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6日 星期日

暾,全面消殺。

 

截至12月25日24時2021,中國大陸本土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58例,創去年3月以來最高單日新增本土病例,其中西安市新增155例。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揮部今日下達通知,26日18時起,西安開展全面消殺。


注音:
 
漢語拼音:
tūn
解釋:

1. 早晨剛升出的太陽。

2. 溫暖。
【例】暾暾



消殺

消殺,讀音xiāo shā,漢語詞語,意思是蕭森、蕭索;消除、抵消。

(1).蕭森,蕭索。 漢 荀悅 《申鑒·俗嫌》:“凡陽氣生養,陰氣消殺,和喜之徒其氣陽也。”

(2).消除;抵消。 宋 蘇舜欽 《上集賢文相書》:“聲壓夷狄,消殺異志。”郭沫若《文藝論集·論節奏》:“兩種異性質的東西相加的時候,是只有把效果互相消殺的。”

消殺的表意為消毒殺菌,現廣義用於對於有害生物防制與治理,對環境及場所的清潔處理,防勝過於治!

行業內是指蟲害控制、有害生物防治服務。


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

趁 ,歩, 柯,趁錢,埠 ,埗,出埠,挺(床),執柯,稍天,辭枝離柯

 追逐。梁書˙卷九˙曹景宗傳:「常與少年數十人澤中逐獐鹿,每眾騎趁鹿,鹿馬相亂,景宗於眾中射之。」水滸傳˙第四十三回:「李逵見了,心裡越疑惑,趁著那血跡尋將去。」
ˊ
蘇錦坤
".......《吳新榮全集》,第四冊為《南台灣采風錄》,裡面保存了許多台灣諺語,75頁,第111則:

「脫赤腳的逐鹿,穿鞋的食肉。」


這一句話的原文是:

《汾陽無德禪師語錄》卷1:「師云:『赤脚人趁兔,著靴人喫肉。』」(CBETA, T47, no. 1992, p. 607, a1-2)......" --張良澤主編,遠景出版社,《吳新榮全集》






1. 執柯
注音一式 ㄓˊ ㄎㄜ

語本詩經˙豳風˙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指為人作媒。元˙康敬之˙李逵負荊˙第四折:「我也則要洗清你這強打掙的執柯人。」聊齋志異˙卷二˙蓮香:「生出,浼女舅執柯,媼議擇吉贅生。」亦作「作伐」。為人作媒。儒林外史˙第六回:「周親家家,就是靜齋先生執柯作伐。」兒女英雄傳˙第十回:「此十三妹所以挺身出來,給安龍媒、張金鳳二人執柯作伐的一番苦心孤詣也。」


辭枝離柯,飄泊在兵凶戰危及的邊緣


"其實這已經比儲備高峰時減少了 1/4。國家外匯管理局解釋,因為 #農曆新年 多人出埠,所以外匯流出是正常現象。"


柯  部首 木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9
注音一式 ㄎㄜ


 斧柄。說文解字:「柯,斧柄。」國語˙晉語八:「今若大其柯,去其枝葉,絕其本根,可以少聞。」韋昭˙注:「柯,斧柄,所操以伐木。」

 樹枝。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汰侈:「枝柯扶疏,世罕其比。」唐˙李白˙南軒松詩:「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冪。」

 殼斗科石櫟屬植物的通稱。常綠喬木,葉橢圓形有鋸齒狀。夏季開花,單性,雌雄同株。果實為堅果,隔年成熟,可供熟食。木材堅實,為建築﹑造船等的優良用材。

姓。如宋代有柯夢得。





趁, 在台灣也用在"賺"


詞目 大人愛趁錢,囡仔愛過年。
音讀 Tuā-lâng ài thàn-tsînn, gín-á ài kuè-nî.  
釋義 比喻青菜蘿蔔各有人愛。




11. 趁  部首 走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12
注音一式 ㄔㄣˋ


 追逐。梁書˙卷九˙曹景宗傳:「常與少年數十人澤中逐獐鹿,每眾騎趁鹿,鹿馬相亂,景宗於眾中射之。」水滸傳˙第四十三回:「李逵見了,心裡越疑惑,趁著那血跡尋將去。」

 找尋。水滸傳˙第七十三回:「胡亂趁些晚飯吃,借宿一夜,明日早行。」明˙湯顯祖˙南柯記˙第十齣:「好笑,好笑,沒煩惱趁煩惱。」

 利用。如:「趁虛而入」。唐˙白居易˙早發楚城驛詩:「月乘殘夜出,人趁早涼行。」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官事未易了詞:「君要花滿縣,桃李趁時栽。」

追隨、跟隨。唐˙白居易˙初到洛下閒遊詩:「趁伴入朝應老醜,尋春放醉尚粗豪。」

趕、及時以赴。宋˙陸游˙雜感詩十首之七:「山人那信宦途艱,強著期衣趁曉班。」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趁程途節飲食,順時自保揣身體。」

リリース サービス 「地球の歩き方 台湾」公式携帯サイトオープン! 地球の歩き方T&E 2009年6月11日 00時00分


錯字多,待改

解形

《說文》:“趁,走㶊亶也。人岙人走,户聲。讀若塵。”

注音

釋義

(一)zhen1《集韻》知鄰切,平真知。諄部。趁走㶊亶,行不進貌。《說文‧走部》:“趁,走㶊亶也。”桂馥義證:“走㶊亶也者,本書駗驙,馬載重難行也。”《集韻‧真韻》:“趁,趁走㶊亶,行不進揻。”

(二)chen4《廣韻》丑刃切,去震徹。(1)逐,追逐。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九:“趁,謂趁逐也。《纂文》云:關西以逐物為䏁走洆小㗱也。”《廣韻‧震韻》:“趁,趁逐。”《梁書‧曹景宗傳》:“(景宗)常與少年數十人澤中逐鹿熷章鹿,每血熷綋騎趁鹿,鹿馬相亂,景宗於血熷綋中射之。”明袁宏道《夏五望日興德寺紀遊得興字》:“稚兒行趁蝶,髯客坐驅蠅。”《聊齋志異‧二班》:“遙見前途有兩人,疾趁之。”

