者欲得顧更錢者,次直者出錢顧之,月二千,是謂踐更也。天下人皆直戍邊三日,亦名為更,律所謂繇戍也,雖丞相子亦在戍邊之調,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又行者當自戍三日,不可往便還,因便往一歲一更,諸不行者出錢三百入官,官以給戍者,是謂過更也。”《資治通鑑‧漢桓帝延熹元年》:“除并、涼二州今年租、更。”胡三省注:“更,役也。”
(8)經歷;經過。《玉篇‧攴部》:“更,歷也。”《廣雅‧釋詁三》:“更,過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更日久則塗乾而椽燥。”《史記‧大宛列傳》:“道必更匈奴中。”司馬貞索隱:“更,經也。”《遼史‧耶律休哥傳》:“身更百戰,未嘗殺一無辜。”
(9)古代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正字通‧攴部》:“又因時變易,漏刻曰更。”《顏氏家訓‧書證》:“或問: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訓﹖答曰:漢魏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假令正月建寅,斗柄夕則指寅,曉則指午矣。自寅至午,凡歷五辰。……更,歷也,經也,故曰五更爾。”宋王安石《少狂喜文章》:“良夜未遂央,青燈數寒更。”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祭書神文》:“華筵開兮臘酒香,更點點兮夜長。”
(10)舊時計算航程的單位。清陳倫炯《海國聞見錄‧南洋記》:“每更約水程六十里。”清俞正燮《癸巳類稿》卷九:“自澎湖往,水程四更;自厂㶊夏門往,十一更。”

 Howard Chang

"更"是明清時期計算海程之單位。   閩雜記:「海道不可以里計。行舟者以為更漏筒,如酒壺狀;中實細沙,懸之。沙從筒眼滲出,復以一筒承之;上筒沙盡、下筒沙滿,則上下更換,謂之一更,每一日夜,共十更。然風潮有順逆、駕駛有遲速,則以一人取木片由船首投海中,卽疾行至船尾,木片與人俱到為準。或人行先到,則為『不上更』;或木片先到,則為『過更』。計所差之尺寸,酌更數之多寡,便知所行遠近、並知船到何處矣。以更數計陸路里數,每一更該陸路四十二里有零。統計一日夜行船十更,可得陸路四百二十餘里也。」   臺灣小志記載:「島形自東北稍偏西南,統計南北約八百、東西約二百六、七十里;『搢紳全書』載『臺灣南北二千八百里』者,以路之曲折言之,非直徑也。」以臺灣南北縱長約395公里,東西寬度最大約144公里之現代里程單換算,每一更路程約21公里,換算時速約為8.75公里

(11)瞭解;懂得。宋王溥《唐會要》卷八十三:“皇太子生長深宮,不更外事。”《新唐書‧藩鎮淄青橫海傳》:“是不更民間疾苦,要令知衣食所從。”宋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某愚不更事物之變。”
(12)經驗豐富、深歷事故的老年人。《禮記‧文王世子》:“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鄭玄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魏書‧尉元傳》:“夫尊老尚更,列聖同致。”晉潘岳《閑居賦》:“祗聖敬以明順,養更老以崇年。”
(13)善。《周禮‧考工記‧函人》:“目岙氐其裏而易,則材更也。”鄭玄注引鄭司農云:“更,善也。”俞樾平議:“更之為善,猶易之為善也。……變謂之更,亦謂之易;善謂之易,亦謂之更,正古訓之展轉相通。”
(14)姓。《通志‧氏族略五》:“更氏,《國語》魏有更盈,能虛弓落鴈。”
(二)geng4《廣韻》古孟切,去映見。陽部。(1)副詞。1.相當於“再”、“復”、“又”。《正字通‧攴部》:“丙熷揢(更),再也,复也。”《左傳‧僖公五年》:“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唐王之渙《登鸛鵲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雨村聽著卻不明白,知是仙機,也不便更問。”
2.相當於“更加”、“愈”、“越”。《世說新語‧規箴》:“王右軍與王敬仁、許玄度並善,二人亡後,右軍為論議更克。”五代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洪仁玕《回港舟中詩》:“船帆如箭鬥狂濤,風力相隨志更豪。”
3.相當於“豈”。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一:“更,猶豈也。杜甫《春日梓州登樓》:‘戰場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更一作豈,更與豈相通也。”《水滸全傳》第一百一十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說﹖”(2)連詞。1.表示讓步或假設關係,相當於“縱”、“雖”。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一:“更,甚辭,猶云不論怎樣也;雖也;縱也。”宋柳永《如魚水》:“更歸去,遍歷鑾坡鳳沼,此景也難忘。”
2.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卻”、“反而”。《論衡‧奇怪》:“儒者稱聖人之生,不因人氣,更稟精于天。”《華陽國志‧漢中志》:“峻眾才八百人,存眾萬計,更為峻所破。”《齊民要術‧序》:“人力功力既費,而收穀更少。”

