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

刑天舞干戚,猛志在胸間




「東籬採菊見南山,人道淵明鎮日閑。讀到刑天舞干戚,始知猛志在胸間。」


Wikipedia
刑天又作形夭,原名形天,是中國遠古神話中的神祇。在《山海經》裡則是一位巨人,為炎帝的文臣[1]

原名[編輯]

甲骨文金文的記載,刑天為一人形符號,為氏族部落的象徵圖騰。刑天原本是華夏族無名神祇,被斷首後才被稱作「形天」。在《山海經》的原本記戴,稱作「形天」,而「刑天」之得名,相信為陶淵明所改,根據《太平御覽》引用《陶靖節集讀山海經詩》,「刑天」意為「形體夭殘」,但可能傳抄錯誤而有「刑天舞干戚」與「形夭無千歲」二說[2]
千年以來,文人們皆爭辯陶淵明用「刑天」或「形夭」,北宋曾紘表示「刑天舞干戚」才是正確,但南宋時的周必大則提出反駁,認為「刑天舞干戚」用在詩詞上邏輯不通,故「形夭無千歲」才是正確。[3]然而到了清代陶澍則傾向曾紘之說,其後魯迅郭沫若認為「形夭」及「形天」則達不到此意,故用「刑天」[4]

《山海經》的刑天[編輯]

刑天在神話中為炎帝文臣,酷愛音樂,爲炎帝祝壽時創作《扶犁曲》、《豐年詞》等詩曲[5]
自炎帝被黃帝阪泉之戰打敗之後,刑天便跟隨在炎帝身邊,定居在南方。當時,蚩尤起兵復仇,卻被黃帝剷平,因而身首異處,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著利,殺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門外,指名要與黃帝單挑獨鬥。最後刑天不敵,被黃帝用昆吾劍斬去頭顱[6][5][7][8]
黃帝為免刑天復活,於是把他的頭顱埋在常羊山裏。《山海經·海外西經》中記載:「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6]。」沒了頭的刑天並沒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來,並把胸前的兩個乳頭當作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左,右手拿斧。因為沒了頭顱,所以他只能向著天空猛劈狠砍,永遠地與看不見的敵人廝殺,永遠地戰鬥,是位悲劇性的人物[6][5][7][8]

後世[編輯]

到了後世,刑天成為勇猛將士的象徵,各朝各代之中,更是被比喻作戰鬥之神。而在陶淵明的《讀山海經》中有:「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類,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來讚頌刑天雖然失敗,仍然戰鬥不已的精神[9][8]
而在現代,刑天常常成為電腦遊戲的角色,多是因為其獨特外形、悲劇性和勇猛形象有關[1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