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渉,夫, 敷 ,和葉,和協,和睦/碑,射覆,藏鉤,干涉




五八
  群兒聚集,互相遊戲,每舉隱語以猜一物,謂之作謎;亦啟發智識之助也。臺灣此等之謎,到處俱有;特意有淺深,故辭有文野耳。如曰:『頂石壓下 石,會生根,昧發葉』;猜齒。又曰:『一叢樹、二葉葉,越來越去看未著』;猜耳。又曰:『頭刺蔥、尾拖蓬,在生穿青袍,死了變大紅』;猜蝦。又曰:『一重 牆、二重牆、三重牆,內底一兮黃金娘』;猜卵。凡此之類,不遑枚舉;而語能和葉、意無虛設,比之燈前射覆、酒後藏鉤,其興趣為何如也!

和睦碑,其目的在勸告並禁止分類械鬥,這也反映了清治時期台灣分類械鬥層出不窮。

國立臺灣大學典藏古碑拓本: 臺灣篇 - Page 343 - Google Books Result

books.google.com.tw/books?isbn=9860018944 - 轉為繁體網頁
2005 - ‎Epitaphs
碑文:奉憲特授臺灣北路淡水總捕分府加十級紀錄十次曹,為中瓏泉、漳和睦碑記。天地之性人為貴,而人與人尤為同類而相親。故同在一國則親於一國,同在一鄉則親於一 ...
竹南中港慈裕宮
www.cihyu-temple.com.tw/info.php?mark=28...19Translate this page
此碑雖是竹南鎮歷史第二古老的文物,卻是『竹南』地名目前出現的最早記載。 ... 據新竹縣採訪冊記載,和睦碑  原有二件,另一件是道光二十九年(西元1849年)葉廷祿所 ..
江燦騰
這是清末豎立在竹南中港的漳泉和睦碑。可是,當地的道卡斯平埔族的弱勢和受歧視及被掠奪,卻很少被關懷。此外,閩客的和睦碑,我也尚未看見。

和協(龢協)
亦作“ 和葉 ”。 1.和睦相處。 《左傳·隱公十一年》:“寡人有弟,不能和協,而使餬其口於四方。” 唐康駢《劇談錄·含元殿》:“君臣和葉,四表靖謐。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民報·烈士吳樾君意見書》:“民族間之利害衝突,勢所不免。惟勢力平均者,始有和協提攜之希望。”2. 謂使之和睦相處。 《三國志·吳志·胡綜傳》:“其和協彼此,使之無隙, 綜有力焉。” 宋蘇轍《龍川別志》卷上:“﹝ 張安道﹞奉勅撰《許公神道碑》,其家欲言和協二宮事……上不喜。”3. 同心協力。 《逸周書·允文》:“人知不棄,愛守正戶,上下和協,靡敵不下。”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五:“從古權貴在朝,未有能和協者。”4. 使和諧;協調。南朝宋鮑照《河清頌》:“謁薦郊廟,和協律呂。” 魯迅《吶喊·鴨的喜劇》:“其間時時夾著蛇鳴'嘶嘶'!可是也與蟲聲相和協。 5. 猶和合。謂男女歡聚。元曾瑞《山坡羊·妓怨》曲:“恰和協,又離別。被娘間阻郎心趄,離恨滿懷何處説。” 明梁辰魚《好事近·寄妓》套曲:“初相見甚干涉,料姻緣前生未定,難道就和葉。”

干預。如:不要干涉他人的私事。
牽連。水滸傳˙第二十二回:他與老漢水米無交,並無干涉紅樓夢˙第六十六回:來自情天,去由情地,前生誤被情感,今既恥情而覺,與君兩無干涉
一國專斷的以自己的意思強行加於他國,而要求他國從事或不從事某種行為。
兩列以上的波相會合,產生振幅隨距離或時間變化的合成波,這種現象稱為干涉
北京
中国对美国总统布什计划周二会晤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提出强烈抗议。中国外交部一名发言人今天在记者会上要求美国政府纠正错误。正在出席中共17大的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称美方此举是对中国内政的残暴干涉,中方对此非常愤怒。
布 什总统今天将在白宫与达赖喇嘛举行私人会晤。周三,美国国会将举行颁奖仪式,授予达赖美国最高荣誉奖国会金质奖章,以表彰他对和平、非暴力、人权及宗教对 话作出的杰出贡献。前南非总统曼德拉、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和前英国首相布莱尔均曾被授予该奖。布什总统已表示将出席颁奖仪式。

