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閒安適。唐˙元稹˙白氏長慶集序:「閒適之詩長於遣,感傷之詩長於切。」
不適
不舒服、不舒暢。唐˙李商隱˙登樂遊原詩:「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正好,沒有過或不及。如:「地點適中」、「溫度適中」。
恰當合宜。如:「此地氣候適宜。」
優閒 | ||||
注音一式 |ㄡ ㄒ|ㄢˊ | ||||
漢語拼音 y u xi n | 注音二式 y u shi n | |||
相似詞 | 相反詞 冗忙 | |||
|
領頭字
| |
---|---|
閒 | |
解形
| |
《說文》:“閒,赘钫巢也。从門,从月。門钬外,古文閒。”徐鍇繫傳:“大門當夜閉,閉而見月光,是有閒隙也。”朱駿聲通訓定聲:“古文從門從外。按 從內而見外,則有閒也。”按:“閒”字在閑暇、空閑的意義上常與“閑”字混用;後世表示間隙、間隔時,則別造一從“門”,從“日”的“間”字。 | |
注音
|
釋義
|
(一)jian4《廣韻》古莧切,去襉绎钫間見。元部。 | (1)空隙;縫隙(古讀古閑切)。《說文‧門部》:“閒,赘钫巢也。”《墨子‧經說上》:“閒謂夾者也。”孫詒讓閒詁引張惠言云:“就其夾之而言則謂有閒,就其夾者而言則謂之閒。”《莊子‧養生主》:“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
(2)距離。《淮南子‧俶真》:“則醜美有閒矣。”高誘注:“閒,遠也。”清楊賓《柳邊紀略》:“其中萬木參天,排比聯絡,閒不容天。” (3)間隔。《廣韻‧襉?韻》:“閒,隔也。”《韓非子‧備內》:“然而釜鬵閒之,水煎沸竭其上,而火得熾盛焚其下。”《漢書‧韋玄成傳》:“上陳太祖,閒歲而袷,其道應天,故福祿永終。”唐白居易《問移竹》:“問君移竹意如何﹖慎勿排行但閒窠。” (4)隔閡;嫌隙。《廣韻‧襉韻》:“閒,隔也。”《國語‧越語下》:“時將有反,事將有閒。”韋昭注:“吳事有釁隙之過也。”《後漢書‧皇后紀 上》:“肅宗亦孝性淳篤,恩性天至,母子慈愛,始終無纖介之閒。”唐王諷《漳州三平大師碑銘》:“至止二日訪之,但和容瞪目,久而無言,徵其意,備得行止 事實,相見無閒然也。” (5)私下。《韓非子‧說難》:“彌子瑕母病,人閒往夜告彌子。”《三國志‧蜀志‧光主傳》:“下邳守將曹豹反,閒迎布。”《後漢書‧鄧禹傳》:“光武笑,因留宿閒語。”李賢注:“閒,私也。” (6)偵伺。《廣雅‧釋詁三》:“閒,覗也。”《國語‧魯語下》:“齊人閒晉之禍,伐取朝歌。”韋昭注:“閒,候也。” (7)離間。《國語‧晉語一》:“且夫閒父之愛而嘉其貺,有不忠焉。”韋昭注:“閒,離也。” (8)指間諜。《爾雅‧釋言》:“閒,俔也。”郭璞注:“《左傳》謂之諜,今之細作也。”《孫子‧用閒》:“非聖智不能用閒,非仁義不能使閒。”《史記‧ 河渠書》:“始臣為閒,然渠成亦秦之利也。”《漢書‧傅介子傳》:“常為匈奴閒,候遮漢使者。”顏師古注:“閒言為匈奴之閒而候伺。” (9)非議。《方言》卷三:“閒,非也。”《管子‧權修》:“授官不審,則民閒其治;民閒其治,則理上不通。”《孟子‧離婁上》:“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閒也。”趙岐注:“閒,非。”三國魏李康《運命論》:“西河之人肅然歸德,比之於夫子而莫敢閒其言。” (10)干犯。《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單劉贊私立少以閒先王。”王引之述聞:“閒之言干也,謂干犯先王之命也。” (11)雜。《管子‧任法》:“世無請謁任舉之人,無閒識博學辨說之士。”尹知章注:“閒,雜亂也。”《禮記‧玉藻》:“衣正色,裳閒色。”又摻雜。《廣 韻‧襉韻》:“閒,廁也。”唐倪若水《諫江南采捕諸鳥表》:“飼之以魚肉,閒之以稻粱。”清俞正燮《鄉興賢能論》:“任豪族而以功臣子弟閒之。” (12)參與。《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謀之,又何閒焉。”杜預注:“閒猶與也。”《韓非子‧亡徵》:“上閒謀計,下與民事。” (13)更迭;代替。《爾雅‧釋詁下》:“閒,代也。”《廣韻‧襉韻》:“閒,迭也。”《書‧益稷》:“笙鏞以閒。”孔安國傳:“閒,迭也。”《詩‧周頌‧桓》:“於昭于天,皇以閒之。”毛傳:“閒,代也。” (14)病愈。《方言》卷三:“差、閒,愈也。南楚病愈者謂之差,或謂之閒。”郭璞注:“言有閒隙。”《論語‧子罕》:“病閒。”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注: “病少差曰閒也。”皇侃疏:“若少差則病勢斷絕有閒隙也。”《史記‧趙世家》:“不出三日病必閒,閒必言也。”《新唐書‧敬宗紀》:“穆宗疾少閒,宰相李 逢吉請立景王為皇太子。”"旬有二日乃閒"---禮記 (15)送。《廣韻‧襉韻》:“閒,送也。” |
