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

隨,知,惲,以往, 見習,作夥,強項,轉交,檢校,隨便,室家< 隨便檢校於所由



「隨堂」也是江浙老家爺爺的齋名,三代傳衍,老匾金字都漫漶了。齋名「隨園」,袁枚而外清代還有好幾個,「隨堂」我沒見過。「隨」字好,不待雕琢,但求自然,事事隨心,隨緣,隨興。---董橋


在性質﹑範圍﹑數量等不加限制。紅樓夢˙第五十八回:隨便,有新茶,便供一鍾茶,有新水,就供一盞水。老殘遊記˙第十七回:這是制強盜的刑具,你就隨便施於良民,天理何存?良心安在?

"其漂損舶隨便檢校於所由守捉司....."圓仁 根據情況適當安排處理
所由 綰掌官物之吏等 再參考下文
不拘束、不認真。如:他工作的態度很隨便,一點也不嚴謹。




隨便


1. 隨其所宜。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園籬》:“若值巧人,隨便採用,則無事不成。” 曾鞏 《尚書比部員外郎李君墓誌銘》:“他州皆強賦,民猶不足;君隨便開誘,糶者悅。” 唐順之 《公移·牌二》:“其半荒州縣,若有窮饑之人,聽各隨便移食設粥州縣。”

2. 任意;不經心。《左傳·隱西元年》“是以 隱公 立而奉之” 孔穎達 疏:“或言‘張本’,或言‘起本’,或言‘起’,檢其上下,事同文異, 杜隨便而言也。”

3. 任何;無論。 曹禺 《日出》第二幕:“這個時候,隨便一個消息可以造成風波,你要小心。” 老舍 《駱駝祥子》六:“她知道他沒在車廠裏,怎能是一心一意的等著她?假若是隨便哪個都可以的話…… 祥子 把頭低下去。”

4. 簡便;簡單。《花月痕》第二三回:“你們倒會打算,三個合擺一席,還是隨便的席,羞人不羞人呢?”


解釋事理的緣由。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此乃吉凶之萌兆,榮辱之所由興也。南史˙卷四十八˙陸杲傳:出為臨川內史,將發,辭武帝,於坐通啟,求募部曲。帝問何不付所由呈聞。
巡邏的吏卒。唐˙裴諴˙新添聲楊柳枝˙獨房蓮子沒人看詞:若有所由來借問,但道偷蓮是下官。清平山堂話本˙簡帖和尚:走去轉灣巷口,叫將四個人來,是本地方所由


檢校

查核。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於是至諸屯邸,檢校諸顧、陸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言上,罪者甚重。喻世明言˙卷二十二˙木綿菴鄭虎臣報冤:那時賈涉適在他郡去檢校一件公事,到九月方歸。 

職官名。晉始設置,原為散官。唐宋有檢校官,其官位高於正官。元以後為屬官,元中書省有檢校官,掌理檢校公事文牘。明、清的檢校官為低級辦事官員。

唐每一行市設行頭(首) 檢校一肆 (統一價格 監督管理本行之買賣




『唐会要』 新羅 伝


授其使檢校禮部尚書。放還。大歴二年。憲英卒。冊立其子乾運為王。三年二月。命倉部

郎中歸崇敬兼御史中丞。持節冊命。 ... 授良相檢校太尉。都督。雞林州刺史。寧海軍使。

新羅國王。仍令戸部郎中蓋塤持節冊命。其年。良相卒。立上相金敬信為王。 ...