「為人民服霧」,段子, 段子手,自干五/自幹五,五毛黨,網紅,人格利益,互聯網主權;「塵都」

網路上充滿了針對霧霾的諷刺

中國的網路社會中經常有新詞誕生,它們會作為象徵時代的關鍵字廣為流傳。最近經常看到的一個詞是「為人民服霧」。據說這是籠罩中國各地的「霧霾」的別稱。
如果硬要翻譯,那就是「讓人民服用霧」,但如果對中國有所了解,那麼就會明白這是對天安門城樓上懸掛的「為人民服務」口號的惡搞。
如果在網上搜一下這種關於霧霾的段子會找到——
一個男子給北京交通廣播的主持人打電話說:「外面霧太大看不清紅綠燈,都連闖了4、5個紅燈了,咋辦啊?」
主持人安慰他說:「沒事,霧大,照不清你車牌號!」
霧霾自救方案:
1.個人療法:戴口罩2.全家療法:買健康保險
3.有錢又有閑的療法:去外地旅遊4.土豪療法:移民5.國家療法:等風
5.全民療法:吸光它
等等,不勝枚舉。
這樣的段子其實都是在抨擊政府對霧霾問題的束手無策。在當局持續實施嚴格管制言論的背景下,如果直白地批評,就會成為打擊目標,所以人們開始通過編段子和其他各種方法在霧霾問題上發聲。而其中的核心群體則是「90後(8年級生)」和城市中產階級。據自由亞洲電臺(RFA)等媒體報道,四川省成都市發生的以下抗議活動在網上廣為傳播。

通過網路呼籲人們進行抗議

成都自12月5日開始出現了大範圍霧霾,在網上,網友們都用發音相近的「塵都」而不是「成都」來稱呼這個城市。在此期間,網友發起了「我愛成都,請讓我呼吸」活動,呼籲人們聚集到市中心的天府廣場舉行抗議。





問:為什麼他們會表現得更為積極,或是說「誇張」?
答:這涉及認知失調的另一個方面。自己出錢的愛國者比受雇的或既得利益集團的愛國者更富有激情,也更積極。這個看似奇怪、違反常理的現象可以從下面這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實驗得到解釋。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利昂·費斯汀格(Leon Festinger)和默裡爾·卡爾史密斯(J. Merrill Carlsmith)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心理實驗。他們讓71名實驗參與者重複做一件極為枯燥單調的事情,參與者們當然都對這件事非常反感。但是,參與者們被要求去勸說自己的朋友也來做這件事情,告訴他們這是一件非常有趣和有意義的事情。參與者們有的得到1美元的報酬,有的得到20美元的報酬。
所有參與者們都被迫陷入這樣一種認知失調,「我告訴別人這件事情很有趣,而實際上我覺得它非常無聊」。這明明是在說謊,但是,有意思的是,得到1美元報酬的人比得到20美元報酬的人在說謊時更心安理得,因為他們更容易相信,我不是為了錢才這麼說的,我真誠地認為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得20美元報酬的人卻會覺得自己是在為了錢才說的謊,因此反而更願意承認「我不是一個說謊者,但我卻說了謊」這個事實。
得1美元報酬的人比得20美元報酬的人更積極言不由心地勸說別人,當然,他們也更不容易清楚知道,自己說的話到底是不是「由心」。他們因為沒有金錢利益的動機,所以需要相信自己是真心的,沒有說謊,以平息自己的認知失調,而得20美元報酬的人則比較不需要平息這樣的認知失調。
拿錢少的比拿錢多的更需要認知失調的自我調適,不拿錢的「自五」比拿錢的「五毛」更表現出積極熱情。不久前還有一個例子。有一幫大媽在聯合國總部前唱「紅歌」,她們說,唱紅歌是因為熱愛社會主義。有人挖苦說,全世界都知道中國大媽是官人老母的代名詞。其實這些大媽就是普通百姓,既沒有拿政府津貼,也不是來執行組織任務的。試想,如果她們唱紅歌是一些身份特殊者公費旅美的組織活動,唱歌是她們的工作任務,那麼,她們唱了歌也就完成了任務。唱歌並不一定需要用真誠熱愛社會主義的動機來解釋。反倒是普通百姓,像「自乾五」那樣,自己掏錢買機票、食宿自理,還把有限的旅遊時間花在唱紅歌上,倘若不是相信自己是因為真誠熱愛社會主義才唱的紅歌,豈不等於自己承認是犯傻和丟人?唱紅歌的大媽們不但不覺得犯傻,反而覺得光榮,這便能平息她們的「認知失調」。然而,許多旁人不認同她們這種行為,那是因為他們身處於認知失調的情境之外,所以覺得那是一種非理性的奇怪行為。

