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7日 星期四

齊,一時/天天動聽,(甘)甜言蜜語,辛甘,一時兩時


「我們能不能談談這個情況?」一名耐克高管在聽到肯雅人想結束與公司的合同後,給該國官員去信說。「咱們的關係可不是一時兩時了。」“You and I go back a long way.”

柳永繼承和發展了民間的慢詞,並創製了一部份長調,這對後世有著很大的貢獻。《樂府餘論》說柳詞”一時動聽,散佈四方,東坡、少游輩繼起,慢詞遂盛。 ” 他所開創用

一時/天天/動聽,

聽起來能使人感動﹑喜愛,而覺得有興趣。如:「他的演說非常動聽。」






平整、整齊。如:「修齊」、「良莠不齊」、「參差不齊」。唐˙韋莊˙臺城詩:「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完備。如:「齊全」、「齊備」。荀子˙王霸:「無它故焉,四者齊也。」唐˙韓翃˙送客之潞府詩:「佳期別在春山裡,應是人參五葉齊。」






整治、整理。禮記˙大學:「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使同等、一致。如:「齊名」。文選˙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齊心同所願,含意俱未伸。」唐˙杜牧˙阿房宮賦:「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達到同樣高度或長度。如:「水齊腰際」。宋˙周邦彥˙夜飛鵲˙河橋送人處詞:「兔葵燕麥,向殘陽、欲與人齊。」




共同、同時。如:「齊唱」、「齊步」、「並駕齊驅」、「百花齊放」。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清˙譚嗣同˙有感詩:「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分量、劑量。通「劑」。周禮˙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鑊,以給水火之齊。」鄭玄˙注:「齊,多少之量。」



調配合金的比例。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



見「火齊」條。




調配、調製。同「劑」。韓非子˙定法:「夫匠者,手巧也;而醫者,齊藥也。」宋˙洪咨夔˙泥溪詩:「誰家剛齊餅,味過八珍烹。」


領頭字
解形
《說 文》:“辛,秋時萬物成而孰。金剛味辛,辛痛即泣出。一,立鄄拢。立鄄拢,疠也。辛承庚,象人股。”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辛、立鄄拢實 本一字……字乃象形,由其形象以判之,當係古之剞屈钫镑。《說文》云:‘剞屈钫镑,曲刀也。’”“其所以轉為愆、疠之意者,亦有可說。蓋古人於異族俘虜或 同族中之有罪而不至於死者,每黥其額而奴使之。……余謂此即黥刑之會意也。有罪之意無法表示,故借黥刑以表示之,黥刑亦無法表現於簡單之字形中,故借施黥 之刑具剞屈钫镑以表現之。”
注音
釋義
(一)xin1《廣韻》息鄰切,平真心。真部。 (1)罪。《說文‧辛部》:“辛,疠也。”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坤部》:“辛,大疠也。”《清史稿‧隆科多傳》:“(隆科多)凡四十一款,當斬,妻子入辛者庫,財產入官。”又犯罪。明郎瑛《七修類稿‧天地類‧支干》:“辛,被罪也。” (2)辣味。《玉篇‧辛部》:“辛,辣也。”《書‧洪範》:“曲直作酸,從草作辛。”孔傳:“(辛)金之氣。”《楚辭‧招魂》:“大苦鹼酸,辛甘行些。”宋蘇軾《再和曾子開從駕》:“最後數篇君莫厭,擣殘椒桂有餘辛。”
(3)蒜等帶刺激味的蔬菜。《文選‧嵇康〈養生論〉》:“薰辛害目,
魚不養,常世所識也。”李善注:“《養生要》曰:‘大蒜勿食,葷辛害目。’”《宋史‧孝義傳‧顧忻》:“以母病,葷辛不入口者十載。”《本草綱目‧菜部‧韭》:“昔人正月節食五辛以辟癘氣,謂韭、薤、、蒜、姜 也。”又《五辛菜》:“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義。”
(4)勞苦;艱苦。唐白居易《苦熱》:“朝客應煩倦,農夫更苦辛。”宋蘇軾《浪淘沙‧昨日出東城》:“東君用意不辭辛,料想春光先到處,吹綻梅英。”
(5)悲傷,痛苦。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倉卒骨肉情,能不懷苦辛﹖”唐李白《中山孺子妾歌》:“戚姬髡髮入春市,萬古共悲辛。”魯迅《二心集‧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煤油大王那會知道北京揀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
(6)酸痛。《素問‧氣厥論》:“膽移熱於腦,則辛額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王冰注:“辛謂酸痛。”唐白居易重賦》:“悲端與寒氣,併入鼻中辛。”
(7)天干的第八位。與地支相配,用以紀年、月、日。《爾雅‧釋天》:“太歲在辛曰重光。”《詩‧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日辛卯。”
(8)商帝號。《史記‧殷本紀》:“子辛立,是謂帝辛,天下謂之紂。”
(9)新。《釋名‧釋天》:“辛,新也。物初新者皆收成也。”畢沅疏證:“《律志》曰:‘悉新於辛。’鄭注:《月令》曰:‘辛之言新也。’”《史記‧律 書》:“辛者,言萬物之辛生,故曰辛。”《說苑‧政理》“不幸宮室以費財”清俞樾平議:“幸乃辛字之誤。辛者新之栏字,言不新宮室也。《文選‧甘泉賦》: ‘列新雉於林薄’,注曰:‘新雉,辛夷也。’是新與辛,猶雉與夷,古字并通用。”
(10)姓。《集韻‧真韻》:“辛,姓。”《通志‧氏族略二》:“辛氏,即莘氏也。莘、辛聲相近,遂為辛氏。周太史辛甲,文王封之於長子。有辛俞美,為昭 王友。……又有項亶,賜姓辛氏。又計然,本辛氏,改為計氏。”《萬姓統譜‧真韻》:“辛,夏后封支子於莘,後去草為氏。”


