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俟, 恂, 洵, 潛, 潛伏,俟命,居易,潛規則,復志賦


 xún ㄒㄩㄣˊ 1. 相信:“且~士師之言可也”。 2. 暢通:~達。 3. 〔~~〕a.擔心的樣子,如“吾~~而起,視其缶”;b.謙恭謹慎的樣子,如“孔子於鄉黨,~~如也,似不能言者”;c.同“循循”。 4. 恐懼,惶急:~懼。


(讀尋)
河川名。古代濄水的分支。約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境內。爾雅˙釋水:「濄為洵。」郭璞˙注:「大水溢出別為小水之名。」

疏遠。詩經˙邶風˙擊鼓:「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真實﹑確實。如:「洵屬可貴」。詩經˙邶風˙靜女:「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唐˙韓愈˙復志賦:「非夫子之洵美兮,吾何為乎浚之都。」


“時憑高以回顧兮,涕泣下之交如。戾洛師而悵望兮,聊浮游以躊躕。假大龜以視兆兮,求幽貞之所廬。甘潛伏以老死兮,不顯著其名譽。非夫子之洵美兮吾何為乎濬之都。小人之懷惠兮,猶知獻其至愚。固餘?異乎牛馬兮,寧止乎飲水而求芻。仰盛德以安窮兮,又何忠之能 ... 夫子,謂董晉也。浚之都,汴州也。公貞元二年丙寅,始自江南入京師。十一年乙亥春,三上宰相書,不遇。夏東歸,秋至洛陽。十三年丙子秋,從董晉入汴州,晉辟署試校書郎,為汴宋濠潁泗州觀察推官,凡十餘年矣,故上雲「至今十年其猶初」



復誌賦

愈既從隴西公平汴州,[29]其明年七月有負薪之疾,[30]退休於居,作《復誌賦》,其辭曰:

居悒悒之無解兮,[31]獨長思而永嘆;[32]豈朝食之不飽兮,寧冬裘之不完。昔余之既有知兮,誠坎軻而艱難;[33]當歲行之未復兮,從伯氏以南遷。[34]淩大江之驚波兮,過洞庭之漫漫;[35]至曲江而乃息兮,[36]逾南紀之連山。[37]嗟日月其幾何兮,攜孤嫠而北旋;[38]值中原之有事兮,將就食於江之南。[39]始專專於講習兮,非古訓為無所用其心;[40]窺前靈之逸跡兮,[41]超孤舉而幽尋。既識路又疾驅兮,孰知餘力之不任[42]。考古人之所佩兮,閱時俗之所服。[43]忽忘身之不肖兮,[44]謂青紫其可拾。[45]自知者為明兮,[46]故吾之所以為惑。[47]擇吉日余西征兮,亦既造夫京師。[48]君之門不可逕而入兮,[49]遂從試於有司。惟名利之都府兮,羌眾人之所馳。[50]競乘時而附勢兮,紛變化其難推。[51]全純愚以靖處兮,將與彼而異宜。欲奔走以及事兮,顧初心而自非。朝騁騖乎書林兮,夕翺翔乎藝苑。[52]諒卻步以圖前兮,[53]不浸近而愈遠。哀白日之不與吾謀兮,至今十年其猶初。豈不登名於一科兮,[54]曾不補其遺余。進既不獲其誌願兮,退將遁而窮居。[55]排國門而東出兮,[56]慨余行之舒舒。[57]時憑高以回顧兮,涕泣下之交如。[58]戾洛師而悵望兮,[59]聊浮遊以躊躇,[60]假大龜以視兆兮[61]。求幽貞之所廬。[62]甘潛伏以老死兮,不顯著其名譽[63]。非夫子之洵美兮,吾何為乎浚之都?[64]小人之懷惠兮,猶知獻其至愚。固余異於牛馬兮,寧止乎飲水而求芻。伏門下而[65]默默兮,竟歲年以康娛。[66]時乘間以獲進兮,[67]顏垂歡而愉愉。[68]仰盛德以安窮兮,又何忠之能輸?昔余之約吾心兮,誰無施而有獲;[69]嫉貪佞之ㄜ濁兮,[70]曰吾其既勞而後食。[71]懲此誌之不修兮,愛此言之不可忘。[72]情怊悵以自失兮,心無歸之茫茫。[73]茍不內得其如斯兮,孰與不食而高翔。抱關之厄陋兮,有肆誌之揚揚。[74]伊尹之樂於畎畝兮,焉貴富之能當?恐誓言之不固兮,斯自訟以成章。[75]往者不可復兮,冀來今之可望[76]



 潛

在水中游動。莊子˙達生:至人潛行不窒,蹈火不熱,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慄。
祕密出行。唐˙杜甫˙哀江頭詩: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


解釋 潛伏隱藏的龍。易經˙乾卦˙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三國演義˙第九十一回:昔太祖武皇帝,創立基業,本欲立陳思王子建為社稷主;不幸奸讒交集,歲久潛龍。

latent recognition (too late). 翻譯成"遲來的賞識"並不對,因為商學院畢業五年以上的校友固然認為那六位老師改變他們,並記得他們的名字,學校似乎沒有進一步"賞識"這些讓學校成名的老師(hold on to them)。他們或可以稱為 教育界 潛龍】,潛龍是比喻隱而未顯的聖人或遭時不遇的英雄。
latent recognition (too late).或許可以翻譯成「發 潛德之幽光 」。
━━ a. 隠れた, 潜在する.
 la・ten・cy
 ━━ n. 潜在; 【医】潜伏; 【コンピュータ】レイテンシー, 待ち時間.
latency period 【心】潜在期 ((4・5歳から思春期まで)).
 latent demand 【経済】潜在需要.
 latent heat  【物】潜熱.
 latent image 【写】潜像 ((フィルムなどの乳剤膜中にある目に見えない像)).

