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談,人,譚,謂,䀹,無謂,神人,吃貨,人給家足《怪譚》

「……..近年的「大買賣」是接連編了兩本好看的書:《文人飲食譚》跟《愛看書的廣告》。不但造福自己,更造福了書迷多多。後記:2003年,老先生終于出了第二本書,這次厚了些,270頁,回憶往事,兼及讀書、編輯、出版生涯點滴,隽永耐看,書名《泥土脚印》,是從巴金先生的贈語中擷出的:「願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溫暖的脚印裏」,謙卑自持,還看得到一絲光明的革命念想,而讓人更加景仰了——老先生姓范名用,中國當代最重要的出版人之一。「三聯書店」在他手中恢復定位,創辦《新華文摘》、《讀書》雜志,出版過許許多多的好書……」。(《爲了書的一生——記老書迷范用》--傅月庵 (2004-08-15) )

hc:我對於老先生無法將許多《文人飲食》(北京;三聯書店,2003)中的選文列出出處一事,感到很奇怪。其實,以老先生的資料庫和人脈,這表示漢文書文市場中許多「所有權」和追溯系統的議題可發揮。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白雲:一大早最鬱悶的事莫過於在公車上遇到吃韭菜盒子的神人。然而乘客們對公共交通裏的吃貨,好像都沒什麼異議。--"神人,吃貨"-這些是中國用語,很容易從上下文了解







 18.   部首 言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6
 注音一式 ㄨㄟˋ
 漢語拼音 w i  注音二式 w i

評論。論語˙八佾:「子韶,盡美矣。」

告訴。論語.雍也:「子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韓非子˙說林上:「魯人身善織屨,妻善織縞,而欲徙於越。或之曰:『子必窮矣。』」

說。詩經˙衛風˙河廣:「誰河廣,一葦杭之。」唐˙杜甫˙上後園山腳詩:「勿地無疆,劣於山有陰。」

稱呼、叫做。詩經˙王風˙葛藟:「終遠兄弟,他人父。」孟子˙梁惠王上:「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其臺曰靈臺,其沼曰靈沼。」

認為、以為。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臣君之入也,其知之矣。」三國志˙卷四十七˙吳書˙吳主傳:「張昭、周瑜等權可與共成大業,故委心而服事焉。」

奈。詩經˙邶風˙北門:「天實為之,之何哉!」戰國策˙齊策一:「受薛於先王,雖惡於後王,吾獨先王何乎?」

是。通「為」。詩經˙小雅˙賓之初筵:「醉而不出,是伐德。」左傳˙僖公五年:「一之甚,其可再乎?」

使、讓。詩經˙小雅˙出車:「自天子所,我來矣。」左傳˙昭公十六年:「今吾子以好來辱,而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


與、和。通「為」。史記˙卷四十二˙鄭世家:「晉於是欲得叔詹為僇,鄭文公恐,不敢叔詹言。」

道理、意義。如:「無之事」、「無之舉」。三國志˙卷四十七˙吳書˙吳主傳:「頃聞諸將出入,各尚謙約,不從人兵,甚非備慮愛身之。」唐˙韓愈˙雜詩:「蛙黽鳴無,閤閤祇亂人。」

姓。如宋代有準。



(1)宏大;廣大。《玉篇‧言部》:“譚,大也,誕也。”《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富恭有本能圖,修業居久而譚。”王聘珍解詁:“《廣韻》:‘譚,大也。’業安於久而自大也。”

(2)綿延相及。《管子‧侈靡》:“不稱而祀譚,次祖。犯詛渝盟,傷言。”尹知章注:“譚,延也。國敗絕祀之事,延及次祖。”
(3)連接;附。《玉篇‧言部》:“譚,著也。”《文選‧成公綏〈嘯賦〉》:“怫鬱衝流,參譚雲屬。”李注:“譚,猶著也。”
(4)通“談”。稱說,談論。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謙部》:“談,語也。字亦作譚。”《莊子‧則陽》:“彭陽見王 果曰:‘夫子何不譚我於王﹖’”陸德明釋文:“譚,本亦作談。”成玄英疏:“譚,猶稱說也。”《三國志‧魏志‧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譚。”宋辛棄疾《千秋歲‧為金陵史致道留守壽》:“金湯生氣象,珠玉霏譚笑。”魯迅《彷徨‧傷逝》:“我們衹在燈下對坐的懷舊譚中,回味那時衝突以後的和解的重生一般的樂趣。”《怪譚》日本鬼怪電影。《天方夜譚》