(儀器)檢驗校正



  • (古文)𢇻𥎿
  • 【唐韻】陟离切
  • 【集韻】【韻會】珍離切
  • 【正韻】珍而切,𠀤智平聲。
  • 【說文】詞也。从口从矢。
  • 【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又【玉篇】識也,覺也。
  • 【增韻】喩也。
  • 【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
  • 【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又漢有見知法。
  • 【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
  • 【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又相交曰知。
  • 【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
  • 【註】相親知也。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
  • 【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又【爾雅·釋詁】匹也。
  • 【詩·檜風】樂子之無知。
  • 【註】匹也。 又【廣韻】欲也。
  • 【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又猶記憶也。
  • 【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又猶主也。
  • 【易·繫辭】乾知大始。
  • 【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
  • 【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又【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
  • 【黃帝素問】二刺則知。
  • 【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又藥名。
  • 【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又地名。
  • 【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又【集韻】【韻會】知義切。
  • 【正韻】知意切。與智同。
  • 【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
  • 【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又姓。
  • 【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又【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領頭字
解形
《說文》:“知,詞也。從口,從矢。”徐鍇繫傳:“凡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會意。”苗夔聲訂:“當從建首字(矢)聲例補‘矢亦聲’。”
注音
釋義
(一)zhi1《廣韻》陟離切,平支知。支部。 (1)知識。如:求知欲;真知灼見。《說文‧矢部》:“知,詞也。”段玉裁注:“‘詞也’之上當有‘識’字。”《論語‧子罕》:“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法言‧問神》:“淮南太史公者其多知與,曷其雜也﹖”《漢書‧魏相傳》:“臣相知能淺薄。” (2)知覺;感覺。《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無知。”楊倞注:“知,謂性識。”漢范縝《神滅論》:“手等能有痛癢之知。”章炳麟《訄書‧菌說》:“動植皆有知,而人之胚珠血輪又有知。”
(3)知道;瞭解。如:知無不言。《玉篇‧矢部》:“知,識也。”《書‧皋陶謨》:“知人則聖。”《禮記‧中庸》:“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論衡‧實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學之乃知。”唐李紳《古風二首》之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4)使知道;告知。如:通知;知照;知單。宋戴復古《南安王使君領客湛泉流觴曲水》:“連朝好雨千山潤,昨夜新秋一葉知。”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三折:“先生為何如此驚嘆﹖必有其情,乞請知之。”
(5)識別;區別。《呂氏春秋‧有始》:“天地合和,生之大經也。以寒暑日月晝夜知之。”高誘注:“知,猶別也。”《淮南子‧脩務》:“孿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6)記憶;記住。《論語‧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朱熹注:“知,猶記憶也。”又《為政》:“由,誨女知之乎﹖”俞樾平議:“言我今誨女,女其謹志之也。”
(7)表現;顯露。《管子‧心術》:“外見於形容,可知於顏色。”尹知章注:“其見於外,或在形容,或在顏色。”《呂氏春秋‧自知》:“文侯不說,知於顏色。”高誘注:“知,猶見也。”
(8)主持;掌管。《字彙‧矢部》:“知,《增韻》:主也。今之知府、知縣,義取主宰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讓不 失禮。’”魏了翁《讀書雜鈔》:“後世官制上知字,如知府、知縣,始此。”《國語‧越語》:“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新唐書‧王 世充傳》:“帝愛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宮監事。”宋王安石《沈內翰墓志銘》:“金部君坐免歸,求知越州,又移知杭州。”引申為管、顧。張相《詩詞曲語詞 匯釋》卷五:“知,猶管也。”唐白居易《寄生衣與微之,因題封上》:“莫嫌輕薄但知著,猶恐通州熱殺君。”宋吳潛《八聲甘州‧和魏鶴山韻》:“如何是,一 尊相屬,萬事休知。”
(9)優遇;賞識。《論語‧衛靈公》:“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南史‧謝靈運傳》:“自謂才能宜參權要,既不見知,常懷憤惋。”唐岑參《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何幸一書生,忽蒙國士知。”宋王安石《上蔣侍郎書》:“而某受知於執事,豈止於茲乎﹖”
(10)交游,交往。《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難狎。”俞樾平議:“知者,接也。《墨子‧經篇》曰:‘知,接也。’古謂相交接曰知。”漢司馬遷《報任安書》:“故絕賓客之知,亡室家之業。”
(11)相契;要好。《左傳‧昭公四年》:“公孫明知叔孫於齊。”杜預注:“與叔孫相親知。”《楚辭‧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唐白行簡《李娃傳》:“娃謂生曰:‘與郎相知一年,尚無孕嗣。’”
(12)知己;知交。《左傳‧昭公二十八年》:“遂如故知。”《晉書‧王羲之傳》:“衣食之餘,欲與親知時共歡讌。”宋蘇軾《減字木蘭花‧贈勝之》:“說與賢知,表德元來是勝之。”
(13)病愈。《方言》卷三:“知,愈也。南楚病愈者謂之差,或謂之間,或謂之知。知,通語也。”《廣雅‧釋詁一》:“知,瘉也。”《素問‧刺瘧篇》:“一刺則衰,二刺則知,三刺則已。”
(14)欲念。《廣韻‧支韻》:“知,欲也。”《禮記‧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鄭玄注:“知,猶欲也。”
(15)匹配;配偶。《爾雅‧釋詁上》:“知,匹也。”《詩‧檜鹰钬辙‧隰有萇楚》:“夭之沃沃,樂子之無知。”鄭玄箋:“知,匹也。”
(16)助詞。用在句內起調節音節的作用。《說文‧矢部》:“知,詞也。”王筠繫傳校錄:“凡許所謂詞,即語助也。”《書‧召誥》:“知今我初服,宅新 邑。”俞樾平議:“孫氏星衍曰:‘知,或語辭。’此說是也。《說文‧矢部》:‘知,詞也。’次弓钫矢、矣兩篆之間。然則古人固用知為語助。”
(17)用同“是”。《水滸全傳》第二十二回:“柴進道:‘你要見他麼﹖’那漢道:‘我可知要見他哩。’”《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士》:“不是仲尼重出世,定知顏子再投生。”
(二)zhi4《集韻》知義切,去寘知。支部。 (1) 同“智”。智慧。《集韻‧寘韻》:“智,或作知。”清徐灝《說文解字注箋‧矢部》:“知,智慧即知識之引申,故古祗作知。”《易‧蹇》:“見險而能止,知 矣哉!”《論語‧里仁》:“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陸德明釋文:“知,音智。”《禮記‧中庸》:“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 者,則知所以脩身。” (2)通“志”。志氣。《易‧坤》:“或從王事,知光大也。”俞樾平議:“知,當讀為志……蓋志、知古通用。知慮字可以志為之,故志氣字亦可以知為之。知廣大也,言其志之廣大也。”
(3)姓。《萬姓統譜‧支韻》:“知,見《姓苑》。周知果,晉大夫……知罃,林父之從孫。父荀首食於知,因號知氏。”《史記‧魏世家》:“魏侈之孫曰魏桓 子,與韓康子、趙襄子共伐滅知伯,分其地。”司馬貞索隱:“智伯,智瑤也,本姓荀,亦曰荀瑤。”張守節正義:“知,音智。”


