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徵,征,跋,拗,胡,筠, 洎,舁,虞,廝,啈,寢疾,燭跋,不支,來日,落腳,落札,落馬,跋落、跋胡疐尾,來日方長



艋舺嫗年七十餘,有子七人。長子舉武鄉薦,雖死有孫;餘亦各小康自立。嫗愛少子,居其家。洎病篤,輿往長子所,長婦不受,謂丈夫已死,不能任喪事;乃赴次子居,次子亦不受。三子、四子咸推諉,而媼死於道上矣。見者大譁,群肆抨擊,少子乃舁歸收殮;此真倫常之變。嫗非多子,何以至是?里中有生子眾多無力養育者,旁人輒為之嘆曰:『跋落囝兒坑』;亦可以見其慘狀。然則「產兒制限」豈空論哉?



來日


1.明日,次日。《禮記·曲禮上》:“生與來日,死與往日。” 鄭玄 注:“與,數也。生數來日,謂成服杖以死明日數也。死數往日,謂殯斂以死日數也。此士禮貶於大夫者,大夫以上皆以來日數。”《朱子語類》卷七一:“今日明,來日又明,若説兩明,卻是兩箇日頭。”《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商議已妥,只待來日動手。次日天明, 田大 喚了兩個兄弟,同去砍樹。”

2.未來的日子。 晉 陸機 《短歌行》:“蘋以春暉,蘭以秋芳。來日苦短,去日苦長。” 唐 韓愈 《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夫人》詩:“年皆過半百,來日苦無多。” 曹禺 等《膽劍篇》第一幕:“我怕今天 吳國 這場轟轟烈烈,未必不是來日一場淒淒慘慘的開頭啊!”

3.往日,過去的日子。《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一·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脣乾。今日相樂,皆當喜歡。” 唐 李白 《來日大難》詩:“來日一身,攜糧負薪。道長食盡,苦口焦唇。今日醉飽,樂過千春。仙人相存,誘我遠學。” 王琦 注:“來日,謂已來之日,猶往日也。” 宋 陳與義 《和王東卿》詩之二:“來日安榴花尚稀,壓牆丹實已垂垂。”

 25.   部首   部首外筆畫 12 總筆畫 15
 注音一式 ㄙ
 漢語拼音 s   注音二式 s 

僕役。玉篇˙部:「,賤也。」如:「小」。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傳:「徒十萬,車六百乘,騎五千匹。」

對人輕侮的稱呼。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一折:「俺如今尋見那,扯到官償命來。」三國演義˙第一回:「我等親赴血戰,救了這,他卻如此無禮。」


互相。如:「殺」、「耳鬢磨」。宋˙歐陽修˙漁家傲˙荷葉田田青照水詞:「蓮子與人長類,無好意,年年苦在中心裡。」水滸傳˙第六回:「你是我手裡敗將,如何再來敢併?」

【名稱】:來日方長
【拼音】:lái rì fāng cháng
【釋義】:將來的日子還長著呢。表示事有可為或將來還有機會。
【出處】:宋·文天祥《與洪端明雲岩書》:“某到郡後,頗與郡人相安,日來四境無虞,早收中熟,覺風雪如期,晚稻亦可望,惟是力綿求牧,來日方長。”
【例子】:前途似海,~。(清·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未來的日子還很長。表示事有可為;或勸人暫時不必急於從事某一活動。

曼思故國,來日方長,載悲黑奴前車如是,彌益感喟。——《魯迅書信集·致蔣抑卮》
陶曾佑 《中國文學之概觀》:“猗歟盛矣!然英奇濟濟,更僕難終,來日方長,前途未艾,盍拭目以觀其後乎!” 冰心 《寄小讀者》十九:“且喜此關一過,來日方長,我所能告訴小朋友的,將來或不止此。”


 --------------------------

おそれ 虞

…の~がある be in danger of…; It is feared that….






