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頭字
| |
---|---|
更 | |
解形
| |
《說文》:“丙鄄骥,改也。从骥,丙聲。”按:隸變作“更”。 | |
注音
|
釋義
|
(一)geng1《廣韻》古行切,平庚見。陽部。 | (1)
改;改變。《說文‧攴部》:“丙鄄骥(更),改也。”《論語‧子張》:“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何晏注:“更,改也。”《呂氏春秋‧先識》:
“若使中山之王與齊王聞五盡而更之,則必不忘矣。”高誘注:“更,猶革也。”《水經注‧河水》:“溪水又東南,逕夏陽縣故城北,故少梁也。秦惠文王十一
年,更從今名矣!”清洪昇《長生殿‧製譜》:“妄憑臆見,草草創成,其中錯誤,還望陛下更定。”
(2)代;替代。《方言》卷三:“更,代也。”《禮記‧儒行》:“遽數之不能終其物,悉數之乃留,更僕未可終也。”鄭玄注:“更,代也。”《淮南子‧時
則》:“祭不用犧牲,用圭璧更皮幣。”高誘注:“更,代也。以圭璧皮幣代犧牲也。”《史記‧滑稽列傳》:“陛楯得以半更,豈不亦偉哉!”張守節正義:
“更,代也。” (3)更換;變易。《小爾雅‧廣詁》:“更,易也。”胡承珙義證:“更者,《儀禮‧大射儀》‘更爵洗’注云:更,易也。《燕禮》‘易觶洗’注云:凡爵不相 襲者,於尊者言更,自敵以下言易。更作新易有故之辭,是更與易,對文則別,散文則通也。”《戰國策‧秦策一》:“今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 法,是商君反為主,大王更為臣也。”宋王安石《送董伯懿歸吉州》:“茫然冬更秋,一笑非願始。”清陶貞懷《天雨花》第四回:“先到房中更便服,侍兒左右奉 衣巾。” (4)交替;更迭;輪流。《類篇‧攴部》:“更,迭也。”《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乃使子豹為五分之熨,以八減之齊和煮之,以更熨兩脅下。”《漢書‧萬 石君傳》:“九卿更進用事。”顏師古注:“更,互也。”宋陸游《贈燕》:“四序如循環,萬物更盛衰。”清黃宗羲《樂府廣序序》:“朝夕諷詠,更唱迭和。” (5)抵償;報償。《廣雅‧釋言》:“更,償也。”《周禮‧夏官‧馬質》:“馬死則旬之內更。”鄭玄注引鄭司農云:“更,謂償也。”《國語‧晉語三》: “不更厥貞,大命其傾。”王引之述聞:“更者,償也,報也。上文‘貞之無報也’,賈唐云:貞,正也。謂惠公欲以正禮改葬世子而不獲吉報也。此云‘不更厥 貞’亦謂不報厥貞也。”《史記‧貨殖列傳》:“豫章出黃金,長沙出連錫,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費。”裴駰集解引應劭曰:“堇,少也,更,償也。” (6)續;相繼。《國語‧晉語四》:“姓利相更,成而不遷,乃能攝固,保其土房。”韋昭注:“更,續也。”《史記‧孝景本紀》:“孝文在代時,前后有三男,及竇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7)秦漢時代輪流更替的徭役和兵役。《漢書‧昭帝紀》:“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皆勿收。”如淳注:“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踐更,有過更。古者正卒無常 人,皆當迭為之,一月一更,是謂卒更也。貧者欲得顧更錢者,次直者出錢顧之,月二千,是謂踐更也。天下人皆直戍邊三日,亦名為更,律所謂繇戍也,雖丞相子 亦在戍邊之調,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又行者當自戍三日,不可往便還,因便往一歲一更,諸不行者出錢三百入官,官以給戍者,是謂過更也。”《資治通鑑‧漢桓 帝延熹元年》:“除并、涼二州今年租、更。”胡三省注:“更,役也。” (8)經歷;經過。《玉篇‧攴部》:“更,歷也。”《廣雅‧釋詁三》:“更,過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更日久則塗乾而椽燥。”《史記‧大宛列傳》:“道必更匈奴中。”司馬貞索隱:“更,經也。”《遼史‧耶律休哥傳》:“身更百戰,未嘗殺一無辜。” (9)古代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正字通‧攴部》:“又因時變易,漏刻曰更。”《顏氏家訓‧書證》:“或問: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 訓﹖答曰:漢魏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假令正月建寅,斗柄夕則指 寅,曉則指午矣。自寅至午,凡歷五辰。……更,歷也,經也,故曰五更爾。”宋王安石《少狂喜文章》:“良夜未遂央,青燈數寒更。”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 祭書神文》:“華筵開兮臘酒香,更點點兮夜長。” (10)舊時計算航程的單位。