(二)jian1《廣韻》古閑切,平山見。元部。 | (1)
中間;內。《廣韻‧山韻》:“閒,中閒。”《詩‧齊風‧還》:“子之還兮,遭我乎峱之閒兮。”《孟子‧梁惠王上》:“七八月之閒旱,則苗稿矣。”漢司馬遷
《報任安書》:“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閒。”清楊賓《柳邊紀略》:“則當日黃龍府治應在今石頭河雙陽河之閒。”又指二者的關係。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
“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閒耳。”
(2)近來。《廣韻‧山韻》:“閒,近也。”《左傳‧成公十六年》:“以君之靈,閒蒙甲冑。”杜預注:“閒,猶近也。”《漢書‧敘傳上》:“帝(成
帝)閒顏色黑瘦,班侍中本大將軍所舉,宜寵異之,益求其比,以輔聖德。”顏師古注:“閒,謂比日也。”唐賈至《議楊綰條貢舉疏》:“閒者,禮部取人有乖斯
義。” (3)一會兒。《孟子‧盡心》:“為閒不用,則茅塞之矣。”趙岐注:“為閒,有閒也。”《莊子‧大宗師》:“莫然有閒,而子桑戶死。”陸德明釋文:“閒,如字,崔李云:‘頃也。’”《列子‧黃帝》:“立有閒,不言而出。” (4)量詞。1.名量。計算房屋的單位。晉陶潛《歸園田居》:“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閒。”《舊唐書‧食貨志下》:“乃請稅屋閒架,筭除陌錢。閒架法:凡 屋雨架為閒,屋有貴賤,約價三等。”2.動量。指動作次數。唐盧仝《寄蕭二十三慶中》:“我憶君兮千百閒,千百閒兮不得還。” (5)姓。《元和姓纂‧山韻》:“閒,出《姓苑》。” |
(三)jian3《集韻》賈限切,上產見。元部。 | (1)〔昌閒〕春秋時地名,在今山東省。《集韻‧產韻》:“閒,地名。《春秋傳》:‘大蒐于昌閒。’”按:“昌閒”,見《春秋‧昭公二十三年》。
(2)通“簡”。1.檢查。《管子‧幼官》:“凡物開靜,形生理,閒男女之畜。”戴望校正引丁士涵云:“閒,與簡通。”2.簡要,簡略。《淮南子‧要
略》:“死陵者葬陵,死澤者葬澤,故節財薄葬閒服生焉。”王念孫雜志:“閒,與簡同。……《文選‧夏候常侍誄》注及《路史‧後紀》引此並作‘簡
服’。” (3)用同“澗”。山間水溝。遼希麟《續一切經音義》卷七:“閒,《韻集》云:‘溝澗也。’或作澗字,俗用亦通。”《大藏經‧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伽》:“赘钫迶樂之閒谷,離諸厄怖難。” |
(四)xian2《集韻》何間切,平山匣。元部。 | (1)空闊寬大。《楚辭‧招魂》:“像設居室,靜閒安些。”王逸注:“空寬曰閒。”元張養浩《普天樂》:“煙水閒,乾坤大,四面雲無遮礙。”
(2)空閑;清閑。《釋名‧釋言語》:“閒,簡也,事功簡省也。”《管子‧山國軌》:“山田閒田。”《世說新語‧德行》:“雖閒室之內,嚴若朝典。”清吳偉業《雪中遇獵》:“十載功成過高柳,閒卻平生射雕手。”又安靜;安閑。《集韻‧山韻》:“閒,安也。”《莊子‧天地》:“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閒。”
唐李昂《句》:“耳臨清渭洗,心向白雲閒。”明王濟《連環計‧從駕》:“花旧钫今閒土钫皆春寂寂。” (3)無關緊要。宋辛棄疾《新荷葉‧和趙德莊》:“閒愁幾許﹖更晚風特地吹衣。”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一折:“曾經消瘦,每遍猶閒,這番最陡。”清傷時子《蒼鷹擊‧庭訓》:“推出窗前冰輪影,休將閒是閒非問。” (4)通“嫺”。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乾部》:“閒,栏借為嫺。”1.熟練。《荀子‧王制》:“養六畜,閒樹藝。”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苦愛詩書,素閒琴畫。”2.文雅。《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之臨工钫双,從車騎,雍容閒雅甚都。” |
領頭字
| |
---|---|
遣 | |
解形
| |
《說文》:“遣,縱也。从辵,黹缤伛聲。” | |
注音
|
釋義
