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貴,賤,尊,城,郭,嫡子,側室,賤辰

All work is honorable.
仕事に貴賎(きせん)はない.

七十賤辰

《南粵傳》:「朕高皇帝側室之子。」師古曰:「言非正嫡所生。」非也。《春秋.左氏桓公二年傳》曰:「卿置側室。」杜解:「側室,眾子也。」《文公十二年傳》曰:「趙有側室曰穿。」--顧炎武日知錄27




領頭字
解形
《說文》:“臾鄄貝,物不賤也。貝,臾聲。臾,古文蕢。”《集韻》:“臾鄄貝,隸作貴。”按:甲骨文像兩手舁土之形,正與蕢字義合。
注音
釋義
(一)gui4《廣韻》居胃切,去未見。微部。 (1)價格高。《說文‧貝部》:“貴,物不賤也。”《玉篇‧貝部》:“貴,多價也。”《左傳‧昭公三年》:“國之諸市,屨賤踊貴。”唐杜甫《歲晏行》:“去年米貴闕軍食,今年米賤太傷農。”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雜談小品文》:“原本價貴,大抵無力購買。” (2)社會地位高。《玉篇‧貝部》:“貴,高也,尊也。”《易‧繫辭上》:“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宋劉炎《王剛仲惠詩醉筆聊和》:“又不見侯門公子貴且驕,飽豢膏粱猶未足。”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貴以襲貴,賤以襲賤。”
(3)重要。《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月戰》:“間於天地之間,莫貴於人。”魯迅《墳‧摩羅詩力說》:“夫如是,則精神界之戰士貴矣。”
(4)崇尚,重視。《正字通‧貝部》:“貴,尚也。”《書‧旅獒》:“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漢旦鄄黽錯《論貴粟疏》:“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唐劉 禹錫《飛鳶操》:“鷹隼儀形螻蟻心,雖能戾天何足貴﹖”又以某種情
為可貴。毛澤東《一九四六年解放區工作的方針》:“兵貴精,不貴多。”
(5)敬重,尊重。《孟子‧萬章下》:“用下敬上謂之貴貴,用上敬下謂之尊賢。”《荀子‧正論》:“下安則貴上。”《晉書‧姚興載記附尹緯》:“漢祖與蕭何俱起布衣,是以相貴。”
(6)欲,想要。《戰國策‧東周策》:“貴合於秦以伐齊。”鮑彪注:“貴,猶欲。”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苦縣光和尚骨立,書貴瘦硬方通神。”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遣他去,貴先知彼中遠近爾。”
(7)敬辭,猶“尊”。如:貴姓;貴地;貴戚。《三國志‧蜀志‧張裔傳》:“貴土風俗,何以乃爾乎﹖”《水滸全傳》第三回:“望乞恕罪,高抬貴手。”元高明《琵琶記‧才俊登程》:“動問老兄尊姓﹖……貴表﹖”
(8)地名。1.古州名。漢鬱林郡地。唐置南尹州,改曰貴州。古治所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貴縣西南。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歷代州域形勢五》:“貴州,漢 鬱林郡地。(唐)武德四年置南尹州,貞觀九年曰貴州,亦曰懷澤郡,領鬱平等縣八。今(清)潯州府貴縣即其治。”2.縣名。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清史稿‧ 地理志》:“廣西潯州府,領縣四:桔平,平南,貴,武宣。”3.今貴州省的簡稱。貴州,秦屬黔中郡。漢初為南夷地,後屬荊益二州。清置貴州省,治所在貴 陽。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歷代州域形勢九》:“貴州……今府凡十,州九,縣十三。”
(9)姓。《通志‧氏族略五》:“貴氏,《風俗通》云,陸終之後。漢有廬江太守貴遷。晉武帝才人常山貴氏生東海王越。又有司空中郎將貴霸。”