憂慮。如:「性命堪虞」。明˙馬中錫˙中山狼傳:「前虞跋胡後恐疐尾,三納之而未克。」




疑慮、顧慮。詩經˙魯頌˙閟宮:「無貳無虞,上帝臨女。」




預料﹑猜想。孟子˙離婁上:「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新唐書˙卷一三八˙李嗣業傳:「虜不虞軍至,因大潰。」



欺騙。如:「爾虞我詐」。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Page
不試字的人看似方塊叫其宵每種方塊大有精義,並非隨意造成的記號, 0 昏如「胡適」兩
字的解林,依照六書;腔如下文所說。胡、牛領垂也。從肉、古典。引仲 v 肉之下垂者皆
謂之胡巾北方氣寒口其人密理多毛刁球下垂如牛胡。故外國人之多墳者通謂之胡叫 ...

領頭字
解形
《說文》:“胡,牛黹鲫囗懒伛钫頁垂也。从肉,古聲。”
注音
釋義
(一)hu2《廣韻》戶吳切,平模匣。魚部。 (1) 獸頷下垂肉。《說文‧肉部》:“胡,牛黹鲫囗懒伛钫頁垂也。”《詩‧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孔穎達疏:“毛以為狼之老者,則頷下垂胡。” 朱熹注:“胡,頷下懸肉也。”《漢書‧郊祀志上》:“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顏師古 注:“胡謂頸下垂肉也。” (2)頸;喉嚨。《類篇‧肉部》:“胡,頸也。”《正字通‧肉部》:“胡,喉也。”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三十二:“古人讀侯為胡。《息夫躬傳》師古曰: ‘咽,喉嚨。’即今人言胡嚨耳。”《漢書‧金日磾傳》:“日磾捽胡投何羅殿下,得禽縛之,窮治皆伏辜。”顏師古注引晉灼曰:“胡,頸也。”
(3)戈上下垂如胡的部分。《正字通‧肉部》:“胡,戈頸也。”《周禮‧考工記‧冶氏》:“戈廣二寸,內倍之,胡三之,援四之。”孫詒讓正義:“胡之言喉也。援曲而有胡,如人之喉在首下,曲而下垂然。”
(4)戟。《方言》卷九:“戟,東齊、秦、晉之間謂其大者曰鏝胡。”《廣雅‧釋器》:“胡,戟也。”
(5)下;下垂。《爾雅‧釋水》:“胡蘇。”邢昺疏引李巡曰:“其水下流,故曰胡蘇。胡,下也。蘇,流也。”《禮記‧深衣》“袂圜以應規”漢鄭玄注:“謂胡下也。”陸德明釋文:“胡下,下垂曰胡。”
(6)大。《廣雅‧釋詁一》:“胡,大也。”
(7)老,長壽。《釋名‧釋長幼》:“九十曰鮐背……或曰胡黹镐识口伛,咽皮如雞胡也。”《詩‧周頌‧載芟》:“有椒其馨,胡考之寧。”毛傳:“胡, 壽也。”《左傳‧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者,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孔穎達疏:“胡是老之稱也。”
(8)遐;遠。《儀禮‧士冠禮》:“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鄭玄注:“胡,猶遐也,遠也。”
(9)任意亂來。宋朱熹《答潘文叔》之一:“而於日用之間,稍立程課,著實下功夫,不要如此胡思亂量,過卻日子也。”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三:“周筠 聞其事,遂以覆帖告變,時韓侂冑已被酒,視之曰:‘這漢又來胡說。’於燭上焚之。”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三:“九百孩兒,休把人
,你甚胡來我怎信﹖”
(10)黑。唐李商隱《驕兒》:“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
(11)代詞。表示疑問。1.相當於“何”。《玉篇‧肉部》:“胡,何也。”《詩‧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鄭玄箋:“式微式微者,微乎微者 也。君何不歸乎﹖”《漢書‧王褒傳》:“其得意若此,則胡禁不止﹖”顏師古注:“胡、曷皆何也。”唐杜甫《詠懷二首》之二:“胡為有結繩,陷此膠與漆 ﹖”2.相當於“什麼”、“怎樣”。《左傳‧桓公十五年》:“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漢書‧蕭何傳》:“相國胡大罪﹖陛下繫之暴也﹖”
(12)副詞。表示疑問或反問,相當於“豈”。《左傳‧昭公七年》:“同始異終,胡可常也﹖”
(13)祭器。也作“瑚”。《左傳‧哀公十一年》:“仲尼曰:胡簋之事,則嘗學之矣。”杜預注:“胡簋,禮器名。夏曰胡,周曰簋。”《韓來钫力碑》:“脩造禮樂,胡輦器用,存古舊宇,慇勤宅廟。”
(14)古代稱北方和西方的少數民族。《集韻‧模韻》:“胡,虜牛钫匆鄄心稱。”《周禮‧考工記總目》:“粵無鎛,燕無函,秦無廬,胡無弓車。”鄭玄注引 鄭司農曰:“胡,今匈奴。”《漢書‧匈奴傳上》:“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不為小禮以自煩。”宋岳飛《滿江紅》:“壯志飢麴钫食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又指來自少數民族的。如:胡琴;胡椒;胡桃。《戰國策‧趙策二》:“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後漢書‧五行志一》:“靈帝好胡服、 胡帳、胡爿钫木、胡坐、胡飯、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競為之。”又泛指外國。《搜神記》卷二:“晉永嘉中,有天竺胡人,來渡江南。”
(15)古國名。其地在今安徽省阜陽縣西北。《左傳‧定公十五年》:“二月,楚滅胡。”
(16)姓。《通志‧氏族略二》:“胡氏,子爵。其地在今穎州汝陰西二里胡城是也。”