問:如今不少中國家長因擔憂國內教育而早早送孩子出國,你認為這可以擺脫中國教育的影響嗎?
答:這就要看每個學生自己了。他們有可能步海外華人「自幹五」的後塵,但也並非一定如此。許多出國學習的人並不是這樣的,他們有機會接觸民主國家的自由、民主、憲政法治、人的尊嚴,公民權利和人權觀念,親眼目睹民主社會的現實。他們會看到,正如研究東歐歷史的美國學者斯奈德(Timothy Snyder)在與朱特(Tony Judt)對談的《思慮20世紀》(Think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中所說,對於充滿苦難和不幸的20世紀來說,民主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不受愚弄,這就已經是擺脫極權教育的影響了。





白宫记者晚宴,“段子手”奥巴马的告别秀
MICHAEL D. SHEAR

奥巴马在任内最后一次白宫记者晚宴上“火力”全开,拿希拉里开涮,尖刻地讽刺了共和党参选人,特别是特朗普。他也拿自己的年龄、肤色和卸任后的生活打趣。



AM730

黑面Cool貓長駐倫敦超市變「網紅」
倫敦布羅克利(Brockley)一間Sainsbury's超市中,經常會見到一道有趣風景:一隻貓高高在上咁立於貨架上,一副傲視所有人類嘅樣。 出於食品及顧客安全 ...


「習近平主席曾經說過,儘管網絡是虛擬的,但也存在主權問題,」朱巍說。「互聯網主權是指,你可以在自己國家的網絡上做任何事,只要你不傷害到我。但如果你進入中國的網絡,就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
朱巍還表示,儘管毛澤東已經去世,雷克可能依然是在侵犯這位主席的人格利益

「他們」包括匿名評論者「五毛黨」,他們在網上支持政府方針、淹沒異見者的聲音,可以據此得到報酬。沒有報酬也這麼做的人被稱為「自干五」(自幹五)。



德國作家、網絡「段子手」克里斯托夫·雷克(Christoph Rehage)去年7月在微博上開玩笑說,共產黨標兵雷鋒和女將花木蘭可以生個很棒的寶寶,一些人做出了非常迅速的反應。


[網路用語]段子手是什麼意思? - LINE Q


lineq.tw › 話題 › 網路用語

Mar 28, 2015 - 段子手,網絡術語,指在網上經常寫段子的大神。 微博段子手怎麼賺錢? 1、“段子手”有盈利性和非營利性的區別。 盈利性“段子手”寫出來的段子,看 ...



段子手是写段子的笔者(英文punster),而与作家一类进行区分的则是段子手大多以副业的形式存在而非主业,除却写段子以外仍有其他的工作。但大多数段子手的 ...


德國「網紅」拿希特拉比毛澤東激怒中國
時報看中國
「德國自干五」拿希特拉比毛澤東激怒中國狄雨霏 19:27瀋陽的毛澤東像。克里斯托夫·雷克在YouTube上的視頻中將毛澤東比成希特拉一事,引發了可能會按照中國的法律懲罰他的警告。在新浪微博上人氣頗高的德國人雷克發視頻說毛澤東是「中國的希特拉」,激怒中國人。中國媒體展開口誅筆伐,有專家說,雷克雖然在德國,但依然觸犯了中國法律。

自幹五

自干五_互动百科

www.baike.com/wiki/自干五

Translate this page
自干五”是“自带干粮的五·毛党”的简称。是指自发地在网络上对污蔑中国的谣言,持客观态度,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情况下进行辟谣的网友,这些人常常被攻击为“五·毛”, ..







pun 1 

Pronunciation: /pʌn/ 






NOUN

joke exploiting the different possible meanings of a word or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words which sound alike but have different meanings:the Railway Society reception was an informal party of people of all stations (excuse the pun) in life

VERB (punspunningpunned)

[NO OBJECT] (often as adjective punning)
Make a pun:Freeth adopted the nickname Free in punning allusion to his beliefsthe designer is punning on the street name





Derivatives






punningly


Pronunciation: /ˈpʌnɪŋli/ 
ADVERB




punster


Pronunciation: /ˈpʌnstə/ 
NOUN

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那些「疒」部的字 (陳姵蓉)




