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覯,降,阜,覯止,賢良,不到之處

那善姐漸漸的連飯也怕端來給她吃了,或早一頓,或晚一頓,所拿來的東西皆是剩的。二姐說過兩次,她反瞪著眼叫換起來了。二姐又怕人笑她不安分,少不得忍 著。隔上五日八日,見鳳姐一面。那鳳姐卻是和容悅色,滿嘴裡好妹妹不離口。又說:「倘有下人不到之處,妳降不住她們,只管告訴我,我打她們。」又罵丫頭媳 婦說:「我深知妳們軟的欺,硬的怕,背開我的眼,還怕誰?倘或二奶奶告訴一個不字,我要妳們的命!」二姐見她這般的好心,思想:「既有她,我又何必多事? 下人不知好歹也是常情。我要告了她們,受了委屈,反叫人說我不賢良。」因此,反替她們遮掩。

◎ 不到 bùdào(1)[under;below]∶不足,少於…不到四分鐘駛行了一公里(2)[nonattendance]∶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教師抱怨那個孩子不到學校上課(3)[not thoughtful enough]∶不周到我們是粗人,照顧不到,請多原諒--------------------------1. 不到達。 《詩·大雅·韓奕》:“蹶父孔武,靡國不到。”《兒女英雄傳》第五回:“我早則三更,遲則五更必到;倘然不到,便等到明日也不為遲。” 毛澤東《菩薩蠻·六盤山》詞:“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2. 不料。宋趙以夫《解語花》詞:“倒銀河,秋夜雙星,不到佳期誤。” 宋王沂孫《鎖窗寒·春思》詞:“試憑他、流水寄情,遡紅不到春更遠。”3. 不至於;不見得。宋趙以夫《賀新郎》詞:“追憶蘭亭當日事,儘淒涼也勝盧仝屋。應不到,羨金谷。” 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十八出:“看奴家要幾錢,不到不得。” 元本高明《琵琶記·牛小姐盤夫》:“不妨,我自有道理,不到他不從。”4. 不周到。 《水滸傳》第四五回:“我是個粗鹵漢子,禮數不到,和尚休怪。”《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那婆子與汪錫兩個慇慇懃懃,代替伏侍,要茶就茶,要水就水,惟恐一些不到處。”《紅樓夢》第四七回:“他們兩個就有些不到的去處,有鴛鴦那孩子還心細些,我的事情,他還想著一點子。”



   部首 見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7
 注音一式 ㄍㄡˋ
 漢語拼音   u  注音二式 g u

遇見﹑遭遇。通「遘」﹑「逅」。說文解字:「,遇見也。」詩經˙大雅˙公劉:「迺陟南岡,乃于京。」晉˙陶淵明˙答龐參軍詩:「我求良友,實懷人。」不多見。如:「亞熱帶的氣候區降雪,實為。」亦作「罕見」。

造成﹑構成。同「構」。左傳˙成公六年:「郇瑕氏土薄水淺,其惡易。」

 3. 
 注音一式 ㄍㄡˋ ㄓˇ
 漢語拼音   u zh   注音二式 g u j 
相遇、相見。唐˙蔣防˙霍小玉傳:「雖乏文藻,心嘗樂賢。仰公聲華,常思止。」

   部首 阜 部首外筆畫 0 總筆畫 8
 注音一式 ㄈㄨˋ
 漢語拼音 f   注音二式 f 

土山。漢˙劉熙˙釋名˙釋山:「土山曰。」文選˙張協˙七命:「登翠,臨丹谷。」

大陸。詩經˙小雅˙天保:「如山如,如岡如陵。」毛亨˙傳:「大陸曰。」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旺盛。詩經˙鄭風˙大叔于田:「叔在藪,火烈具。」毛亨˙傳:「,盛也。」

