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悰,愉,訶,行樂,行春,昆侖

  詩悰並子京
筆勢參歐老 詩篇新悰寄  昆侖猶未至何以慰平生


 初一出行稱為「行春」,「春」台語有剩餘之意,行者則有聯誼、祝福之功能。行春大都是到寺廟拜拜或到親友家中拜年,新年期間到親友家拜年,主人 ...
 台灣舊俗,(近十年來,已日漸消褪),農曆元旦到初五,親戚朋友到對方家拜年、 賀春,閒坐喝茶聊天,稱之為「行春 kiann5-tshun1」。如果是遠親與一般交情的朋友,不適宜在年初一和年初二去「行春」,年初一是主人親兄弟、伯叔之間的家庭聚會,年初二則是女 兒回娘家,會造成主客兩不便。對小朋友來說,每位來「行春」的長輩都會給紅包,所以這是不該缺席貪玩的時刻;印象中,有幾位長輩,遠道而來,就只是為了要 親自給我們幾個小孩紅包而已。行春與吃甜茶  Ken Su

 行春
 注音一式 ㄒ|ㄥˊ ㄔㄨㄣ
 漢語拼音 x n  ch n 注音二式 sh ng chu n
官吏於春日出巡視察。周書˙卷三十七˙裴文舉傳:「邃之往正平也,以廉約自守,每行春省俗,單車而已。」水滸傳˙第六十六回:「相公親自行春,務要與民同樂。」

 2.   部首 心 部首外筆畫 8 總筆畫 11
 注音一式 ㄘㄨㄥˊ
 漢語拼音 c n   注音二式 ts ng

樂趣。漢書˙卷六十三˙武五子傳˙廣陵厲王劉胥傳:「何用為樂心所喜,出入無為樂亟。」文選˙謝脁˙遊東田詩:「慼慼苦無,攜手共行樂。」

心情﹑心緒。宋˙陸游˙無題詩:「畫閣無人晝漏稀,離病思兩依依。」董西廂˙卷四:「述壯節,寫幽,閑愁萬斛,離情千種。」






秘密のこうえんジャー の愉
By mu
の愉(CHA NO YU)(吉祥寺) 秋晴れの週末。 吉祥寺にお散歩へ。 ケーニッヒで買った、チョリソーのホットドックをもって井の頭公園で大道芸をみて。 初めて井の頭公園の動物園にもいってみたわ。 象さんもいるし、かなり楽しめる。 ...


快樂﹑高興。如:「快」﹑「歡」﹑「悅」。

 愚民婦異其所為,執弟子禮者以千萬計。金訶使食矢,無敢違者。

 8.   部首 言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12
 注音一式 ㄏㄜ
 漢語拼音 h   注音二式 h 


大聲斥責﹑怒罵。通「呵」。後漢書˙卷八十˙文苑傳下˙禰衡傳:「而衡言不遜順,祖慚,乃之。」晉書˙卷五十三˙愍懷太子傳:「成都王穎見而謐,謐意愈不平。」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愉,薄也。心,俞聲。《論語》曰:‘私覿愉愉如也。’”段玉裁注:“鄭注云:‘愉愉,容色和也。’正薄樂之義。”
注音
釋義
(一)yu2《廣韻》羊朱切,平虞以。侯部。 (1) 快樂;喜悅。《爾雅‧釋詁上》:“愉,樂也。”邢昺疏:“愉者,安閒之樂也。”《說文‧心部》:“愉,薄也。《論語》曰:‘私覿愉愉如也。’”段玉裁注: “此薄也當作薄樂也,轉寫奪樂字,謂淺薄之樂也。”《莊子‧在宥》:“桀之治天下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愉也。”成玄英疏:“愉,樂也。”《呂氏 春秋‧禁塞》:“上稱三皇五帝之業,以愉其意。”高誘注:“愉,悅。”唐杜甫《次晚州》:“羈離暫愉悅,羸老反惆悵。” (2)溫和。《字彙‧心部》:“愉,顏色和悅貌。”《淮南子‧本經》:“其心愉而不偽。”高誘注:“愉,和也。”《禮記‧祭義》:“其進之也,敬以愉。”鄭玄注:“愉,顏色和貌也。”孔穎達疏:“愉,謂顏色溫和。”
(3)悅服。《爾雅‧釋詁上》:“愉,服也。”郭璞注:“謂喜而服從。”
(4)通“歈”。歌。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需部》:“愉,栏借為歈。”《文選‧左思〈吳都賦〉》:“荊豔楚舞,吳愉越吟。”
李善注引劉逵曰:“愉,吳歌也。”
(5)通“諭()”。理解。《呂氏春秋‧察今》:“口惛之命不愉,若舟車衣冠滋味聲色之不同。”楊樹達拾遺:“愉當讀為諭。‘口惛之命不愉’,言殊俗口吻所發聲音不同,不相曉諭也。”
(6)通“俞”。這樣。《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於是天子沛然改容,曰:‘愉乎,朕其試哉!’”按:《漢書》“愉”作“俞”。顏師古注:“俞者,然也。”
(二)tou1 《集 韻》他侯切,平侯透。侯部。通“偷”。1.苟且;偷安;懈怠。《集韻‧摆韻》:“偷,苟且也。或心。”《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俗教安,則民不 愉。”陸德明釋文:“愉,音偷。”賈公彥疏:“愉,苟且也。”《呂氏春秋‧勿躬》:“百官慎職,而莫敢愉綖。”高誘注:“愉,解。”王念孫雜志:“愉,即 安肆日偷之偷,故注訓愉為解,與懈同。”唐元稹《臺中鞠獄憶開元觀舊事》:“居處雖幽靜,尤悔少愉嬾。”2.盜取。《詩‧唐風‧山有樞》:“宛其死 矣,他人是愉。”鄭玄箋:“愉,讀曰偷。偷,取也。”
(三)yu3 《古今韻會舉要》勇主切。侯部。勞困而病。《爾雅‧釋詁下》:“愉,勞也。”邢昺疏:“謂勞苦也。”王引之述聞:“愉之言瘉也。上文曰:‘瘉,病也。’凡勞與病事相類。”
  • ゆえつ 【愉悦】
  • (名) スル 心から愉快に思って喜ぶこと。 「善事をなすの後其心如何曰く―すべし/明六雑誌 9」
  • ゆかい 【愉快】
  • (名・形動)[文] ナリ 楽しくて気持ちのよい・こと(さま)。 ⇔ 不愉快 「―な人間」「―に一日を過ご...