|
(一)qian3《廣韻》去演切,上獮溪。元部。 | (1)釋放。《說文‧辵部》:“遣,縱也。”桂馥義證:“縱,舍也。”《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輒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復漢官名。”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十五:“若經赦死囚遣而復來者處死。”鄒容《革命軍》第二章:“即或幸而不死,則遣以歸農。”
(2)派遣。《玉篇‧辵部》:“遣,送也。”《墨子‧非儒下》:“乃遣子貢之齊,因南郭惠子,以見田常。”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持節雲中,
何日遣馮唐!”魯迅《集外集拾遺‧懷舊》:“云可八百人,我已遣底下人復至何墟探聽。”又遣送,打發。《玉篇‧辵部》:“遣,去也。”《增韻‧獮
韻》:“遣,發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姜曰:‘何也!懷與安,實敗名。’公子不可。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杜預注:“遣,發也。”清方苞《獄
中雜記》:“時方冬,停遣。”巴金《新生》:“我痛恨我不該遣走了靜妹。”又清代特指因罪發配(到遠地為奴或移墾為民)。清林則徐《壬寅日記》:“此地民
居甚盛,閩中漳、泉人在此耕種者有數百家,皆遣犯子嗣。”《清會典事例‧刑部‧刑律》:“凡實犯大逆之子孫緣坐發遣為奴者,雖係職官及舉貢生監,應與強盜
免死減等發遣為奴人犯,俱不准出戶。儻逢恩赦,亦不得與尋常為奴遣犯一體辦理。” (3)放逐;貶謫。《增韻‧獮韻》:“遣,逐也。”《漢書‧孔光傳》:“太后從弟子傅遷在左右尤傾邪,上免官遣歸故郡。”《潛夫論‧賢難》:“及太子問疾,帝令吮癰,有難之色,帝不悅而遣太子。”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 (4)古時指丈夫休棄妻子。《穀梁傳‧宣公十六年》:“秋,郯伯姬來歸”范甯注:“為夫家所遣。”《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唐蔣防《霍小玉傳》:“爾後往往暴加捶楚,備諸毒虐,竟訟于公庭而遣之。” (5)排除,抒發。《增韻‧獮韻》:“遣,祛也。”《晉書‧王濬傳》:“吾始懼鄧艾之事,畏禍及,不得無言,亦不能遣諸胸中,是吾褊也。”唐杜甫《白水崔 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始知賢主人,贈此遣愁寂。”《紅樓夢》第五回:“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董必武《挽續范亭先生》:“吟詩遣懷 抱,臥病閱風露。” (6)使,讓。《齊民要術‧雜說》:“禾秋收了,先耕蕎麥地,次耕餘地,務遣深細,不得趁多。”唐曹鄴《官倉鼠》:“健兒無米钫良百姓饑,誰遣朝朝入君口﹖”《資治通鑑‧隋文帝開皇十七年》:“帝以曠為忠直,遣每旦於五品行中參見。”胡三省注:“遣,猶使也。” (7)運用;使用。晉陸機《文賦》:“譬猶舞者赴節以投袂,歌者應絃而遣聲。”《世說新語‧賞譽下》:“康伯少自標置,居然是出群器,及其發言遣辭,往往有情致。”宋蘇洵《上歐陽內翰書五首》之一:“陸贄之文,遣言措意,切近的當。” (8)白天雨止放晴。《農政全書‧農事‧占候》:“凡久雨至午少止,謂之遣晝。在正午遣,或可晴;午前遣,則午後雨不可勝。” |
(二)qian4《廣韻》去戰切,去線溪。元部。 | (1)古時送葬之物。《儀禮‧既夕禮》:“讀遣卒,命哭,滅燭出。”鄭玄注:“遣者,入壙之物。君使史來讀之,成其得禮之正以終也。”又:“書遣於策。”鄭玄注:“遣,猶送也。謂所當藏物茵以下。” (2)祭奠。《集韻‧線韻》:“遣,祖奠也。”《篇海類編‧人事類‧辵部》:“遣,祖奠也。將葬而祭曰遣奠。” |
領頭字
| |
---|---|
切 | |
解形
| |
《說文》:“切,刌也 从刀,七聲。”丁山《數名古誼》:“七之見于卜辭、金文者,通作十……本象當中切斷形,自借為七數專名,不得不加刀于七,以為切斷專字。” | |
注音
|
釋義
|
(一)qie1《廣韻》千結切,入屑清。質部。 | (1)
割;截。《說文‧刀部》:“切,刌也。”《廣雅‧釋詁一》:“切,斷也。”又《釋詁三》:“切,割也。”《禮記‧少儀》:“牛與羊魚之腥,聶而切之為
膾。”唐白居易《輕肥》:“果擘洞庭橘,鱠切天池鱗。”魯迅《吶喊‧阿Q正傳》:“油煎大頭魚,未莊都加上半寸長的蔥葉,城裏卻加上切細的蔥絲。”