領頭字
解形
《說 文》:“酋鄄廾,酒器也。酋,廾以奉之。《周禮》六尊:犧尊、象尊、著尊、壺尊、太尊、山尊,以待祭祀賓客之禮。尊,或寸。”段玉裁注:“凡 酌酒者必資於尊,故引申以為尊卑字……自專用為尊卑字,而別制缶钫尊、樽為酒尊字矣。”“廾者,竦手也。奉者,承也。設尊者必竦手以承之。”
注音
釋義
(一)zun1《廣韻》祖昆切,平魂精。諄部。 (1) 古代盛酒禮器。歷代形制不一,用於祭祀或宴享賓客之禮。後泛指盛酒器皿。《說文‧酋部》:“尊,酒器也。”《詩‧魯頌‧閟宮》:“白牡騂剛,犧尊將將。” 《周禮‧春官‧小宗伯》:“辨六尊之名物,以待祭祀賓客。”鄭玄注引鄭司農云:“六尊:獻尊、象尊、壺尊、著尊、大尊、山尊。”王國維《說彝》:“尊彝皆 禮器之總名也……然尊有大共名之尊(禮器全部),有小共名之尊(壺卣罍等總稱),又有專名之尊(盛酒器之侈口者)。彝則為共名而非專名。” (2)置酒;盛酒(用於祭奠)。《儀禮‧士冠禮》:“側尊一甒醴。”鄭玄注:“置酒曰尊。”胡培翬正義:“‘側尊一甒醴’,猶言特設一甒醴耳。”《禮記‧ 禮器》:“夫奧老婦之祭也,盛於盆,尊於瓶。”孔穎達疏:“盛食於盆,盛酒於瓶。”《逸周書‧嘗麥》:“宰坐,尊中于大正之前。”朱右曾校釋:“宰乃奠中 于兩楹間。尊,猶奠也。”
(3)敬重;推崇。《廣雅‧釋詁一》:“尊,敬也。”《論語‧堯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劉氏寶楠正義:“尊者,崇尚之義。” 《漢書‧孔光傳》:“國之將興,尊師而重傅。”魯迅《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例如既尊孔子,又拜活佛者,也就是恰如將他的錢試買各種股票,分在許多銀行一樣,其實是那一面都不相信的。”
(4)尊奉;擁戴。《左傳‧成公九年》:“無私,忠也。尊君,敏也。”《史記‧高祖本紀》:“項羽乃詳(佯)尊懷王為義帝,實不用其命。”《儒林外史》第二回:“顧老相公親自奉他三杯,尊在首席。”
(5)重視。《玉篇‧寸部》:“尊,重也。”《左傳‧昭公五年》:“牟夷非卿而書,尊地也。”杜預注:“尊,重也。”《呂氏春秋‧審為》:“能尊生,雖貴富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高誘注:“尊,重也。”《新唐書‧朱敬則傳》:“置詩、書,重攻戰,尊首級。”
(6)重要;緊要。《淮南子‧說林》:“為客治飯而自藜藿,名尊於實也。”高誘注:“尊重享仁義之名,重於治飯之實也。”
(7)高,高出。《廣韻‧魂韻》:“尊,高也。”《易‧繫辭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虞慶為屋,謂匠人曰:‘屋太尊’。”陳奇猷集釋引盧文弨曰:“嫌其太崇也。”唐杜甫《望嶽》:“祝融五峰尊,
次低昂。”
(8)尊貴;高貴。《廣韻‧魂韻》:“尊,貴也。”《左傳‧昭公十三年》:“昔天子班貢,輕重以列;列尊貢重,周之制也。”唐柳宗元《封建論》:“然而降於夷王,害禮傷尊。”
(9)高位。《呂氏春秋‧愛類》:“匡章謂惠子曰:‘公之學去尊,今又王齊王,何其到也﹖’”高誘注:“去尊,棄尊位也。”
(10)敬詞。《篇海類編‧人物類‧酋部》:“尊,長也,一曰君父之稱。”1.用於對帝王、官吏的稱呼。《禮記‧喪服四制》:“貴貴尊尊,義之大者也。” 鄭玄注:“貴貴,謂為大夫君也;尊尊,謂為天子諸侯也。”《三國志‧蜀志‧秦宓傳》:“宜一來,與州尊相見。”《儒林外史》第一回:“縣尊是壬午舉 人。”2.用於對長輩的稱呼。《禮記‧喪服小記》:“養尊者必易服,養卑者否。”鄭玄注:“尊謂父兄,卑謂子弟之屬。”《顏氏家訓‧風操》:“凡宗親世 數,有從父,有從祖,有族祖。江南風俗,自茲以往,高秩者通呼為尊。”《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將來名登兩榜,少不得封誥乃尊。”3.對一般人的尊稱。 《三國志‧蜀志‧馬良傳》:“尊兄應期當世,配業光國。”《晉書‧傅咸傳》:“及經過尊門,冠蓋車馬,填塞街衢。”《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兩個姑娘今 年尊庚﹖”
(11)特指年齡大。宋吳自牧《夢粱錄‧諸庫迎煮》:“間有年尊人不識羞恥,亦復為之。”《醒世恆言‧李道人獨步雲門》:“一族之中,惟李清年齒最尊,推為族長。”
(12)量詞。如五百尊羅漢;十尊大炮。唐杜甫《春日憶李白》:“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宋葉隆禮《契丹國志‧歲時绎钫集記‧佛誕日》:“京府及諸州縣各用木雕悉達太子一尊。”《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壁桌上供
一尊玉觀音。”
(13)通“尊钫镑(zun3)”。減損。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屯部》:“尊,栏借為尊钫 镑。”《墨子‧大取》:“益其益,尊其尊。”俞樾平議:“尊當讀為尊钫镑。《說文‧刀部》:‘尊钫镑,減也’。 (14)通“撙(zun3)”。退讓。《易‧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王引之述聞:“尊讀撙節退讓之撙……《說文》無撙字,古多借尊為之。”
(15)通“遵”。遵循;依照。《墨子‧備城門》:“然則守者必善,而君尊用之,然後可以守也。”俞樾平議:“尊當為遵,古字通也。”
(16)姓。《廣韻‧魂韻》:“尊,姓。”《續通志‧氏族略六》:“明尊德,太湖縣丞。”