hèng ㄏㄥˋ
 1. 哄骗。
 2. 表示厉害、发狠的声音。

 1. 跋胡疐尾
 注音一式 ㄅㄚˊ ㄏㄨˊ ㄓˋ ㄨㄟˇ
 漢語拼音 b  h  zh  w i  注音二式 b  h  j  w i
 相似詞 跋前疐後、跋前躓後  相反詞 
胡,項下的垂肉。跋胡疐尾指前進就踏著垂肉,後退又被尾巴絆倒。語本詩經˙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比喻陷入困境,進退兩難。明˙朱之瑜˙答完翁書:「一時倉卒,事事不審,又一身作仆,兄翁行後,更覺周折,弟又才短,所以跋胡疐尾。」亦作「跋前疐後」、「跋前躓後」。

1. 落馬
 注音一式 ㄌㄨㄛˋ ㄇㄚˇ
 漢語拼音 lu  m   注音二式 lu  m 
騎馬時從馬上摔落。薛仁貴征遼事略:「不妨馬蹶前足,番身落馬。」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一箭射中黃忠肩窩,險些兒落馬。」unseat

 1.   部首 足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12
 注音一式 ㄅㄚˊ
 漢語拼音 b   注音二式 b 

陸地行走稱為「」。如:「山涉水」。詩經˙鄘風˙載馳:「大夫涉,我心則憂。」毛亨˙傳:「草行曰,水行曰涉。」

踐踏。如:「胡疐尾」、「前疐後」。

迴轉。唐˙李商隱˙偶成轉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詩:「韓公堆上馬時,迴望秦川樹如薺。」資治通鑑˙卷一九一˙唐紀七˙高祖武德九年:「(建成、元吉)覺變,即馬東歸宮府。」胡三省˙注:「馬者,搖駷馬銜,偏促一轡,又以兩足搖鼓馬腹,使之迴走。」

文體名。寫於書籍、文章、字畫或碑帖等後面言簡意賅的文字稱為「」。文內容多屬評介、鑑定或考據等性質。

姓。如五代後梁有異。

相對展玩,狂喜不支,兩見燭跋,猶不欲寐
李清照全集 /李清照資料彙編
 不支
 不能支持。如:「體力不支」。


(燭跋) 添至备忘录
zhú bá  
ㄓㄨˊ ㄅㄚˊ

1.禮記·曲禮上》燭不見跋。孔穎達 疏:《小爾雅》雲:跋,本也。本,把處也。燭跋,指豎立火炬或蠟燭的底坐。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燭奴》﹝ 申王 ﹞每夜宮中與諸王貴戚聚宴,以龍檀木雕成燭跋童子。聊齋志異·邵女》燭盡見跋清 何垠 注:燭跋,燭本可把握處。
2.謂燭將燃盡。 宋 陸遊 《十月一日浮橋成以故事宴客淩雲》詩:眾賓共醉忘燭跋,一徑卻下緣雲根。