かんしょう ―せふ 0 【干渉】


(名)スル
(1)他人のことに立ち入って、口出しをしたり自分の考えを押しつけようとすること。
「子供に―し過ぎる」
(2)国際法で、一国が他国の内政や外交に介入すること。国内問題については不干渉が原則。
「武力―」「内政―」
(3)〔物〕 二つ以上の同じ種類の波が一点で出合う時、その点での波の振幅は個々の波の振幅の和で表せること。例えば音叉(おんさ)を耳の近くで回すと、二つの枝から出る波の位相が同じなら互いに強め合い反対の位相では弱め合って、音が大きくなったり小さくなったりする。光の場合でも薄い膜の反射光に色がついて見えるのは干渉による。

かんしょう 干渉


(an) intervention; (an) interference.
~する interfere ((in a matter, with a person)); meddle ((in, with)).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水钫步钫水,徒行厲水也。从沝,从步。涉,篆文从水。”葉玉森《殷虛書契前編集釋》:“古人陸行曰跋,水行曰涉,涉字固不必訓徒涉。卜辭曰:‘王涉歸。’猶言王水行歸也。”
注音
釋義
(一)she4《廣韻》時攝切,入葉禪。盍部。 (1) 徒步過水。《說文‧沝部》:“水钫步钫水(涉),徒行厲水也。”王筠句讀:“厲者,濿之省文也。”《廣韻‧葉韻》:“涉,徒行渡水也。”《書‧泰誓下》: “斮朝涉之脛,剖賢人之心。”宋陸游《秋郊有懷》:“秋山瘦益奇,秋水淺可涉。”清楊賓《柳邊紀略》卷一:“流澌蔽江,鋒甚利,舟不肯渡,余策馬從亦拉江徑涉。” (2)渡水。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沝部》:“涉,引申為凡渡水之偁。”《易‧需》:“利涉大川。”《史記‧蘇秦列傳》:“即有軍役,未嘗倍泰山,絕清河,涉勃海也。”張守節正義:“絕、涉,皆度也。”唐韓愈《閔己賦》:“行舟木钫戢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3)過河的地方;渡口。《詩‧邶風‧匏有苦葉》:“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鄭玄箋:“匏葉苦而渡處深。”晉郭璞《爾雅序》:“誠九流之津涉,六藝之鈴鍵。”邢昺疏:“津涉者,濟渡之處名。”
(4)行走。《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孔傳:“春冰畏陷。”唐李白《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蒼崖渺難涉,白日忽欲晚。”明陸采《明珠記‧探留》:“多謝你渡三襄,涉萬里,冒炎蒸,衝瘴厲,遠來生受。”
(5)經歷;度過。《廣韻‧葉韻》:“涉,歷也。”《管子‧兵法》:“厲士利械,則涉難而不匱。”《穀梁傳‧襄公二十七年》:“甯喜弒君,其以累上之辭言 之,何也﹖尚鄄甘為大夫,與之涉公事矣。”楊士勛疏引徐邈曰:“涉,猶歷也。”宋司馬光《知永興軍謝上表》:“涉秋淫雨,穗腐黑而無收。”柳亞子《廖夫人 偕其兒媳挈孫女自曲江來桂林賦呈一首》:“同舟亡命涉秋春,失笑溫馨握手辰。”
(6)進入;陷入。《左傳‧僖公四年》:“不虞君之涉吾地也。”《鶡冠子‧天權》:“兵者涉死而取生,陵危而取安。”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八:“夫蛇之恣啖蛙,自以為莫己敵矣,而不知蜈蚣之能涉其腹也。”清胡蔚羡《〈南詔野史〉新序》:“兩涉滇南,往來三迆。”
(7)關連;牽涉。《宋書‧劉穆之傳》:“(穆之)目覽辭訟,手答牋書,耳行聽受,口並酬應,不相參涉,皆悉贍舉。”宋王安石《老子》:“末者,涉乎形 器,故待人力而後萬物以成也。”魯迅《而已集‧答有恒先生》:“近來我悟到凡帶一點改革性的主張,倘於社會無涉,纔可以作為‘廢話’而存留。”
(8)相交;投合。南朝宋何承天《上元嘉厤》:“離合去來,雖有定勢,以新故相涉,自然有毫末之差。”宋吳自牧《夢粱錄‧閒人》:“更有一等不著業藝食於人家者……今則百藝不通精,專陪涉富豪子弟郎君,遊宴執役,甘為下流。”
(9)泛泛閱讀。《漢書‧賈山傳》:“涉獵書記,不能為醇儒。”顏師古注:“涉若涉水,獵若獵獸,言歷覽之不專精也。”又泛指閱覽。《後漢書‧仲長統傳》:“(仲長統)少好學,博涉書記,贍於文辭。”宋王安石《祭韓欽聖學士文》:“紛百家兮并涉,超獨懷兮道德。”
(10)廣博。《北史‧崔鑒傳》:“長瑜子子樞,學涉,好文詞。”又《杜銓傳》:“銓學涉,有長者風。”
(11)縣名。在河北省西南部。《廣韻‧葉韻》:“涉,涉縣。”《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建安九年)易陽令韓範,涉長梁岐舉縣降。”《隋書‧地理志 中》:“(上黨郡)統縣十……涉。”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河南四‧彰德府》:“涉縣,漢置沙縣,屬魏郡,後漢因之,後因漳水溢,人民徒涉,因曰涉 縣。”
(12)漳水別名。《廣韻‧葉韻》:“涉,漳水別名。”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河南四‧彰德府》:“漳水,在(涉)縣南……亦曰涉河。”
(13)姓。《通志‧氏族略五》:“涉氏,晉大夫涉他;《神仙傳》涉正;宋太平登科有涉緯。”
(二)die2 《廣 韻》丁愜切,入帖端。盍部。血流貌。涉血,殺人流血遍地。也作“喋血”。《廣韻‧怗韻》:“涉,血流缆。”《集韻‧帖韻》:“喋,血流缆。或作涉。”《戰 國策‧趙策四》:“君之所以求安平君者,以齊之於燕也,茹肝涉血之仇耶﹖”《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李偻注: “涉與喋同。”宋陸游《村飲示鄰曲》:“焚庭涉其血,豈獨清中原!”