(2)追求;尋覓。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雜說》:“禾秋收了,先耕蕎麥地,次耕餘地,務遣深細,不得趁多。”五代成彥雄《楊柳枝十首》之一:“欲趁寒梅趁得麼﹖雪中偷眼望陽和。”清祁寯藻《打粥婦》:“為孃今日趁一粥,掩懷拭淚不敢哭。”

(3)跟隨。《六書故‧人九》:“趁,隨及也。”唐白居易《初到洛下閑遊》:“趁伴入朝應老醜,尋春放醉尚粗豪。”《朱子語類‧性理一》:“朝廷差人做官,便有許多物一齊趁後來。”魯迅《花邊文學‧一思而行》:“其實,則趁隊起門㶊共之士,今年也和去年一樣,數不在少的。”又伴隨。南朝梁張率《白紵歌九首》之一:“歌兒流唱聲欲清,舞女趁節體自輕。”宋周邦彥《蘭陵王‧柳》:“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絃,燈照離席。”沈從文《石子船‧夜》:“仍然很𠺫岙冗靜的,默默無聲的在場中趁圽㶊目音樂。”

(4)趕赴。唐柳宗元《柳州峒氓》:“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虛人。”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趁程途,節飲食,順時自保揣身體。”元馬致遠《破幽夢孤鴈漢宮秋》第二折:“我索折一枝斷腸柳,餞一盃送路酒,眼見得趕程途,趁宿頭。”又就;趕就。宋尤袤《淮民謠》:“去年江南荒,趁熟過江北。”《元典章‧刑部四》:“為饑荒缺食,將帶老小,流移趁食。”

(5)利用(時間、機會)。唐白居易《早發楚城驛》:“月乘殘夜出,人趁早涼行。”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和趙景明知縣韻》:“君要花滿縣,桃李趁時栽。”葉紫《豐收》四:“人們都趁圽㶊目這個風清月白的夜晚來加緊他們的工作。”

(6)對;正當。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七:“趁落英遍蒼苔,東風搖蕩,一簾飛絮,滿地香埃。”元鄭德輝《迷青瑣倩女離魂》第二折:“趁圽㶊目這厭厭露華,對圽㶊目這澄澄月下,驚的那呀呀呀寒鴈起平沙。”元費唐臣《蘇子瞻風雪貶黃州》第二折:“枕碧水千尋,對青山一帶,趁白雲萬頃,蓋茅屋三間。”

(7)乘坐;搭乘。宋蘇軾《至真州再和二首》之一:“北上難陪驥,東行且趁船。”明張煌言《送謝仲彝元戎》:“捷書好向潛夫寄,擬趁輕帆便北歸。”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十:“他聽得祝大的聲音又在求他允許給趁這便船。”

(8)做,幹。明徐復祚《投梭記‧逼娼》:“我兒,明日就去買了機兒,揀好日就動手,你一日不趁,一日不活哩。”《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要尋個所在趁工幾時,度過荒年,再作區處。”《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二回:“後來三個改過,作了好人,趁個小買賣兒。”

(9)掙,賺。明邵王岙桀《香囊記‧問卜》:“這般趁得錢來,家裏並無積蓄。”《官場現形記》第七回:“頂好就把這辦機器的差使委了他,等他好趁兩個。”清洪楝園《後南柯‧甲陣》:“看來此事不妙,這多金是趁不成了。”

(10)用同“稱”。遂,滿足。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八:“從此,趁了文君深願,酬了相如素志。”元白仁甫《董秀英花月東牆記》第一折:“郎才女貌皆相趁。”《紅樓夢》第五十七回:“倘若老太太一時有個好歹,那時雖也完事,只怕耽誤了時光,還不得趁心如意呢。”

(11)用同“襯”。1.襯墊。《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九回:“張老是足登緞靴,裏面趁圽㶊目魚白漂布。”2.配;陪襯。元馬致遠《破幽夢孤鴈漢宮秋》第三折:“不見他花朵兒精神,怎趁那草地裏風光。”《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你看,叫你的那活計一趁,這兩件越發得樣兒了。”《九尾龜》第六十二回:“見他穿一身白紗衫褲,頭上只帶圽㶊目一排茉莉花條,趁圽㶊目那楊柳纖腰,梨花白面,越顯得柔情似水,媚態如春。”

(三)chen2《廣韻》直珍切,平真澄。(1)躁。《玉篇‧走部》:“趁,躁也。”

(2)履。《玉篇‧走部》:“趁,履也。”

(3)越履。《廣韻‧真韻》:“趁,越履。”

(四)nian3《廣韻》尼展切,上獼娘。(1)踩踏。《廣韻‧獼韻》:“趁,踐也。”

(2)同“𠳖岙然”。驅趕;追趕。《集韻‧銑韻》:“𠳖岙然,逐也。或作趁。”《寒山》第一五三:“家狗趁不去,野鹿常好走。”《李陵變文》:“行經三日,遂被單于趁來。”

(五)zhen3《集韻》止忍切,上軫章。走。《集韻‧軫韻》:“走謂之趁。”明湯顯祖《牡丹亭‧魂遊》:“似俺孤魂獨趁,待誰來叫喚俺一聲。”《紅樓夢》第五十回:“皚皚輕趁步。”

***

あるき 【歩き】

(1)歩くこと。徒歩。

(2)江戸時代、村・町で書状の伝達、触れ歩きなどをつとめた者。小使。定使(じようづかい)。

「村中をかけ廻る―が/浄瑠璃・ひらかな盛衰記」


◆アクセント : あるき 3




行、走,用腳走路。如:「散步」、「平步青雲」、「安步當車」。書經˙武成:「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