 1. 甜言
 注音一式 ㄊ|ㄢˊ |ㄢˊ
 漢語拼音 ti n y n  注音二式 ti n y n
 相似詞 蜜語、甘言  相反詞 
甜美動聽的言語。喻世明言˙卷二十二.木綿菴鄭虎臣報冤:「王小四還只怕婆娘不肯,甜言諭。」
領頭字
解形
《說文》:“甘,美也。口含一。一,道也。”
注音
釋義
(一)gan1《廣韻》古三切,平談見。談部。 (1)美味。《說文‧甘部》:“甘,美也。”段玉裁注:“甘為五味之一。而五味之可口皆曰甘。”《書‧洪範》:“稼穡作甘。”孔傳:“甘味生於百穀。”《戰國策‧韓策二》:“臣有老母,家貧,客游以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養親。” (2)甜,五味之一。《洪武正韻‧覃韻》:“甘,甜也。”《詩‧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莊子‧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清洪昇《長生殿‧進果》:“海南荔子味尤甘,楊娘娘偏喜啖。”
(3)覺得甜,覺得好吃。《韓非子‧說難》:“異日與君游於果園,食桃而甘。”清唐甄《潛書‧大命》:“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費上農一歲之穫,猶食之不甘。”
(4)美味的食物。《孟子‧梁惠王上》:“為肥甘不足於口與﹖”《楚辭‧招魂》:“大苦酸,辛甘行些。”王逸注:“甘,謂飴蜜也。”晉陶潛《有會而作》:“菽麥實所羨,孰敢慕甘肥!”
(5)嗜,愛好某種食物。《洪武正韻‧覃韻》:“甘,湛嗜也。”《書‧五子之歌》:“甘酒嗜音。”孔傳:“甘、嗜,無厭足。”《莊子‧齊物論》:“民食芻豢,麋鹿食薦,蝍蛆甘帶,鴟鴉耆鼠,四者孰知正味﹖”《淮南子‧精神》:“桓公甘易牙之和,而不以時葬。”
(6)美好。《詩‧小雅‧甫田》:“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漢班固《西都賦》:“竹林果園,芳草甘木,郊野之富,號為近蜀。”漢蔡邕《京兆樊惠渠頌》:“曩之鹵田,化為甘壤。”
(7)情願;樂意。《玉篇‧甘部》:“甘,甘心,快意也,樂也。”《詩‧齊風‧雞鳴》:“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鄭玄箋:“蟲飛薨薨,東方且明之時,我 猶樂與子臥而同夢,言親愛之無已。”唐杜甫《嚴氏溪放歌》:“嗚呼古人已糞土,獨覺志士甘漁樵。”《紅樓夢》第一百十四回:“諸凡事情,便與平兒商量。秋桐看
,心裏就有些不甘。”魯迅《集外集‧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8)寬鬆。《廣雅‧釋詁二》:“甘,緩也。”《莊子‧天道》:“斲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成玄英疏:“甘,緩也。”
(9)美言;(言語)動聽。《左傳‧昭公十一年》:“今幣重而言甘,誘我也。”《史記‧商君列傳》:“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10)同“柑”。果名。《洪武正韻‧覃韻》:“甘,果名,俗作柑。”晉潘岳《笙賦》:“披黃包以授甘,傾縹瓷以酌酃。”《太平御覽》卷九百六十六引《風土記》曰:“甘、橘之屬,滋味甜美。”《宋書‧張暢傳》:“知更須黃甘,誠非所吝。”
(11)古地名。1.夏有扈國南郊地。故地在今陝西省戶縣。《書‧甘誓序》:“啟與有扈戰于甘之野,作《甘誓》。”陸德明釋文:“京兆鄠縣即有扈之國也。 甘,有扈郊地名。馬云:南郊地也。”孔穎達疏:“《地理志》扶風鄠縣,古扈國,夏啟所伐者也。鄠扈音同,未知何故改也。啟伐有扈,必將至其國,乃出兵與啟 戰,故以甘為有扈之郊地名……計啟西行伐之,當在東郊。融則扶風人,或當知其處也。”2.古邑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南。清顧祖禹《讀史方輿記要‧河 南三‧河南府》:“甘城,在(洛陽)城西南二十五里,周襄王弟子帶之故邑,亦謂之石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初,甘昭公有寵於惠后,惠后將立之, 未及而卒。”杜預注:“甘昭公,王子帶也,食邑於甘。河南縣西南有甘水。”