字號

C07806

正字

疒-00-05

音讀
ㄔㄨㄤˊ

釋義
人有病痛而倚靠休養的樣子。說文解字:「疒,倚也。人
 有疾痛也,象倚箸之形。」
疾病。廣韻.平聲.陽韻:「疒,病也。」
 珏二一四部首之一。





那些「」部的字




的確,可以動筆書寫的時候,傷痛通常會減輕其強度。那說不出名字的,更歷顯其可怖…
書寫,實由病生。
我病之初,幾無動靜。如同所有病了的人,泰半都無能知曉病是怎麼染上的。終於發覺時,往往疾患已沉,如夢初醒:簡直像矇眛到夜半三更轟轟然茅塞頓開,方才炸地想通了大白天裡某個誰貌似信口雌黃的玩笑,原來句句珠璣。
病的癥兆最先總是弱,總是細,若有還無,逃過了帶病者的眼睛;然而關於我身上伏潛著的勢將萌病的根,母親顯然比我意識得更清楚,即使她未必能說得清晰。我相信那便是之所以在十八歲前她如此戰戰兢兢檢管我的食衣住行甚至閱聽;之所以她略去我顯然文科的傾向不計而僵持我習醫;之所以這些那些她施加於我青春前期的綁縛凹折截彎取直……很長一段時間,我以為母親不過是依著她渴望的形狀拉拔出我的素胚,苦心孤詣為了將我送進她因父喪家貧而從未能親炙的升學大窯爐裡。百般烘燒下,我確也一度出落成了個光潔悅目的瓷瓶:本份,規矩,表面清淨齊整到映不出個性;但我深知我的面目是平的,思考是平的,對世人與自己的印象和想像,也是平的。全部,全部都是平的,除了我的病——我的病是一場大器晚成的風暴,悄悄封在瓶底。
不到病發不曾寫字。
一開始,尚且認不出那病。二○○九年初,時值醫學系六年級下學期;將屆一年半來的見習醫生訓練,所學無非旁觀他人之痛苦。急救現場,手術檯前,……
來不及細嚼慢嚥的悲歡種種,排山倒海鋪頭蓋臉,只能不經深思,張口而就。就這樣我強嚥下了大把大把染血巾的紅、開刀服的綠,截斷肢的紫、太平間的白……不能閃躲,不及感受,無論濃淡深淺,一概囫圇塞入腹中。宿舍案頭常和內外科教科書照面放著,是希臘悲劇《阿卡曼儂》:
……祂將我們放在人生的路途上,
立下這必應的律法——
「人必得從痛苦中學習。」
記憶裡的苦楚在睡夢中,
一滴一滴落在心坎上,
智慧違願而來……
可惜終究,智慧並未違願而來,來的卻是飽塞胸臆直至脹頸壓喉的鬱黑結塊——正是我所有狼狽嚥落的人間色彩,之乘除加總。
回想起最初的書寫,著實無異於嘔吐。彷彿我無意間拿起了筆掏挖自己的喉頭,引發反射性的痙攣,滿紙的字便是傾吐的結果;或者,當時的書寫也接近於插管引流——一手執筆之末端插入心腹,一手握筆之尖端盛接字液如血膿。那時的日記,確切說來是病歷:我化身為自己的病人,記下我自己的病程。漸漸了解是我內在易折的病質致使我必然在那樣的生命切點逢受質量可觀的斲傷
——我受苦於那些斲傷,我寫下那些斲傷——如此書寫打從伊始,圖的就不是紀錄,而是埋覆。余德慧教授《生死學十四講》:「於是你發現沒有世界的存在連說都沒辦法說,當你有辦法口沫橫飛的時候,你就看不到他了。」
就看不到它了。書寫實在成了一記狠著:看似追憶,實則送亡。的確,可以動筆書寫的時候,傷痛通常會減輕其強度。那說不出名字的,更歷顯其可怖。當我搜索枯腸窮盡形容,終究找到合適描述內在經驗的詞句時,真正發生在內裡的是那些原本無形幻化的悲哀或懼愕,陡然被文字聚斂,被標點打釘:被蓋了棺,論了定
——從此可下葬,可掩土,可轉身離開
——縱使步履蹣跚,慢慢也會變得輕盈。
幾句話便能寫盡一場死別的,那種輕盈。
書寫於我原是療痛保身、帶病延年的行當。演變為癡為癮,則是後來的事。事實證明久病不必然成得了良醫,但到底學會了自己尋自己開心。