 18. 
 注音一式 ㄉ|ˊ ㄗˇ
 漢語拼音 d  z   注音二式 d  t 
正室所生的長子。三國演義˙第三回:「天子乃先帝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汝欲為篡逆耶?」
正室所生的兒子。
 1. 側室
 注音一式 ㄘㄜˋ ㄕˋ
 漢語拼音 c  sh   注音二式 ts  sh 
燕寢旁邊的房室。禮記˙內則:「妻將生子,及月辰,居側室。」孔穎達˙正義:「夫正寢之室在前,燕寢在後,側室又次燕寢,在燕寢之旁,故謂之側室。」
庶子。左傳˙桓公二年:「故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
偏房,妾。漢書˙卷九十五˙西南夷傳:「朕,高皇帝側室之子。」顏師古˙注:「言非正嫡所生也。」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任憑他是青樓婢妾,到得收他做了側室。」


1. 燕寝旁侧之室。礼记·内则》:“妻将生子,及月辰,居侧室。” 孔颖达 疏:“夫正寝之室在前,燕寝在后,侧室又次燕寝,在燕寝之旁,故谓之侧室。”
2. 官名。古诸侯置卿大夫,称家臣。卿又置侧室一官,管宗族事,选旁支者充任,故名。左传·桓公二年》:“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 杜预 注:“侧室,众子也,得立此一官。” 孔颖达 疏:“卿之家臣,其数多矣,独言立此一官者,其餘诸官,事连於国,临时选用,异姓皆得为之,其侧室一官,必用同族,是卿廕所及,唯知宗事,故特言之。”
3. 嫡子外的众子。左传·文公十二年》:“ 赵 有侧室曰穿 。” 孔颖达 疏:“ 郑玄 云:‘正室,适子也。’正室是适子,知侧室是支子,言在适子之侧也。”韩非子·亡徵》:“君不肖而侧室贤,太子轻而庶子伉,官吏弱而人民桀,如此则国躁,国躁者,可亡也。”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继室侧室之误》:“侧室乃嫡子外之众子,非必妾所生子也,即嫡母所生之第二子,亦侧室也。”
4. 妾。汉书·西南夷传》:“朕, 高皇帝 侧室之子。” 颜师古 注:“言非正嫡所生也。”宋书·谢灵运传》:“﹝ 何长瑜 ﹞以韵语序 义庆 州府僚佐云:‘ 陆展 染鬚髮,欲以媚侧室。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復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阴府辩词》:“﹝ 李子昭 ﹞侧室 刁氏 有娠,妻怒之,箠挞苦楚,昼夜不息。”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任凭他是青楼婢妾,到得收他做了侧室,后来生了儿子,做了官,就可算的母以子贵。”
1. 貴賤
 注音一式 ㄍㄨㄟˋ ㄐ|ㄢˋ
 漢語拼音  u  ji n  注音二式 gu i ji n
物品的價位高低。紅樓夢˙第四十八回:「就是東西貴賤行情,他是知道的,自然色色問他。」
身分地位的高低。三國演義˙第五回:「曹操曰:『得功者賞,何計貴賤乎?』」
方言。指無論如何、不管怎樣的意思。如:「你別再多費脣舌了,貴賤我是不會去的。」

château[châ・teau]

  • 発音記号[ʃætóu | –]

[名](複〜s, 〜x 〔-z〕)
1 (フランスの)城;(フランスの貴族の)大邸宅, 館.
2 ((しばしばC-))(フランスのBordeaux地方の)ぶどう園.
[フランス語. △CASTLE
解形
《說文》:“城,以盛民也。土,成,成亦聲。黹成伛,籀文城蔼鄄口鄄廿鄄十。”按:金文“城”亦從蔼鄄口鄄廿鄄十。蔼鄄口鄄廿鄄十為城郭之象形。
注音
釋義
(一)cheng2《廣韻》是征切,平清禪。耕部。 (1) 都邑四週用作防守的墻垣,內稱城,外稱郭。如:城裏。《說文‧土部》:“城,以盛民也。”《廣韻‧清韻》:“城,城郭。”《墨子‧七患》:“城者,所以自 守也。”《公羊傳‧定公十二年》:“五版而堵,五堵而雉,百雉而城。”唐李白《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遶東城。”葉劍英《攻關》:“攻城不怕堅,攻 書莫畏難。” (2)古代王朝國都,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都以有大小不同墻垣的都邑為中心,這些都邑通稱作城。後泛指一般城市。如:山城;城鄉互助。《詩‧大雅‧瞻 卬》:“哲夫成城,哲婦傾城。”鄭玄箋:“城,猶國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新唐書‧陸贄傳》:“平居殫 資儲以奉浮蓝鄄儿,臨難棄城鎮以搖疆場。”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九》:“聖王求士與士之求道,固不于野而于城邑也。”
(3)城垣以內的地方。如:東城;西城;內城;外城。
(4)築城。《詩‧小雅‧出車》:“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左傳‧莊公二十八年》:“築郿,非都也。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邑曰築,都曰城。”《明史‧本紀三‧太祖》:“是月,城西寧。”
(5)守城。《宋史‧李庭芝傳》:“(李)應庚發兩路兵城南城。”《金史‧石盞女魯歡傳》:“彼自救之不暇,安能及我,如此則鎮戎可城,而彼亦不敢來犯。”
(6)姓。《通志‧氏族略三》:“城氏,《風俗通》:凡氏於事者,城、郭、園、池皆姓也。”

