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頭字
旱
解形
《說文》:“旱,不雨也。人岙人日,干聲。”楊樹達《小學述林‧釋旱》:“旱人岙人干者,干與乾古音同。天久暘不雨,則气枯燥而不潤,故為乾而字人岙人干也。”
注音
釋義
(一)han4《廣韻》胡笴切,上旱匣。元部。(1)久晴不雨;旱災。《說文‧日部》:“旱,不雨也。”《字彙‧日部》:“旱,亢陽不雨。”《詩‧大雅‧雲漢》:“旱既大甚,蘊隆蟲蟲。”《史記‧平準書》:“漢興七十餘年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宋王安石《河北民》:“今年大旱千里赤,州縣仍催給河役。”(2)跟水無關的。如:旱煙;旱傘。
(3)非水田的;非水中的。如:旱稻;旱獺;旱船。
(4)陸地;陸地交通。宋司馬光《進五規狀‧遠謀》:“今夫市井裨販之人猶知旱則資車,水則資舟,夏則儲裘褐,冬則儲絺綌。”《古今小說‧沈小霞相會出師表》:“過了揚子江,到徐州起旱。”《儒林外史》第八回:“真乃是慌不擇路,趕了幾日旱路,又搭船走,昏天黑地,一直走到浙江烏鎮地方。”
(5)通“悍”。猛疾。《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水激則旱兮,矢激則遠。”司馬貞索隱:“此乃《淮南子》及《鶡冠子》文也。彼作‘水激則悍’。”《漢書‧賈誼傳》:“水激則旱,矢激則遠。”王先謙補注:“劉攽:旱讀為悍,猛疾也。”
(6)山名。在今陝西省南鄭縣西南。《詩‧大雅‧旱麓》:“瞻彼旱麓,榛楛濟濟。”毛傳:“旱,山名也。”
領頭字
資
解形
《說文》:“資,貨也。人岙人貝,次聲。”
注音
釋義
(一)zi1《廣韻》即夷切,平脂精。脂部。(1)貨物、錢財的總稱。《說文‧貝部》:“資,貨也。”《易‧旅》:“懷其資,得童僕,貞。”王弼注:“資,貨。”《詩‧大雅‧板》:“喪亂蔑資,曾莫惠我師。”毛傳:“資,財也。”清譚嗣同《仁學》:“賦稅之取於民,所以為辦民事之資也。”(2)積蓄。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貝部》:“資,資者,積也。”《國語‧越語上》:“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韓非子‧解老》:“身以積精為德,家以資財為德,鄉國天下皆以民為德。”《史記‧魏公子列傳》:“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如姬資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報其父讎,莫能得。”司馬貞索隱:“資者,畜也。謂欲為父復讎之資,畜於心已得三年矣。”
(3)給與;供給。《篇海類編‧珍䏁𠵈王洆小貝㗱類‧貝部》:“資,給也。”《戰國策‧秦策四》:“王資臣萬金而遊。”高誘注:“資,給。”《漢書‧項籍傳》:“願大王資餘兵,使擊常山,以復趙王,請以國為扞蔽。”《醒世恒言‧李𠺫岙幵公窮邸遇俠客》:“喒資身尚且無策,安能為人謀這事﹖”
(4)給濟,幫助。《集韻‧脂韻》:“資,助也。”《莊子‧大宗師》:“堯何以資汝﹖”郭象注:“資者,給濟之謂。”《韓非子‧內儲說下》:“資其輕者,輔其弱者,此謂廟攻。”《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5)取用。《廣雅‧釋詁一》:“資,取也。”《易‧乾》:“萬物資始。”孔穎達疏:“萬象之物,皆資取乾元,而各得始生。”《尚書大傳‧堯典》:“資鬯於天子之國然後祭。”鄭玄注:“資,取。”宋王安石《與馬運判書》:“富其家者資之國,富其國者資之天下,欲富天下則資之天地。”
(6)憑藉。《篇海類編‧珍䏁𠵈王洆小貝㗱類‧貝部》:“資,憑。”《淮南子‧主術》:“夫七尺之橈而制船之左右者,以水為資。”《文選‧顏延年〈皇太子釋奠會作詩〉》:“資此夙知,降從經志。”李𠻘注:“資,猶籍也。”梁啟超《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第九章:“勞力者必資土地乃能產物。”
(7)利用。《廣雅‧釋詁四》:“資,用也。”《禮記‧少儀》:“致馬資於有司。”鄭玄注:“資,猶用也。”嚴復《原強》:“由是以捍風雨,衛室家,雖資之數百年可也。”
(8)具有,具備。《三國志‧蜀志‧關羽傳》:“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後漢書‧吳蓋陳臧傳論》:“然敵無秦項之彊,人資附漢之思。”唐玄宗《冊突騎施黑姓可汗文》:“卿才略備舉,知勇兼資,強足抗敵,威能率下。”
(9)稟賦,人的才質、性情。《荀子‧性惡》:“今人言性,生而離其樸,離其資,必失而喪之。”楊倞注:“資,材也。”《漢書‧陳平傳》:“然大王資侮人,不能得廉節之士。”顏師古注:“資,謂天性也。”清魏源《默觚下‧治篇》:“絕世之資,必不如專門之夙習也。”
(10)資料;材料。晉王羲之《與謝萬書》:“欲與親知時共懽讌……語田里所行,故以為撫掌之資。”梁啟超《歐戰蠡測‧小敘》:“每相見必以歐戰為一談資。”