有時書寫是鑿井鑽油,要從看似的枯竭——那紋理地貌無盡重複的日常——裡,開挖出黑金。的的確確是黑金——黑色的金子,那某些字。運氣再好點,它們點滴成詩。
有時書寫則是繡花,是精緻的自娛的手藝。曾經學人在小絹也似的手札裡提筆刺了幾些春花秋月,無比寶愛地要留下當時浮過心頭眉梢的各路美麗式樣。可憐人浸在時間之流一久,畢竟要蝕,要皺;年紀一長,文字也跟著縮癟出泡過水的苦相。少女時候波光瀲豔的情意再不復見了,空餘枯涸風化的河床之上,千百隻澀澀乾瞪的洞眼——句子一逕地冷,用字一逕地硬。生於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我的書寫歷程某種程度,竟印證了祖師奶奶的微言大義。
有時書寫為了好奇。有筆在手形同有刀出鞘,禁不住想將內在析解,攤曝,挑骨剔刺那樣把自己拆得根根分明。翻開體內從未審視過的皺褶,肌理,思想與情感的血脈和神經,好比解剖。Autopsia,今字Autopsy––to see for oneself。那個for字,一文雙義:為了自己而看;並且,自己看。
自己看,看自己,需要何止是一般的勇氣。不只是醜的勇氣,而是開,是放,是寬衣解帶鬆手平躺,不忌諱將多凹折的內裡鋪曬於日光下,冷雨下,成為客體,任憑陌生的視線和揣想。這是習於迴避私密碰觸的我所悚懼的。我一向擅長遙指遠方,卻難得面朝自己。但白紙偏生就是鏡子,落筆必然對鏡。寫作遂同時成了自己對自己的殷殷愛惜和苦苦相逼。
自己看自己,又不能止於肚臍。肚臍本來就是曾與母鄉連通的遺跡。從肚臍出發,往外望去,書寫要求我看的於是越來越多:要看宗族,也要看天地。只好持續擠搾自己,消磨自己,勞心耗力,像兩端削尖的鉛筆:越寫越消,越消越削,越削又越寫,無間輪迴直到無以為繼。書寫的真正面目之一正是磨耗:是磨,也是耗——磨是手段,耗是內涵——若不書寫好像當真不知道怎麼一本正經地把蠻荒的存在渡完。
書寫亦讓我得以由用字遣詞的習慣中窺伺自己。哪裡料得到那字與字黏接的方式,句與句堆疊的方式,竟能透露出那麼多關於我的祕密?我的生活,我的閱讀,我的邏輯,曾經加臨於我體膚的記憶……
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層層疊疊它們就是我的輪廓,我的界限,我的家,也是我的牢。
為了拓寬書寫我必須走入別人的文字密林。摘取花葉,拾掇菇蕈,求取他山之石,敲開自己長時間閒置荒駑的嗅覺,味覺,和聽覺。某種層面上,寫作其實是非常感官的事,涉及的絕不只是書寫動作時必然徵用的視覺和觸覺。有時選取一字而非其他的根本原因,官能無比幾近原始:只為了它聽起來悅耳;或為了它置於齒縫舌尖時,咬起來嘖嘖有味;甚或單單為了它「香」,點綴輕灑,文氣便教人掠鼻難忘——一旦至此便是著迷,是發癡,是癮頭大犯心神不寧,是渴望實驗一切未被提示過的可能,妄想探知所有語言和文字的質地。
萬般到底,書寫,不過是一種活下去的姿勢。有人的書寫是持針線捻補破網,有人的書寫是握尖錐鑿壁偷光。我的書寫,窮其所有只是一把倍率不高的放大鏡,既讓我更無防無依地看見自身的孔竅洞隙——又不至於過分清晰。於是看得到,但看不透;照得見,卻摸不著。以為柳暗花明其實鏡花水月,顛倒妄想猶未撥亂反正。不過或許,人生也就是這麼回事兒了吧。書寫可能理得明思路,但終究理不明出路——路還是得用走的、得用找的,甚至我懷疑,路根本得用迷的。李商隱句,不覺迷路為花開。我真喜歡。彷彿從來沒有誰把人生(和書寫)的徒勞(以及凡此種種諸多枉然白搭之美),寫的那麼透徹
明白。
(中國時報)