Horace Walpole (1717-1797) 撰印Hieroglyphic Tales: (1785) 日本人稱為《象形文字譚》

たんか 1譚歌】

バラード 2 1 [(フランス) ballade]

(1)普通、三つのスタンザから成り、各スタンザの最後の行と結句とは同一のリフレーンで終わる抒情詩。中世のフランスやイギリスの詩型。バラッド。譚詩(たんし)
(2)素朴な言葉で伝説・民話をうたう物語詩。バラッド。譚歌。
(3)物語詩的な内容や雰囲気をもつ歌曲または器楽曲。譚詩曲。
(4)〔ballad〕ポピュラー音楽で、愛などをテーマとする感傷的な歌。


. 頭菜特豐,馀菜器具亦較好,我覺頗無謂。晚歸,雖有月色,而冷極,只腸胃不舒。伍先生
講故事,皆淫褻;有學生在座,總宜稍自檢,且這也不是高級趣味。 ...
餘性好偏激,此次因經時稍久,故感情尚能節制,否則亦無謂也。餘並不反對登記,惟如王君贛
愚即未經此手續。楊光浩未免欺人,可惡之至!又想及李某神氣,故益憤憤! ...

第 239 頁
又論陽性句尾與陰性句尾,以分屬平仄。又謂韻如樂中基音而轉韻殆如轉調,皆可取。惟分析
《詩經》,不得結果,殊無謂。所舉李白二詩及《木蘭詩》,例太少。釋李詩太巧, ...
沒有意義,沒有道理。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老殘遊記˙第四回:「本想再為盤桓兩天,看這光景,恐無謂的糾纏,要越逼越緊了!」

無謂

沒有意義,沒有道理。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老殘遊記˙第四回:「本想再為盤桓兩天,看這光景,恐無謂的糾纏,要越逼越緊了!」
 人,䀹

十三年,「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解曰:「或稱人,或稱師,史異辭也。」愚謂燕獨稱人,其君不在師。

一曰眇也。《韓非子·說林篇》惠子曰:今有人見君䀹其一目,奚如。鄒君曰:我必殺之。惠子曰:瞽兩目䀹,君奚爲不殺。君曰:不能勿䀹。《集韻》與䀫同。


領頭字
解形
《說文》:“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籀文,象臂脛之形。”按:甲骨文像人側面站立形。
注音
釋義
(一)ren2《廣韻》如鄰切,平真日。真部。 (1)由古類人猿進化而來的、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書‧舜典》:“神人以和。”《列子‧黃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異,戴髮含齒,倚而趣者,謂之人。”葉挺《囚歌》:“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裏爬出﹖” (2)指某人、某種人或某些人。如:獵人;主持人;北京人;共產黨人。《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韓非子‧說林上》:“今有 人見君,則其一目。”《宋史‧歐陽脩傳》:“脩論事直切,人視之如仇。”特指成年人。《荀子‧儒效》:“成王冠,成人。”《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 記》:“安住今已長成人了。”趙樹理《小二黑結婚》:“三仙姑前後共生過六個孩子,就有五個沒有成人。”
(3)別人;他人。《書‧秦誓》:“人之有技,若己有之。”《紅樓夢》第六十七回:“你要你只管說,不必拉扯上人。”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自由主義者)對人是馬克思主義,對己是自由主義。”
(4)人人;每人。如:人手一冊。《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予之人百金,令人昆弟博,俄又益之人二百金。”《史記‧平準書》:“民則人給家足。”《後漢書‧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5)指自己。如:文如其人。《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三國志‧魏志‧鍾會傳》:“而
人皆言蜀不可伐,惟鍾會與 人意同。今遣會伐蜀,必可滅蜀。”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轉添愁伴客,更覺老隨人。”仇兆鰲注:“客、人二字,俱就自己言。”
(6)人才。《左傳‧文公十三年》:“子無謂秦無人。”《史記‧夏本紀》:“於是帝堯乃求人,更得舜。”宋王安石《取材》:“然其間得人者有之,失士者不能無焉。”
(7)指人的品性行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又指體面或面子。老舍《四世同堂》:“好嗎,我是所長,你倒弄個里長來丟我的人,你昏了心啦吧﹖”
(8)人的身體。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這裏,心不在這裏。
(9)指人情事理。《荀子‧解蔽》:“莊子蔽于天而不知人。”《韓非子‧八經》:“言會眾端,必揆之以地,謀之以天,驗之以物,參之以人。”
(10)人為的。《莊子‧秋水》:“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牛鼻,是謂人。”
(11)“人道”的省稱,指男女交合之事。《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荒侯市人病不能為人,令其夫人與其弟亂而生他廣。”張守節正義:“言不能行人道。”《晉略‧廢帝紀》:“帝素謹無過,(桓溫)乃誣以痿不能人,嬖人亂後宮,美人所生子皆非帝子。”
(12)偶,伴侶。《莊子‧大宗師》:“彼方且與造物者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氣。”王先謙集解引王引之云:“為人,猶言為偶。”《淮南子‧齊俗》:“上與神明為友,下與造化為人。”
(13)果仁。後作“仁”。《爾雅‧釋木》“桃李醜,核”清郝懿行義疏:“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人部》:“果人之字,自 宋元以前,《本草》方書,詩歌紀載,無不作人字。自明成化重刊《本草》,乃盡改為仁字。”《齊民要術‧種梅杏》:“杏子人,可以為粥。”石聲漢校釋:“種 仁的‘仁’,本書都用‘人’。”
(14)唐代避太宗李世民諱,以“人”代“民”。《書‧堯典》:“敬授時。”阮元校勘記:“古本人作民,注同。按:唐以前引此句未有不作民者。疏云: ‘敬授下人以天時之早晚’。下人,猶下民也。知孔疏所見之本猶作民字。後人因疏作人,並經傳改之。自開成石經以後沿
至今。《舜典》‘食哉惟時’傳 曰:‘惟當敬授民時’。此未經改竄者。”
(15)通“仁”。仁愛;憐憫。《呂氏春秋‧舉難》:“故君子責人則以人,責己則以義。”俞樾平議:“下人字當讀作仁。責人則以仁,與下文自責則以義正相對。”《穀梁傳‧莊公元年》:“接練時,錄母之變,始人之也。”王引之述聞:“人之者,仁之也。”
(16)姓。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真韻》:“人,出《姓苑》。”