(11)資本家及資產階級的簡稱。如:勞資兩利。毛澤東《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必經之路》:“實行增產節約,勞動競賽,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提高數量質量,這樣對公私勞資都有利。”
(12)指地位、聲望、閱歷等。《文選‧干令升〈晉紀總論〉》:“而世族貴戚之子弟,陵邁超越,不拘資次。”唐韓愈《永貞行》:“夜作詔書朝拜官,超資越序曾無難。”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三章:“資輕望淺,輿論不孚。”
(13)時。《淮南子‧精神》:“賤之而弗憎,貴之而弗𠻘,隨其天資而安之不極。”高誘注:“資,時也。”
(14)韦岙咸。《儀禮‧少牢饋食禮》:“資黍于羊俎兩端。”鄭玄注:“資,猶減也。”
(15)貨,販賣。《周禮‧考工記‧序官》:“或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謂之商旅。”鄭玄注:“商旅,販賣之客也。”《莊子‧逍遙遊》:“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髮文身,無所用之。”陸德明釋文引李頤云:“資,貨也。章甫,殷冠也。以冠為貨。”
(16)糧食。《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吾子淹久於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杜預注:“資,糧也。”《後漢書‧袁紹傳》:“北兵雖眾,而勁果不及南軍;南軍穀少,而資儲不如北。”
(17)利,鋒利。《易‧旅》:“旅于處,得其資斧。”王弼注:“斧所以斫除荊棘,以安其舍者也。”《後漢書‧杜喬傳》:“故陳資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無勸。”李賢注引《前書音義》曰:“資,利也。”按:“資斧”本義為利斧。程頤解作“資財”、“器用”。後因稱旅費、盤纏為“資斧”。
(18)通“齎”。送。《爾雅‧釋言》:“將、資也。”郝懿行義疏:“資者,齎之墒音也。……是齎訓送,與將義同。”《廣雅‧釋言》:“資,操也。”王念孫疏證:“資與齎通。”《莊子‧德充符》:“戰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資。”陸德明釋文:“李云:資,送也。”《漢書‧嚴助傳》:“今發兵行數千里,資衣糧,入越地。”顏師古注:“資,猶齎。”
(19)通“咨”。1.謀,詢問。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履部》:“資,墒借為咨。”《禮記‧表記》:“事君先資其言。”鄭玄注:“資,謀也。”漢賈誼《禮容語下》:“動其莫若敬,居莫若儉,德莫若讓,事莫若資。”2.嗟嘆聲。《字彙‧貝部》:“資,與咨同。嗟歎聲。”漢揚雄《太玄‧樂》:“極樂之幾,不移日而悲,則哭泣之愽岙差資。”范望注:“愽岙差資,憂哀之揻也。”
(20)通“齋(齊)”。喪服名。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履部》:“資,墒借為齊㶊衣。”《荀子‧禮論》:“資麤,衰絰、菲繐、菅屨,是吉凶憂愉之情發於衣服者也。”楊倞注:“資與齊同,即齊衰也。”《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吾民之有喪資者,寡人親使郎中視事。”于省吾注:“資、齊古字通。此謂有喪事齊衰之服者。”《禮記‧昏義》:“為后服資衰,服母之義也。”鄭玄注:“資,當為齊,聲之誤也。”
(21)通“至(<現代音>zhi4<\/現代音>)”。到。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履部》:“資,墒借為至。”《禮記‧緇衣》:“資冬祁寒。”鄭玄注:“資,當為至,齊、魯之語,聲之誤也。”
(22)通“茨(<現代音>ci2<\/現代音>)”。填塞。《墨子‧備梯》:“客眾而勇煙(堙)資吾池。”俞樾平議:“資當讀為茨。《淮南子‧泰族篇》:‘茨其所決而高之。’高注曰:‘茨,積土填滿之也。’是茨與堙同義。古茨字或作薋。《墨子》書作資者,即薋字而省艸耳。”
(23)水名。發源於湖南省武岡縣,東流與沅水合,入洞庭湖。《水經注‧資水》:“資水出零陵都梁縣路山。”明徐問志《讀書劄記》卷二:“沅、辰、漸、元、敘、酉、澧、資、湘九水是為九江,皆合于洞庭。”
(24)古州名。今名資中縣。西魏置,治安陽。北周移治資陽。隋又移州治盤石縣。尋改為資陽郡。唐復曰資州,徙治內江。民國改州為資中縣。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歷代州域形勢五》:“資州,漢犍為郡地,西魏曰資州,隋唐因之,亦曰資陽郡,領盤石等縣八。”
(25)姓。《通志‧氏族略三》:“資氏,黃帝之後,食采益州資中,因以為氏。《風俗通》:資成,陳留人。望出南陽會稽。”
(二)zi4《集韻》資四切,去至精。同“恣”。放縱。《集韻‧至韻》:“恣,《說文》:‘縱也。’秦刻石文作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