清陳倫炯《海國聞見錄‧南洋記》:“每更約水程六十里。”清俞正燮《癸巳類稿》卷九:“自澎湖往,水程四更;自廈門往,十一更。” (11)瞭解;懂得。宋王溥《唐會要》卷八十三:“皇太子生長深宮,不更外事。”《新唐書‧藩鎮淄青橫海傳》:“是不更民間疾苦,要令知衣食所從。”宋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某愚不更事物之變。” (12)經驗豐富、深歷事故的老年人。《禮記‧文王世子》:“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鄭玄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魏書‧尉元傳》:“夫尊老尚更,列聖同致。”晉潘岳《閑居賦》:“祗聖敬以明順,養更老以崇年。” (13)善。《周禮‧考工記‧函人》:“眡其裏而易,則材更也。”鄭玄注引鄭司農云:“更,善也。”俞樾平議:“更之為善,猶易之為善也。……變謂之更,亦謂之易;善謂之易,亦謂之更,正古訓之展轉相通。” (14)姓。《通志‧氏族略五》:“更氏,《國語》魏有更盈,能虛弓落鴈。” |
(二)geng4《廣韻》古孟切,去映見。陽部。 | (1) 副詞。1.相當於“再”、“復”、“又”。《正字通‧攴部》:“丙鄄骥(更),再也,复也。”《左傳‧僖公五年》:“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唐王之渙《登鸛鵲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雨村聽著卻不明白,知是仙機,也不便更問。”2.相當於“更 加”、“愈”、“越”。《世說新語‧規箴》:“王右軍與王敬仁、許玄度並善,二人亡後,右軍為論議更克。”五代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 還生。”清洪仁玕《回港舟中詩》:“船帆如箭鬥狂濤,風力相隨志更豪。”3.相當於“豈”。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一:“更,猶豈也。杜甫《春日梓州登 樓》:‘戰場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更一作豈,更與豈相通也。”《水滸全傳》第一百一十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說﹖” (2)連詞。1.表示讓步或假設關係,相當於“縱”、“雖”。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一:“更,甚辭,猶云不論怎樣也;雖也;縱也。”宋柳永《如魚 水》:“更歸去,遍歷鑾坡鳳沼,此景也難忘。”2.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卻”、“反而”。《論衡‧奇怪》:“儒者稱聖人之生,不因人氣,更稟精于 天。”《華陽國志‧漢中志》:“峻眾才八百人,存眾萬計,更為峻所破。”《齊民要術‧序》:“人力功力既費,而收穀更少。” |
領頭字
| |
---|---|
變 | |
解形
| |
《說文》:“變,更也。从骥,鲷聲。” | |
注音
|
釋義
|
(一)bian4《廣韻》彼眷切,去線幫。元部。 | (1)
改變;變化。《說文‧骥部》:“變,更也。”《小爾雅‧廣詁》:“變,易也。”《玉篇‧言部》:“變,化也。”《易‧繫辭下》:“窮則變,變則通,通則
久。”《商君書‧更法》:“吾今欲變法以治,更禮以教百姓。”《宋史‧王安石傳》:“變風俗,立法度,正當今之所急也。”魯迅《墳‧文化偏至論》:“近世
人士,稍稍耳新學之語,則亦引為愧,翻然思變。”
(2)移動;驚憂。《禮記‧檀弓上》:“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鄭玄注:“變,動也。”《孫子‧軍爭》:“故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
目。”張預注:“凡與敵戰,夜則火鼓不息,晝則旌旗相續,所以變亂敵人之耳目,使不知其所以備我之計。”晉陸機《文賦》:“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
瀾。” (3)權變;變通;不墨守陳規。《鹽鐵論‧相刺》:“善言而不知變,未可謂能說也。”《漢書‧韓彭英盧吳列傳贊》:“功臣異姓而王者八國……皆徼一時 之權變,以詐力成功。”又權詐,玩弄陰謀。《商君書‧墾令》:“巧諛,惡心之民無變也。”朱師轍解詁:“無變謂無變詐。”唐柳宗元《罵尸蟲文》: “安有下比陰穢小蟲,縱其狙詭,延其變詐,以害于物,而又悅之以饗﹖” (4)政治上或軍事上的重大突發事件。如:政變;兵變。《漢書‧高后紀》:“待呂氏變,而共誅之。”顏師古注:“變,謂發動。”《宋史‧李庭芝傳》:“庭芝聞變,赴蓮池,水淺不得死。”章炳麟《秦政記》:“武王既歿,成王幼弱,猶有商、奄之變。” (5)奇異的;怪誕的。《楚辭‧九章‧思美人》:“吾且儃佪以娛憂兮,觀南人之變態。”