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4日 星期四

末,尾,尾巴,周尾,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洗澡" 是"脫褲子 割尾巴"的美稱

1949.9.5日胡適撰"象棋小考"
文後有"暫記": ....勞動節其前兩天為周尾 故共有三日的假期.... (所以胡適以周一為周頭.....)

週末
一星期的最後一天,通常指星期六。

 日本高端商務人士對全球各航空公司的服務滿意度如何?“
日經商務在線”通過對日本高端商務人士進行調查,得到了結果。排名首位的是一直受人贊賞的新加坡航空公司,而中國的三家航空公司則排在29家航空公司的最末尾……


 梁當日下午出席城市大學的學位頒授儀式,遇上學生示威,接過請願信後即進入會場,事後經另一通道離開,未有就終院判結果發言。到晚上出席理大活動後,梁振 英方才表示歡迎法庭裁決,但又稱要與律師商量,「看還有沒有甚麼尾巴」。這答案令人疑惑,因為終審法院已經是特區的最高法院了,終院的裁決就是最後裁決, 作為行政長官,難道他不知道嗎?


brainwashing.
這字眼在中國知識份子稱為"洗澡" 是"脫褲子 割尾巴"的美稱
“贫富两极急剧分化的转型国家中国正处于全球经济危机的漩涡中,社会局势越来越紧张,一触即发。”南德意志报这里指的是甘肃陇南发生的又一次中国官方所谓的“群体性事件”,“因为土地权问题,本星期一数千人攻击该地区政府办公楼,抢劫并点燃警车。”该报在报道了这一事件后写道:
[更多]