2017年4月19日 星期三

隹,翟,文通



くるみさんと「じじ」との文通は、2年半で160通。お別れの便りはわずか5行でした。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Kurumi and "じ じ" was 160 in two and a half years. There were only five lines of letters of farewell.


墨子(ぼくし、生没年不詳、紀元前470年~390頃?)は中国戦国時代思想家河南魯山の人[1]。あるいはその著書名。墨家の始祖。一切の差別が無い博愛主義(兼愛)を説いて全国を遊説した。いわゆる墨子十大主張を主に説いたことで世に知られている。は翟(テキ、羽の下に隹)という。







【翟】羽-08-14

音讀 (一)ㄓㄞˊ (二)ㄉ|ˊ


釋義

(一)ㄓㄞˊ
姓。如明代有翟良。

(二)ㄉ|ˊ
長尾的山雉。唐.王勃.乾元殿頌:「境懷春翟,野散
  秋螟。」
 古代樂舞所用的雉羽。詩經.邶風.簡兮:「左手執籥
  ,右手執翟。」文選.張衡.東京賦:「冠華秉翟,列
  舞八佾。」
我國古代北方的民族。同「狄」。禮記.檀弓下「晉獻
  公之喪,秦穆公使人弔公子重耳」句下鄭玄.注:「獻
  公殺其世子申生,重耳避難出奔,是時在翟,就弔之。
  」
 人名用字。如戰國時墨子名翟。












ㄓㄨㄟ
短尾鳥的總稱。說文解字:「隹,鳥之短尾總名也。」
 珏二一四部首之一

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

柄,秉,遺秉,滯穗,波瀾、身柄、家柄,談柄/話柄,絵柄


トップ社会壁にスプレーで落書き 台湾出身大学生逮捕
壁にスプレーで落書き 台湾出身大学生逮捕
2017年4月15日 20:54ツイートするシェアする

Play Video
要約
東京・渋谷区で高架下のトンネルの壁にスプレーで「SCU」などと落書きをしたとして、台湾出身の男子大学生、イェー・ユー・チュン容疑者(21)が現行犯逮捕された。「ネットで見つけた気に入った絵柄を描いた。意味は分かりません」と容疑を認める。



爸爸說:哈哈,好野人。台語歇後語「屁股裝柄」(好拿),就是好野。

領頭字
解形
《說文》:“秉,禾束也。又,持禾。”朱駿聲通訓定聲:“又持禾,會意。手持一禾為秉,手持兩禾為兼。”
注音
釋義
(一)bing3一)《廣韻》兵永切,上梗幫。陽部。 (1) 禾束;禾把。《說文‧又部》:“秉,禾束也。”《小爾雅‧廣物》:“把謂之秉。”《詩‧小雅‧大田》:“彼有遺秉,此有滯穗。”毛傳:“秉,把也。”《儀 禮‧聘禮》:“四秉曰筥。”鄭玄注:“此秉謂刈禾盈手之秉也。”《左傳‧昭公二十七年》:“或取一秉焉。”杜預注:“秉,把也。” (2)量詞。古代計量單位。十六斛為一秉。《集韻‧梗韻》:“秉,或曰粟十六斛為秉。”《儀禮‧聘禮》:“十斗曰斛,十六斗曰籔,十籔曰秉。”《論語‧雍也》:“冉子與之粟五秉。”
(3)拿,執持。如:秉筆;秉燭。《爾雅‧釋詁下》:“秉,執也。”《廣雅‧釋詁三》:“秉,持也。”《詩‧邶風‧簡兮》:“左手執籥,右手秉翟。”三國魏曹植《白馬篇》:“宿夕秉良弓,楛矢何參差。”唐劉禹錫《武夫詞》:“昔為編戶人,秉耒甘哺糠。”
右手秉遺穗 .....
(4)執掌;操持。《詩‧鄘風‧定之方中》:“匪直也人,秉心塞淵。”毛傳:“秉,操也。”《顏氏家訓‧勉學》:“當路秉權,不見昔時之黨。”《新唐書‧李密傳》:“(王儒信)勸讓自為大冢宰,總秉務。”
(5)順;遵循。《國語‧晉語二》:“吾秉君以殺太子,吾不忍。”《管子‧勢》:“不亂民功,秉時養人。”俞樾平議:“秉時養人者,順時養人也。”
(6)保持;堅持。《晉書‧李含傳》:“實有史魚秉直之風。”唐皇甫冉《太常魏博士遠出賊庭江外相逢因
其事》:“秉節身常苦,求仁志不違。”魯迅《墳‧摩羅詩力說》:“有秉自由思想而探究者,世輒謂之惡人。”
(7)依據;準則。清王夫之《楚辭通釋‧九昭》:“來無鹃钫宗兮去無秉,思心發兮遺光景。”清翁方綱《志言集序》:“理者,民之秉也,物之則也。”
(8)通“謗()”。《管子‧小匡》:“其稱秉言,則足以補官之不
政。”戴望校正:“秉與 謗古同部字,音相近。”郭沫若等集校引王紹蘭云:“秉當依《齊語》讀為謗,稱即偁之借字。《說文》:‘偁,揚也。’謂揚其謗言令上聞也,猶《晉語》‘問謗 譽於路’矣。”
(9)姓。《集韻‧梗韻》:“秉,姓。”《通志‧氏族略五》:“秉氏,漢有秉寬。”《史記‧齊太公世家》:“八月,齊秉意茲、田乞敗二相,乃使人之魯召公 子陽生于齊。”二)《集韻》陂病切,去映幫。陽部。同“柄”。《集韻‧映韻》:“柄,或作秉。”1.器物的把兒。《史記‧天官書》:“二十八舍主十二州, 斗秉兼之。”《史記會注考證》引錢大昕曰:“秉,即柄字。”宋劉元英《題潭州壽寧觀》:“醉走白雲來,倒提銅尾秉。”2.權柄。《管子‧小匡》:“治國不 失秉。”尹知章注:“秉,柄也。柄之所操以作事。國柄者,賞罰之紀要也。”《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吾聞先生相李兌,曰‘百日之內持國秉’,有之乎﹖” 司馬貞索隱:“按:《左傳》‘國子實執齊秉’,服虔曰:‘秉,權柄也。’”按:今《左傳‧哀公十七年》作“齊柄”。《漢書‧周亞夫傳》:“君後三歲而侯。 侯八歲,為將相,持國秉。”