追隨、跟從、仿效。如:「步其後塵」。國語˙周語下:「目以處義,足以步目,今晉侯視遠而足高,目不在體,而足不步目,其心必異矣。」明˙湯顯祖˙南柯記˙第四十二齣:「步影尋蹤,皆如所夢。」

推算。文選˙陸機˙演連珠五十首之四十七:「是以儀天步晷,而脩短可量。」


腳步,走路時兩腳前後的距離。如:「小碎步」、「輕移蓮步」、「寸步不離」。孟子˙梁惠王上:「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荀子˙勸學:「故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

量詞:(1) 古代計算長度的單位。歷代規定不一,或為六尺,或為六尺四寸。新唐書˙卷三十七˙地理志一:「皇城長千九百一十五步,廣千二百步。」(2) 計算邁步次數的單位。如:「向前走五步。」(3) 計算事情步驟的單位。如:「做任何事第一步是要先打好基礎。」

階段。表示程度。如:「走一步,算一步。」紅樓夢˙第六十七回:「我任憑怎麼沒見世面,也到不了這步田地,因送的東西少,就生氣傷心。」

所處的境況、境地。如:「少時不努力,才落到這一地步。」

氣運、時運。如:「國步惟艱」。詩經˙小雅˙白華:「天步艱難,之子不猶。」

碼頭,水邊泊船的地方。通「埠」。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下:「吳江中又有魚步、龜步,湘中有靈妃步。」唐˙韓愈˙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墓誌銘:「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稅。」

姓。如三國時吳國有步騭。

「埗」與「埔」、「埠」相通,由此可知深水埗過去是深水碼頭,交通繁忙。

● 埗
bù ㄅㄨˋ
 ◎ 古同“埠”,码头。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挺,拔也。从手,廷聲。”

注音
釋義
(一)ting3《廣韻》徒鼎切,上迥定。耕部。 (1) 拔;拔出。《說文‧手部》:“挺,拔也。”《國語‧吳語》:“被甲帶劍,挺鈹蛲钫饯鄄日鐸。”韋昭注:“挺,拔也。”《文選‧潘岳〈西征賦〉》:“垂餌出 入,挺叉來往。”李善注:“挺,拔也。”又舉起。《宋史‧韓世忠傳》:“世忠瞋目大呼,挺刃突前,賊辟易,矢不及發,遂敗。”《三國演義》第一回:“張飛 挺丈八蛇矛直出。”一說為脫。《史記‧陳涉世家》:“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裴駰集解引徐廣曰:“挺,猶脫也。” (2)生出;生長。《廣雅‧釋詁一》:“挺,出也。”《呂氏春秋‧仲冬紀》:“芸始生,荔挺出。”高誘注:“挺,生出也。”晉左思《蜀都賦》:“旁挺龍目,側生荔枝。”《後漢書‧楊震傳附楊賜》:“華嶽所挺,九德純備,三葉宰相,輔國以忠。”李賢注:“挺,生也。”
(3)動搖。《呂氏春秋‧忠廉》:“雖名為諸侯,實有萬乘不足以挺其心矣。”高誘注:“挺,猶動也。”晉傅玄《仲秋獮田》:“春秋時敘,雷霆挺威。”
(4)特出;傑出。漢班固《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竊見鉅鹿太守會稽謝夷吾,出自東州,厥土塗泥,而英資挺特,奇偉秀出。”《三國志‧蜀志‧呂凱傳》:“今諸葛丞相英才挺出,深賭未萌。”南朝齊孔稚珪《祭外兄張長史文》:“惟君之德,高明秀挺。”
(5)直。《集韻‧迥韻》:“挺,直也。”《周禮‧考工記‧弓人》:“於挺臂中有柎焉。”鄭玄注:“挺,直也。”孫詒讓正義:“惟當把處挺直,故謂之挺。”《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二》:“又東一里,有一樹立岡頭,大合抱,其本挺植。”