解形
《說文》:“郭,齊之郭氏虛。不能進,惡惡不能退,是以亡國也。邑,黹畴伛聲。”段玉裁注:“郭,今以為城黹畴伛字。”
注音
釋義
(一)guo1《廣韻》古博切,入鐸見。鐸部。 (1) 春秋國名。在今山東省北部。《說文‧邑部》:“郭,齊之郭氏虛。”段玉裁注:“郭,本國名。郭國既亡,謂之郭氏虛。郭氏虛在齊境內。”《公羊傳‧莊公二十 四年》:“赤者何﹖曹無赤者,蓋郭公也。郭公者何﹖失地之君也。”《穀梁傳‧莊公二十四年》:“赤蓋郭公也。”范甯注引徐乾曰:“郭公,郭國之君也,名 赤。” (2)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墻。《釋名‧釋宮室》:“郭,廓也,廓落在城外也。”《左傳‧昭公二十年》:“寅閉郭門。”《孟子‧公孫丑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水滸全傳》第一百二十回:“天使奉命來到廬州,大小官員,出郭迎接。”
(3)物體的外框或外殼。《釋名‧釋兵》:“(弩)牙外曰郭,為牙之規郭也。”《史記‧平準書》:“有司言三銖錢輕,易姦詐,乃更請諸郡國鑄五誅錢,周郭 其下,令不可磨取鋊焉。”《漢書‧尹賞傳》:“修治長安獄,穿地方深名數丈,致令辟為郭。”顏師古注:“郭,謂四周之內也。”《宋書‧顏竣傳》:“元嘉中 鑄四銖錢,輪郭形制與五銖同。”
(4)擴張;擴大。《集韻‧鐸韻》:“郭,張也。”《詩‧大雅‧皇矣》:“上帝耆之,憎其式廓。”《靈樞經‧脹論》:“排藏府而郭胸脅。”
(5)皮。《素問‧湯液醪醴論》:“津液充郭。”王冰注:“郭,皮也。”
(6)通“()”。外棺。《字彙補‧邑部》:“郭,與槨(
)通。”《楚相孫叔敖碑》:“臨卒將無棺郭。”
(7)姓。《急就篇》第六章:“郭破胡。”顏師古注:“虢公醜奔周,遂姓郭氏。郭者虢聲之轉也。又齊地有郭氏之墟,蓋古國,國滅之後,亦為郭姓。”
(二)guo2 《集 韻》郭獲切,入陌見。同“虢”。古國名。《集韻‧陌韻》:“郭,國名。通作虢。”《穀梁傳‧昭公元年》:“叔孫豹會晉趙武……許人、曹人于郭。”陸德明釋 文:“郭,左氏作虢。”按:《春秋‧昭公元年》作“虢”。《戰國策‧秦策》:“臣恐王之如郭君。”高誘注:“郭,古文言虢也。”

