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如, 抉,觖,諲,觖望,觖如,一葦,語急,斗魁,言近旨遠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如,从隨也。从女,从口。”
注音
釋義
(一)ru2《廣韻》人諸切,平魚日。又人恕切。魚部。 (1) 順從;依照。《說文‧女部》:“如,隨也。”段玉裁注:“從隨即隨從也。”《左傳‧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杜預注:“如,從也。”《史 記‧項羽本紀》:“項王使人致命懷王。懷王曰:‘如約。’”《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四回:“髦乃應曰:‘敢不如命﹖’” (2)如同;好像。如:整舊如新;十年如一日。《廣雅‧釋言》:“如,若也。”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女部》:“如,凡相似曰如。”《詩‧鄭風‧大叔于 田》:“執轡如組,兩驂如舞。”唐白居易《琵琶行》:“大絃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冰心《劇後》:“鏡中人仍是跪著,如玉的雙手,合在胸 前。”
(3)往;去。《爾雅‧釋詁上》:“如,往也。”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女部》:“如,凡有所往曰如,皆從隨之引伸也。”《左傳‧隱公五年》:“公將如棠 觀魚者。”《史記‧項羽本紀》:“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宋蘇軾《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4)相當。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七:“如為相當之當。”《戰國策‧宋衛策》:“夫宋之不足如梁也,寡人知之矣。”高誘注:“如,當也。”
(5)應當。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七:“如,又為‘當如是’之‘當’。”《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君若愛司馬,則如亡。”《墨子‧貴義》:“今天下莫為義,則子如勸我者也,何故止我﹖”
(6)及;比得上。《戰國策‧齊策一》:“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史記‧項羽本紀》:“夫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
(7)奈。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七:“如,昭十二年《公羊傳》注曰:如,猶奈也。凡經言如何如之何者皆是。”《詩‧唐風‧綢繆》:“子兮子兮,如此良人 何!”孔穎達疏:“無奈此良人何。”《論語‧子罕》:“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何晏注引馬融曰:“其如予何者,猶言奈我何也。”
(8)不如。清俞樾《古書疑義舉例‧語急例》:“古人語急,故有以‘如’為‘不如’者。”《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 服焉。”孔穎達疏:“若愛彼重傷,則不如本勿傷之;若愛其二毛,不欲傷害,則不如早服從之。”《公羊傳‧隱公元年》:“母欲立之,已殺之。如勿與而已 矣。”何休注:“如,即不如,齊人語也。”《漢書‧翟義傳》:“欲令都尉自送,則如勿收耶!”顏師古注:“言若都尉自送至獄,不如本不收治。”

 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三十二:語急
3. 語急
《公羊傳.隱元年》:「母欲立之,已殺之,如勿與而已矣。」注:「『如』即『不如』,齊人語也。」按此不必齊人語。《左傳.僖二十二年》:「宋子魚 曰:『若受重傷,則如勿傷。受其二毛,則如服焉。』」《成二年》:「衛孫良夫曰:『若知不能,則如無出。』」《昭十三年》:「蔡朝吳曰:『二三子若能死 亡,則如違之,以待所濟。若求安定,則如與之,以濟所欲。』」《二十一年》:「宋華多僚曰:『君若受司馬,則如亡。』」《定五年》:「楚於西曰:『不能如 辭。』」《八年》:「衛王孫賈曰:『然則如叛之。』」《漢書.翟義傳》:「義曰:『欲令都尉自送,則如勿收邪。』」《左傳》正義曰:「古人語然,猶『不 敢』之言『敢』也。」
古人多以語急而省其文者。《詩》:「亦不夷懌。」「悸」下省一「乎」字。《書》:「弗慎厥德,雖侮可追。」「可」上省一「不」字。「我生不有命在 天。」「不」上省一「豈」字。「在今爾安百姓,何擇非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人」下「刑」下「及」下各省一「乎」字。《孟子》:「雖褐寬博,吾不惴 焉。」「不」上省一「豈」字。《禮記》:「幼壯孝弟,耆耋好禮,不從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好學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者,不在此位 也。」「幼」上「好」上各省一「非」字。
《公羊傳.隱公七年》;「母弟稱弟,母兄稱兄。」注:「母弟,同母弟。母兄,同母兄。不言同母,言母弟者,若謂『不如』言『如』矣,齊人語也。」