1.  Also, hold on to. Maintain one's grip, cling, as in Hold on to your hat in this wind, or The early Christians held on to their beliefs despite strong opposition . [Early 1500s]


 雀巢被曝监视非政府组织
全球最大食品公司在民事“潜伏”案中被判负有法律责任

 1. 潛伏
 注音一式 ㄑ|ㄢˊ ㄈㄨˊ
 漢語拼音 qi n f   注音二式 chi n f 
 相似詞  埋伏、匿伏、潛匿、竄伏、隱藏  相反詞  暴露
隱匿埋伏。三國志˙吳書˙卷四十七˙吳主權傳:「冬十月,權以大兵潛伏於阜陵之,凌覺而走。」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
軍事上的一種機密性行動。以祕密方式進入敵區後,居住該地區而不為他人所發覺或注意。



.   部首 人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9
 注音一式  ㄙˋ
 漢語拼音  s   注音二式  s 


等待。如:「機而動」。詩經˙邶風˙靜女:「靜女其姝,我於城隅。」
ㄑ|ˊ c(06268)複姓。本為鮮卑部落名,後魏以為姓氏。如北齊有万ㄇㄛˋ ㄑ|ˊ普、宋有万詠。

 10. 
 注音一式 ㄙˋ ㄇ|ㄥˋ
 漢語拼音 s  m n   注音二式 s  m ng
等待天命,即聽天由命。禮記˙中庸:「君子居易以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2. 居易
 注音一式 ㄐㄩ |ˋ
 漢語拼音 j  y   注音二式 ji  y 
居平正坦蕩之境,不矯情行險以立名。禮記˙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

潛規則 hidden rules


其实早在2006年,《财经时报》就已经发表过一篇类似文章,同样涉及到常德分行,同样涉及到该行03年到04年涉嫌违法剥离不良资产的情况。当时 这一事件受到严肃处理。据06年的《中国审计报》报道,农行湖南分行对130名责任人作出处理,其中,移送司法机关1人、移送银监会1人、开除9人、留用 查看4人。揭露此事的《财经时报》当年安然无恙。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中国农行今年7月作出的声明中称,《财经时报》06年的这一报道就是造假行为。
李大同说:"它这完全是一个潜规则,从来就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而且它也是想执行就执行,不想执行就不执行。因为《财经时报》对常德农行这不是第一次 报道,它是第二次报道。第一次报道你为什么不处理呢?这一次它主要是得罪了农行总行的人。它报道里涉及了中国农行总行的一个副行长。这就不行了。这潜规则 就可以拿出来用了。"
报纸停刊在中国并非第一次,然而,还从没有一家报刊媒体因此起诉过上级新闻主管部门。

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

釅,上好,運氣,運途,袂䆀







北京對只紫色鴿子要求純正 即所謂"釅"

味道濃厚。宋˙蘇軾˙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




顏色深。唐˙戴叔倫˙贈慧上人詩:「雲霞色釅禪房衲,星月光涵古殿燈。」

釀醋時,第一次濾出來的醋最酸,以後酸味就會遞減。比喻沒有好的開始,將來只會更糟而已。水滸傳˙第五十一回:「頭醋不釅二醋薄,官人坐當其位,可出個標首。」亦作「頭醋不酸到底兒薄」、「頭醋不酸,二醋不辣」。


醇酒。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又買一甕上好的釅酒,央間壁小二挑了,來到蔣家門首。」





 1. 上好
 注音一式 ㄕㄤˋ ㄏㄠˇ
 漢語拼音 sh n  h o  注音二式 sh ng h u
最好。多指物品的質料而言。儒林外史˙第十九回:「飯店裡見是潘三爺,屁滾尿流,鴨和肉都檢上好的、極肥的切來。」紅樓夢˙第三十四回:「這帕子是誰送他的?必定是上好的。」



注音一式  ㄩㄣˋ ˙ㄑ|
漢語拼音  n qi 注音二式  n chi
相似詞  命運  運限 相反詞 
氣數,命中注定的遭遇。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將來只到二十七、八歲,就交上好的運氣。」
幸運。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那年勾著處州的馬純上,慫恿家兄煉丹,銀子都已經封好,還虧家兄的運氣高,他忽然生起病來,病到幾日上就死了。」


注音一式  ㄩㄣˋ ㄑ|ˋ
漢語拼音  n q 注音二式  n ch
將力氣貫注到身體某一部位。如:「他一運氣就將手中的石頭捏碎了。」

詞目 袂䆀
音讀 bē-bái/buē-bái 
釋義 不錯。例:伊做人袂䆀。I tsò-lâng bē-bái. (他為人不錯。) 


運途 命運、運道。例:伊做事業的運途袂䆀。I tsò sū-gia̍p ê ūn-tôo bē-bái. (他做事業的運道不錯。) 

hanching chung

to 邱振瑞




我特別注意到你用"運途"
請問原文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