(6)伸直。《荀子‧勸學》:“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紅樓夢》第三十八回:“鴛鴦笑著,忙斟了一杯酒,送至鳳姐唇邊,鳳姐一挺脖子喝了。”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假使在他的旁邊侍坐,那一定得把腰骨挺的筆直。”引申為平直躺著;睡。《今古奇觀‧盧太學詩酒傲公侯》:“元來直僵僵挺在上面,不知死過幾時了。”《紅樓夢》第六十回:“趁著這會子,撞喪的撞喪去了,挺床的挺床,吵一出子,大家別心淨,也算是報報仇。”浩然《艷陽天》第一部第二十八章:“孩子們天一黑就炕上挺去了。”
(7)前進。晉皇甫謐《列女傳‧龐娥親》:“娥親迺挺身奮身,左抵其額,右樁其喉,反覆盤旋,應手而倒。”《宋書‧宗越傳》:“家貧無以市馬,常刀楯步 出,單身挺戰,眾莫能當。”南朝陳徐陵《與齊尚書僕射楊遵彥書》:“昔魏氏將亡,群兇挺爭。”又後退。《漢書‧劉屈氂傳》:“屈氂挺身逃,亡其印 綬。”按:清翟灝《通俗編‧身體》:“挺身仍只作引身解,蓋引身而進,引身而退,同一引也。”
(8)支撐。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十六章:“你的互助組怎樣﹖挺得住嗎﹖”
(9)頂;抵。元秦簡夫《東堂老》楔子:“這個是我的父親,他不曾說一句話,我直挺的他腳稍天。”《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發跡》:“滿船人都唬得魂飛魄散,那箇再敢挺敵。”
(10)量詞。用於某些挺直物。《南史‧隱逸傳‧趙僧巖》:“蠟燭一挺,以照七尺之尸。”宋孫光憲《北夢瑣言》逸文卷三:“某曾失墨兩挺,蒙王黜責,今果尋獲也。”明方孝孺《借竹軒記》:“草戶之外,有竹數挺。”
(11)究竟。《廣雅‧釋詁三》:“挺,竟也。”王念孫疏證:“挺,為究竟之竟。《方言》:‘筳,竟也,楚曰筳。’筳與挺通。”
(12)副詞。表示程度,相當於“很”。《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一回:“挺長挺深的一個大口子,鮮血直流的呢﹖”楊朔《三千里江山》:“輕著點,這物件 挺單薄的,哪架得住摔打﹖”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二十一章:“這一套挺簡單的措施,給歡喜這個十七歲的少年對未來生活的幻想,插上了翅膀。”
(13)乾肉條。也作“脡”。清雷浚《說文外編》卷四:“《說文》無脡字,脡字依義當作挺。”《儀禮‧士虞禮》“脯四脡”漢鄭玄注:“古文脡為挺。”又 《鄉飲酒禮》:“薦脯五挺。”鄭玄注:“挺,猶膱也。《鄉射禮》曰:‘祭半膱,膱長尺有二寸。’”陸德明釋文:“挺,本亦作脡,同。”唐劉肅《大唐新語‧ 極諫》:“隴右諸州,人戶寡少,供侍車駕,備挺稍難。”
(14)寬;寬緩。《禮記‧月令》:“(仲夏之月)挺重囚,益其食。”鄭玄注:“挺,猶寬也。”《後漢書‧臧宮傳》:“宜小挺緩,令得逃亡。”李賢注:“挺,解也。”《新唐書‧狄仁傑傳》:“俊臣乃挺繫。”
(15)通“莛”。草莖。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鼎部》:“挺,栏借為莛。”《說苑‧偻說》:“子路曰:‘建天下之鳴鐘,而撞之以挺,豈能發其聲乎哉!’”
(16)通“筳”。小竹枝。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鼎部》:“挺,栏借為筳。”《後漢書‧方術傳》:“日者,挺專、須臾、孤虛之術。”李賢注:“挺專,折竹卜也。《楚辭》曰:‘索瓊茅以筳專。’注云:‘筳,八段竹也。楚人名結草折竹曰專。’”
(17)通“梃”。棍棒。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鼎部》:“挺,栏借為梃。”《漢書‧諸侯王表》:“陳、吳奮其白梃,劉、項隨而斃之。”顏師古注引應劭 曰:“白挺,大杖也,《孟子》書曰:‘可使制挺以撻秦、楚’是也。”宋曾鞏《救災議》:“竊弄鋤挺於草茅之中,以扞游徼之吏。”
(二)ting2 《廣韻》特丁切,平青定。漢朝縣名。在今山東省萊陽縣南。《廣韻‧青韻》:“挺,縣名,在膠東。”《漢書‧地理志下》:“(膠東國)縣八:即墨、昌武……挺。”