(9)均。《廣雅‧釋言》:“如,均也。”
(10)農曆二月的別稱。《爾雅‧釋天》:“二月為如。”郝懿行義疏:“如者,隨從之義,萬物相隨而出,如如然也。”
(11)表示舉例。如:例如;譬如。宋歐陽修《六一詩話》十七:“‘太瘦生’,唐人語也,至今猶以為語助,如‘作麼生’,‘何似生’之類是也。”
(12)副詞。將要。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七:“如,猶將也。”《左傳‧宣公十二年》:“有喜而憂,如有憂而喜乎﹖”
(13)介詞。表示比較,相當於“於”。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七:“如,猶於也。”《呂氏春秋‧愛士》:“人之困窮,其如饑寒。”唐白居易《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14)連詞。1.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假如”、“如果”。《詩‧秦風‧黃鳥》:“如可贖兮,人百其身。”《史記‧李將軍列傳》:“惜乎!子不遇時。如 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鏡花緣》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兩個時辰。如再無花,就怨不得朕了。”2.表示連接,相當於“與”、“和”。清王引 之《經傳釋詞》卷七:“如,猶與也。”《書‧舜典》:“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如五器。”《儀禮‧鄉飲酒禮》:“公如大夫入。”《史記‧平原 君虞卿列傳》:“趙王問樓緩曰:‘予秦地如毋予,孰吉﹖’”3.表示選擇關係,相當於“或”、“或者”。《論語‧先進》:“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 邦也者。”4.表示連接,用於謂詞之間,相當於“而”。《玉篇‧女部》:“如,而也。”《春秋‧莊公七年》:“夜中,星隕如雨。”杜預注:“如,而也。” 孔穎達疏:“星隕如雨,與雨偕也。偕訓為俱,與雨俱下,不得為狀似雨也。”《逸周書‧大匡》:“勇如害上,則不登于明堂。”《鹽鐵論‧世務》:“見利如 前,乘便而起。”5.表示結果,相當於“則”。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七:“如,猶則也。”《法言‧五百》:“世人之益者,倉廩也,取之如單。”《風俗 通‧義窮通》:“昔子夏心戰則镝钬瞿,道勝如肥。”
(15)助詞。1.用於語末,相當於“然”。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七:“如,猶然也。如,然,語之轉。”《易‧屯》:“屯如邅如,乘馬班如。”《論語‧ 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方今天下一統,九州晏如。”2.用於語末,相當於“焉”。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 卷七:“如,猶焉也,語末助詞也。”《易‧離》:“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3.相當於“乎”。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七:“如,猶乎也。” 《禮記‧祭義》:“善如爾之問也。”
(16)通“女(汝<現代音>ru3<\/現代音>)”。代詞。表示第二人稱。《集韻‧魚韻》:“如,古作女。”《書‧洛誥》: “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予乃胤保,大相東土。”王國維《觀堂集林‧洛誥解》:“如,而也;而,汝也。”《莊子‧人間世》:“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 聞一多校釋:“如讀為汝。漢石經《論語‧微子篇》作‘何而德之衰也。’而亦汝也。”
(17)姓。《通志‧氏族略五》:“如氏,桓譚《新論》有道人如子禮。《漢書》長安富人如氏。又有如羅氏,改為如氏。”

  抉重批也。「說文」:挑也。「荀子」:抉人之口。

6.   部首 手 部首外筆畫 4 總筆畫 7
 注音一式 ㄐㄩㄝˊ
 漢語拼音 ju   注音二式 jiu 

挖﹑挑出。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吾眼置之東門,以觀越之滅吳也。」

挑取﹑選取。如:「擇」。唐˙皮日休˙郢州孟亭記:「先生之作,遇景入詠,不拘奇異。」

戮﹑穿。左傳˙襄公十七年:「以杙其傷而死。」宋˙陸游˙寒夜歌:「既不能挺長劍以九天之雲,又不能持斗魁以回萬物之春。」

揭開﹑揭發。新唐書˙卷一五○˙李揆傳:「揆懼復用,遣吏至諲所,構過失,諲密訴諸朝。」


諲 讀因 敬。爾雅.釋詁下:「諲,敬也。」

 斗魁
 注音一式 ㄉㄡˇ ㄎㄨㄟˊ
 漢語拼音 d u ku   注音二式 d u ku i
北斗七星中,第一至第四顆星。因排列成四邊形,像斗可以盛酒的部分,故稱為「斗魁」。


曾廣鈞 (HC按: 曾文正公之孫。字重伯,號觖庵)。 
 1.   部首 角 部首外筆畫 4 總筆畫 11
 注音一式 ㄐㄩㄝˊ
 漢語拼音 ju   注音二式 jiu 


挑剔﹑挑撥。通「抉」。漢書˙卷七十七˙孫寶傳:「馮氏反事明白,故欲擿以揚我惡。」


不滿意。淮南子˙繆稱:「后稷廣利天下,猶不自矜,禹無廢功無蔽財,自視猶如也。」

 
 注音一式 ㄐㄩㄝˊ ㄨㄤˋ
 漢語拼音 ju  w n   注音二式 jiu  w ng
所願不滿而生怨。史記˙卷五十一˙荊燕世家:「今營陵侯澤,諸劉,為大將軍,獨此尚望。」


 2. 
 注音一式 ㄐㄩㄝˊ ㄖㄨˊ
 漢語拼音 ju  r   注音二式 jiu  r 
不自滿。淮南子˙繆稱:「禹無廢功、無廢財,自視猶如也。」





…….我想「言近而旨遠」是說:從文字表面上看來,寫的是一件人人可懂的平常實事;若再進一步,卻還可尋出一個寄託的深意,譬如山谷的「江水西頭隔煙樹,望不見江東路。 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攔住」一首,寫的是相思,寄託的是「做官思想」。又如稼軒的「寶釵分,桃葉渡」一首詞,寫的是閨情,寄託的是感時(如「點點飛紅, 都無人管」之類) ,感身世(如「 試把燈花卜歸期」之類)……

胡適致沈尹默(1883-1971)  1919.6.10



 1. 言近旨遠
 注音一式 |ㄢˊ ㄐ|ㄣˋ ㄓˇ ㄩㄢˇ
 漢語拼音 y n j n zh  yu n 注音二式 y n j n j  yu n
 相似詞 言淺意深 相反詞 
言辭淺近而意旨深遠。見「言近指遠」條。鏡花緣.第十八回:「其書闡發孔孟大旨,殫盡心力,折衷舊解,言近旨遠,文簡意明,一經誦習聖賢之道,莫不燦然在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