(2)古代加工珠寶器物的工藝名稱。《爾雅‧釋器》:“骨謂之切,象謂之磋。”《詩‧衛風‧淇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毛傳:“治骨曰切。”《周
禮‧天官‧太宰》“五曰百工,飭化八材。”鄭玄注引鄭司農云:“珠曰切,象曰磋。”《論衡‧量知》:“切磋琢磨,乃成寶器。” (3)切磋,指學行上的互相觀摩,取長補短。《爾雅‧釋訓》:“丁丁嚶嚶,相切直也。”郭璞注:“丁丁,斫木聲;嚶嚶,兩鳥鳴。以喻朋友切磋相正。”《漢書‧賈誼傳》:“習與智長,故切而不媿。”明袁宏道《答江進之別詩》:“有過必直陳,無憂不共切。” (4)幾何學上直線與弧線或兩個弧線相接於一點叫切。如:兩圓相切;切線;切點。 |
(二)qie4《廣韻》千結切,入屑清。質部。 | (1)兩物相摩擦。《淮南子‧俶真》:“可切循把握而有數量。”高誘注:“切,摩也。”《文選‧傅毅〈舞賦〉》:“摘齊行列,經營切儗。”李善注:“切,相磨切也。”宋王安石《汴說》:“肩相切,踵相籍。”
(2)中醫以手摸脈診斷病症叫切。《素問‧脈要精微論》:“切脈動靜而視精明。”王冰注:“切,謂以指切近於脈也。”《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越人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張守節正義引《素問》楊玄操注:“切,按也。” (3)反切的簡稱。反切是我國傳統的一種注音方法,即用兩個字相拼的方法來注另一個字的音。反切上字跟被切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跟被切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如:東,德紅切。 (4)近,貼近。《廣韻‧屑韻》:“切,近也;迫也。”《易‧剝》:“剝床以膚,切近災也。”《荀子‧勸學》:“《詩》、《書》故而不切。”楊倞注:“不委曲切近於人。”《農政全書‧水利‧泰西水法下》:“人入窖以目切地,望地面有氣如煙,騰騰上出者,水氣也。” (5)符合。如:切題;不切實際。《史記‧老莊申韓列傳》:“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文心雕龍‧明詩》:“婉轉附物,怊悵切情。”清趙翼《陔餘叢考》卷十四:“《明史》於諸臣奏議,凡切於當時利弊者,多載之。” (6)誠懇;直率。《廣雅‧釋詁二》:“切,直。”《古今韻會舉要‧屑韻》:“切,剴切也。”《楚辭‧九章‧抽思》:“固切人之不媚兮。”聞一多校補:“切,直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守節切直。”宋蘇軾《明君可與為忠言賦》:“論者雖切,聞者多惑。” (7)深;深深地。《漢書‧霍光傳》:“光聞之,切讓王莽。”顏師古注:“切,深也。”《北史‧袁充傳》:“每欲征討,充皆預知之,乃假託星象,獎成帝意,在位者皆切患之。”《文明小史》第十二回:“有兩個初次出門,思家念切。” (8)嚴峻。《後漢書‧劉陶傳》:“切敕州郡,護送流民。”晉李密《陳情表》:“詔書切峻,責臣逋慢。”《新唐書‧朱敬則傳》:“不切刑罰,無以息暴。” (9)嚴刻。《漢書‧貢禹傳》:“姦軌不勝,則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君大位。”顏師古注:“切,刻也。” (10)削平。《楚辭‧九歎‧惜賢》:“撥諂諛而匡邪兮,切淟涊之流俗。”王逸注:“切,猶概也。” (11)言钫遺責。《古今韻會舉要‧屑韻》:“切,譏切也。”《史記‧三王世家》:“陛下讓文武,躬自切及皇子未教。”《後漢書‧陳寵傳》:“災眚變咎,輒切免公台。”李賢注:“切,責也。” (12)急迫;緊迫地。《論語‧子張》:“切問而近思。”皇侃疏:“切,猶急也。”《素問‧調經論》:“必切而出,大氣乃屈。”王冰注:“切,謂急也。”唐薛登《論選舉疏》:“徇己之心切,則至公之理乖。”清徐釚《送方爾止還金陵》:“問君歸思一何切,笑指征衣已百結。” (13)緊要的。《集韻‧屑韻》:“切,要也。”《漢書‧揚雄傳下》:“請略舉凡,而客自覽其切焉。”顏師古注:“切,要也。”《農桑輯要‧序》:“刪其繁重,摭其切要。” (14)悲悽貌。南朝陳徐陵《梅花落》:“橫笛短簫悽復切。”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新亭舉目風景切,茂陵著書消渴長。”仇兆鰲注:“切,乃悽切之切。”《紅樓夢》第三十八回:“半床落月蛩聲切,萬里寒雲雁陣遲。” (15)形容聲音細急。多用作“切切”。