豐厚。如:「物民豐」。國語˙周語中:「不義則利不,不祥則福不降。」

肥碩﹑壯大。詩經˙秦風˙駟鐵:「駟鐵孔,六轡在手。」毛亨˙傳:「,大也。」

安康。唐˙錢鏐˙投龍文:「自統制山河,主臨吳越,民安俗,道泰時康。」


使豐富。孔子家語˙卷八˙辯樂:「南風之時兮,可以吾民之財兮。」


領頭字
解形
《說文》:“降,下也。缙,灵聲。”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下也。從𨸏夅聲。古巷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下也。此下爲自上而下。故廁於隊隕之閒。釋詁曰。降,落也。古多叚降爲夅。夂部曰。夅,服也。此今人讀下江切之正字。詩召南。我心則降。毛傳曰。降,下也。春秋經。郕降於齊師。何注曰。降者,自伏之文。又齊人降鄣。穀梁傳曰。降猶下也。皆夅之叚借字也。分爲平去韻,而昧其原委矣。以地言曰降,故從𨸏 。以人言曰夅,故從夂㐄相承。從𨸏 。夅聲。此亦形聲包會意。古巷切。九部。
注音
釋義
(一)jiang4《廣韻》古巷切,去絳見。冬部。 (1) 從高處走下來,與“陟”相對。《爾雅‧釋言》:“降,下也。”《詩‧大雅‧公劉》:“陟則在巘,復降在原。”鄭玄箋:“陟,升;降,下也。”《史記‧樂 書》:“布筵席,陳樽俎,列籩豆,以升降為禮者,禮之末節也。”《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一》:“過隘,洞複穹然,上崇下陷,俯躬南降,垂乳分列。” (2)高貴人物蒞臨,臨幸。《文選‧潘岳〈藉田賦〉》:“於是我皇乃降靈壇,撫御耦。”李善注:“降謂臨幸也。”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王以駙馬遠降,令且息東華館。”
(3)流竄。《山海經‧大荒西經》:“耕既立,無首,走厥咎,乃降於巫山。”郭璞注:“自竄于巫山。”
(4)降落。《爾雅‧釋詁一》:“降,落也。”《楚辭‧九歌‧雲中君》:“靈皇皇兮既降,猋遠舉兮雲中。”《漢書‧郊祀志下》:“後間歲,鳳皇神爵甘露降 集京師。”《宋史‧禮志十一》:“俟齋室簾降,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禮部侍郎奏中嚴外辦。”《元史‧李元禮傳》:“夫財不天降,皆出于民。”
(5)鳥死。《禮記‧曲禮》:“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羽鳥曰降。”孔穎達疏:“羽鳥,飛翔之物,今云其降落,是知死也。”
(6)誕生。《楚辭‧離騷》:“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宋佚名《臨江仙‧慶梁孺人》:“天孫應降誕,德邁孟光賢。”《三國志通俗演義‧廢漢君董 卓弄權》:“王允曰:‘今日老夫賤降,晚間少閑,欲屈
大臣就舍下少酌,幸勿見阻。’”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一百二十五:“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 降人材。”
(7)賜給;給予。如:降福;降詔;降罪。《詩‧小雅‧節南山》:“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國語‧周語中》:“王降翟師以伐鄭。”唐劉洎《論太子初立請尊賢講學表》:“聽朝之隙,引見
官,降以溫顏,詢以今古。”清楊秀清《禁酒誥諭》:“降有聖旨,不准飲酒。”
(8)(帝王之女)下嫁。《玉篇‧部》:“降,歸也。”《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媯汭,嬪于虞。”《舊唐書‧王珪傳》:“自近代公主出降,此禮皆 廢。”宋王讜《唐語林‧賢嬡》:“和政公主,肅宗第三女也,降柳潭。”清趙翼《陔餘叢考‧文成公主》:“自乾元元年,肅宗以寧國公主降回紇可汗,於是德、 憲之女,相踵而適異國矣。”
(9)貶低;降低。如:降(職);降(壓);降(價)。《書‧蔡仲之命》:“降霍叔于庶人。”《論語‧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後漢書‧竇融傳》:“列其功庸,兼茂於前多矣,而後世莫稱者,章末釁以降其實也。”李賢注:“降,損也。”
