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

灼 , 迫 ,勺 ,焦灼, 逡巡,掌勺兒的



鈦制叉勺是我弟弟格雷戈里(Gregory)給我的聖誕節禮物,這個禮物應該是他當時隨便選的。超輕兩用餐具對我來說沒什麼用。THE titanium spork was a Christmas gift from my brother Gregory, a choice that seemed random at the time.
勺= spoon 匙

我們正吃,外面逡巡著一些黑衣人

我是個有責任感的廚娘,照樣認命而開心地掌勺。


 10.   部首   部首外筆畫 1 總筆畫 3
 注音一式  ㄕㄠˊ
 漢語拼音  sh o  注音二式  sh u

舀東西的器具。如:「鐵」、「湯」。

量詞:(1) 計算容量的單位。公制一等於百分之一公升。亦稱為「公」。(2)計算子容裝物的單位。如:「一水」。
ㄓㄨㄛˊ jhu(08028A)


周公所制作的樂名。禮記˙內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鄭玄˙注:「先學,後學象,文武之次也。」
ㄕㄨㄛˋ shu(09115)

之讀音。

之又音。


 7. 掌兒的
 注音一式 ㄓㄤˇ ㄕㄠˊㄦ ˙ㄉㄜ
 漢語拼音 zh n  sh or de  注音二式 j ng sh ur de
專司烹調的廚師。如:「聽說這間館子新請了一個掌兒的,咱們進去嚐嚐。」





1. 逡巡
 注音一式 ㄑㄩㄣ ㄒㄩㄣˊ
 漢語拼音 q n x n 注音二式 chi n shi n
向後退。莊子˙秋水:「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於是逡巡而卻。」漢賈誼˙過秦論:「秦人開關而延敵,九國之師,逡巡遁逃而不敢進。」或作「逡循」。
徘徊不前。唐˙杜甫˙麗人行:「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聊齋志異˙卷一˙勞山道士:「俛首驟入,勿逡巡!」
頃刻之間。唐˙韓湘˙言志詩:「解造逡巡酒,能開頃刻花。」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雖然是不關親,可憐見命在逡巡。」


 11.   部首 火 部首外筆畫 3 總筆畫 7
 注音一式 ㄓㄨㄛˊ
 漢語拼音 zhu   注音二式 ju 

炙﹑燒。如:「被火傷」。國語˙魯語下:「如龜焉,其中,必文於外。」

照耀﹑照亮。清˙徐珂˙清稗類鈔˙盜賊類˙盜有徒為賊:「偕僕掩門戶。以燭之,懼有野犬留廚下。」

明顯﹑明亮。如:「真知見」。文選˙曹植˙洛神賦:「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若芙蕖出淥波。」

著急、急躁。如:「焦」。


領頭字
解形
《說文》:“灼,炙也。从火,勺聲。”段玉裁改作“灼,灸也”,並注:“此與上‘灸’篆為轉注。炙謂炮肉,灼謂凡物以火附箸之,如以楚焞柱龜曰灼龜,其一耑也。”
注音
釋義
(一)zhuo2《廣韻》之若切,入藥章。藥部。 (1)灸。《說文‧火部》:“灼,灸也。”《楚辭‧七諫‧怨世》:“高陽無故而委塵兮,唐虞點灼而毀議。”王逸注:“灼,灸也。” (2)燒。《廣雅‧釋詁二》:“灼,爇也。”《字彙‧火部》:“灼,燒也。”《國語‧魯語下》:“如龜焉,灼其中,必文於外。”唐白居易《觀刈麥》:“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3)燒傷;燙傷。漢桓寬《鹽金钫失論‧周秦》:“未嘗灼而不敢握火者,見其有灼也;未嘗傷而不敢握刃者,見其有傷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溱水》:“泉源沸湧,浩氣雲浮,以腥物投之,俄傾即熟,其中時有細赤魚游之,不為灼也。”
(4)照亮。《書‧呂刑》:“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宋王安石《取材》:“然後署之甲乙以升黜之,庶其取舍之鑒灼於目前。”徐珂《清稗類鈔‧盜賊類》:“偕僕掩門戶。以燭灼之,懼有野犬留廚下。”
(5)明白。《書‧立政》:“我其克灼知厥若。”蔡沈傳:“當能明知其所順。”
(6)鮮明。《玉篇‧火部》:“灼,明也。”三國魏曹植《洛神賦》:“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7)盛貌。《文選‧潘岳〈射雉賦〉》:“
我其克灼知厥若,灼繡頸而衮背。”徐爰注:“灼,盛貌也。”《西遊記》第四十一回:“好一似火上澆油,越潑越灼。”
(8)驚恐。《方言》卷十三:“灼,驚也。”郭璞注:“猶云恐灼也。”戴震疏證:“案:灼亦作镇钫勺。《廣雅》:‘镇钫勺,驚也。’”《後漢書‧光武十王 傳‧楚王英》:“既知審實,懷用悼灼。”南朝宋鮑照《為柳令謝驃騎表》:“仰當天寵,伏抱慚灼。”宋蘇軾《答楊禮先三首》之一:“物意兩重,不敢違 命,但有愧灼。”