 射覆
 注音一式 ㄕㄜˋ ㄈㄨˋ
 漢語拼音 sh  f   注音二式 sh  f 
原為一種猜物遊戲。將物品藏在碗盆下,讓人猜想,也用來占卜。漢書˙卷六十五˙東方朔傳:「上嘗使諸數家射覆,置守宮盂下,射之,皆不能中。」後世作為一種酒令。在喝酒行令時,出題者先用詩文、成語或典故隱喻某事物,讓猜謎者用另一種詩文、成語典故來揭開謎底。如果猜不出或猜錯,及出題者誤判,都要罰酒。
 1. 藏鉤
 注音一式 ㄘㄤˊ ㄍㄡ
 漢語拼音 c n    u  注音二式 ts ng g u
河南省義陽,於臘日祭祀之後,叟嫗兒童所行的一種遊戲。將人員分為兩方,一方把鉤藏在手裡,對方猜中則算贏。




2. 干涉
 注音一式 ㄍㄢ ㄕㄜˋ
 漢語拼音   n sh   注音二式 g n sh 
 相似詞   干預  干與、過問  相反詞  放任
干預。如:「不要干涉他人的私事。」
牽連。水滸傳˙第二十二回:「他與老漢水米無交,並無干涉。」紅樓夢˙第六十六回:「來自情天,去由情地,前生誤被情感,今既恥情而覺,與君兩無干涉。」
一國專斷的以自己的意思強行加於他國,而要求他國從事或不從事某種行為。
兩列以上的波相會合,產生振幅隨距離或時間變化的合成波,這種現象稱為「干涉」。

 ◎ 干涉 gānshè(1) [interfere]∶過問別人的事或製止別人的行動不准干涉婚姻自由(2) [be connected (related) with]∶關涉;關係二孝了無干涉他與老漢水米無交,並無干涉。 ——《水滸傳》--------------------------1. 強行過問;干預。 《後漢書·東夷傳·濊》:“其俗重山川,山川各有部界,不得妄相干涉。”《朱子語類》卷七十:“如初上則各在事外,不相干涉,所以無爭。”《古今小說·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你自家有絹,自家做人情,莫要干涉老娘。” 李大釗《太上政府》:“你居然干涉我們的言論自由,說什麼'警告'、'取締'、'限期答复'。” 巴金《家》八:“他們仍然胡鬧。我們的人要維持秩序,只得出來干涉。這樣就得罪了他們。”2. 關涉,關係。宋蘇軾《乞郡劄子》:“臣與此兩人有何干涉,而於意外巧構曲成,以積臣罪。” 明焦竑《焦氏筆乘·金陵舊事上》:“近詔毀私創庵院, 集慶庵一黠僧輒妄以瓦官名有處,因得倖免,然於古跡毫無干涉也。” 清顧炎武《致顏光敏書》:“事歷三載,初無干涉。”3. 國際法名詞。一國、數國或國際組織干預他國的對內事務或對外事務,影響其獨立和主權的非法行為。