室家 shì jiāㄕㄧˋ ㄐㄧㄚ詞語解釋1.房舍;宅院。 《書·梓材》:“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塗塈茨。” 曾運乾正讀:“言為國如作室,既高其垣墉,以防大寇,亦當塞向墐戶,以防宵小。”《論語·子張》:“譬之宮牆, 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明唐順之《吳氏墓記》:“ 吳翁乃於生時預為葬地,其營壙也如營其室家,其植木於墓也,如植於園圃。” 魯迅《墳·摩羅詩力說》: “國民皆詩,亦皆詩人之具,而德卒以不亡。此豈篤守功利,擯斥詩歌,或抱異域之朽兵敗甲,冀自衛其衣食室家者,意料之所能至哉?”2.夫婦。 《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孔穎達疏:“《左傳》曰:'女有家,男有室。'室家,謂夫婦也。” 朱熹集傳:“室謂夫婦所居,家謂一門之內。”《漢書·匡衡傳》:“臣又聞室家之道修,則天下之理得。故《詩》始國風,《禮》本冠婚。”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惑溺》:“ 孫秀降晉, 晉武帝厚存寵之,妻以姨妹蒯氏,室家甚篤。” 宋蘇軾《代侯公說項羽辭》:“今秦氏已誅,天下且定,民之父子室家,皆得保完以相守也。”3.妻子。 《後漢書·列女傳·皇甫規妻》:“ 安定皇甫規妻者,不知何氏女也。 規初喪室家,後更娶之。” 宋莊季裕《雞肋篇》卷中:“ 廣南風俗,市井坐估多僧人為之,率皆致富,又例有室家,故其婦女多嫁於僧。”《剪燈新話·愛卿傳》:“﹝ 愛卿﹞乃收淚自敘曰:'妾本娼流……幸蒙君子求為室家。'” 清洪楝園《後南柯·情引》:“我淳于毅年逾弱冠,未有室家,假如得配如此,方不負歷年擇配之苦心呢。” 郭沫若《<虎符>後話》:“ 信陵君沒有後,可以作為他本沒室家的一個旁證。”4.泛指家庭或家庭中的人,如父母、兄弟、妻子等。 《詩·小雅·常棣》:“宜爾室家,樂爾妻帑。”《楚辭·大招》:“室家盈庭,爵祿盛只。”《漢書·高帝紀上》: “﹝ 漢王﹞過沛,使人求室家,室家亦已亡,不相得。” 宋曾鞏《洪州諸寺觀祈晴文》:“蓋茲疲隆之民,已出旱菑之後,室家凋弊,閭裡愁嗟。” 清顧炎武《梓潼篇贈李中孚》詩:“篤論尊尼父,清裁企仲由。當追君子躅,不與室家謀。” 馬君武《從軍行》 :“軍人別慈母,整裝赴前敵……生兒奉祖國,豈為室家謀。”5.家家,家家戶戶。 《書·仲虺之誥》:“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獨後予。攸徂之民,室家相慶。'” 宋蘇軾《賀時宰啟》:“惟民罔知,合語則聖。凡有詔令,率先惠慈,固已遐邇爭傳,室家胥慶。”


