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景崧致清政府電文:臺民聞割臺後,冀有轉機,未敢妄動。今已絕望,公議自立為民主之國,於五月初二日齊集衙署,捧送印旗前來,印文曰:「臺灣民主國總統之印」,旗為藍地黃虎,強臣暫留保民理事,臣堅辭不獲。伏思倭人不日到臺,臺民必拒;若炮臺仍用龍旗開仗,恐為倭人藉口,牽涉中國,不得已暫允視事,將旗發給各炮臺暫換,印暫收存,專為交涉各國之用。一面布告各國,並商結外援,嗣後臺灣總統均由民舉,遵奉正朔,遙作屏藩。俟事稍定,臣能脫身即奔赴宮門,席藁請罪。
ethical particularism
Talcott Parsons思說法,這就是一種「倫理的普遍主義」(ethical universalism)與「倫理的分殊主義」. (ethical particularism)之間的對比,韋伯雖沒有明說,但事實上的確是作 ...
Max Weber 宗教社會學
分殊
区分;区别。 宋 陈亮 《序说引·西铭说》:“《西铭》明理一而分殊, 墨氏 则二本而无分。分殊之蔽,私胜而失仁;无分之罪,兼爱而无义。”
哭 | 因傷心或激動而流淚,甚至發出悲聲。如:「嚎啕大哭」、「痛哭失聲」。論語˙先進:「顏淵死,子哭之慟。」唐˙杜甫˙佳人詩:「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 |
弔唁。淮南子˙說林:「桀辜諫者,湯使人哭之。」高誘˙注:「哭,猶弔也。」 | ||
傷心的向人訴說。如:「你的存款比我多,別老在我面前哭窮。」 | ||
泣、哭、號三詞分用時有所區別。無聲有淚叫「泣」;有聲有淚叫「哭」;哭而有言叫「號」。通稱時都可用「哭」表示,如:「哭泣」、「號哭」。 |
"The human race has one really effective weapon, and that is laughter." — Mark Twain
正在曬乾織布用纖維的泰雅族婦女.
1950年2月國家地理雜誌.標題: Poor Little Rich Land-Formosa
中的的報導,相片標題: A Taiyal housewife's marriage mark extend her smile from ear to ear.
1950年2月國家地理雜誌.標題: Poor Little Rich Land-Formosa
中的的報導,相片標題: A Taiyal housewife's marriage mark extend her smile from ear to ear.
grin (or smile) from ear to ear 嘴笑目笑
領頭字
| |
---|---|
泣 | |
解形
| |
《說文》:“泣,無聲出涕曰泣。从水,立聲。” | |
注音
|
釋義
|
(一)qi4《廣韻》去急切,入緝溪。緝部。 | (1)
無聲或低聲地哭。《說文‧水部》:“泣,無聲出涕曰泣。”段玉裁注:“‘哭’下曰:‘哀聲也。’其出涕不待言,其無聲出涕者為泣。此哭、泣之別也。”
《易‧屯》:“泣血漣如。”李鼎祚集解:“《九家易》曰:‘掩目流血,泣之象也。’”《史記‧宋微子世家》:“其後箕子朝周,過故殷虛,感宮室毀壞,生禾黍,箕子傷之,欲哭則不可,欲泣為其近婦人,乃作《麥秀之詩》以歌詠之。”唐白居易《琵琶行》:“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紅樓夢》第二十三
回:“盈盈燭淚因誰泣,點點花愁為我嗔。”毛澤東《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
(2)哭。《六書故‧地理三》:“泣,聲淚俱下曰泣。”《說苑‧建本》:“伯俞有過,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嘗見泣,今泣何也﹖’對曰:
‘他日俞得罪,笞嘗痛,今母之力不能使痛,是以泣。’”晉阮籍《詠懷詩八十二首》之二十:“楊朱泣歧路,墨子悲染絲。”宋惠洪《石門文字禪‧跋山谷字》:
“魯女有遺荊而泣者,路人笑之曰:‘以荊為釵易辦,女乃泣何也﹖’女以手掠髮曰:‘非以其難致也,以其故舊耳。’予所以玩之者,實鍾魯女泣荊之情。” (3)眼淚。《廣雅‧釋言》:“泣,淚也。”《詩‧邶風‧燕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韓非子‧和氏》:“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 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漢書‧外戚傳‧高祖呂皇后》:“太后發喪,哭而泣不下。”顏師古注:“泣謂淚也。”唐韓愈《送楊少尹序》:“于時公卿設供 張,祖道都門外,車數百兩,道路觀者多歎息泣下,共言其賢。” |
(二)li4 | 《集韻》力入切,入緝來。風疾貌。《集韻‧緝韻》:“泣,猋泣,疾貌。”《漢書‧揚雄傳上》:“虓虎之陳,從橫膠輵,猋泣雷厲,驞駍駖磕。”顏師古注:“泣,猋風疾貌也。”按:《文選‧揚雄〈羽獵賦〉》作“猋拉”唐李偻注:“鄧展曰:‘拉音獵’……拉,風聲也。” |
(三)se4 | 《字彙補》色入切。通“澀(黹旧刃止伛)”。滯澀。《六書故‧地理三》:“泣,萱曰:又與澀通。”《素問‧五藏生成論》:“血凝於膚者為痺,凝於脈者為泣,凝於足者為厥。”王冰注:“泣謂血行不利。” |
笑
因欣喜而在臉上露出快樂表情,或發出喜悅的聲音。如:「玩笑」、「嬉笑」、「微笑」。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 ||||||||||||||||||||||||||||||||||||||||||||||||||||||||||||||||||||||||
譏笑、嘲笑。如:「見笑」、「恥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 ||||||||||||||||||||||||||||||||||||||||||||||||||||||||||||||||||||||||
致贈時,希望對方接受的敬辭。如:「笑納」。水滸傳˙第二回:「特地使小校送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不要推卻,望乞笑留。」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