南朝梁吳均《三婦豔詩》:“大婦弦初切,中婦管方吹。”唐白居易《琵琶行》:“小弦切切如私語。” (16)門檻;階石。後作“砌”。《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切皆銅沓(冒)黃金塗。”顏師古注:“切,門限也。”漢張衡《西京賦》:“刊層平堂,設切厓隒。” (17)副詞。表示強調,相當於“一定”、“千萬”。多用於否定句。《北堂書鈔》卷四十五引《晉令》:“獄屋皆當完固,厚其草蓐,切無令漏溼。”《契丹國志‧景宗紀》:“汝子母切毋殺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遵守紀律,人人要自覺,互相監督,切莫忘記了。” |
(三)qi4 | 《廣韻》七計切,去霽清。眾。《廣韻‧霽韻》:“切,眾樱也。” |
領頭字
| |
---|---|
適 | |
解形
| |
《說文》:“適,之也。从辵 ,啻聲。適,宋、魯語。”按:金文不從辵。 | |
注音
|
釋義
|
(一)shi4《廣韻》施隻切,入昔審。又之石切,都歷切。錫部。 |
(1)
往,至。《爾雅‧釋詁上》:“適,往也。”邢昺疏:“謂造於彼也。”郝懿行義疏:“適者,之也;之者,適也。亦互相訓其義,又皆為往也。”《說文‧辵部》:“適,之也。”段玉裁注:“此不曰往而曰之……往自發動言之,適自所到言之。”《篇海類編‧人事類‧辵部》:“適,至也。”《詩‧鄭風‧緇
衣》:“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毛傳:“適,之。”唐韓愈《古風》:“此州之役,去我奚適。”錢仲聯集釋:“魏本引孫汝聽曰:無可之適。”魯迅
《吶喊‧阿Q正傳》:“阿Q無可適從的站著。”
(2)歸從;歸向。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六四:“適,亦歸也。”《古今韻會舉要‧錫韻》:“適,意所必從曰適。”《左傳‧昭公十五年》:“好惡不愆,民知所適,事無不濟。”杜預注:“適,歸也。”孔穎達疏:“言皆知歸於善也。”
,啻聲。’適、啻聲相近,故古字或以適為啻。”《孟子‧告子上》:“飲食之人無有失也,則口腹豈適為尺寸之膚哉!”
趙岐注:“故曰口腹豈但為肥長尺寸之膚哉!”《戰國策‧秦策二》:“疑臣者不適三人。”鮑彪注:“適、啻同。”《世說新語‧言語》:“子適知邪徑之速,不
慮失道之迷。”《南史‧劉懷珍傳附劉善明》:“事平,高帝召善明還都,謂曰:‘卿策沈攸之,雖張良、陳平適如此耳。’”(3)向,對。《管子‧弟子職》:“拚前而退,聚於戶內,坐板〔扱〕排之,以葉適己,實帚於箕。”尹知章注:“適己,猶向己也。” (4)女子出嫁。《玉篇‧辵部》:“適,女子出嫁。”《儀禮‧喪服》:“大夫之妾為庶子適人者。”鄭玄注:“君之庶子,女子子也。庶女子子在室大功, 其嫁於大夫亦大功。”胡培翬正義引李氏云:“鄭氏曰:‘凡女行於大夫以上曰嫁,行於士庶人曰適人。’今案:據此例則適人即是適士。”《文選‧潘岳〈寡婦 賦〉》:“少喪父母,適人而所天又殞。”李善注:“《家語》曰:女年十五,有適人之道。適,謂往嫁也。”宋歐陽修《江鄰幾墓志銘》:“女三人,長適祕書丞 錢袞。”魯迅《墳‧我之節烈觀》:“直到宋朝,那一班‘業儒’的纔說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話,看見歷史上‘重適’兩個字,便大驚小怪起來。” (5)符合,適合。如:削足適履。《詩‧鄭風‧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適我願兮。”毛傳:“適其時願。”陳奐傳疏:“志相得即《詩》所謂適我願也。” 《文選‧陸機〈演連珠五十首〉之四十三》:“適物之技,俯仰異用。”李善注引劉孝標曰:“賢聖之道,動合物宜。”又和諧;順適。《正字通‧辵部》: “適,和也。”《莊子‧天下》:“以反人為實而欲以勝人為名,是以與眾不適也。”成玄英疏:“故不能和適於世者也。”《漢書‧王吉傳》:“吸新吐故以 練藏,專意積精以適神。”顏師古注:“適,和也。”清平雲《孤兒記》第九章:“彼等蓋甚適,如家人然,眾囚無不羡之。” (6)恰當。《孫臏兵法‧〔兵情〕》:“弩張,木钫秉不正,偏強偏弱而不知其兩洋(廂)之送矢也不壹,矢唯(雖)輕重得,前後適,猷(猶)不中〔昭 也〕。”《資治通鑑‧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報答之辭,令必有適。”胡三省注:“(李)賢曰:‘適,猶所也。言報答之辭,必令得所也。’余謂適,當 也。言報答之辭,必有當乎事情也。”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革命先鋒》:“對於一件事或一種人,有相反的兩種看法,便出來相反的兩種議論。