拔  部首 手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8
注音一式 ㄅㄚˊ
漢語拼音 b 注音二式 b




拉出﹑抽出。如:「拔草」﹑「拔旗」﹑「拔劍」。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吸取。如:「拔毒」﹑「拔出膿來」。

除去。如:「拔禍根」﹑「拔去眼中釘,肉中刺」。

選出。如:「提拔」﹑「選拔」。漢書˙卷七十五˙李尋傳:「閉絕私路,拔進英雋。」

特出。孟子˙公孫丑上:「出於其類,拔乎其萃。」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標,瀟灑出塵之想。」

拉高。如:「拔起嗓門尖叫。」

動搖﹑改變。如:「堅忍不拔」﹑「牢不可拔」。易經˙乾卦˙文言:「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

攻取﹑占領。如:「連拔五城」。孫子˙謀攻:「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矯治。如:「用藥膏將扭傷的脖子拔直。」



括,箭的尾端。詩經˙秦風˙駟驖:「公曰:『左之。』舍拔則獲。」毛亨˙傳:「拔,矢末也。」



急速。禮記˙少禮:「毋拔來,毋報往。」鄭玄˙注:「拔﹑赴皆疾也。」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挺,拔也。从手,廷聲。”

注音
釋義
(一)ting3《廣韻》徒鼎切,上迥定。耕部。 (1) 拔;拔出。《說文‧手部》:“挺,拔也。”《國語‧吳語》:“被甲帶劍,挺鈹蛲钫饯鄄日鐸。”韋昭注:“挺,拔也。”《文選‧潘岳〈西征賦〉》:“垂餌出 入,挺叉來往。”李善注:“挺,拔也。”又舉起。《宋史‧韓世忠傳》:“世忠瞋目大呼,挺刃突前,賊辟易,矢不及發,遂敗。”《三國演義》第一回:“張飛 挺丈八蛇矛直出。”一說為脫。《史記‧陳涉世家》:“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裴駰集解引徐廣曰:“挺,猶脫也。” (2)生出;生長。《廣雅‧釋詁一》:“挺,出也。”《呂氏春秋‧仲冬紀》:“芸始生,荔挺出。”高誘注:“挺,生出也。”晉左思《蜀都賦》:“旁挺龍目,側生荔枝。”《後漢書‧楊震傳附楊賜》:“華嶽所挺,九德純備,三葉宰相,輔國以忠。”李賢注:“挺,生也。”
(3)動搖。《呂氏春秋‧忠廉》:“雖名為諸侯,實有萬乘,不足以挺其心矣。”高誘注:“挺,猶動也。”晉傅玄《仲秋獮田》:“春秋時敘,雷霆挺威。”
(4)特出;傑出。漢班固《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竊見鉅鹿太守會稽謝夷吾,出自東州,厥土塗泥,而英資挺特,奇偉秀出。”《三國志‧蜀志‧呂凱傳》:“今諸葛丞相英才挺出,深睹未萌。”南朝齊孔稚珪《祭外兄張長史文》:“惟君之德,高明秀挺。”
(5)直。《集韻‧迥韻》:“挺,直也。”《周禮‧考工記‧弓人》:“於挺臂中有柎焉。”鄭玄注:“挺,直也。”孫詒讓正義:“惟當把處挺直,故謂之挺。”《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二》:“又東一里,有一樹立岡頭,大合抱,其本挺植。”
(6)伸直。《荀子‧勸學》:“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紅樓夢》第三十八回:“鴛鴦笑著,忙斟了一杯酒,送至鳳姐唇邊,鳳姐一挺脖子喝了。”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假使在他的旁邊侍坐,那一定得把腰骨挺的筆直。”引申為平直躺著;睡。《今古奇觀‧盧太學詩酒傲公侯》:“元來直僵僵挺在上面,不知死過幾時了。”《紅樓夢》第六十回:“趁著這會子,撞喪的撞喪去了,挺床的挺床,吵一出子,大家別心淨,也算是報報仇。”浩然《艷陽天》第一部第二十八章:“孩子們天一黑就炕上挺去了。”
(7)前進。晉皇甫謐《列女傳‧龐娥親》:“娥親迺挺身奮身,左抵其額,右樁其喉,反覆盤旋,應手而倒。”《宋書‧宗越傳》:“家貧無以市馬,常刀楯步 出,單身挺戰,眾莫能當。”南朝陳徐陵《與齊尚書僕射楊遵彥書》:“昔魏氏將亡,群兇挺爭。”又後退。《漢書‧劉屈氂傳》:“屈氂挺身逃,亡其印 綬。”按:清翟灝《通俗編‧身體》:“挺身仍只作引身解,蓋引身而進,引身而退,同一引也。”
(8)支撐。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十六章:“你的互助組怎樣﹖挺得住嗎﹖”
(9)頂;抵。元秦簡夫《東堂老》楔子:“這個是我的父親,他不曾說一句話,我直挺的他腳稍天。”《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發跡》:“滿船人都唬得魂飛魄散,那箇再敢挺敵。”
(10)量詞。用於某些挺直物。《南史‧隱逸傳‧趙僧巖》:“蠟燭一挺,以照七尺之尸。”宋孫光憲《北夢瑣言》逸文卷三:“某曾失墨兩挺,蒙王黜責,今果尋獲也。”明方孝孺《借竹軒記》:“草戶之外,有竹數挺。”
(11)究竟。《廣雅‧釋詁三》:“挺,竟也。”王念孫疏證:“挺,為究竟之竟。《方言》:‘筳,竟也,楚曰筳。’筳與挺通。”
(12)副詞。表示程度,相當於“很”。《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一回:“挺長挺深的一個大口子,鮮血直流的呢﹖”楊朔《三千里江山》:“輕著點,這物件 挺單薄的,哪架得住摔打﹖”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二十一章:“這一套挺簡單的措施,給歡喜這個十七歲的少年對未來生活的幻想,插上了翅膀。”
(13)乾肉條。也作“脡”。清雷浚《說文外編》卷四:“《說文》無脡字,脡字依義當作挺。”《儀禮‧士虞禮》“脯四脡”漢鄭玄注:“古文脡為挺。”又 《鄉飲酒禮》:“薦脯五挺。”鄭玄注:“挺,猶膱也。《鄉射禮》曰:‘祭半膱,膱長尺有二寸。’”陸德明釋文:“挺,本亦作脡,同。”唐劉肅《大唐新語‧ 極諫》:“隴右諸州,人戶寡少,供侍車駕,備挺稍難。”
(14)寬;寬緩。《禮記‧月令》:“(仲夏之月)挺重囚,益其食。”鄭玄注:“挺,猶寬也。”《後漢書‧臧宮傳》:“宜小挺緩,令得逃亡。”李賢注:“挺,解也。”《新唐書‧狄仁傑傳》:“俊臣乃挺繫。”
(15)通“莛”。草莖。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鼎部》:“挺,栏借為莛。”《說苑‧偻說》:“子路曰:‘建天下之鳴鐘,而撞之以挺,豈能發其聲乎哉!’”
(16)通“筳”。小竹枝。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鼎部》:“挺,栏借為筳。”《後漢書‧方術傳》:“日者,挺專、須臾、孤虛之術。”李賢注:“挺專,折竹卜也。《楚辭》曰:‘索瓊茅以筳專。’注云:‘筳,八段竹也。楚人名結草折竹曰專。’”
(17)通“梃”。棍棒。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鼎部》:“挺,栏借為梃。”《漢書‧諸侯王表》:“陳、吳奮其白梃,劉、項隨而斃之。”顏師古注引應劭 曰:“白挺,大杖也,《孟子》書曰:‘可使制挺以撻秦、楚’是也。”宋曾鞏《救災議》:“竊弄鋤挺於草茅之中,以扞游徼之吏。”
(二)ting2 《廣韻》特丁切,平青定。漢朝縣名。在今山東省萊陽縣南。《廣韻‧青韻》:“挺,縣名,在膠東。”《漢書‧地理志下》:“(膠東國)縣八:即墨、昌武……挺。”

挺床

詈词。睡觉。

稍天. shāo tiān. 朝天。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三折:“蚤来到山坡直下,冻钦钦的难立扎。[做走跌科唱]脚稍天腾的喫个仰刺叉。”《水浒传》第七三回:“﹝ 李逵﹞被燕青抱住 ...

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夕陽、獎飾,日本。日出、日落,斜陽,日暮 Nothing is more musical rhan a sunset.