3.   部首 阜 部首外筆畫 13 總筆畫 16
注音一式 ㄙㄨㄟˊ
漢語拼音 su 注音二式 su

跟從﹑順從。如:「跟」﹑「追」﹑「蕭規曹」。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遭漢末擾亂,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于野,不求聞達。」

沿著﹑順著。書經˙禹貢:「禹敷土,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雖雅知者,猶風而靡。」

聽任﹑任憑。如:「去不去你」。史記˙卷四十四˙魏世家:「聽使者之惡之,安陵氏而亡之。」

北方方言。指相像。如:「他長得他父親。」


立即﹑接著。如:「時」﹑「即」。漢書˙卷九十三˙佞幸傳˙鄧通傳:「長公主賜鄧通,吏輒沒入之,一簪不得著身。」



領頭字
解形
《說文》:“隨,也。从,土钫隋省聲。”徐鍇繫傳:“隨,從也。從,隋聲。”
注音
釋義
(一)sui2《廣韻》旬為切,平支邪。歌部。 (1) 跟從;跟隨。《說文‧部》:“隨,也。”桂馥義證:“從也者,本書‘從,隨行也。’”《廣雅‧釋詁一》:“隨,行也。”錢大昭疏義:“隨者, 《說文》:‘隨,也。’此條從、隨同訓行,義相成也。”《玉篇‧阜部》:“隨,隨從也。”《儀禮‧聘禮》:“使者入,及眾介隨入,北面東上。”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遭漢末擾亂,隨叔玄避難荊州,躬耕于野,不求聞達。”宋蘇軾《南鄉子‧雙荔枝》:“自小便相隨,綺席歌筵不暫離。”又照著辦。《漢書‧揚雄傳下》:“蕭規曹隨。”顏師古注:“隨,從也。言蕭何始作規模,曹參因而從之。” (2)順著;順應。《廣雅‧釋詁一》:“隨,順也。”《書‧禹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元佚名《桃花女》第二折:“則你這媒人一箇 箇,啜人口似蜜缽,都只是隨風倒舵。”清鄭世元《賣婦行》:“饑人隨路死,白骨滿渠填。”又依據;根據。《韓非子‧安危》:“安術:一曰賞罰隨是非,二曰 禍福隨偻惡,三曰死生隨法度。”漢曹操《贍給災民令》:“貧窮不能自贍者,隨口給貸。”《天工開物‧乃粒》:“土脈歷時代而異,種性隨水土而分。”
(3)順便。唐杜甫《北征》:“瘦妻面復光,癡女頭自櫛,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宋洪邁《容齋隨筆序》:“予老去習懶,讀書不多,意之所之,隨即紀錄,因其先後,無復詮次,故目之曰隨筆。”
(4)聽任;放任。《大戴禮記‧武王踐阼》:“牖之銘曰:‘隨天之時,以地之財,敬祀皇天,敬以先時。’”盧辯注:“隨,任也。”王聘珍解詁:“隨天時 者,牖所以見日也。”《史記‧魏世家》:“秦葉陽、昆陽與舞陽鄰,聽使者之惡之,隨安陵氏而亡之,繞舞陽之北,以東臨許,南國必危。”張守節正義:“隨猶 聽也。”唐韓愈《進學解》:“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5)聽使喚。也作“遂”。隋巢元方等《諸病源候論‧風病諸候上》:“半身不隨者,脾胃氣弱,血氣偏虛,為風邪所乘故也。”《北史‧臨淮王傳附昌子孚》:“後遇風患,手足不隨,口不能言。”
(6)追逐;追求。《廣雅‧釋詁三》:“隨,逐也。”《易‧隨》:“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高亨注:“隨有求得,謂追逐而有所求則得也。” 《莊子‧則陽》:“者钫見道之人,不隨其所廢,不原其所起。”成玄英疏:“隨,逐也。”王先謙集解:“宣穎云:‘隨猶追尋也。’”晉阮籍《口钫永懷》之五 十六:“婉孌佞邪子,隨利來相欺。”黃節注:“隨利猶趨利也。”
(7)隨即;接著。《史記‧留侯世家》:“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漢書‧佞幸傳‧鄧通》:“長公主賜鄧通,吏輒隨沒入之,一簪不得著身。”明佚名《祝髮記》第八折:“既克郢州,隨破湓城。”