‘糟得 很’和‘好得很’,‘痞子’和‘革命先鋒’,都是適例。”又應當。《漢書‧賈誼傳》:“至於流俗失,世壞敗,因恬而不知怪,慮不動於耳目,以為是適然 耳。”顏師古注:“適,當也。謂事理當然。” (7)善;美好。《廣雅‧釋詁一》:“適,善也。”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七十:“適,謂善好稱人心也。”《荀子‧法行》:“瑕適並見,情也。”王先 謙集解:“楊倞注:‘適,玉之美澤調適之處也。’郝懿行曰:‘適者,善也。凡物調適謂之適,得意便安亦謂之適,皆善之意。’” (8)快樂,舒暢。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二十七:“適,《三蒼》:‘適,悅也。’謂稱適耳。”《廣韻‧昔韻》:“適,樂也。”《莊子‧大宗師》:“是役 人之役,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成玄英疏:“斯乃被他驅使,何能役人,悅樂眾人之耳目。”《漢書‧賈山傳》:“秦王貪狼暴虐,殘賊天下,窮困 萬民,以適其欲也。”顏師古注:“適,快也。”宋陳崃《農書‧節用之宜》:“侈費妄用,以快一日之適。” (9)安便;自得貌。《增韻‧昔韻》:“適,安便也。”《篇海類編‧人事類‧辵部》:“適,安便也。又自得也。”《正字通‧辵部》:“適,自得貌。” (10)得。《玉篇‧辵部》:“適,得也。”《古今韻會舉要‧陌韻》:“適,貢得其人曰適。適猶當也,言其人與所稱相當也。”《尚書大傳》卷二:“古 者,諸侯之於天子也,三年一貢士……一適謂之攸好德,再適謂之賢賢,三適謂之有功。”鄭玄注:“適,猶得也。”《漢書‧武帝紀》:“古者諸侯貢士,壹適謂 之好德。”顏師古注引服虔曰:“適,得其人。” (11)齊等。《正字通‧辵部》:“適,關西謂補滿曰適。”《呂氏春秋‧處方》:“至,舍,昭釐侯射鳥,其右攝其一靷,適之。”高誘注:“適,猶等 也。”《漢書‧循吏傳‧黃霸》:“又發騎士詣北軍,馬不適士。”顏師古注引孟康曰:“關西人謂補滿為適。馬少士多,不相補滿也。” (12)節制。《管子‧禁藏》:“能節宮室、適車輿以實藏,則國必富。”尹知章注:“不費於宮室車輿則庫藏自實也。”《韓非子‧揚權》:“欲為其地,必適 其賜,不適其賜,亂人求益。”俞樾平議:“必適其賜者,必節其賜也。”《呂氏春秋‧重己》:“故聖人必先適欲。”高誘注:“適,猶節也。” (13)調理;調節。《史記‧日者列傳》:“四時不和不能調,歲穀不孰不能適。”司馬貞索隱:“適,猶調也。”又測度。《素問‧五藏別論》:“凡治病必察其下,適其月钫永,觀其意志,與其病也。”王冰注:“調適其月钫永之盈虛。”張隱庵集注:“調適,測。” (14)抵觸。《方言》卷十三:“適,牾也。”郭璞注:“相觸迕也。”戴震疏證:“《說文》:‘啎,逆也。’”《廣雅‧釋言》:“適,悟也。”王念孫疏證:“啎與悟通。……適之言枝也,相枝梧也。枝、適,語之轉。” (15)遇。《文選‧班彪〈王命論〉》:“世俗見高祖興於布衣,不達其故,以為適遭暴亂,得奮其劍。”李善注:“適,猶遇也。” (16)近。唐慧苑《華嚴經音義‧十地品之五》引《三蒼》曰:“適,近也。” (17)辟領,古喪服之領。係開喪服而成。一說通“積”。《儀禮‧喪服》:“負廣出於適寸。適博四寸,出於衰。”鄭玄注:“適,辟領也。”胡培翬正義引吳 廷華云:“衣當領處縱橫各翦入四寸,以所翦各反摺向外,覆於肩,謂之適,亦曰辟領。”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解部》:“適,栏借為積。”或謂適係橫接之 旁幅,與辟領有別。清毛奇齡《喪禮吾說篇‧服制說》:“其開領處將領隙四寸外屈而厭于項之兩旁,謂之辟領。……而于是又橫接二幅,謂之適。夫適者,豈非以 旁幅之猶近身者乎﹖舊註謂辟領為適,則領在項間未能橫出于衰也。謂適為辟領,則適當兩肩不能開領。” (18)相當於“是”。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九:“適,猶是也。”《左傳‧文公十三年》:“子無謂秦無人,吾謀適不用也。”《呂氏春秋‧首時》:“伍子 胥欲見吳王而不得……客請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適吾所甚惡也。”漢劉歆《與揚雄書》:“今聖朝留心典誥,發精於殊語,欲以驗考四方之事,不勞戎馬高 車之使,坐知徭俗,適子雲攘意之秋也。” (19)副詞。1.正好,恰巧。清劉淇《助字辨略》卷五:“適,正也。”楊樹達《詞詮》卷五:“適,適然也。於一事實與別一事實巧相會合時用之。今言‘恰 好’、‘恰巧’。”