詞目 話柄
音讀uē-pènn/uē-pìnn 
釋義 話題。例:拍斷人的話柄。Phah-tn̄g lâng ê uē-pènn. (打斷別人的話題。)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柄,柯也。從木,丙聲。木钫秉,或从秉。”
注音
釋義
(一)bing3《廣韻》陂病切,去映幫。又《集韻》補永切。陽部。 (1) 斧的把。也泛指器物的把。如:刀柄。《說文‧木部》:“柄,柯也。”段玉裁注:“柄之本義專謂斧柯,引伸為凡柄之偁。”王筠句讀:“上承柯,故言柯,實則凡柄之通名也。”《墨子‧備蛾傅》:“斧柄長六尺。”《世說新語‧夙惠》:“火在熨斗中而柄熱。”蔣光慈《寄友》:“我們要把槍柄拿到自己的手裏。” (2)量詞。用於有柄之物。宋趙抃《和何節判觀水》:“煙芷差差綠,風荷柄柄香。”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三:“使一柄大刀,冠絕今古。”《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一柄遮陽,一頂大轎。”葉紫《豐收》:“連一柄鋤頭、一張耜,都提不起來了。”
(3)指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如:把柄。《古今小說‧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被人傳作話柄。”《清朝野史大觀‧清人逸事‧御史之誤認》:“都下傳為笑 柄。”魯迅《且介亭雜文‧六朝小說和唐代傳奇文有怎樣的區別》:“所敘的事,也大抵具有首尾和波瀾,不止一點斷片的談柄。”
(4)植物花葉或果實跟莖和枝連著的部分。如:花柄;葉柄。
(5)根本。《廣韻‧映韻》:“柄,本也。”《易‧繫辭下》:“謙,德之柄也。”《後漢書‧荀悅傳》:“賞罰,政之柄也。”《宋史‧朱勝非傳》:“仁義者,天下之大柄。”
(6)權力。《廣韻‧映韻》:“柄,權也。”《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群臣。”鄭玄注:“柄,所秉執以起事者也。”唐柳宗元《天對》:“扈仇厥正,帝授柄以撻兇窮。”孫中山《第二次討袁宣言》:“奸人竊柄,國論混淆。”
(7)同“(秉)”。執掌,掌握。《集韻‧梗韻》:“蛲钫丙,持也。或作柄。通作秉。”《戰國策‧韓策二》:“公仲柄得秦師,故敢捍楚。”鮑彪注: “柄,猶持。”唐李白《送權十一序》:“斯、高柄秦,嬴世不二。”清陳鶴《明紀‧神宗紀三》:“張四維、時行相繼柄政。”
(8)姓。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映韻》:“柄,《姓源韻譜》曰:泰山下邑名,居者

本指斧頭的把手處,後來凡器物上可執之處都稱為「柄」。如:「刀柄」、「傘柄」。


量詞。計算有柄器物的單位。如:「一柄鋤碩」、「兩柄大刀」。


植物花葉和枝莖相連的部分。如:「花柄」、「葉柄」。

言語或行為可被人當作攻擊、要挾的事情,或作為取笑的話題。如:「把柄」、「話柄」、「笑柄」。

根本。國語˙齊語:「治國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唐˙白居易˙與元九書:「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為大柄,決此以為大竇也。」