(8)六十四卦之一。卦形為偻鄄偻,震下兌上。《易‧隨》:“隨,元亨利貞,一鄄尢咎。”
(9)腿。《易‧咸》:“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俞樾平議:“此爻之辭,與《艮》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文法相似。王氏彼注曰:‘隨謂趾 也。’竊疑隨乃骨钫妥之栏字。古無骨钫妥字,故以隨為之。”《新書‧跪容》:“隨前以舉,項衡以下。”俞樾平議:“隨乃骨钫妥之栏字。言拜之時,其骨钫妥 必前以舉,其項必衡以下也。”
(10)通“隋(橢<現代音>tuo3<\/現代音>)”。狹長,長圓形。《淮南子‧齊俗》:“闚而於盤水則員,於杯則隨。”劉 文典集解:“《君鄄羊書治要》引作‘於杯水即橢’。”《史記‧天官書》:“前列直斗口三星,隨北端兌,若見若不,曰陰德,或曰天一。”司馬貞索隱本作“隋 斗端兌”。按:《漢書‧天文志》作“隨北端銳”。王先謙補注:“隋、隨字通。《詩‧破斧》釋文:‘隋,形狹而長也。’”
(11)古國名。西周初年分封的諸侯國。姬姓。地在今湖北省隨州市。《集韻‧支韻》:“隨,國名。”《左傳‧桓公六年》:“楚武王侵隨。”杜預注:“隨國,今義陽隨縣。”
(12)古邑名。春秋晉地,後為士蒍食邑,在今山西省介休縣。《左傳‧隱公五年》:“翼侯奔隨。”杜預注:“隨,晉地。”
(13)姓。《廣韻‧支韻》:“隨,姓。《風俗通》云:‘隨侯之後,漢有博士隨何。’”




2.   部首 心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2
注音一式 ㄩㄣˋ
漢語拼音 y 注音二式 y


渾厚。說文解字:「,重厚也。」


籌劃。玉篇˙心部:「,謀也,議也。」


姓。如清代有敬。
. 惲壽平
 注音一式 ㄩㄣˋ ㄕㄡˋ ㄆ|ㄥˊ
 漢語拼音 y n sh u p n   注音二式 y n sh u p ng
人名。(西元1633~1690)名格,字壽平,以字行,一字正叔,號南田,別署白雲外史、雲溪外史,亦稱東園客,清江蘇武進人。初畫山水,後畫花卉,尤擅長畫沒骨花卉,清潤明麗,自成一格,有「惲派」之稱。詩文亦清麗,著有甌香館集。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
「快撒點草種子吧!好難看哪!」小和尚說。
「等天涼了。」師父揮揮手:「隨時!」
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
秋風起,草籽邊撒、邊飄。
「不好了!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小和尚喊著。
「沒關係,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師父說:「!」
撒完種子,跟著就飛來幾隻小鳥啄食。
「要命了!種子都被鳥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腳。
「沒關係!種子多,吃不完!」
師父說:「隨遇!」
半夜一陣驟雨,小和尚早晨衝進禪房:
「師父!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沖走了!」
「沖到哪兒,就在哪兒發!」
師父說:「隨緣!」
一個星期過去。
原本光禿的地面,居然長出許多青翠的草苗。
一些原來沒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
小和尚高興得直拍手。
師父點頭:「隨喜!」
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
不怨懟、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
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
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
五隨總括就是珍惜一切,輕鬆隨性過生活吧!