領頭字
解形
《說 文》:“震也。三月陽气動,雷電振,民農時也。物皆生。乙、匕,象芒達,厂聲也。辰,房星,天時也。二。二,古文上字。黹厂伛,古文辰。” 段玉裁據《韻會》在“象”前補“匕”字。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辰與蜃在古當系一字。蜃字虫,例當後起。”“余以為辰實古之耕器。其作貝殼形 者,蓋蜃器也……附以提手,字蓋象形,其更加以手形若足形者,則示操作之意。”“辰本耕器,故農、辱、蓐、耨諸字均辰。星之名辰者,蓋星象于農事大 有攸關,古人多以耕器表彰之。”一說古“振”字。商承祚《說文中之古文考》:“辰,(甲骨文)象以手振巖石,乃振之初字。”周谷城《古史零證》:“就形體 而言,正象人在崖下鑿石之狀。”
注音
釋義
(一)chen2《廣韻》植鄰切,平真禪。諄部。 (1) 震,振動。《說文‧辰部》:“辰,震也。”《廣雅‧釋言》:“辰,振也。”王念孫疏證:“《(史記)律書》云:‘辰者,言萬物之蜄也。’《(漢書)律厤 志》云:‘振美於辰。’……振、震、蜄並通。”三國魏曹丕《柳賦》:“彼庶卉之未動兮,固肇萌而先辰。”《晉書‧樂志上》:“辰者,震也,謂時物盡震動而 長也。” (2)地支的第五位。1.在太歲紀年法中或與天干相配用以紀年。如:1916年為農曆丙辰年。《爾雅‧釋天》:“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 徐。”2.用以紀月,即農曆三月。《晉書‧樂志上》:“三月之辰名為辰。”3.用以紀日。宋黃庭堅《和師厚裁竹》:“根須辰日斸,筍要上番成。”4.用以 紀時,即午前七時至九時。宋洪邁《容齋續筆》卷一:“辰時為弟,巳時為兄,則弟乃先兄一時矣。”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三十四:“古時本無一日十二時之 分……其以一日分十二時,而以干支為紀,蓋自太初改正朔之後,歷家之術益精,故定此法。如《五行志》‘日加辰巳’之類,皆漢法也。”
(3)十二生肖屬龍。清德齡《瀛臺泣血記‧劉鐵口與張瞎子》:“寅屬虎,今天是辰日,辰屬龍。”
(4)十二地支的通稱。《周禮‧秋官‧硩蔟氏》:“十有二辰之號。”鄭玄注:“辰謂從子至亥。”宋沈括《夢溪筆談‧象數一》:“十二支謂之十二辰。”
(5)時。《爾雅‧釋訓》:“不辰,不時也。”郭璞注:“辰亦時也。”1.日子;時刻。《儀禮‧士冠禮》:“吉月令辰,乃申爾服。”《呂氏春秋‧孟春》: “乃擇元辰。”高誘注:“擇
辰之日。”魯迅《華蓋集續編的續編‧廈門通信》:“我對於自然美,自恨並無敏感,所以即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 動。”2.光陰,時間。《法言‧問明》:“辰乎辰,曷來之遲去之速也!”《漢書‧傳上》:“盍孟晉以迨群兮﹖辰黹榈迹火伛忽其不再。”顏師古 注:“辰,時也。”3.逢時。《詩‧大雅‧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僤怒。”鄭玄箋:“辰,時也。”孔穎達疏:“我之生也,不得時節,正逢天之厚怒。”