 20. 尾巴
 注音一式 ㄨㄟˇ ˙ㄅㄚ
 漢語拼音 w i b   注音二式 w i ba
動物或物體末梢突出的部分。如:「飛機尾巴」、「狗尾巴」。
比喻尾隨附和的人。如:「一個政黨要有獨立的政綱,不能做人的尾巴。」
事情未了結的部分。如:「留個小尾巴,遲遲未了結。」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尾,微也。从到毛在尸後。古人或飾系尾,西南夷亦然。”
注音
釋義
(一)wei3《廣韻》無匪切,上尾微。微部。 (1) 尾巴;鳥、獸、蟲、魚等脊椎動物軀幹末端突出的部分(通常指肛門以後的部分)。一般把身體後端的器官統稱尾,如尾羽、尾鰭、尾鰓、尾柄、尾扇等。《說文‧ 尾部》:“尾,微也。”《釋名‧釋形體》:“尾,微也,承脊之末稍,微殺也。”《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三國志‧魏志‧許褚傳》:“褚乃出 陳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餘步。”巴金《家》十八:“克定把花炮正對著另一個玩龍尾的人放。” (2)鳥獸蟲魚交配。《廣韻‧志韻》:“尾,交接曰尾。”清王筠《說文句讀‧尾部》:“尾,交接也。……案,謂鳥獸雌雄相交也。”《書‧堯典》:“鳥獸孳 尾。”孔傳:“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列子‧黃帝》:“雄雌在前,孳尾成。”明方以智《物理小識‧鳥獸類上》:“雞,霜降時,尾之者良。”
(3)末端;末尾。如:年尾;船尾;尾聲。《玉篇‧尾部》:“尾,末後稍也。”《漢書‧儒林傳‧孔安國》:“又采《左氏傳》、《書
》為作首尾,凡百二篇。”宋蘇軾《王晉卿示詩欲奪海石詩》:“風騣掠原野,電尾梢澗谷。”魯迅《書信‧致金性堯
(4)主要部分以外的部分;沒有了結的事情。如:尾數;掃尾。
(5)在後跟隨。如:尾後;尾隨。《廣雅‧釋詁四》:“尾,後也。”《戰國策‧秦策五》:“王若能為此尾,則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高誘注:“尾,後 也。”《遼史拾遺‧太宗本紀》:“高行周知光遠欲圖敬達,常引壯騎尾而衛之。”《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差人見那人出神,叫宦成坐著,自己悄悄尾了那 人去。”
(6)水流的下游。清王引之《經義述聞‧爾雅中》:“尾者,下游也。”《左傳‧昭公十二年》:“楚子狩于州來,次于潁尾。”杜預注:“潁水之尾,在下蔡。”陳毅《贈緬甸友人》:“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
(7)邊際;邊界。《國語‧楚語上》:“夫邊境者,國之尾也。”《列子‧湯問》:“箕畚運於渤海之尾。”宋王安石《永濟道中寄諸弟》:“辛夷樹下烏塘尾,把手何時得汝曹﹖”
(8)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六宿。有星九顆。《爾雅‧釋天》:“大辰,房、心、尾也。”《玉篇‧尾部》:“尾,星名。”《周禮‧冬官‧輈 人》“龍旂九斿,以象大火也”漢鄭玄注:“交龍為旂,諸侯之所建也。大火,蒼龍宿之心,其屬有尾。尾,九星。”《淮南子‧時則》:“孟春之月,招搖指寅, 昏參中,旦尾中。”高誘注:“尾,東方蒼龍之宿也。”《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東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氐、房、心、尾、箕,布蒼龍之形。”
(9)量詞。相當於“頭”、“條”。唐柳宗元《游黃溪記》:“有魚數百尾,方來會石下。”宋蘇軾《過新息留示鄉人任師中》:“
下關山入蔡州,為買烏 犍三百尾。”《儒林外史》第二十一回:“後邊跟著一個人,手里提幾大塊肉,兩個,一大尾魚和些閩、芹菜之類。”
(10)通“媺()”。好貌。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履部》:“尾,栏借為媺。”《詩‧邶 風‧旄丘》:“瑣兮尾兮,流離之子。”毛傳:“瑣尾,少好之貌。”孔穎達疏:“瑣者,小貌。尾者,好貌。故并言小好之貌。”
(11)姓。《廣韻‧尾韻》:“尾,姓。《史記》有尾生。”
(二)yi3 口語音。用於“尾巴”、“尾兒”等詞。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徐灝注箋:“木杪曰末。故於木上作畫,指事。”
注音
釋義
(一)mo4《廣韻》莫撥切,入末明。月部。 (1)樹梢。《說文‧木部》:“末,木上曰末。”《左傳‧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唐牛嶠《楊柳枝五首》之一:“解凍風來末上青,解垂羅袖拜卿卿。”清鄭珍《江邊老叟》:“老夫無船上木末,稚子衰妻復何有﹖” (2)泛指物的端、梢。《玉篇‧木部》:“末,端也。”清徐灝《說文解字注箋‧木部》:“末,引申為凡顛之偁。”《周禮‧考工記‧弓人》:“下柎之弓,末 應將興。”鄭玄注:“末,猶簫也。”孫詒讓正義:“簫,弓末也。《釋名》:‘弓其末曰簫。’言簫,梢也。”《漢書‧五行志下》:“文帝後七年九月,有星孛 於西方,其本直尾、箕,末指虛、危,長丈餘。”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一引閻爾梅《棧道詩》:“峰末有峰青漢插,地根無地黑江流。”
(3)頭。《逸周書‧武順》:“左右手各握五,左右足各履五,曰四枝,元首曰末。”孔晁注:“元首,頭也。”
(4)肢體;四肢。《左傳‧昭公元年》:“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杜預注:“末,四支也。”《管子‧內業》:“飢則廣思,老則長慮,飽不疾動,氣不通於四 末。”尹知章注:“四末,四肢。”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三:“(來風)亭成,(梁)子輔日枕簟其上,得末疾,歸雙流,蜀人謂亭名有徵云。”
(5)背脊。《莊子‧外物》:“老萊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於彼,脩上而趨下,末僂而後耳。’”陸德明釋文:“末僂,李云,末上,謂頭前也,又謂背膂也。”《淮南子‧墬形》:“其人面未僂,脩頸卬行。”高誘注:“末,猶脊也。”