作夥
:同伴,一起工作或同組織的人。如:同夥、夥伴。
作夥,台語,「聯合、共同」。
新聞:
遠傳Google作夥 推手機Gmail (遠傳(4904)與Google昨(30)日合作推出手機版Gmail的服務,以及Google搜尋引擎。Gooogle之前已與中華電(2412)合作推出手機網路搜尋服務,Google不僅是個人電腦的搜尋引擎龍頭,還要通吃手機上網搜尋市場。)….


昔時的市區有雞犬相聞的熟稔與親近。現在回到台南,在小吃攤群聚的老市場裡仍允許客人閑逛般地東點一盤切料,西叫一碗米糕,最後在賣魚丸湯的店裡坐 下,桌 上便擺滿市集裡各家小吃攤送來的自家強項,可以心滿意足地大吃起來。吃時聽著各家老闆隔街閑聊,吃完後亦不忙一家一家付帳買單,老闆自然會總結帳款再替你 轉交。


轉交
代為傳送。如:「這袋東西是他託我轉交給你的。」或作「轉發」、「轉遞」、「轉致」。

1. 強項
注音一式 ㄑ|ㄤˊ ㄒ|ㄤˋ
漢語拼音 qi  xi 注音二式 chi ng shi ng
相似詞  倔強、強硬 相反詞 
直硬頸項。形容秉性剛直,不肯低頭屈服。後漢書˙卷五十四˙楊震傳:「帝不悅曰:『卿強項,真楊震子孫。』」聊齋志異˙卷十˙席方平:「或勢逼大僚,而有志者亦應強項。」
中國等地指實力強的運動項目。


王世慶先生不只必須盡快學會在職場使用「國語」,他還得想辦法做研究。根據我個人的觀察, 王 先生是天生的學者,他擁有學者的心智(mind),但是,歷史研究最重要的是語言──必須解讀以文字為主的史料,並且用文字來呈現研究成果,兩者對他而言都近乎外國語。 王 先生的日文非常好,但無用武之地,他在論文集《清代臺灣社會經濟》(聯經,1994) 自序中說:「……往清代以後之臺灣史的研究,特別是日據時代至一九四九年前,頗受環境的限制,不易就學術觀點自由發揮,所以長期以來我毅然選擇了清代臺 灣農村社會經濟問題的研究,做為終生的職志。」 王 先生沒正式學過一天中文,而他研究的文獻絕大部分是清代的材料,文言文居多;他又必須用中文來書寫,更加一層困難,這是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努力呢!而終究十 分的實力也可能只表現了五分。

台灣選舉作為中國的模範: 給共產黨一些教育: 不要怕民主 要向國民黨學習買媒體/ 恐嚇人民/謊言說...

みならい【見習い】
probation; 〔徒弟制〕apprenticeship; 〔見習いの人〕a probationer; 〔徒弟〕an apprentice 見習い中であるbe on probation 見習...
みならいかんごし【見習い看護師】
a student [probationary] nurse
みならいきかん【見習い期間】
a probationary period, probation; 〔徒弟の〕the period of apprenticeship


實地練習。如:「見習護士」、「見習教師」。

台湾総統選、中国ネットユーザーが注目 「中国官僚も見習え」の書き込みも
ネット選挙ドットコム
14日、台湾で総統選が行われ、現職の馬英九総統(国民党)が再選を果たした。asahi.com(14日)によれば、これまで馬(マー)総統は経済を軸に中国との関係改善を進めて来ており、今回の再選はその政策が国民に認められた結果。 また、asahi.comは16日の記事において、 ...




永遠這樣下去。多指不好的情況。如:「看他整天無所事事,長此以往,豈不坐吃山空?」

以往
注音一式 |ˇ ㄨㄤˇ
漢語拼音 y  w 注音二式 y  w ng
將來、以後。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
過去、以前。如:「小妹這次的月考成績較以往進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