(6)星名。1.心宿,二十八宿之一。又稱“商星”、“大火”、“大辰”。《爾雅‧釋天》:“大火謂之大辰。”郭璞注:“大火,心也。在中最明,故時候主 焉。”《左傳‧昭公元年》:“后帝不臧,遷閼伯于商丘,主辰。”杜預注:“辰,大火也。”《文選‧蘇武〈詩四首〉之一》:“昔為鴛與鴦,今為參與辰。”李 周翰注:“參、辰二星常出沒不相見。”2.北極星,即北辰。《爾雅‧釋天》:“北極謂之北辰。”《太玄‧木钫見》:“日月相斛,星辰不相觸。”范望注: “辰,北極也。”《文選‧顏延之〈應詔讌曲水作詩一首〉》:“帝體麗明,儀辰作貳。”李
注引毛萇《詩》傳曰:“辰,北辰也。”
(7)日、月、星的統稱。《左傳‧桓公二年》:“三辰旂旗,昭其明也。”杜預注:“三辰,日、月、星也。”《文選‧張衡〈東京賦〉》:“建辰旒之太常,紛 焱悠以容裔。”李
注引薛綜曰:“辰,謂日、月、星也。”也泛指眾星。如:星辰。《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唐元稹《夜坐》:“螢火亂飛秋已 近,星辰早沒夜初長。”
(8)指日月的交會點。即夏曆一年十二個月的月朔時,太陽所在的位置。《書‧胤征》:“辰弗集于房。”孔傳:“辰,日月所會。”孔穎達疏:“辰為日月之 會。日月俱右行於天,日行遲,月行疾。日,每日行一度;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計二十九日過半,月已行天一周,又逐及日而與日聚會。謂此聚會為辰。 一歲十二會,故為十二辰,即子丑寅卯之屬是也。”《左傳‧昭公七年》:“公曰:‘多語寡人辰,而莫同。何謂辰﹖’對曰:‘日月之會是謂辰。’”杜預注: “一歲日月十二會,所會謂之辰。”《國語‧周語下》:“辰在斗柄。”韋昭注:“辰,日月之會。”
(9)美
貌。《詩‧小雅‧車舝》:“辰彼碩女,令德來教。”毛傳:“辰,時也。”馬瑞辰通釋:“《頍弁》詩,毛傳:‘時,也。’此傳訓辰為時者,亦取義。辰為碩女美,猶依為茂木也。箋及正義並以時為其時,失之。”
(10)通“晨”。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屯部》:“辰,栏借為晨。”《詩‧齊風‧東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則莫。”《新唐書‧長孫無忌等傳贊》: “反天之剛,撓陽之明,卒使牝咮鳴辰,胙移后家,可不哀哉!”明佚名《徐伯株貧富興衰記》第二折:“小生徐伯株是也。從早辰走了這一日,纔來到叔父門 首。”
(11)古地名,即辰州。秦為黔中郡地,漢屬武陵郡,隋始置辰州。明、清為府,府治沅陵縣,今屬湖南省。宋辛棄疾《論荊襄上流為東南重地》:“自江以南, 取辰、沅、靖、澧、常德合鄂州為一路,置一大帥以居之。”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四川四‧彭水縣》:“今湖廣之辰、獎、錦、
、溪、澧、朗、施八 州,是秦漢黔中地。”《苗防備覽‧藝文誌中》:“剽掠耕桑,侵暴辰、澧。”
(12)水名,即辰水。辰溪,武陵五溪之一。出貴州江口縣西北梵淨山,東入湖南省,始稱辰水。經麻陽辰谿二縣,注於沅水。宋曾公亮等《武經總要前集》卷十 九:“五溪,謂酉、辰、巫、武、沅也。”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湖廣一‧澬水》:“許慎曰:‘九江,沅、漸、潕、
辰、溆、酉、澧、澬、湘也。’今 考……辰水則在辰州府沅陵城東入沅江。”
(13)姓。明陳士元《姓觿‧真韻》:“辰,《國名紀》云:‘伏羲之裔巴子,分封于辰,即今辰州,後因氏。’《名畫記》云:‘隋有辰子奇,
善畫。’”