 1. 人給家足
 注音一式 ㄖㄣˊ ㄐ|ˇ ㄐ|ㄚ ㄗㄨˊ
 漢語拼音 r n j  ji  z   注音二式 r n j  ji  tz 
 相似詞 豐衣足食  相反詞 
家家戶戶生活富足,衣食充裕。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要曰彊本節用,則人給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長,雖百家弗能廢也。」亦作「家給人足」。




領頭字
解形
《說文》:“談,語也。从言,炎聲。”陳詩庭《讀說文證疑》:“《說文》每引譚長說,而《言部》無譚字。案:談即譚字。古覃、炎字每相通。”
注音
釋義
(一)tan2《廣韻》徒甘切,平談定。談部。 (1) 對話;談論。《說文‧言部》:“談,語也。”《玉篇‧言部》:“談,論言也。”《正字通‧言部》:“談,縱言也。”《詩‧小雅‧節南山》:“憂心如惔,不敢戲談。”《孟子‧離婁下》:“國中無與立談者。”《南史‧周弘正傳》:“弘正醜而不陋,吃而能談。”宋辛棄疾《滿江紅‧漢水東流》:“破敵金城雷 過耳,談兵玉帳冰生頰。”老舍《駱駝祥子》十七:“跟院裏的婦女們,她談不到一塊兒。” (2)言論;主張。《廣韻‧談韻》:“談,言論也。”《荀子‧儒效》:“慎、墨不得進其談。”《論衡‧本性》:“恢諧劇談,甘如飴蜜,未必得實。”宋蘇軾 《刁景純席上和謝生詩》其二:“綺羅勝事齊三閣,賓主談鋒敵《兩都》。”魯迅《三閑集‧現今的新文學的概觀》:“倘以為文藝可以改變環境,那是‘唯心’之 談。”
(3)恬淡;平淡。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言部》:“談,談者,淡也,平淡之語。”《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五正》:“黃帝於是辭其國大夫,上於博望之山,談臥三年以自求也。”清李漁《窺詞管見》第十五則:“有以談語收濃詞者,別是一法。”
(4)戲謔;嘲弄。《玉篇‧言部》:“談,戲調也。”
(5)稱頌人之美德,使其名譽遠揚。《韓非子‧孤憤》:“學士不因,則養祿薄禮卑,故學士為之談也。”陳奇猷集釋引舊注:“談者,為重人延譽。”
(6)姓。《通志‧氏族略二》:“談氏,即郯也,亦作談。六國時有談生。《蜀錄》有征東將軍談巴。《後趙錄》有晉將軍談元。望出梁國廣平。”《資治通鑑‧ 唐太宗貞觀元年》:“嶺南酋長馮盎、談殿等迭相攻擊。”胡三省注:“談,姓;殿,名。《姓譜》:‘《蜀錄》云:晉有征東將軍談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