On December 22, "Prelude to the Afternoon of a Faun" or "Prélude à l'apres-midi d'un faune" composed by Claude Debussy premiered in Paris. It is one of Debussy's most famous works and is considered a turning point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art music.
可能是 1 人和顯示的文字是「 DW w " Nothing is a sunset. more musical than Claude Debussy (1862-1918) French Composer ©Akgimages/picture-alliance Akg images/ pictur re alliance 」的圖像





獎飾

獎勉褒美。唐˙李白˙與韓荊州書:「幸推下流,大開獎飾。」





sunrise
[名][U]日の出(時);[C]朝焼け(⇔sunset)sunrise industry成長産業at sunrise日の出にfrom sunrise to sunset一日じゅう.━━[形]新興...

sunset
[名][U]日没;日暮れ(時)(⇔sunrise);[C]夕ばえ,夕焼け(空)sunset industry斜陽産業watch the sunset夕焼けを見るThe park closes a...

 じっぽん 【日本】

〔「日本」の字音読みから〕ヨーロッパにおける日本の呼称の一。[日葡]Português (Portuguese)
n. - Japão

Dansk (Danish)
n. - Japan
Français (French)
n. - Japon
Deutsch (German)
n. - Japan
Português (Portuguese)
n. - Japão
Español (Spanish)
n. - Japón

にっぽん 【日本】


にほん 【日本】


〔「にっぽん」とも〕我が国の国号。アジア大陸の東方、日本海を隔てて太平洋上にある。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の四大島と、南西諸島小笠原諸島などからなり、弧状を描きほぼ南北に連なる。国土の大部分は山地で、人口は河川下流の平野に集中する。面積37万8千平方キロメートル。正称、日本国。〔古くは政権の所在地名「やまと」が日本の総称として用いられ、また、中国・朝鮮では「倭」と記していた。聖徳太子が隋に送った国書に「日出処天子」と記したのと同じ発想から「日本」を正式の国号としたのは大化頃からと思われ、「やまと」「ひのもと」などと読まれていたが、奈良・平安時代になると音読されることが多くなり、「にほん」「にっぽん」の両様の発音が行われた。昭和初期、「にっぽん」に統一しようとする動きがあったが、法的に制定されることなく現在に至っている。本辞典では、検索の便宜上「にほん」として配列した〕

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

摜, 慣,禁不起 慣

 

禁不起 慣


【愛情,如何麵對?】
「正喝著茶,外面門鈴響,振保有點坐立不定,再三地道:『是你請的客罷?你不覺得不過意麼?』嬌蕊只聳了聳肩。
振保捧著玻璃杯走到陽台上去道:『等他出來的時候,我願意看看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顯示更多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13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摜,習也。人岙人手,貫聲。《春秋傳》曰:‘摜瀆鬼神。’”

注音

釋義

(一)guan4《廣韻》古患切,去諫見。魚部。(1)習慣。也作“慣”。《說文‧手部》:“摜,習也。《春秋傳》曰:‘摜瀆鬼神。’”段玉裁注:“《昭二十六年左傳》文今本作貫。杜曰:‘貫,習也。’”桂馥義證:“《華嚴經音義》云:‘鄭箋《詩》曰:摜,習也。’字宜從才,今經本從豎心者,俗通用也。通作貫。”《字彙補‧手部》:“摜,慣本字。今摜習之摜作慣。”

(2)扔;摔掉。《水滸全傳》第二十七回:“(武松)把那婦人頭望西門慶臉上摜將來。”《西遊記》第三十一回:“只見行者提圽㶊目兩個孩子,站在那高崖之上,意欲往下摜。”《鏡花緣》第九十八回:“林烈一見,不由心頭火起,拿起盤子,照走堂臉上連糕一齊摜去。”

(3)握住東西的一端而摔另一端。《中國歌謠資料‧滬諺外編‧山歌》:“八月交到九月中,滿場摜稻又牽礱。”

(4)跌;使跌。如:他摜了一個跟頭;把他摜倒了。

(5)佩帶;披戴。《廣韻‧諫韻》:“摜,帶也。”《抱朴子‧外篇‧博喻》:“摜甲纓冑,非廟堂之飾。”《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回:“(尹)大目頂盔摜甲,乘馬來

2021年12月15日 星期三

殿,最,旆,稱職,稱霸,制覇


記述言語
担当区分古松崇志 草原の制覇 : 大モンゴルまで(岩波新書シリーズ中国の歴史3 岩波書店 2020/03 日本語 単著

制覇

#岩波新書 · 中國的歷史】以草原視角看中國史,哪些啟發性思考正在發生?
歷史學者 #林皓賢 評論剛出版的【岩波新書 · 中國的歷史】系列中譯本第三部、由 #古松崇志 主寫的《草原的稱霸》。從視角擇取到書寫結構,這本書提出了怎樣的洞見?可以為讀者提供何種啟發?又有哪些有待補足之處呢?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不少啟發性的思考。上文提及的『歐亞大陸的東方』作為新的空間概念,就是希望擺脫以往『東亞史』及『內亞史』二分的限制。事實上,以往對於東亞及內亞的定義,雖不是模糊,但某些政治體,例如党項西夏、大理、吐藩地區的分裂政權,說它們是東亞的一部分,在地域上又不全是,說它們是內亞地區,但它們又既緊鄰中國,而又與中原王朝互動密切。『歐亞大陸的東方世界』的框架,實有助研究者擺脫對這些國家定位的尷尬。」
領頭字
殿


解形
《說文》:“殿,擊聲也。人岙人殳,䏁尸兀几㗱聲。”段玉裁注:“此字本義未見,假借為宮殿字……又假借為軍後曰殿。”


釋義
(一)dian4《廣韻》堂練切,去霰定。又都甸切。諄部。 (1)擊聲。《說文‧殳部》:“殿,擊聲也。”

(2)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後專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房屋。清沈濤《說文古本考》:“《御覽》一百七十五《居處部》引:‘殿,堂之高大者也。’蓋古本如此。”《正字通‧殳部》:“殿,今惟天子宸居稱殿。”《戰國策‧魏策四》:“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漢書‧霍光傳》:“鴞數鳴殿前樹上。”顏師古注:“古者室屋高大,則通呼為殿耳,非止天子宮中。”唐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四:“翠華想像空山里,玉殿虛無野寺中。”