脫落、凋墜。唐˙李白˙古風詩五十九首之十四:「木落秋草黃,登高望戎虜。」宋˙秦觀˙一斛珠˙碧雲寥廓詞:「江山滿眼今非非,紛紛木葉風中落。」

掉下、降下。如:「落淚」、「落價」。唐˙李商隱˙嫦娥詩:「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宋˙蘇軾˙後赤壁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陷入、掉入。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晉書˙卷五十四˙陸雲傳:「於水中顧見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獲免。」



除去。唐˙劉長卿˙戲贈干越尼子歌:「厭向春江空浣沙,龍宮落髮披袈裟。」宋史˙卷三○四˙劉師道傳:「幾道既擢第,事泄,詔落其籍,永不預舉。」



掉在後面。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衰敗。如:「衰落」、「家道中落」。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越二載,生銓,家益落,歷困苦窮乏,人所不能堪者。」



停留。如:「落腳」、「話音未落」。唐˙劉長卿˙入桂渚次砂牛石穴詩:「片帆落桂渚,獨夜依楓林。」



留下。如:「落款」、「不落痕跡」。



得到。紅樓夢˙第三十四回:「伏侍一場,大家落個平安,也算是造化了。」



歸屬。如:「重擔落在誰身上?」唐˙杜甫˙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詩:「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掉下的、凋零的。如:「落英繽紛」。唐˙白居易˙長恨歌:「西宮南苑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這解釋引人疑過 譬如說菊花如何「落英繽紛」 或許應類似 "落成"。幼學瓊林˙卷三˙宮室類:「土木方興曰經始,創造已畢曰落成。」



稀疏、冷清的。如:「寥落」、「疏落」。史記˙卷一二○˙鄭當時傳:「家貧,賓客益落。」



伶俐。如:「俐落」。





人所聚居的地方。如:「村落」、「部落」。唐˙杜甫˙兵車行:「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停留、停頓的地方。如:「下落」、「著落」。