 崑崙(昆侖) 
亦作“崐崙2”。 1.古代亦寫作“崑崙”。崑崙山 。在新疆西藏之間,西接帕米爾高原,東延入青海境內。勢極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達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話傳說, 崑崙山上有瑤池、 閬苑、 增城、 縣圃等仙境。 《莊子·天地》:“ 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楚辭·離騷》:“邅吾道夫崑崙兮,路修遠以周流。” 唐韓愈《雜詩》之三:“ 崑崙高萬里,歲盡道苦邅。” 宋張元幹《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詞:“底事崑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2. 古代西方國名。 《書·禹貢》:“織皮, 崐崘、 析支、 渠、 搜,西戎即敘。” 孔傳:“織皮,毛布。有此四國,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內。”一說此指崑崙山。孔穎達疏引鄭玄曰:“衣皮之民,居此崑崙、 析支、 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3. 古代泛指中印半島南部及南洋諸島各國或其國人。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溫水》:“闇中大戰, 謙之手射陽邁柁工,船敗縱橫, 崑崙單舸接得陽邁。” 唐張籍《崑崙兒》詩:“ 崑崙家住海中洲,蠻客將來漢地遊。”《舊唐書·南蠻傳·林邑》:“自林邑以南,皆卷髮黑身,通號為崑崙。”4. “ 崑崙奴 ”的省稱。唐王維《賀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並師子、崑崙各二。”5. 泛指奴僕。清蒲松齡《聊齋誌異·余德》:“向暮,有兩崑崙捉馬挑燈,迎導以去。”參見“ 崑崙奴”。6. 特指 崑崙 奴 磨勒 。明王錂《春蕪記·說劍》:“你看他乘雲駕霧憑虛走,早把那崑崙秘術來傳受。” 清顧彩《髯樵傳》:“女泣如雨,訴失身狀,願公為崑崙。”參見“ 崑崙奴”。7. 古代稱皮膚黑色的人。 《晉書·后妃傳下·孝武文李太后傳》:“時後為宮人,在織坊中,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崐崘。”《舊五代史·慕容彥超傳》:“嘗冒姓閻氏,體黑麻麵,故謂之閻崑崙。”8. 指玉製酒器。唐李商隱《魏侯第東北樓堂書所見成篇》:“鎖香金屈戌,帶酒玉崑崙。”9. 酒名。 “ 崑崙觴 ”的省稱。唐陸龜蒙《奉和襲美贈魏處士五貺詩·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註:“酒名。”參見“ 崑崙觴”。10. 道教語。指頭腦。 《雲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黃庭外景經》:“子慾不死修崑崙。”《雲笈七籤》卷十七:“眼為日月,髮為星辰,眉為華蓋,頭為崑崙。”11. 臍之別名。 《黃庭內景經·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注引《玉緯經》:“臍中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極,一名太淵,一名崑崙,一名特樞。”1. 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間。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 《淮南子·原道訓》:“經紀山川,蹈騰崑崙,排閶闔,淪天門。” 高誘注:“ 崑崙,山名也。在西北,其高萬九千里。” 陳毅《崑崙山頌》詩:“ 崑崙魄力何偉大,不以丘壑博盛名。”2. 指 漢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 《史記·封禪書》:“ 濟南人公玊帶上黃帝時明堂圖。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圜宮垣為複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崑崙,天子從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參見“ 崑崙道”。3. 古障塞名、一名 崑崙障 。西漢 置。在今 甘肅省 安西縣 南。為宜禾都尉治所。4. 東晉南朝時指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其膚色較黑。 《南齊書·王琨傳》:“父懌不慧,侍婢生琨,名為崑崙。”按,崑崙,同“ 崑崙”。參閱週一良《魏晉南北朝史札記·崑崙》。5. 我國古代泛稱今中印半島南部及南洋諸島以至東非之人為崑崙。參閱《太平御覽》卷七八六引三國吳萬震《南州異物誌》、卷七八八引竺芝《扶南記》、 唐義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6. 古島嶼名。亦譯 軍屯山 。即今越南南部湄公河口外的崑崙島。為古代海舶往來東西洋必經之地。 《島夷志略》和《星槎勝覽》有專條記述,《鄭和航海圖》亦有此島。7. 針灸穴位名。位於足部外踝尖與跟腱水平連線之中點凹陷處。 《醫宗金鑑·針灸心法要訣·足三陽經總穴名》:“足太陽膀胱經,行足股後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陰……崑崙,跗陽。”廣大無垠貌。昆,通“ 渾 ”。漢揚雄《太玄·中》:“崑崙旁薄,思之貞也。” 司馬光集注:“昆,音魂;崙,盧昆切。”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元氣崑崙,充滿天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