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heard that today people in Taiwan are celebrating the Double Seventh "Valentin's Day" 七夕情人节 in Taiwan. But here is what my Yale colleague Zhengguo Kang said about the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Double Seventh 七夕:七夕是古代的婦女節,現在把它描述成情人節是錯誤的。
一個美麗而具有神聖意味的乞巧之夜被secularized成牛郎織女的故事,俗氣十足。總 而言之,牽牛星是後來被拉扯到故事中去的,織女星本是故事的核心和主題,它是屬於古代婦女的,特別是maiden的,從fiminist批評的角 度看,後來的男性中心文化從世俗的趣味出發改寫了這個故事。
這個題目必須先從古代的天文知識入手,要從先秦典籍中對這兩個星座——織女和牽牛--的定位與觀察入手,弄明白在陰曆七八月的夜空上相互的位置。
要知道七月七正處於立秋前後,所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夏曆),人間的織女在此即將進入天涼之日,正是忙於紡織縫紉的日子。看見天上那梭子型 的星座,便把它想象成她們婦女群體在天上的守護神。
牛郎星座是從它的牛軛型想象出來的。在天上本被作爲“犧牲”。最初並沒有牛郎織女的故事。
秋 天,織女星座向天幕的西邊移動,而牽牛星座向上升起,仰望天空,仿佛在追趕那西移的星座。後來的民間傳説,均建立在此一天象之上。
故事應該從天文 與曆法講起,這是最古老的實用文化,也是其他文化之源。趙翼說,三代以上,婦孺都懂天文,我在農村生活,發現老農均通曆法。現代文化人要談論傳統 文化或古典文學,不懂天文曆法以及物候的基本知識,是很大的缺欠。
其次,要精讀《詩·小雅·大東》,那是有關織女、牛郎故事想象的源頭。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織女每天在做著徒勞的工作,她在天上的空洞織務令人想起了Sysyphors的苦役。"
--
牽牛織女七夕鵲橋相會的由來
|
參考資料:袁珂編著《中國神話傳說辭典》,華世出版社印行 |
牽牛、織女是銀河的二顆星,織女星在河東,牽牛星在河西,隔著銀河遙遙相對。
最早見於文獻的記載是《詩。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睕彼牽牛,不以服箱。」這是牽牛織女神話的雛形。意思是說:天上有銀河,銀河的水清澈如鏡,天上的織女星在一晝夜的十二個時辰裡,從天亮到天黑的七個時辰都在忙碌著,但仍織不成布帛。明亮的牽牛星,也不能用來駕車載物。這時的織女、牽牛只是天上的二顆星。
班固的《西都賦》也有牽牛織女星的記載:「集乎豫章之宇,臨乎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將牽牛與織女星並列。
南朝梁殷芸的《小說》:「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會。」牽牛織女神話的梗概已經很完整的呈現。
民間傳說,織女為天帝孫女,王母娘娘外孫女,在織紝的空暇,常常與諸仙女到銀河沐浴洗澡。牛郎則是人間一個貧苦的孤兒,常受兄嫂虐待,兄嫂分一頭老牛給他,要他自立門戶。當時天地之間的距離不遠,銀河與凡間還相連。牛郎遵照老牛的囑咐,到銀河竊得織女的天衣,織女遺失了衣服,無法回到天上,只好嫁給牛郎。經過數年,生下兒女各一人,男的耕種,女的織布,過著幸福的生活。沒想到天帝知道了這件事情,非常生氣,立刻派遣天神來到人間逮捕織女,王母娘娘也一同回到天上。織女被捕上天,牛郎無法跟隨到天上,與兒女抬頭望著天空大哭。當時老牛已經快死了,便叮囑牛郎在牠死後把牛皮剝下來做成衣裳穿在身上,便可以登天。牛郎照著老牛的話去做,果然便能帶著兒女一起登上天庭。在快要追到織女的時候,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簪,憑空一劃,頓時便成一條波濤滾滾的天河。牛郎織女隔河相望,沒有辦法過河,只有悲傷哭泣。最後終於感動了天帝,答應他們可以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相會。這便是牽牛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
牽牛織女在鵲橋相會的故事,應該是在漢代就有了。我們可以從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二六引《淮南子》:「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得知。唐代韓鄂《歲華紀麗‧七夕》:「鵲橋已成,織女將渡」,文中引《風俗通》:「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宋代羅願《爾雅翼》卷十三:「涉秋七日,鵲首無故皆髡。相傳以為是日河鼓(即牽牛星)與織女會於漢東,役烏鵲為梁以渡,故毛皆脫去。」這些都是鵲橋渡織女與牛郎相會的神話。
相傳民間也有織女廟用來祭祀牽牛織女星。《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五十引《蘇州府志》:「織女廟,廟在太倉州南七里黃姑塘。宋咸淳五年嘉定知縣朱象祖重修。故老相傳,常有牽牛、織女二星降於此,女以金蓖划河,河水湧溢,牽牛不得渡。今村西有百沸河,鄉人異之,為立廟。舊立牛、女二像。建炎時士大夫避地東岡,有經廟中,壁間題云:『商飆初起月埋輪,,烏鵲橋邊綽約身。聞到佳期惟一夕,因何廟暮對斯人?』鄉人因去牽牛,獨存織女」,這是織女廟的傳說。
中國的文人,更為牽牛織女七夕相會的淒美故事,寫下無數感人的詩篇,請參見「七夕詩文」單元。
|
2. 蓖麻 | ||||
注音一式 ㄅ|ˋ ㄇㄚˊ | ||||
漢語拼音 b m | 注音二式 b m | |||
|
字號
|
B02884
|
正字
|
【睕】目-08-13
|
音讀
| (一)ㄨㄢ (二)ㄨㄢˇ (三)ㄨㄢˋ | ||
釋義
| (一)ㄨㄢ 睕睕:深目貌。集韻.平聲.桓韻:「睕,睕睕,深目貌。 」 (二)ㄨㄢˇ 目開貌。類篇.目部:「睕,目開貌。」 嫵媚。玉篇.目部:「睕,小嫵媚也。」 乖。廣韻.上聲.阮韻:「睕,乖也。」(三)ㄨㄢˋ 睕:大目。廣韻.去聲.換韻:「睕,睕,大目 。」 |
1. 報章 | |||||
注音一式 ㄅㄠˋ ㄓㄤ | |||||
漢語拼音 b o zh n | 注音二式 b u j ng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