量詞。計算成堆成疊物品的單位。如:「一落書」、「兩落碗」。


姓。如漢代有落閎。
領頭字
解形
《說文》:“落,凡艸曰零,木曰落。艸,洛聲。”按: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六引《說文》作“草木凋衰也”。
注音
釋義
(一)luo4《廣韻》盧各切,入鐸來。鐸部。 (1) 樹葉脫落。《說文‧艸部》:“落,凡艸曰零,木曰落。”《楚辭‧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禮記‧王制》:“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 唐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之十四:“木落秋草黃,登高望戎虜。”又指落葉。《史記‧汲鄭列傳》:“至于說丞相弘,如發蒙振落耳。”晉張華《勵志詩》:“麴钫 京風振落,熠燿宵征。”宋蘇軾《北歸次韻》:“秋風捲黃落,朝雨洗淥淨。” (2)掉下;下降。《爾雅‧釋詁上》:“隕、、湮、下、降、墜、摽、蘦,落也。”《漢書‧宣帝紀》:“朕惟耆老之人,髮齒墮落。”宋蘇軾《後赤壁 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明史‧太祖本紀》:“惟速其來而先破之,則士誠膽落矣。”又使下降。如:落鎖;落門。《水滸全傳》第六十一回:“拿一張川弩,只用三枝短箭,郊外落生。”
(3)掉進;陷入。晉陶潛《歸園田居五首》之一:“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晉書‧陸雲傳》:“於水中顧見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獲免。”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落陷
,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4)除去;去掉。南朝宋謝靈運《曇隆法師誄》:“慨然有擯落榮華,兼濟物我之志。”唐劉長卿《戲贈干越尼子歌》:“厭向春江空浣沙,龍宮落髮抄袈裟。”《宋史‧劉師道傳》:“陳堯咨當為考官,教幾道於卷中密為識號。幾道既擢第,事泄,詔落其籍,永不預舉。”
(5)掉在後面。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賢同杯酒。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6)稀少;衰謝;零落。《管子‧宙合》:“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史記‧汲鄭列傳》:“家貧,賓客益落。”北周庾信《秋日》:“蒼茫望落景,羈旅對窮秋。”《水滸全傳》第六十三回:“趕的李成軍馬四分五落。”
(7)荒廢。《莊子‧天地》:“夫子闔行邪﹖
落吾事!”成玄英疏:“落,廢也。”《梁書‧武帝紀》:“頃因多難,治綱弛落。”《隋書‧李諤傳》:“降及後代,風教漸落。”
(8)死亡。《爾雅‧釋詁下》:“落,死也。”《書‧舜典》:“帝乃殂落。”孔穎達疏:“蓋殂為往也,言人命盡而往。落者,若草木葉落也。”《國語‧吳語》:“使吾甲兵鈍獘,民人離落,而日以憔悴。”韋昭注:“落,殞也。”
(9)止息;停留。如:
;話音未落。唐劉長卿《入桂渚次砂牛石穴》:“片帆落桂渚,獨夜依楓林。”唐李子卿《府試授衣賦》:“山靜風落,天高氣涼。”《紅樓夢》第三回:“小廝上來抬轎子……至一垂花門前落下。”又為留下。如:不落痕跡;落款。
(10)居處。如:院落;部落;村落。《廣雅‧釋詁二》:“落,居也。”《後漢書‧循吏傳‧仇覽》:“廬落整頓,耕耘以時。”李賢注:“案:今人謂院為落 也。”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由是傾巢舉落,望德如歸。”唐杜甫《兵車行》:“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
。”引申為位於。宋方勺《青 溪黹蓝元荠伛軌》:“縣境梓桐、幫源諸峒,皆落山谷幽險處。”宋陳亮《甲辰答朱元晦書》:“亮自以姓名落諸公間,自負不在伯恭後。”
(11)開始。《爾雅‧釋詁上》:“落,始也。”郝懿行義疏:“落者,《詩》:‘訪予落止。’《逸周書‧文酌篇》云:‘物無不落。’毛傳及孔晁注
云:‘落,始也。’落本殞墜之義,故云殂落,此訓始者,始終代嬗,榮落互根,《易》之消長,《書》之治亂,其道胥然。”
(12)古代宮室新成時的慶祝祭禮。《左傳‧昭公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杜預注:“宮室始成,祭之為落。”王引之述聞:“與諸侯落之 者,與諸侯始其事也。《楚語》:伍舉對靈王曰:‘今君為此臺,願得諸侯與始升焉。’是其明證矣。宮室既成,於是享賓客以落之。”
(13)古代重要器物初成時用動物的血塗抹。《左傳‧昭公四年》:“叔孫為孟鍾,曰:‘爾未際,饗大夫以落之。’”杜預注:“以豭豬血釁鍾曰落。”
(14)經過;走。《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濟楢溪而直進,落五界而迅征。”呂向注:“落,經也。”《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一路出城,正 值秋天,一陣烏風猛雨,只得落往一所林子去躲。”《水滸全傳》第三十二回:“這裏要投二龍山去,只是投西落路,若要投清風鎮去,須用投東落路,過了清風山 便是。”
(15)得到。如:落不是;落埋怨。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三折:“
地接絲鞭,別娶了新妻室。這是我棄死忘生落來的。”元佚名《射柳捶丸》第一折:“俺若是一心行正,落一個萬古揚名。”《紅樓夢》第三十四回:“伏侍一場,大家落個平安,也算造化了。”
(16)歸屬。如:重擔落在肩上。
(17)吞沒;侵吞。《金瓶梅》第二十一回:“娘使小的,小的敢落錢﹖”
(18)誇說。《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二回:“今日可合你們落得起嘴了,我也有兒女啊!”
(19)籬笆。《說文‧木部》:“杝,落也”清段玉裁注:“玄應書謂杝、木钫離、籬三字同。……落,《廣雅》作酱鄄洛。”《管子‧地員》:“宜縣澤,行廧 落。”漢王褒《僮約》:“浚渠縛落,鉏園斫陌。”《文選‧張衡〈西京賦〉》:“揩枳藩,突棘落。”李
注:“落,亦籬也。”
(20)量詞。摞,
。《古代兒歌資料‧北京兒歌》:“公公拿一落磚。”
(21)通“絡”。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豫部》:“落,栏借為絡。”1.網。《漢書‧李廣蘇建傳》:“上召禹,使刺虎,縣下圈中,未至地,有詔引出 之。禹從落中以劍斫絕纍,欲刺虎。”2.籠住;聯絡。《莊子‧秋水》:“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牛鼻,是謂人。”成玄英疏:“羈勒馬頭,貫穿牛鼻, 出自人意,故謂之人。”《漢書‧西域傳贊》:“興造甲乙之帳,落以隨珠和璧。”顏師古注:“落與絡同。”《水滸全傳》第四十九回:“淡黃面皮,落腮鬍 鬚。”3.經絡。《漢書‧李尋傳》:“王道公正修明,則百川理,落脈通。”顏師古注:“落謂經絡也。”
(22)通“烙”。打上烙印。《吳子‧治兵》:“刻剔毛鬣,謹落四下。”
(23)姓。《通志‧氏族略二》:“落氏,《風俗通》云:
落氏,翟國也。”
(二)la4 (1)丟下;遺漏。如:丟三落四;落了一個字。 (2)掉在後頭。如:大家走得快,把他落下了。
(三)lao4 (1)〔落子〕北方對“蓮花落”的俗稱。又泛指各種曲藝雜耍。清張燾《津門雜記‧唱落子》:“北方之唱蓮花落者,謂之落子。即如南方之花鼓戲也。係妙齡女子登場度曲。” (2)用於一些口語。如:落架;落炕;落色;落枕;落兒;落子。
(四)luo1 〔大大落落〕方言。形容態度大方。