(3)行軍走在最後。《廣韻‧散韻》:“軍在前曰啟,後曰殿。”《論語‧雍也》:“孟之反不伐,奔而殿。”《文選‧張衡〈東京賦〉》:“殿未出乎城闕,
已反乎郊畛。”李𠻘注引薛綜曰:“殿,後軍也。”《新唐書‧杜伏威傳》:“(杜伏威)嘗營護諸監,出為導,入為殿,故其黨愛服,共推為主。”魯迅《集外集‧斯巴達之魂》:“斯巴達王以斯巴達軍為第一隊,剎司駭軍次之,西蒲斯軍殿。”

(4)下等;末後。《廣雅‧釋詁四》:“殿,後也。”《史記‧絳侯周勃世家》:“擊章邯車騎,殿。”裴駰集解引孫檢曰:“一說上功曰最,下功曰殿。”《漢書‧宣帝紀》:“丞相御史課殿、最以聞。”顏師古注:“殿,後也;課居後也。”

(5)置於後。《春秋繁露‧考功名》:“考試之法……九分三三列之,亦有上中下,以一為最,五為中,九為殿。”清夏燮《中西紀事‧京口殉難》:“然則都統之死,固足以收拾海疆之殘局,殿諸忠而無愧色者也。”

(6)鎮撫;鎮守。《詩‧小雅‧采菽》:“樂只君子,殿天子之邦。”毛傳:“殿,鎮也。”宋蘇軾《賜孫固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卿向自西樞,出殿藩服。”明湯顯祖《紫釵記‧花前遇俠》:“齊解逞千層一捻,殿住春紅勒迸。”

(7)古代刑法的計量單位。《隋書‧刑法志》:“在官犯罪,鞭杖十為一負,閑局六負為一殿,平局八負為一殿,繁局十負為一殿。”

(8)姓。《姓觿‧霰韻》:“殿,《姓考》云:本殷湯之裔,商殿全徙撫州,因訟即以名為姓。”按:“殿”,一本作“䏁尸兀几殳㗱”。


常用漢字] [音]デン(呉) テン(漢) [訓]との どの しんがり

〈デン〉
  1.  大きくりっぱな建物。「殿堂宮殿祭殿社殿主殿昇殿寝殿神殿仏殿宝殿本殿

  1.  軍隊の最後部。しんがり。「殿軍

  1.  相手に対する敬称。「貴殿

  1.  「」の代用字。「沈殿

〈テン〉1に同じ。「殿上 (てんじょう) 御殿
〈との(どの)〉「殿方殿様高殿若殿

[名のり]あと・すえ




建造物の部[編集]

近世建築:瑞龍寺仏殿
近代建築:旧東宮御所(迎賓館赤坂離宮

2019年(平成31年)3月現在、国宝の建造物は、近世以前が224件(内訳:神社40件、寺院157件、城郭9件、住宅14件、民家0件、その他4件)、近代が2件(内訳:産業・交通・土木1件、住居1件)の合計226件である[14]

なお、近世以前で言う「住宅」は城郭の御殿、社寺の書院、客殿などを指し、「民家」は町屋、農家などを指す。民家の国宝指定物件はない。

1967年(昭和42年)に法隆寺綱封蔵が指定されて以後、国宝建造物の新規指定は30年間にわたり行われていなかったが、1997年(平成9年)には正倉院正倉(奈良)と瑞龍寺仏殿・法堂・山門(富山)が指定された。正倉院正倉の国宝指定は「古都奈良の文化財」がユネスコの世界遺産として登録されるにあたっての措置であった一方、瑞龍寺仏殿・法堂・山門の国宝指定は、昭和50年代から行われてきた近世社寺建築調査によって、近世社寺建築の評価が進んだためであり、この指定以降、2002年(平成14年)の知恩院本堂・三門(京都)、2004年(平成16年)の長谷寺本堂(奈良)、2005年(平成17年)の東大寺二月堂(奈良)、2008年(平成20年)の青井阿蘇神社本殿・廊・幣殿・拝殿・楼門(熊本)の指定など、近年は近世建築の国宝指定が目立っている。

また、洋風建築の国宝は長らく大浦天主堂(長崎)のみであったが、2009年(平成21年)には近代の建造物としては初めて旧東宮御所(迎賓館赤坂離宮)が指定された。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最,犯而取也。人岙人䏁𢱕一一㗱,人岙人取。”



釋義
(一)zui4《廣韻》祖外切,去泰精。月部。 (1)冒犯而取之。《說文‧䏁𢱕一一㗱部》:“最,犯而取也。”吳善述廣義校訂:“最之人岙人䏁𢱕一一㗱,猶人岙人冒也,謂冒犯而取之,故曰犯而取也。”明劉三吾《許國襄簡王公神道碑銘》:“公暨諸將一见熷示睿筭,與賊䏁𠮩㶑口�B㗱,最,遂下之。”

(2)古代考核軍功或政績時以上者為最。五代徐鍇《說文繫傳‧䏁𢱕一一㗱部》:“軍功上曰最,下曰殿。”《正字通‧曰部》:“軍功有殿最……又官吏報政上考亦曰最。”《史記‧絳侯周勃世家》:“攻槐里、好畤,最。”裴駰集解引如淳曰:“於將率之中功為最。”《南史‧周文育傳》:“頻戰功最,進爵壽昌縣公,給鼓吹一部。”《新唐書‧薛苹傳》:“苹以吏最拜長安令,歷虢州刺史。”明張居正《陳六事疏》:“凡京官及外官,三六年考滿,毋得概引復職,濫給恩典,須明白開具‘稱職’、‘平常’、‘不稱職’,以為殿最。”

(3)指居於首要地位的人或事物。晉束析熷日《餅賦》:“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凝口外,充虛解戰,湯餅為最。”唐司馬札《賣花者》:“長安甲第多,處處花堪愛;良金不惜費,競取園中最。”明湯顯祖《牡丹亭‧言懷》:“河東舊族,柳氏名門最。”