《左傳‧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黹白白横伛摯之立也,鳳鳥適至。”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和〈寄問劉白〉》:“適值此詩來,歡喜君知否 ﹖”毛澤東《三大運動的偉大勝利》:“難道不是適得其反,想要稱霸的帝國主義卻得到了被打倒的結果嗎﹖”2.偶然;偶爾。《增韻‧昔韻》:“適,適 然,猶偶然也。”《書‧康誥》:“乃有大罪,非終,乃惟眚災,適爾。”蔡沈集傳:“適,偶也。”《鬼谷子‧本經陰符‧損兌》:“事有適然,物有成敗,幾微 之動,不可不察。”陶宏景注:“適然者,有時而然也。”清袁牧《遊黃龍山記》:“惟其氣化推遷,偶然而生,適然而成。”3.剛剛;方纔。唐慧苑《華嚴經音 義‧十地品之五》引《三蒼》曰:“適,始也。”楊樹達《詞詮》卷五:“適,今言剛纔。”《漢書‧賈誼傳》:“適啟其口,匕首已陷其匈矣!”顏師古注:“始 欲發言節制諸侯王,則為刺客所殺。”《舊唐書‧武元衡傳附武儒衡》:“適從何處來而遽集於此﹖”《二刻拍案驚奇》卷九:“你適在那邊書房裏來,有何說話, 笑嘻嘻的走來﹖”4.通“啻(chi4)”。衹,僅僅。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九:“啻,字亦作適。家 大人曰:《說文》:‘適,从辵 (20)連詞。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假若”,“如果”。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九:“適,猶若也。”《韓非子‧內儲說下》:“王適有言,必亟聽從。”《後漢書‧逸民傳》:“適使矯易去就,則不能相為矣。” (21)姓。《廣韻‧昔韻》:“適,姓。”《萬姓統譜‧陌韻》:“適,見《姓苑》。” |
(二)di2一)《廣韻》都歷切,入錫端。錫部。 | (1)隨從,順從。《玉篇‧辵部》:“適,從也。”《左傳‧僖公五年》:“狐裘尨茸,一國三公,吾誰適從。”陸德明釋文:“適從,丁歷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余冠英注:“適,順從。”
(2)同“嫡”。正妻所生之子稱“嫡子”。《篇海類編‧人事類‧辵部》:“適,適庶,與嫡同。”清朱珔《說文栏借義證》:“嫡庶字古祇作適。”《詩‧
大雅‧大明》:“天位殷適,使不挾四方。”毛傳:“紂居天位而殷之正適也。”朱熹注:“殷適,殷之適嗣也。”《公羊傳‧隱公元年》:“立適以長,不以
賢。”何休注:“適謂適夫人之子。”《漢書‧杜周傳附杜欽》:“此必適妾將有爭寵相害而為患者。”顏師古注:“適,讀曰嫡。嫡謂正后也。”又正統,正宗。
《漢書‧翟方進傳附翟義》:“厥害適統不宗元緒者,辟不避親,辜不避戚。”顏師古注:“其有害國之正統,不尊大緒者,當加速刑罰,不避親戚。適讀曰嫡。”
明程本立《送朱叔仁之官序》:“故議者以金華之學為朱氏世適。” (3)親厚;器重。《集韻‧錫韻》:“適,親也。”《篇海類編‧人事類‧辵部》:“適,親也,厚也。”《論語‧里仁》:“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 莫也。”皇侃義疏引范甯曰:“適莫,猶厚薄也。……君子與人,無有偏頗厚薄。”朱熹集注引謝氏曰:“適,可也。”《三國志‧吳志‧顧雍傳》:“其所選用文 武將吏各隨能所任,心無適莫。”明吳應箕《曹沫論》:“吾謂秦王適賢,亦意不在璧耳。” (4)專主;作主。《增韻‧錫韻》:“適,專也。”《篇海類編‧人事類‧辵部》:“適,專主也。”《詩‧衛風‧伯兮》:“豈無膏沐,誰適為容。”毛 傳:“適,主也。”朱熹注:“所以不為者,君子行役,無所主而為之故也。”《逸周書‧寶典》:“十姦:……八心私慮適,百事乃僻。”朱右曾校 釋:“適,專主也。”《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其眾雖多,莫相歸服,軍無適主,一舉可滅。” (5)通“諦()”。注意,仔細。《韓非子‧解老》:“治鄉治邦蒞天下者,各以此科適觀息 耗,則萬不失一。”王先慎集解:“用此程法,靜觀動止,自無不知者。”陳奇猷集釋引孫蜀丞曰:“適與諦同。”二)《集韻》亭歷切,入錫定。錫部。通 “敵”。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解部》:“適,栏借為敵。”1.仇敵。《集韻‧錫韻》:“敵,《說文》:‘仇也。’或作適。”《銀雀山漢墓竹簡‧孫子兵 法‧實虛》:“能使適至者,利之也。”按:通行本《孫子‧虛實》作“能使敵人自至者”。《史記‧田單列傳》:“夫始如處女,適人開戶;後如脫兔,適不及 距:其田單之謂邪!”