unseat
[動](他)
1 …を座席から押しのける;…を落馬させる.
2 ((形式))(選挙・訴訟などにより)〈人を〉政治上の官職(議員・知事・大統領など)から退ける
be unseated for bribery
収賄で公職から追われる.
らくさつ【落札】
a successful bid落札する make a successful bid あの彫刻は2千万円で彼が落札したThat sculpture was knocked down to him...
らくさつしゃ【落札者】
a successful bidder
らくさつする【落札する】
make a successful bid あの彫刻は2千万円で彼が落札したThat sculpture was knocked down to him for twenty million y...
らくさつち【落札値】
a contract price

1.   部首 臼 部首外筆畫 3 總筆畫 9
 注音一式 ㄩˊ
 漢語拼音 y   注音二式 y 

抬舉、扛抬。三國志˙卷十三˙魏書˙鍾繇傳:「時華歆亦以高年疾病,朝見皆使載輿車,虎賁上殿就坐。」聊齋志異˙卷八˙陳錫九:「意料女必死,遂歸錫九。」

裝載。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車載牲牢甕酒,並召賓客延鄒枚。」金史˙卷一二七˙隱逸傳˙宋可傳:「因呼妻子金歸之,鄉里用是重之。」




  全家合影,後排三女兒:資中筠、民筠、華筠

6.   部首 竹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3
注音一式 ㄩㄣˊ
漢語拼音 y 注音二式 y

竹子外層的青皮。唐˙劉禹錫˙許給事見示哭工部劉尚書詩因命同作詩:「特達圭無玷,堅貞竹有。」宋˙歐陽修˙漁家傲˙四月園林春去後詞:「風雨時時添氣候,成行新筍霜厚。」

竹子。如:「翠」﹑「松」。唐˙韋應物˙將往滁城戀新竹簡崔都水示端詩:「停車欲去繞叢竹,偏愛新十數竿。」


用竹子製成的。如:「筒」﹑「籃」。

第宅
太宗朝,天下新承隋氏喪亂之後,人尚儉素。太子太師魏徵,當朝重臣也,所居室宇卑陋。太宗欲為營第,輒謙讓不受。洎徵寢疾,太宗將營小殿,遂輟其材為造正堂,五日而就。開元中,此堂猶在。家人不謹,遺火(一本作“漏”。)焚之,子孫哭臨三日,朝士皆赴弔。

 1.   部首 水 部首外筆畫 6 總筆畫 9
 注音一式 ㄐ|ˋ
 漢語拼音 j   注音二式 j 

往鍋裡加水。呂氏春秋˙審應覽˙不屈:「函牛之鼎以烹雞,多之則淡而不可食,少之則焦而不熟。」

到﹑及。如:「自古今」。唐˙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乎晚節,穢亂春宮。」宋˙蘇洵˙六國論:「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洛桑森格還稱,中國政府已開始向學者和研究人員征集關于少數民族總體政策和西藏政策的意見。他表示,這是一些新變化。

