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日 星期一

覽,便覽,呂覽,至,至實

領頭字
解形
《說文》:“覽,觀也。見、監,監亦聲。”
注音
釋義
(一)lan3《廣韻》盧敢切,上敢來。侵部。 (1) 觀察;考察。《說文‧見部》:“覽,觀也。”《楚辭‧離騷》:“覽椒蘭其若茲兮,又揭車與江離!”漢張衡《西京賦》:“乃覽秦制跨周法。”唐劉知幾 《思慎賦序》:“明鏡可以覽形,往古可以知今。”明張居正《論時政疏》:“伏願陛下,覽否泰之原,通上下之志,廣開獻納之門。” (2)閱讀。如:閱覽;博覽。《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人主覽其文而忘有用。”漢蔡邕《郭有道碑》:“遂考覽六經,探綜圖緯。”《抱朴子‧論仙》:“彼二曹學則無書不覽,才則一代之英。”
(3)登高眺望。《楚辭‧九歌‧雲中君》:“覽冀州兮有餘,橫四海兮焉窮。”唐杜甫《望嶽》:“會當凌絕頂,一覽
山小。”梁上泉《車向秦嶺》:“車站最高跨兩省,覽盡蜀水秦雲。”又引申為視。《徐霞客遊記‧遊武彝山日記》:“落照侵松,山光水曲,交加入覽!”
(4)游歷。元王惲《靈巖寺》:“富覽山無盡,尋幽力不堪。”清姚鼐《述庵文鈔序》:“馳驅梁益,周覽萬里,助成國家定絕域之奇功。”又為景致。《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二》:“橋北有文昌閣,當江流環轉之中,高架三層,虛敞可眺,為此中勝覽。”
(5)采納;采摘。後作“攬”。《戰國策‧齊策一》:“大王覽其說,而不察其至實。”高誘注:“覽,受。”三國魏曹植《妾薄命行》:“覽持佳人玉顏,齊舉 金爵翠盤。”黃節注:“覽與攬通。”《潛夫論‧三式》:“非執術督責,黹蛲匆心伛覽獨斷御下方也。”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俱懷逸興壯思 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6)拿
。後作“攬”。《後漢書‧文苑傳‧彌衡》:“衡覽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
(7)唐代州名,在今雲南省楚雄縣。《新唐書‧地理志七下》:“覽州,貞觀二十三年置。”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雲南四‧楚雄府》:“唐貞觀末,諸蠻內附,此(楚雄府)為傍、望、覽、邱、求等州地。”
(8)姓。《萬姓統譜‧感韻》:“覽,出彭城。”
(二)lan4 《字彙補》郎紺切。唐代南詔副將官職名。《字彙補‧見部》:“覽,南詔官曰覽,猶丞也。”《新唐書‧南蠻傳上》:“大府主將曰演習,副曰演覽;中府主將曰繕裔,副曰繕覽;下府主將曰澹酋,副曰澹覽;小府主將曰幕撝,副曰幕覽。”