 ****
日本と台湾の青年ら計602人が足を縛り合って、台北市内を流れる基隆河の河川敷を歩く「602人603脚」に挑み、50メートル行進しギネス世界記録を打ち立てた。横一列で約350メートルに及ぶ長さになったという。
日本和台灣青年共602人將雙腳綁在一起,行走於流經台北市內基隆河的河畔挑戰「602人603腳」,並以行進50公尺的距離刷新金氏世界紀錄。一橫排的隊伍據說長達350公尺。林翠儀



 4.   部首   部首外筆畫 11 總筆畫 15
 注音一式 ㄈㄨ
 漢語拼音 f   注音二式 f 

散布、傳布。書經˙大禹謨:「文命於四海,祇承于帝。」唐˙皮日休˙十原系述˙原弈:「舜不忍伐,而之文德,然後有苗格焉。」

陳述。詩經˙商頌˙長發:「奏其勇,不震不動,不戁不竦,百祿是總。」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研書賞理,文奏懷。」

鋪設、展開。書經˙顧命:「牖間南嚮,重篾席。」楚辭˙屈原˙離騷:「跪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塗抹。如:「臉」、「藥」。紅樓夢˙第三十四回:「寶姑娘送去的藥,我給二爺上了,比先好些了。」

足夠。如:「入不出」。三國演義˙第三十回:「若遷延日月,糧草不,事可憂矣。」

しきい 【敷居】
门槛 ménkǎn 敷居が高い (比喩)不敢登门 bù gǎn dēngmén 
敷居が高い 
(比喩)不敢登门 bù gǎn dēngmén 
しきいし 【敷石】
铺路石 pūlùshí 
敷居を跨ぐ 
进门 jìnmén   
しきがわ 【敷皮】
鞋垫儿 xié diànr 
しききん 【敷金】
押金 yājīn 敷金を入れる 交押金 jiāo yājīn 
敷金を入れる 
交押金 jiāo yājīn 
しきち 【敷地】
地基 dìjī 用地 yòngdì 敷地面積 地基面积 dìjī miàn jī 敷地内 用地之内 yòngdì zhī nèi 
敷地内 
用地之内 yòngdì zhī nèi 
敷地面積 
地基面积 dìjī miàn jī 


敷地を巡る囲い 
围墙 wéiqiáng   
しきつめる 【敷き詰める】
铺满 pūmǎn 
しきふ 【敷布】
褥单 rùdān 床单 chuángdān 
しきぶとん 【敷布団】
褥子 rùzi 
しきもの 【敷物】
垫子 diànzi 铺垫 pūdiàn 
しく 【敷く】
1 《延べ広げる》 铺 pū 垫 diàn 布団を敷く 铺床 pūchuáng 铺被褥 pū bèirù 2 《抑えつける》 欺压 qīyā 压制 yāzhì 亭主を尻に敷く 欺压丈夫 qīy...
ふえん 【敷衍−する】
敷衍 fūyǎn 详述 xiángshù 
ふせつ 【敷設−する】
敷设 fūshè 铺 pū 鉄道を敷設する 铺铁路 pū tiělù 





乾隆皇帝解「夫」 字 太妙了 - 很好


我們的中文字真厲害!

乾 隆皇帝解「夫」字
乾隆到江南巡視,見一農夫扛著鋤頭,就故意跟身邊的宰相張玉書開玩 笑: 「這是什麼人?」 張回答說:「他是個農夫。」 乾隆又問:「農夫的『夫 』字怎麼寫?」 張順口答道:「就是二橫一撇一捺,轎夫之夫,孔夫子之夫,夫妻之夫, 匹夫之夫都是這麼寫。」 不料乾隆聽後搖頭說:「你這個宰相,連這個夫字的寫法 也辨別不清。」 乾隆皇帝說: 「 農夫 是刨土之人,上寫土字,下加人字; 轎 夫肩上扛竿,先寫人字,再加二根竹竿; 孔老 夫子 上通天文,下曉地理,這個夫字寫個天字出頭; 夫 妻是兩個人,先寫二字,後加人字; 匹 夫是指大丈夫,這個字先寫個大字,加一橫便 是。 用法不同,寫法有別,不能混為一談啊。」 嗯,真有意思∼∼






古 代稱成年男子為「」,後泛稱男子。說文解字:「, 丈也。」徐灝˙箋:「男子已冠之偁也。」如:「征」、 「懦」。孟子˙萬章下:「耕者之所獲,一百 畝。」

泛 指一般人。如:「千所指」、「萬莫敵」、 「匹」。

婿。如:「姊」、「前」、「亡」。樂府詩集˙卷二十八˙相和歌辭三˙無名氏˙ 陌上桑詩:「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

從 事某種勞動的人。如:「漁」、「農」、「車」、「挑」、「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