聞一多《古典新義》按:“變,奇也。變態猶異狀,謂殊方土人之異 俗。”《後漢書‧彭寵傳》:“其妻數惡夢,又多見怪變。”又災禍。《穀梁傳‧昭公十五年》:“君在祭樂之中,大夫有變,以聞,可乎﹖”范甯注:“變, 謂死喪。”《漢書‧五行志中之下》:“災異俞甚,天變成形。”《遼史‧營衛志上》:“冀州以南,歷洪水之變,夏后始制城郭。” (6)變相或變文的簡稱。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上》:“南中三門裏東壁上吳道玄白晝地獄變,筆力勁怒。”按:地獄變,即畫出的佛教地獄故事 的變相。《歷代詩話續編‧本事詩嘲戲》:“(張)祜亦嘗記得舍人目連變。”按:目連變,即以詩文敘寫的佛家故事目連救母變文。 (7)通“辛心辛”。急躁。《韓非子‧亡徵》:“變褊而心急,輕疾而易動發,心悁忿而不訾前後者,可亡也。”陳奇猷校注引俞樾曰:“變當讀為辛钫心钫辛。”《說文‧心部》:‘辛钫心钫辛,一曰急也。’是與褊同義。作變者,聲近栏借也。” (8)通“辯”。1.正。《禮記‧禮運》:“大夫死宗廟謂之變。”鄭玄注:“變當為辯,聲之誤也。變,猶正也。”2.爭。三國魏嵇康《家誡》:“人有相與變爭,未知得失所在,慎勿預也。”戴明揚校注:“變借為辯。《廣雅》:‘辯,變也。’” (9)姓。《通志‧氏族略五》:“變氏,見《姓苑》。” |
「変という漢字」 今年の世相を表す漢字に「変」が選ばれたというが、世相を表す字が「変」とは、たしかに変な漢字(感じ)だ。
▼日本漢字能力検定協会が「今年の漢字」を公募したら11万票余りの応募があった。その中で「変」が一番多かったそうだ。
▼本当に今年はいろいろと「変」な出来事が多かった。政治では、ころころと変わる首相の発言。政府と与党の思惑のずれ。犯罪では、自分のむしゃくしゃ気分を、他人に八つ当たりして殺傷した通り魔事件など。
▼変の上に「大」がつくと、「大変」という熟語になるが、こうなると「変」どころではなくなる。ソニーが海外を含めて1万6000人以上の人員削減を打ち出しているし、電機業界、自動車業界、軒並み人減らしのニュースばかり。
▼地元の田辺、西牟婁の事業所や商店も年末のやりくりに大変だという。ボーナスが出ないところも多いらしいといううわさも耳に入ってくる。「大変」な時代になってきているのを実感するこのごろである。
▼「変」という字のつく熟語には、良い意味を表わす言葉が少ない。新潮日本語漢字辞典の「変」の項目をちょっと見ても「変異=変動すること。異常な出来 事、現象」。「変事=普通でない出来事」などとあり、良い意味のものでは「変革=物事を新しく変えて改めること」というのがある。こういう言葉に出合うと ほっとする。今の日本もどうやら「変革」の時期にきているようだ。 (香)
Public looking for a sign of change
2008/12/13

Chief
priest Seihan Mori at Kyoto's Kiyomizudera temple on Friday writes the
kanji "hen" (change), selected by the public as the one that best
describes 2008. The character signifies, among other changes, the
election of Barack Obama as the next U.S. president, the formation of
Prime Minister Taro Aso's Cabinet and the upheaval in global stock and
currency markets, according to the Japan Kanji Aptitude Testing
Foundation, which solicited votes. It also represents accelerating
global warming, a shift in public awareness of food safety, as well as a
reversal of fortunes with improved Japanese performances in sports and
science.(IHT/Asahi: December 13,2008)
由上述的幾個例子可以看出,《魔戒》當中重要角色如弗羅多等人的正義觀,不僅準確地傳達出作者托爾金(J.R.R. Tolkien,1892-1973)的觀念,透過故事的鋪陳,托爾金更希望讀者理解一個人之所以成為惡人、之所以墮落,事出必有因,就像咕魯或薩魯門等角色,沒有誰是絕對的惡人或善人。托爾金令人佩服讚賞之處,除了他創造中土世界,創造各種族群神話,甚至創造語言等各種功力之外,他的故事之所以能夠如此引人入勝,還要歸功於他對人性的理解與描述,對生命的憐憫與珍惜,故事中所傳達原諒和給予贖罪機會的訊息,比起廉價的正義,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var・i・a・ti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