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旋,歸,面目,望洋興嘆,

   部首 方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1
注音一式  ㄒㄩㄢˊ
漢語拼音  xu 注音二式  shiu

繞著轉動。如:「盤」、「回」。唐˙白居易˙長恨歌:「天地轉迴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回、歸。如:「凱歸來」。唐˙李商隱˙行次西郊詩:「玉輦望南斗,未知何日。」宋˙汪藻˙己酉亂後寄常州使君姪詩:「草草官軍渡,悠悠敵騎。」

小便。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及城陷,賊縛巡等數十人坐,且將戮,巡起。」

立刻、很快的。如:「即」。唐˙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詩:「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作冰。」宋˙蘇軾˙浣溪沙˙抹紅妝看使君詞:「抹紅妝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挨踏破蒨羅裙。」

又、再。宋˙晁補之˙八六子˙喜秋晴詞:「醉休醒,醒來舊愁生。」


表示同時做兩件事。唐˙章碣˙陪浙西王侍郎夜宴詩:「看歌舞傳杯。」


〈黃鳥〉,詩曰︰「黃鳥黃鳥,無集于穀,無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歸,復我邦族。」它的意思是說,當政府無能,人民開始逃亡,但逃到別的地方,也會受到排擠,因此還是別逃了,回到家鄉以各種手段來復我邦族,這才是唯一的出路。

 50.   部首 止 部首外筆畫 14 總筆畫 18
 注音一式  ㄍㄨㄟ
 漢語拼音   u   注音二式  gu i

女子出嫁稱為「」。詩經˙周南˙桃夭:「之子于,宜其室家。」宋˙辛棄疾˙鵲橋仙˙松岡避暑詞:「東家娶婦,西家女。」

返回。如:「國」、「家」。

還給。如:「完璧趙」、「物原主」。

依附、趨向。如:「眾望所」、「殊途同」。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聞漢王之能用人,故大王。」

屬於、由。如:「這事不我管。」

聚、合併。如:「併」、「總一句話」、「把這類書在一起。」

置於兩個相同詞的中間,表示語義的類。如:「橋橋,路路,不可把兩件事混為一談。」


姓。如明代有有光。
ㄎㄨㄟˋ kui(04648)



贈送。通「饋」。論語˙陽貨:「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孔子豚。」


羞慚。通「愧」。戰國策˙秦策一:「面目犁黑,狀有色。」

面目

容貌﹑相貌。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文明小史˙第十七回:「誰知除了眼鏡,兩眼模糊,反辨不出那人的面目。」"面目可憎"
面子﹑體面。國語˙吳語:「若其有知,吾何面目以見員也。」



望洋興嘆

釋義

望洋,抬頭看的意思。形容因驚奇而仰視發出驚嘆。語本《莊子.秋水》。後用「望洋興嘆」比喻因能力不足而自嘆不如或感到無可奈何。△「無可奈何」、「貽笑大方
 典源

《莊子.秋水》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1>,於是焉河伯2>始旋3>其面目,望洋4>向若5>而歎曰:「野語6>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注解〕

(1) 端:邊、岸。

(2) 河伯:古代傳說中的黃河水神。相傳為華陰潼陽人。其人成為河伯之說有二:一說因渡河淹死,被天帝封為水神;一說因服食八石、得水仙而成神。

(3) 旋:回轉。

(4) 望洋:洋,陽的假借字。望洋,連綿詞,仰視的樣子。或作「望陽」、「望佯」、「盳(通望,音ㄨㄤˋ)洋」、「望羊」。在這則寓言故事中,主要是河伯與北海若的問答,後人或因河、海對舉,遂解「望洋興嘆」之「洋」為「海洋」。

(5) 若:海神名。

(6) 野語:民間的諺語。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還有資料可供參考~
 典故說明

「望洋興嘆」本指看到海洋之大而仰視發出驚嘆。典源出自於《莊子.秋水》。秋天洪水暴漲,許多小河,都帶著豐沛水量,匯聚到黃河。黃河變得非常寬廣,隔水 相望,兩岸的牛馬都看不清楚。黃河的水神河伯,看著自己盛大的水流,不禁沾沾自喜,認為天底下最壯美的,全都在這兒了。他興奮地順著水流向東而行,一直到 了北海。河伯向東邊望去,只見白浪濤天,茫茫一片,看不到水的盡頭。這時河伯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渺小,心裡覺得十分慚愧。他仰著頭嘆息說:「我本來以為自己 很了不起,現在看到大海這麼寬廣無盡,才知道自己真是井底之蛙,眼光實在是太狹小了!」後來,「望洋興嘆」這句成語就從「望洋向若而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