(12)古州名。西魏廢帝三年(公元554)改西涼州為甘州。治所在永平(隋改名張掖,今屬甘肅省)。轄境相當於今之甘肅省高台以東弱水上游。《隋 書‧地理志上》:“張掖郡,西魏置西涼州,尋改曰甘州。”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陝西十二‧甘肅鎮》:“甘州左黹行轺口关伛,本匈奴昆邪王地。漢置張掖 郡,取張國臂掖之意,後漢因之。晉仍為張掖郡。西魏置甘州,取州東甘浚山為名。隋唐因之,亦曰張掖郡。宋時,西夏改為鎮彝郡,尋曰宣化府。元初仍曰甘州。 至元初改為甘肅路,八年曰甘州路,尋置行中書省於此。明洪武二十四年置甘肅黹行轺口关伛,二十六年置陝西行都指揮使司,治此,二十九年分置甘州五黹行轺口 关伛,此為左黹行轺口关伛。”
(13)水名。1.在陝西省戶縣境,注入澇水。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二‧西安府》:“甘水在(鄠)縣西南,《水經注》,甘水出南山甘谷,亦北流經 秦萯陽宮西,又北逕甘亭西,合於澇水。”2.發源於河南省宜陽縣,北流至洛陽市西南注入洛水。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河南三‧河南府》:“甘水在(洛 陽)城西南四十里,源出宜陽縣鹿蹄山,東北流經故甘城,又北入於洛水。”3.源出廣西省龍勝縣,南流經靈川入灕江。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廣西二‧桂林 府》:“甘水,在(靈川)縣南。源出融山北界,流經縣西南,過大山下,東流至縣南二十里之甘棠墟而合灕江。”4.甘河,發源內蒙古自治區甘源北,東南流經 鄂倫春自治旗入嫩江。
(14)甘肅省的簡稱。陳毅《過太行山書懷》:“長城大漠作後殿,提黹蛲隹乃伛捧負依陝甘。”
(15)姓。《廣韻‧談韻》:“甘,姓,武丁臣甘盤之後。”《姓觿‧覃韻》:“甘,《姓源》云:夏時侯國,《書》稱《甘誓》是也。以國為氏。《姓譜》云: 武丁臣甘盤之後。《姓考》云:周封王子帶于甘,《左傳》甘昭公是也。或曰:武王封同姓于甘,《左傳》甘伯桓公是也。後以邑為氏。《史記》衛有甘龍,秦有甘 茂甘羅。《列子》云:甘蠅善射……”《書‧說命下》:“台小子舊學于甘盤。”孔傳:“甘盤,殷賢臣,有道德者。”
(二)han1 《集韻》胡甘切,平談匣。談部。同“酣”。《集韻‧談韻》:“酣,《說文》:‘酒樂也。’或省(作甘)。”《洪武正韻‧覃韻》:“甘,熟也。”《莊子‧徐鬼》:“孫叔敖甘寢秉羽而郢人投兵。”《孫臏兵法‧威王問》:“勁弩趨發者,所以甘戰持久也。”

cajole[ca・jole]
 

  • レベル:社会人必須
  • 発音記号[kədʒóul]

[動](他)〈人を〉甘言でつる[だます], おだてて(…)させる((into doing));〈人を〉おだてて(…を)やめさせる[巻き上げる]((out of ...))
cajole her into buying a dress
うまく言って彼女にドレスを買わせる
cajole one's father out of money [=cajole money out of one's father
うまく言いくるめて父親から金を巻き上げる.
[フランス語cajoler(カシドリのようにべちゃくちゃしゃべる). もとはおそらく擬声語. △CACKLE
ca・jole・ment
[名]
ca・jól・er
[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