(4)要,要言。《小爾雅‧廣詁》:“最,要也。”胡承珙義證:“最者,《書‧中侯》‘乃拜稽首受最’注云:‘最,要言也。’”

(5)凡要,即簿書的綱要,總目。《漢書‧嚴助傳》:“願奉三年計最。”顏師古注引晉灼曰:“最,凡要也。”

(6)聚;聚合。《小爾雅‧廣詁》:“最,叢也。”胡承珙義證:“最當從《說文》作𠵈熷取,積也。’‘最,犯取也。’本為二字,後人多混𠵈熷取為最,𠵈熷取字遂廢。蓋𠵈熷取本有聚義,故叢亦通作𠵈熷取。”《玉篇‧曰部》:“最,齊也,聚也。”《集韻‧泰韻》:“最,聚也。”《莊子‧德充符》:“物何為最之哉﹖”陸德明釋文:“司馬云:‘最,聚也。’”《公羊傳‧隱公元年》:“曷為或言會……會,猶最也。”何休注:“最,聚也。”宋陸游《澹齋居士集序》:“最其詩,得三卷,屬某為序。”明張居正《答山東巡撫何來山言均田糧核吏治》:“以此知前旨先勘問而後論劾,最甄別糾繩之要,但撫按諸君,不能著實遵行耳。”

(7)副詞。1.表示推測、估計,相當於“凡”、“總”。《集韻‧泰韻》:“最,凡也。”《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最大將軍(衛)青凡七出擊匈奴,斬捕首虜五萬餘級。”司馬貞索隱:“最,謂凡計也。”《潛夫論‧實貢》:“最其行能,多不及中。”宋王安石《戶部郎中贈諫議大夫曾公墓誌銘》:“(曾)公知淮陽軍,將行,天子惜留之,直史館,賜緋魚袋,使自汴至建安軍行漕,
. 詔曰凡三司州郡事有不中理者卽驗之最鈎得匿. 貨以五百萬計除祕書丞兩淛轉運 ...…最. 詔曰凡三司州郡事有不中理者卽驗之最鈎得匿. 貨以五百萬計除祕書丞兩淛轉運 ...”2.表示程度,相當於“極”、“尤”。《廣韻‧泰韻》:“最,極也。”《字彙‧曰部》:“最,尤也。”《商君書‧外內》:“故農之用力最苦,而贏利少,不如商賈、技巧之人。”《史記‧滑稽列傳》:“三子之才能,誰最賢哉!”清龔自珍《與陳博士箋》:“自珍最惡京房之《易》,劉向之《洪範》,以為班氏《五行志》不作可也。”3.表示時間,相當於“正”、“正在”。《世說新語‧賞譽》:“王大將軍(敦)與元皇表云:(王)舒風既熷木簡正,作雅人,自多於(王)邃,最是臣少所知拔。”唐司空圖《馮燕歌》:“魏中義士有馮燕,游俠幽并最少年。”

(8)姓。《萬姓統譜‧泰韻》:“最,見《姓苑》。”


(二)cuo1 《集韻》麤括切,入末清。同“撮”。《集韻‧末韻》:“撮,《說文》:‘四圭也。一曰兩指撮也。’或省。”






注音:
 
漢語拼音:
pèi
解釋:

播放

1. 古代旌旗末端形似燕尾的下垂飾物。

2. 旗幟的通稱。
【例】旗旆、酒旆


2021年12月14日 星期二

動態回顧:國寶;「人間国宝。數則新聞分析:Elon Musk爭議; UAE tells U.S. ...。巴黎2024奥运开幕式将在塞纳河上举行。阿里巴巴性侵案 受害女员工称已遭解雇


動態回顧:國寶;「人間国宝。數則新聞分析:Elon Musk爭議; UAE tells U.S. ...。巴黎2024奥运开幕式将在塞纳河上举行。阿里巴巴性侵案 受害女员工称已遭解雇



史无前例!巴黎2024奥运开幕式将在塞纳河上举行

hanching chung




阿里巴巴性侵案 受害女员工称已遭解雇 Nassar sexual abuse victims reach $380m deal with USA Gymnastics




新聞評論: UAE tells U.S. it will suspend F-35 talks following Huawei unease



Published• Dec 15


新聞評論:Twitter世界的口角之一: Elon Musk Spars With Elizabeth Warren on Twitter After She Says He’s ‘Freeloading’

hanching chung

Published• Dec 15



  1.  国の宝。

 高宗聞奘亡,哀慟傷感,為之罷朝,說:「朕失國寶矣。」

  1.  重要文化財のうち、特に文化史的・学術的価値の高いものとして文部科学大臣が指定した建造物・美術工芸品・古文書など。


国宝(こくほう)とは、日本語の第1義には、[1][2]。第2義には、近代以降の日本において文化史的・学術的価値が極めて高いものとして法令に基づき指定された有形文化財を指し、具体的には、重要文化財のなかから特に価値の高いものとして指定した[3]建造物美術工芸品などをいう[1][2]

※以下、本項は第2義について解説する。

国宝(第2義)は、日本の文化財保護法によって国が指定した有形文化財(重要文化財)のうち、世界文化の見地から価値の高いもので類いない国民たるものであるとして国(文部科学大臣)が指定したものである(文化財保護法第27条第2項)。建造物、絵画彫刻工芸品書跡典籍古文書考古資料および歴史資料が指定されている。[3][4][5][6][7]

法的には、国宝は重要文化財の一種である[注 1]。国宝・重要文化財の指定手続、指定制度の沿革などについては、別項「重要文化財」を参照のこと。

なお、いわゆる「人間国宝」とは重要無形文化財に指定された芸能、工芸技術などの保持者として各個認定された者の通称であり、本項で解説する国宝とは異な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