司馬貞索隱:“適,音敵。若我如處女之弱,則敵人輕侮,開戶不為備也。”2.匹敵,相當。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九:“適,猶敵也。 言敵匹也。”《篇海類編‧人事類‧辵部》:“適,匹也,當也。”《國語‧晉語四》:“(重耳)遂如楚,楚成王以周禮享之……公子欲辭,子犯曰:‘天命 也,君其饗之。亡人而國薦之,非適而君設之,非天,誰啟之心!’”韋昭注:“非禮敵而設之如人君也。”《禮記‧雜記上》:“大夫訃於同國,適者曰某不 祿。”鄭玄注:“適,讀為匹敵之敵。謂爵同者也。”孔穎達疏:“適者曰某不祿者,謂同國大夫位相敵者曰某不祿。”3.抵擋。《史記‧李斯列傳》:“沛公兵 從武關入,至咸陽,群臣百官皆畔,不適。”裴駰集解引徐廣曰:“適,音敵。” |
(三)ti4 | 《集 韻》他歷切,入錫透。錫部。〔適適〕驚視自失貌。《集韻‧錫韻》:“適,適適然,驚貌。”《莊子‧秋水》:“於是埳井之圭鄄黽聞之,適適然驚,規規然自失 也。”成玄英疏:“適適,驚怖之容。”陸德明釋文:“適適、規規,皆驚視自失貌。”《聊齋志異‧雲翠仙》:“窺見女,適適驚。”何垠注:“適音惕,驚 貌。” |
(四)zhe2 | 《集 韻》陟革切,入麥知。錫部。通“謫(言钫適)”。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解部》:“適,栏借為謫。”1.懲罰。《集韻‧麥韻》:“謫,《說文》:‘罰 也。’或作言钫適,亦省。”《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司空》:“百姓有母及同牲(生)為隸妾,非適罪滩(也)而欲為冗邊五歲,毋賞興日,以免一人為庶人、 許之。”《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楚人拔滎陽,不堅守敖倉,迺引而東,令適卒分守成皋。”司馬貞索隱:“《通俗文》云‘罰罪云言钫適’,即所謂言钫適 戍。”《漢書‧食貨志下》:“故吏皆適令伐棘上林,作昆明池。”顏師古注:“適讀曰言钫適。言钫適,責罰也。”2.責備;言钫遺責。《詩‧商頌‧殷武》: “歲事來辟,勿予禍適,稼穡匪解。”毛傳:“適,過也。”王引之述聞:“謫與適通。……言不施譴責也。”《孟子‧離婁上》:“人不足與適也。”趙岐注: “適,過也。……不足過責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司馬貞索隱引韋昭云:“適,譴也。”3.舊指天象等變異。《史記‧天官 書》:“日月暈適,雲風,此天之客氣,其發見亦有大運。”裴駰集解:“徐廣曰:‘適者,災變咎徵也。’李斐曰:‘適,見災於天……。’駰案:孟康曰‘暈, 日旁氣也。適,日之將食,先有黑氣之變’。”《禮記‧昏義》:“適見於天,日為之食。”鄭玄注:“適之言責也。”4.過失,毛病。《馬王堆漢墓帛書‧ 老子乙本‧道經》:“善行無徹跡,善言者無瑕適。”按:通行本《老子》二十七章“適”作“言钫適”。河上公注:“謂擇言而出,則無瑕疵言钫適過於天 下。”《荀子‧法行》:“瑕適並見,情也。”王念孫雜志:“適,讀為謫。謫亦瑕也。……《管子‧水地篇》:‘瑕適皆見,精也。’尹知章曰:‘瑕適,玉病 也。’”清王引之《經義述聞‧春秋名字解詁上》“衛公子瑕字子適”條云:“玉有疵謂之瑕適,猶言有疵謂之瑕言钫適也。……言钫適與適通。” |
最適對於某類決策問題,其決策因子之決定,有一最適宜的數值,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唯有當決策因子等於此最適宜數值時,此決策問題的目標才能最圓滿的達成。求此最適宜數值的過程,稱為「最適化」。
さいてき 最適
「わいせつ写真」エディソン謝罪声明が英語教材に―台湾 | ||
2008/03/05(水) 14:31:35更新 | ||
共にキリスト教系私立大学の輔仁大学と東呉大学の英語の授業では、この声明の中の言い回しを研究したり、翻訳の教材として使い、「イマドキな題材で面白い!」と学生に好評だったという。 エディソンはカナダ出身で、広東語、北京語も話せるが、やはり英語が得意。輔仁大学の英語教師は「エディソンが使った言葉は学生にも理解しやすく、きれいな発音でゆっくり話しているので、教材に最適」と、使用する理由を語った。(編集担当:恩田有紀) |
最適
さいてき 0 【最適】
(名・形動)[文]ナリ
最も適している・こと(さま)。
「別荘に―な土地」「―の温度」
最も適している・こと(さま)。
「別荘に―な土地」「―の温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