(6)偏遠。《廣韻‧末韻》:“末,遠也。”《楚辭‧劉向〈九歎‧怨思〉》:“恐登階之逢殆兮,故退伏於末庭。”王逸注:“末,遠也。”三國魏曹植《九愁賦》:“踐南畿之末境,越引領之徘徊。”唐杜甫《贈李十五丈別》:“孤陋忝末親,等級敢比肩。”
(7)終了;末尾;最後。如:秋末;二十世紀末。《小爾雅‧廣言》:“末,終也。”《玉篇‧木部》:“末,盡也。”《書‧立政》:“自一話一言,我則末惟 成德之彥,以辙我受民。”孔穎達疏:“末訓為終。”《史記‧韓長孺列傳》:“彊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衝風之末,力不能漂鴻毛。非初不勁,末力衰也。”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四》:“洞在南山上,重門北向,高綴萬仞壁。自堡中仰之,即在舉首間,無從
足。”魯迅《南腔北調集‧為了忘的記念》:“但末二句,後來不確了,我終於將這寫給了一個日本的歌人。”
(8)衰,衰敗。《廣雅‧釋言》:“末,衰也。”王念孫疏證:“《繫辭》傳云:‘殷之末世’。”《儀禮‧士冠禮》:“公侯之有冠禮也,夏之末造也。”《後漢書‧黨錮傳序》:“叔末澆訛,王道陵缺,而猶假仁以效己,憑義以濟功。”
(9)老;晚年。《禮記‧中庸》:“武王末受命。”鄭玄注:“末,猶老也。”《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雖念末有皇子,萬歲之後未能持國……恐危社稷,傾亂天下。”顏師古注:“末,晚暮也。”南朝宋顏延之《拜陵廟作詩》:“幼壯困孤介,末暮謝幽貞。”
(10)事物次要的、非根本的一面。如:捨本逐末。《論語‧子張》:“子夏之門人小子,當洒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夫 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清王夫之《讀通鑑論‧漢桓帝》:“言治者不反諸本而治其末,言出而害氣中於百年。”
(11)古指工商業,與農業相對。《商君書‧靳令》:“物多末
,農弛姦勝,則國必削。”宋蘇軾《乞免五穀力勝稅錢劄子》:“而近歲法令,始有五穀力勝稅錢,使商賈不行,農末皆病。”
(12)卑微;淺薄。《廣韻‧末韻》:“末,弱也。”《易‧咸》:“咸其脢,志末也。”孔穎達疏:“末,猶淺也。”《呂氏春秋‧精諭》:“淺智者之所爭則 末矣。”高誘注:“末,小也。”清張泰來《江西詩社宗派圖錄‧呂本中》:“以是知詩有活法,不知研求,徒講究奪胎換骨者,末矣。”舊時常作自謙之詞。漢司 馬遷《報任少卿書》:“嚮者,僕常
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議。”南朝梁江淹《從建平王遊紀南城》:“恭承此嘉惠,末官至南荊。”《陳書‧儒林傳‧沈不 害》:“臣末學小生,詞無足筭。”
(13)細粉;碎屑。如:粉末;藥末。《世說新語‧汰侈》:“豆至難煮,唯豫作熟末,客至,作白粥以投之。”唐李白《酬張司馬贈墨》:“上黨碧松煙,夷陵丹砂末。”曹禺《雷雨》第三幕:“魯四鳳:‘龍井!家裏連茶葉末也沒有。’”
(14)遺餘;留傳。《廣雅‧釋言》:“末,垂也。”《後漢書‧崔駰傳》:“庶明哲之末風兮,懼《大雅》之所譏。”晉陸機《吊魏武帝文》:“接漢皇之末緒,值王塗之多違。”唐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之十:“
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
(15)
輕;抹滅。《篇海類編‧花木類‧木部》:“末,減也。”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木部》:“《六書故》:‘末,木之窮也。’因之為末殺。” 《左傳‧昭公十四年》:“三數叔魚之惡,不為末減。”杜預注:“末,薄也;減,輕也。”《漢書‧谷永傳》:“欲末殺災異,滿讕誣天。”顏師古注:“末殺, 掃滅也。”
(16)塗;抹。《唐書‧儀衛志上》:“又二人持矛钫暴矛钫肖,皆佩橫刀,矛钫暴矛钫肖以黃金塗末。”
(17)追逐。《方言》卷十二:“末,隨也。”《廣雅‧釋詁三》:“末,逐也。”《商君書‧農戰》:“下賣權,非忠臣也,而為之者,以末貨也。”朱師轍解詁:“謂爭逐貨利。”
(18)傳統戲曲角色名。主要扮演中年男子。宋雜劇有末泥,副末;元雜劇末泥也稱正末,是同正旦並重的兩個角色,另有小末、
末等。明、清戲曲末的表 演基本上與生、外相同。現代京劇歸入老生一類。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四十一:“(宋世雜劇名號)有戲頭、有引戲、有次淨、有副末……所謂戲頭即生 也,引戲即末也,副末即外也。”又“元雜劇中,末即今戲文中生也……凡傳奇以戲文為稱也,亡往而非戲也,故其事欲謬悠而亡根也,其名欲顛倒而亡實也,反是 而求其當焉,非戲也。故曲欲熟而命以生也,婦宜夜而命以旦也,開場始事而命以末也,塗污不潔而命以淨也,凡此咸以顛倒其名也。”
(19)副詞。表示否定。1.相當於“無”、“沒有”。《小爾雅‧廣詁》:“末,無也。”《論語‧子罕》:“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邢昺 疏:“末,無也……雖欲從之,無由得及言已。”《漢書‧外戚傳序》:“人能弘道,末如命何﹖”顏師古注:“末,無也。”《紅樓夢》第一百零三回:“自念風 塵俗吏,末由再睹仙顏,今何幸于此處相遇。”2.相當於“不”、“不要”。《墨子‧公孟》:“葬而責酒於其四弟,四弟曰:‘吾末予子酒矣。’”《禮記‧文 王世子》:“食下,問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鄭玄注:“末,猶勿也;原,再也。勿有所再進,為其失飪,臭味惡也。”
(20)語氣詞。1.用於句首。《公羊傳‧哀公十四年》:“其諸君子樂道堯舜之道與﹖末不亦樂乎堯舜之知君子也﹖”2.用於句中,表示停頓。《官場現形 記》第四十回:“我末,辛辛苦苦的東去求人,西去求人……好容易替他弄了這個缺來。”3.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相當於“麼”。元關漢卿《拜月亭》第四折: “休休,教他不要則休,喒沒是則管央及他則末﹖”明佚名《黃花峪》:“兀那賣酒的,有酒末﹖”4.詞的後綴。如:那末,這末。殷夫《最後的夢》:“你試看 它的血波多末激蕩。”
(21)車軾上的覆蓋物。《荀子‧禮論》:“絲末彌龍所以養威也。”楊倞注:“末,與幦同。”
(22)姓。《廣韻‧末韻》:“末,姓。”《萬姓統譜‧曷韻》:“末,本姓秣,今秣陵是也。因避難改為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