領頭字
解形
《說文》:“萨钬正,正行也。從辵,正聲。征,萨钬正或從彳。”
注音
釋義
(一)zheng1《廣韻》諸盈切,平清章。耕部。 (1)遠行。《爾雅‧釋言》:“征,行也。”《詩‧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至于艽野。”鄭玄箋:“征,行。”《楚辭‧離騷》:“濟沅湘以南征兮。”王逸注:“征,行也。”唐杜甫《北征》:“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 (2)征伐;征戍。《書‧胤征》:“胤征”孔傳:“奉辭伐罪曰征。”孔穎達疏:“奉責讓之辭,伐不恭之罪,名之曰征。”《樂府詩集‧橫吹曲辭‧木蘭詩》: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唐王翰《麴钫京州詞》:“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水滸全傳》第十三回:“我們做了許多年軍,也曾出了幾遭征, 何曾見這等一對好漢廝殺!”
(3)爭奪;奪取。《孟子‧梁惠王上》:“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趙岐注:“征,取也。”《商君書‧開塞》:“當此時也,民務勝而力征。務勝則爭,力征則訟。”
(4)賦稅。《左傳‧文公十一年》:“宋公於是以門賞耏班,使食其征。”杜預注:“征,稅也。”《孟子‧盡心下》:“有布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趙岐注:“征,賦也。”又指收取賦稅。《孟子‧梁惠王下》:“關市譏而不征。”宋陸游《農家嘆》:“門前誰剝啄,縣吏征租聲。”
(5)用同“鉦”。明陶宗儀《輟耕錄》卷十七:“杆、磬、錞、鐸、征。”
(6)姓。《續通志‧氏族略六》:“征氏,明,征儼、征安,貢士任訓導。”《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廝征伯僑而役羡門兮。”顏師古注:“征伯僑者,仙人,姓征,名伯僑。”
(7)“徵”的簡化字。

 44.   部首 彳 部首外筆畫 12 總筆畫 15
 注音一式  ㄓㄥ
 漢語拼音  zh n   注音二式  j ng

召集。如:「兵」。史記˙卷一˙五帝本紀:「於是黃帝乃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

責問、詢問。如:「詢意見」。左傳˙僖公四年:「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上˙滇遊日記十:「即其地名,據云:為鳳田總府莊。」

驗證、證明。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也。」

公開尋求、招請。如:「婚」、「文」、「誠女工」。

課取、收取。如:「稅」。周禮˙地官˙閭師:「以歲時野之貢賦。」左傳˙昭公二十年:「布常無藝,斂無度。」

預兆、跡象。如:「吉」﹑「凶」。史記˙卷四˙周本紀:「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也。」

姓。如三國時吳國有崇。
ㄓˇ jhh(07539)


古代五音之一。用來表示音調高低的詞。相當於西樂音階中的 sol。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羽。」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五音者,宮、商、角、、羽。」

 1. 寢疾
 注音一式 ㄑ|ㄣˇ ㄐ|ˊ
 漢語拼音 q n j   注音二式 ch n j 
寢,病臥。寢疾,生病,多指重病。禮記˙檀弓上:「蓋寢疾,七日而沒。」醒世恆言˙卷二十四˙隋煬帝逸遊召譴:「文帝寢疾於仁壽宮,夫人與太子廣同侍疾。」


  部首 手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8
注音一式  ㄠˇ
漢語拼音  注音二式 


折。玉篇˙手部:「折也。」唐˙溫庭˙達摩支曲:「擣麝成塵香不滅,蓮作寸絲難絕。」
ㄠˋ o(10376)
ㄋ|ㄡˋ niu(03079)



固執、倔強。如:「他的脾氣真。」警世通言˙卷四˙相公飲恨半山堂:「因他性子執,主意一定,佛菩薩也勸他不轉,人皆呼為相公。」

ㄩˋ y(11660)


抑制。集韻˙入聲˙屋韻:「,抑也。」文選˙班固˙西都賦:「蹂躪其十二三,乃怒而少息。」唐˙杜甫˙天狗賦:「千蹄之迸集兮,始怒以相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