領頭字
解形
《說文》:“賤,賈少也。貝,戔聲。”段玉裁注:“賈,今之價字。”
注音
釋義
(一)jian4《廣韻》才線切,去線從。元部。 (1)價格低。《說文‧貝部》:“賤,賈少也。”《六書故‧動物四》:“賤,物賈(價)之卬(昂)為臾鄄貝(貴),下為賤。”《左傳‧昭公三年》:“國之諸市,屨賤踊貴。”《漢書‧昭帝紀》:“穀賤傷農。”唐白居易《賣炭翁》:“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2)地位低下。《玉篇‧貝部》:“賤,卑下也,不貴也。”《廣雅‧釋言》:“賤,卑也。”《儀禮‧士虞禮》:“不使賤者。”鄭玄注:“賤者,謂庶孫之妾 也。”《論語‧里仁》:“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邢昺疏:“無位曰賤。”唐杜甫《寫懷二首》之一:“無貴賤不悲,無富貧亦足。”
(3)使地位低下。《列子‧力命》:“若是汝力之所能,柰何壽彼而夭此,窮聖而達逆,賤賢而貴愚,貧
而富惡邪﹖”《後漢書‧方術傳‧樊英傳》:“朕能生君,能殺君;能貴君,能賤君;能富君,能貧君。”章炳麟《秦政記》:“秦皇以賤其公子側室,高於世主。”
(4)輕視。《正字通‧貝部》:“賤,輕也。”《書‧旅獒》:“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清 史稿‧交通志二》:“貴本而抑末,重農而賤商。”又憎惡。《荀子‧正論》:“故下安則貴上,下危則賤上。”楊倞注:“貴,猶愛也;賤,猶惡也。”
(5)廢。《太玄‧太玄文》:“已用則賤,當時則貴。”范望注:“賤,謂廢也。”
(6)謙詞。《戰國策‧趙策四》:“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唐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之四十四:“君子恩已畢,賤妾將何為!”宋王安石《讀詔書》:“賤術縱工難自獻,心憂天下獨君王。”
(7)姓。《通志‧氏族略五》:“賤氏,《風俗通》:漢有右北平太守賤瓊,又有賤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