焦灼

被火燒灼。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神奇:「銀悉鎔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聊齋志異˙卷七˙二商:「視兄嫂,兩股焦灼。」
非常焦慮、著急。三國志˙卷六十˙吳書˙周魴傳:「雖尚視息,憂惕焦灼,未知軀命竟在何時。」文明小史˙第二十五回:「濟川聽得,十分焦灼。」




領頭字
解形
《說文》:“迫,近也。,白聲。”
注音
釋義
(一)po4《廣韻》博陌切,入陌幫。鐸部。 (1) 靠近,接近。《說文‧辵 部》:“迫,近也。”《楚辭‧離騷》:“吾令義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王逸注:“迫,附也。言我恐日暮年老,道德不施,欲 令日御按節徐行,望日所入之山,且勿附近。”三國魏曹植《洛神賦》:“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綠波。”唐李白《夕霽,杜陵登樓寄 韋繇》:“徒然迫晚暮,未果諧心胸。” (2)逼迫,強迫。《玉篇‧辵 部》:“迫,逼也。”《左傳‧哀公十五年》:“孔伯姬杖戈而先,大子與五人介,輿豭從之,迫孔悝於廁,強盟之。”唐 白居易《重賦》:“織絹未成疋,繅絲未盈斤;里胥迫我納,不許暫逡巡。”彭湃《海豐農民運動》第一章第二節:“海豐縣召?鄉有一個地主黎某,對農民異 常苛刻,迫農民租,農民乃賣子以還租。”
(3)催促。《呂氏春秋‧貴生》:“全生為上,虧生次之,死次之,迫生為下。”高誘注:“迫,促也。促欲得生,尸素寵祿,志不高潔,人之下也。”唐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
(4)急迫,緊急。《廣雅‧釋詁一》:“迫,急也。”《莊子‧山木》:“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害相棄也;以天屬者,迫窮禍患害相收也。”成玄英疏:“親屬 急迫猶相收。”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賊圍之甚迫,夫人慌了,和長老商量。”毛澤東《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 陰迫。”
(5)狹窄。《廣雅‧釋詁一》:“迫,黹赘匚夾伛?也。”王念孫疏證:“狹與?黹赘匚夾伛通。”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六引《考聲》:“迫,隘也。”《華陽國 志‧蜀志》:“(漢安縣)土地雖迫,山水特美好。”《後漢書‧竇融傳》:“當今西州地埶局迫,人兵離散,易以輔人,難以自建。”宋王安石《與祖擇之書》: “褊迫陋庳,非敢謂之文也。”
(6)困窘。《增韻》:“迫,窘也。”《文選‧賈誼〈鵩鳥賦〉》:“怵迫之徒兮,或趨東西。”李
注引孟康曰:“迫,迫貧賤也。”宋蘇軾《杭州上執政書二首》之一:“計窮理迫,須至控告。”
(7)閉,籠罩。《改併四聲篇海‧
辵 部》引《玉篇》:“迫,閉也。”《史記‧周本紀》:“陽伏而不能出,陰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裴駰集解引韋昭曰:“陽氣在下,陰氣迫之,使不能升也。”
(二)pai3 〔迫擊炮〕用座板承受後座力,發射尾翼彈的一種滑膛曲射炮。一般從炮口裝彈。構造簡單,炮身短,射程較近,但輕便靈活,能在各種地形上配合步兵作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