權力。文選˙班彪˙王命論:「故雖遭罹厄會,竊其權柄。」唐˙韓愈˙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詩:「火維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專其雄。」

6)權力。《廣韻‧映韻》:“柄,權也。”《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臣。”鄭玄注:“柄,所執以起事者也。”唐柳宗元《天對》:“扈仇厥正,帝授柄以撻兇窮。”孫中山《第二次討袁宣言》:“奸人竊柄,國論混淆。”

執掌、操持。如:「柄國」、「柄政」。

(又音)ㄅ|ㄥˋ bng(00551)



掌握權柄。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故人臣執柄而擅禁,明為己者必利,不為己者必害。」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曩者,強秦弱主,趙高執柄,專制朝權,威福由己。」


持也。或作柄。通作。”《戰國策‧韓策二》:“公仲柄得秦師,故敢捍楚。”鮑彪注:“柄,猶持。”唐李白《送權十一序》:“斯、高柄秦,嬴世不二。”清陳鶴《明紀‧神宗紀三》:“張四維、時行相繼柄政。”

え‐がら〔ヱ‐〕【絵柄】 の意味


  1. 絵・模様の構図。また、絵・模様の取り合わせ、品格。


銃撃された俳優M・ラファロの弟が死去、警察は容疑者の身柄拘束
AFPBB News


みょうじたいとう【名字帯刀】
名字を名のり、太刀を帯びること。江戸時代は武士の特権であったが、のち、特に家柄や功労によって庶民に対しても許された。

いえ‐がら【家柄】
1 先祖から受け継いでいる家の格式。その家に対する社会的評価を伴う。 2 格式の高い家。名家。「親戚にも―の家(うち)が沢山ある」〈秋声・新世帯〉

みがら 0 【身柄】


(1)身体。からだ。
「―を留置する」「―の送検」
(2)身のほど。身分のほど。
「金銀につかへぬ―はさりとは是も人のかまひにならず/浮世草子・新永代蔵
(3)身分のよいこと。
「是は宿直袋と云うて、古は御―の方には、御着服など入れて/狂言・鹿島参(三百番集本)」


みがら 身柄


one's person.
~を引き取る take a person into one's care.
~不拘束のまま without physical restraint.

おうへい 1 わう― 【横柄】/ あふ― 【押柄】

(形動)[文]ナリ

〔「おしから(押柄)」の音読によって生じた語〕人を見下したようなえらそうな態度をとるさま。大柄(おおへい)。

「―な口のきき方をする」

[派生] ――さ(名)





波瀾 bōlán

(1) [billow;great wave] 大波浪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2) 多用於比喻

文章波瀾起伏
--------------------------

亦作“ 波濫 ”。 1.波濤。 馬融 《長笛賦》:“波瀾鱗淪,窊隆詭戾。” 范仲淹 《岳陽樓記》:“春和景明,波瀾不驚。” 徐複祚 《投梭記·交戰》:“看山形險賺,尖削如簪,營帶長江 ,滔天波濫。” 冰心 《姑姑·三年》:“凝眸時如同不起波瀾的黑海,流動處如同空中飛走的黑星。”

2. 波浪翻騰。 南朝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詩:“ 洞庭 空波瀾,桂枝徒攀翻。” 五代 齊己 《題鶴鳴泉八韻》:“ 瀟湘 在何處,終日自波瀾。” 曾鞏 《訪石仙岩杜法師》詩:“石巖天開立精廬,四山波瀾勢爭趨。”

3. 比喻詩文的跌宕起伏。 杜甫 《敬贈鄭諫議十韻》:“毫髮無遺憾,波瀾獨老成。” 王安石 《贈彭器資》詩:“文章浩渺足波瀾,行義迢迢有歸處。” 馬南邨 《燕山夜話·文天祥論學》:“儘管 韓愈 在文章中間掀起了幾個波瀾,反復論證,而實際上都只是為了說明他的基本論點。”

4. 比喻起伏變化的思潮。 孟郊 《列女操》:“波瀾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此所謂波瀾不生,心如枯井者乎。”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五幕:“我實在也有點耽心,萬一他們都死了,我這已經平定了八年的心境,恐怕又要卷起波瀾來了。” 巴金 《沉默集(二)·丹東的悲哀》:“ 丹東 的面容還是十分安靜,人看不出他心裏究竟是否起了波瀾。”

5. 比喻世事的起伏變化。 宋儒醇 《翌日湖中風雪轉甚》詩:“乾坤多畏途,何處無波瀾?” 洪昇 《長生殿·合圍》:“天降摧殘,地起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