領頭字
解形
《說文》:“至,鳥飛高下至地也。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一鄄觞鄄主,古文至。”按:羅振玉《雪堂金石文字跋尾》認為,像矢遠來降至地之形,不像鳥形。
注音
釋義
(一)zhi4《廣韻》脂利切,去至章。脂部。 (1)鳥從高處飛到地上。《說文‧至部》:“至,鳥飛高下至地也。” (2)到;來到。《玉篇‧至部》:“至,到也。”《詩‧小雅‧天保》:“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論語‧子罕》:“鳳鳥不至。”漢馬融《長笛賦》:“於是山水猥至,渟涔障潰。”唐丘為《題農父廬舍》:“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
(3)及;達到。《玉篇‧至部》:“至,達也。”清劉淇《助字辨略》卷四:“至,猶及也。”《詩‧小雅‧伐木序》:“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 者。”《莊子‧人間世》:“所存乎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王先謙集解:“至,猶遠及也。”《禮記‧樂記》:“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鄭玄 注:“至,謂達也,行也。”
(4)極點;到極點。《玉篇‧至部》:“至,極也。”《易‧坤》:“至哉坤元。”孔穎達疏:“至,謂至極也。”《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至矣哉!直而不 倨,曲而不屈。”孔穎達疏:“至矣哉,言其美之至也。”《孟子‧離婁上》:“規矩,方員之至也。”趙岐注:“至,極也。”
(5)盡;窮盡。《莊子‧天下》:“選則不
,教則不至。”郭象注:“任其性乃至。”《管子‧侈靡》:“女言至焉。”尹知章注:“至,謂盡理。”
(6)大。《玉篇‧至部》:“至,大也。”《戰國策‧秦策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高誘注:“至,猶大也。”《呂氏春秋‧求人》:“欲盡地利,至勞也。”高誘注:“至,大也。”《潛夫論‧讚學》:“雖有至材,不生而能。”
(7)甚。《孟子‧萬章下》:“夫謂非其有而取之者盜也,充類至義之盡也。”趙岐注:“至,甚也。”《莊子‧人間世》:“剋核大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成玄英疏:“夫剋切責核,逼迫太甚,則不
之心然自應。”
(8)善;善於。《玉篇‧至部》:“至,
也。”《詩‧小雅‧節南山》“不弔昊天”毛傳:“弔,至。”漢鄭玄箋:“至,猶也,不乎昊天愬之也。”《周 禮‧考工記‧弓人》:“覆之而角至,謂之句弓。”鄭玄注:“至,猶也。”《管子‧法法》:“夫至用民者,殺之危之,勞之苦之,飢之渴之。”尹知章注: “至,也。夫用人者必以法,其不從法,甚者危殺之,其次勞苦飢渴之。”
(9)最好的。如:至德;至理。《後漢書‧吳漢傳》:“免下愚之敗,收中智之功,此計之至者也。”《南史‧沈顗傳》:“幼清靜,有至行。”
(10)周密;周到。章炳麟《文始》:“《詩傳》曰:‘周,至也。’《說文》周訓密,此猶今言周到。至亦有密義。”《詩‧小雅‧賓之初筵》:“百禮既至, 有壬有林。”《太平廣記》卷四百二十六引劉敬叔《異苑》:“多虎,劉防衛甚至。”《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一見輒把臂入林,款禮頗至。”
(11)實,實質。《莊子‧天道》:“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郭慶藩集釋:“至,與質同。至,實也。”《漢書‧東方朔傳》:“朔狂,幸中耳,非至數也。”顏師古注:“至,實也。”三國魏嵇康《釋私論》:“故
之與不,物之至者也。”
(12)導致。《墨子‧非儒下》:“孔丘所行,心術所至也。”《韓非子‧說疑》:“諂諛之臣,唯聖王知之,而亂主近之,故至身死國亡。”
(13)恰當。《荀子‧正論》:“不知逆順之理,小大、至不至之變者也,未可與及天下之大理者也。”楊倞注:“至、不至,猶言當、不當也。”
(14)壅閉;堵塞。後作“窒”。《易‧井》:“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管子‧幼官》:“和好不基,貴賤無司,事變日至。”郭沫若等集校引尹桐陽曰:“至,同窒,塞也。”
(15)節氣名。指冬至、夏至。《左傳‧僖公五年》:“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為備故也。”杜預注:“至,冬、夏至也。”唐杜甫《冬至》:“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五:“古有數九九之語,蓋自至後起,數至九九,則春已分矣。”
(16)中醫稱脈博跳動。《素問‧平人氣象論》:“脈絕不至,曰死。”《元史‧李杲傳》:“病傷寒,目赤而頓渴,脈七八至。”又脈搏次數增多。《難經‧第十四難》:“脈有損至,何謂也﹖”徐靈胎經釋:“少曰損,多曰至。”
(17)須要;必定。楊樹達《詞詮》卷五:“至,恒與副詞‘不’、‘何’連用。‘不至’,猶今言‘不必’;‘何至’,猶今言‘何必’。”《韓非子‧外儲說 右下》:“今身不至勞苦而輦以上者,有術以致人之故也。”《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天子嘗欲教之孫吳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 《鹽鐵論‧憂邊》:“夫治亂之端,在於本末而已,不至勞其心而道可得也。”《漢書‧匡衡傳》:“殷曰:‘賜以為舉計,令郡實之。恐郡不肯從實,可令家丞上 書。’衡曰:‘顧當得不耳,何至上書﹖’”
(18)連詞。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至於”。《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
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 也。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史記‧淮陰侯列傳》:“諸將易得耳,至如(韓)信,國士無雙。”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 一》:“至國計民生之利害,則不可言命。”
(19)副詞。1.最;極。《呂氏春秋‧為欲》:“天子至貴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壽也。誠無欲,則是三者不足以勸。”《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卓王孫 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殺,不分一錢也!’”漢東方朔《答客難》:“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2.竟;竟至。《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先生之 巧,至能使木鳶飛。”唐柳宗元《與呂道州溫論〈非國語書〉》:“伏膺呻吟者,至比六經。”
(20)介詞。相當於“到……時候”。1.表時間。楊樹達《詞詮》卷五:“至,時間介詞。到也。”《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至春,果病。至四月,泄血 死。”又《滑稽列傳》:“至其時,西門豹往會之河上。”《漢書‧灌夫傳》:“嬰與夫人益市牛酒,夜洒埽張具至旦。”2.表達到的數量。楊樹達《詞詮》卷 五:“至,介詞。今亦言‘到’。”《漢書‧文三王傳》:“太傅輔奏:‘立一日至十一犯法,臣下愁苦,莫敢親近,不可諫止。’”又《匈奴傳上》:“近幸臣妾 從死者,多至數十百人。”
(21)同“致”。給予。《墨子‧明鬼下》:“故於此乎天乃使湯至明罰焉。”畢沅校注:“至,同致。”
(22)通“制”。制度。《荀子‧正論》:“稱遠近而等貢獻,是王者之至也。”王念孫雜志:“至當為制。上文云:‘彼王者之制也……’下文云:‘則未足與王者之制也。’皆其證。”
(23)通“志”。志向;意志。《論語‧泰伯》:“三年學,不至於穀,不易得也。”朱熹集注:“穀,祿也。至,疑當作志。”《荀子‧儒效》:“行法至堅,不以私欲亂所聞。”王先謙集解:“荀書至、志通借。”
(二)die2 《集韻》徒結切,入屑定。〔單至〕輕發貌。《集韻‧屑韻》:“至,單至,輕發。”《列子‧力命》:“墨尸钬木、單至、嘽咺、憋敷鄄心四人相與游於世,胥如志也。”張湛注:“此皆默詐、輕發、迂緩、急速之貌。”



《西湖志摘粹補遺奚囊便覽》萬曆本

 ◎ 便覽 biànlǎn[brief guide] 為人們提供簡潔的指引性資料或情況的總括說明——內容多為交通、郵政或旅遊--------------------------以簡明的文字寫成的關於概況的說明,便於查閱。多用於書名。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十六:“若今日操觚者所為,只是一部《搢紳便覽》耳。”如:《郵政便覽》。



 呂
 注音一式 ㄌㄩˇ ㄌㄢˇ
 漢語拼音 l  l n  注音二式 l u l n
呂氏春秋的代稱。見「呂氏春秋」條。
稱呂氏春秋中的有始、孝行、慎大、先識、審分、審應、離俗、恃君等八為「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