(10)
減退。《國語‧魯語上》:“古者大寒降,土蟄發。”王引之述聞:“降猶減也,退也。”唐張說《府君墓誌》:“調露元年秋,奉使晉陽,遇疾輦歸,藥禱無降。”柳亞子《為香凝先生題畫》:“孤舟簑笠釣寒江,雪壓風欺興未降。”
(11)脫掉。《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公子懼,降服而囚。”杜預注:“去上服自拘囚以謝之。”
(12)停止。《左傳‧昭公元年》:“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故有五節,遲速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杜預注:“降,罷退。”《莊子‧外物》:“天之穿之,日夜無降。”成玄英疏:“降,止也。”
(13)下;低。《文心雕龍‧夸飾》:“故自天地以降,豫入聲貌,文辭所被,夸飾恒存。”《徐霞客遊記‧楚遊日記》:“此塢東為簫韶
,西即斜巖,南為聖殿西嶺,北為馬蹄石,皆廓高裏降,有同釜底。”
(14)香水“降真香”的簡稱。清孔尚任《桃花扇‧入道》:“蛲钫嶲村醪,紫降黃檀繡帕包。”《兒女英雄傳》第一回:“手提
爐,焚白檀紫降。”
(15)通“洚”。泛濫。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豐部》:“降,栏借為洚。”《書‧大禹謨》:“降水儆予。”按:《孟子‧滕文公下》引作“洚水警余”。趙岐注:“水逆行,洚洞無涯,故曰洚水也。”《水經注‧河水》:“(水)不遵其道曰降,亦曰潰。”
(16)通“隆(<現代音>long2<\/現代音>)”。大;重。《管子‧度地》:“當秋三月,山川百泉踊,降雨下,海路距, 雨露屬。”郭沫若等集校:“維遹案:‘隆降古字通用。’”《韓詩外傳》卷一:“君人者降禮尊賢而王。”俞樾平議:“《荀子‧天論篇》作‘隆禮’,乃正字, 此作‘降禮’,乃栏字。”《漢書‧韋賢傳附韋玄成》:“自上而下,降殺以雨,禮也。”按:《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作“隆殺”。
(二)xiang2《廣韻》下江切,平江匣。冬部。 (1) 投降;降伏。如:降龍伏虎;一物降一物。《玉篇‧阜部》:“降,伏也。”《春秋‧莊公八年》:“夏,(魯)師及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唐杜甫《秦州雜詩 二十首》之三:“降虜兼千帳,居人有萬家。”魯迅《墳‧摩羅詩力說》:“(《華連洛德》)其詩取材古代,有英雄以敗亡之餘,謀復國仇,因偽降敵陳,漸為其 長,得一舉而復之。”也指投降的人。如:招降納叛。《續資治通鑑‧元順帝至正十六年》:“虐降致叛,老師無功。” (2)悅服。《詩‧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止,我心則降。”孔穎達疏:“故我心之愛即降下也。”
(3)同“詳”。詳細。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則俺那官人要個明降。”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四折:“欲待對官人說個明降,又恐怕肉身人道我荒唐。”
(4)和同。《左傳‧哀公二十六年》:“六卿三族降聽政,因大尹以達。”杜預注:“降,和同也。”
(5)姓。《萬姓統譜‧江韻》:“降,才子厂钬龍降之后。”
(三)xiang4《集韻》胡降切,去絳匣。冬部。 (1) 〔降婁〕星次名,與黃道十二宮白羊宮相當。《爾雅‧釋天》:“降婁,奎婁也。”郭璞注:“奎為溝瀆,故為降。”《左傳‧襄公三十年》:“於是歲在降婁,降 婁中而旦。”杜預注:“周七月,今五月,降婁中而天明。”《晉書‧天文志上》:“自奎五度至胃六度為降婁,於辰在戍,魯之分野,在徐州。” (2)通“鬨”。爭鬥。《國語‧晉語三》:“臣怨君始入而報德,不降;降而聽諫,不戰;戰而用良,不敗。”俞樾平議:“降當讀為鬨……此文言鬨,又言戰則鬨正謂彼此構釁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