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胡適的日記多憂國
3月23
寫信 ".......頗多感 之言 實以國亡在旦夕 不自覺其言之....."
24 日
"連日日所思維 夜所夢囈 無非亡國慘狀 夜中時失眠
知"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 是人情天理中事也
出處: 《左傳·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為將及焉。」 |
典故: 寡婦不怕織得少,而怕亡國之禍。舊時比喻憂國忘家。 |
例子: 嫠不恤其緯,憂天如杞人。(清·龔自珍《乞糴保陽》詩) |
胡適日记全集, 第 1 卷 1906-1914
蓋聞恤緯憂周,宁止青燈之嫠。覆巢完卵,難欺黃口之孺,是以蘋末風飄,而葦苕瞑宿。梨花雨勒,則鴟鴞晨歸。
嫠
寡婦。左傳˙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杜預˙注:「嫠,寡婦也。」後漢書˙卷八十一˙獨行傳˙劉翊傳:「鄉族貧者,死亡則為具殯葬,嫠獨則助營妻娶。」
2. 嫠不恤緯 | ||||
注音一式 ㄌ|ˊ ㄅㄨˋ ㄒㄩˋ ㄨㄟˇ | ||||
漢語拼音 l b x w i | 注音二式 l b shi w i | |||
|
1. 不恤 | ||||
注音一式 ㄅㄨˋ ㄒㄩˋ | ||||
漢語拼音 b x | 注音二式 b shi | |||
|
查詢結果
領頭字
| |
---|---|
辜 | |
解形
| |
《說文》:“辜,疠也。從辛,古聲。黹阖尸钬几古伛,古文辜從死。” | |
注音
|
釋義
|
(一)gu1《廣韻》古胡切,平模見。魚部。 | (1)
罪,罪過。《說文‧辛部》:“辜,疠也。”段玉裁注:“辜本非常重罪,引申之凡有罪皆曰辜。”《書‧大禹謨》:“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洽于民
心。”孔傳:“辜,罪也。”《漢書‧昭帝紀》:“王及公主皆自伏辜。”《明史‧太祖本紀》:“君則有罪,民復何辜﹖”
(2)肢解,分裂肢體。《周禮‧夏官‧小子》:“凡沈辜侯禳,飾其牲。”鄭玄注引鄭司農云:“辜,謂磔牲以祭也。”賈公彥疏:“辜,是辜磔牲體之義。”又
指棄市暴尸的酷刑。《周禮‧秋官‧掌戮》:“凡殺其親者焚之,殺王之親者辜之。”鄭玄注:“辜,謂磔之。”《淮南子‧俶真》:“逮至夏桀、殷紂燔生人,辜
諫者。”《說苑‧偻說》:“朽者揚其灰,未朽者辜其尸。” (3)加罪;懲處。《說苑‧雜言》:“子石曰:‘昔者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盡忠極諫,抉目而辜。’”清蔣恭棐《景州董子故里》:“師吏辜誦說,六經歸榛蕪。” (4)災難,禍害。《漢書‧王莽傳》:“害徧生民,辜及朽骨。”《後漢書‧烏桓傳》:“五郡民庶,家受其辜,致於郡縣損壞,百姓流亡。”明高啟《吊伍子胥辭》:“鄂侯諍而就醢兮,龍逢諫而見屠。蓋自古而有之兮,匪夫子獨罹乎此辜。” (5)害。《後漢書‧魯恭傳》:“都護陷沒,士卒死者如積,迄今被其辜毒。” (6)農曆十一月的別稱。《爾雅‧釋天》:“十一月為辜。” (7)辜負,對不住。《三國志‧魏志‧司馬朗傳》“州人追思之”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書》曰:“辜負國恩。”《舊五代史‧晉書‧高祖紀》:“齊延祚辜我誓 言,擅行屠戮,鄣殺降之罪,隳示信之文,宜除名,決重杖一頓,配流。”宋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不敢因循苟簡,以辜大君子推引之意。”清夏燮《中 西紀事‧粵東要撫》:“如此辜恩誤國,實屬喪盡天良。” (8)通“固(<現代音>gu4<\/現代音>)”。固定,必定。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豫部》:“辜,栏借為固。”《大戴禮 記‧夏小正》:“夬钫鳥則鳴。夬钫鳥者,百鷯也;鳴者,相命也。其不辜之時也。”俞樾平議:“辜讀作固。”《漢書‧律曆志上》:“姑洗:洗,絜也。言陽氣 洗物,辜絜之也。”顏師古注:“孟康曰:‘辜,必也,必使之絜也。’” (9)通“故(gu4)”。緣故。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豫部》:“辜,栏借為故。”《史記‧屈原賈 生列傳》:“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辜也。”司馬貞索隱:“《漢書》‘辜’作‘故’”。按:《漢書‧賈誼傳》及《文選‧弔屈原文》“辜”均作“故”。 (10)通“苦(<現代音>ku3<\/現代音>)”。困苦;痛苦。《春秋繁露‧竹林》:“楚與中國俠而繫之,鄭罷弊危亡,終身愁辜。”盧文弨校:“辜當讀為苦。” (11)姓。《通志‧氏族略五》:“辜氏,《姓纂》云:‘今泉州晉安有此姓,不詳所出。’按:今泉州有此姓。宋嘉祐登科有辜甫,泉州人。又紹興登科有辜氏,其後也。” |
. 磔 部首 石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5 | ||||||||||||
注音一式 ㄓㄜˊ | ||||||||||||
漢語拼音 zh | 注音二式 j | |||||||||||
|
21. 恤 部首 心 部首外筆畫 6 總筆畫 9 | |||||||||||
注音一式 ㄒㄩˋ | |||||||||||
漢語拼音 x | 注音二式 shi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