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爺的靈柩現在城外厝著,小的便搬在飯店里住。
《御街行》 范仲淹
秋日懷舊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
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殘燈明滅枕頭敧(ㄑㄧ),諳盡孤眠滋味。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3. 靈柩 | ||||
注音一式 ㄌ|ㄥˊ ㄐ|ㄡˋ | ||||
漢語拼音 l n ji | 注音二式 l ng ji u | |||
相似詞 靈櫬、棺木 | 相反詞 | |||
|
領頭字
| |
---|---|
樞 | |
解形
| |
《說文》:“樞,戶樞也。从木,區聲。” | |
注音
|
釋義
|
(一)shu1《廣韻》昌朱切,平虞昌。侯部。 | (1)
戶樞。舊式門的轉軸或承軸臼。《說文‧木部》:“樞,戶樞也。”段玉裁注:“戶所以轉動開閉之樞機也。”《爾雅‧釋宮》:“樞謂之椳。”《莊子‧讓王》:
“蓬戶不完,桑以為樞。”陸德明釋文:“司馬云:屈桑條為戶樞也。”《潛夫論‧忠貴》:“(貴戚)懼門之不堅而為作鐵樞。”唐駱賓王《上司刑太常伯啟》:
“某蓬蘆布衣,繩樞韋帶。”又指毀樞開門。《莊子‧盜跖》:“(跖)穴室樞戶,驅人牛馬,取人婦女。”郭象注:“樞戶,司馬云:‘破人戶樞而取物也。’”
也泛指轉軸。清阮元《疇人傳‧戴震》:“半弧弦不滿圜半徑者,以矢為樞,以半弧弦規之,成渾圜之小規。”
(2)指主開發的機關。《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橫弓著臂施機設樞。” (3)樞紐關鍵;要領。《莊子‧齊物論》:“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陸德明釋文:“樞,要也。”唐皮日休《題安昌侯傳》:“為宰相者,當提大政之綱, 振百司之領,握天下之樞而已。”清黃遵憲《日本國志》卷十一:“淡路……橫鳔瀨戶內海之東,成三面之海峽,大阪灣及內地樞要之地也。” (4)舊指國家發號施令的機構或朝廷重臣。唐太宗《賜劉洎自盡詔》:“巨猾當樞,懷惡必大。”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中:“王給事博文與其子景彝皆貳樞,然並踰月而終。”清全祖望《明莊烈帝論》:“樞臣不能舉邊防而議款,則將焉用彼樞。” (5)中醫經絡穴位名,即髀樞。《素問‧繆刺論》:“邪客於足少陽之絡,令人留於樞中痛。”王冰注:“樞,髀樞也。” (6)本原;原始。《廣雅‧釋詁三》:“樞,本也。”《淮南子‧原道》:“經營四隅,還反於樞。”高誘注:“隅,猶方也;樞,本也。”《太玄‧事》:“次二事在樞。”范望注:“樞,始也。” (7)星名。北斗第一星,也稱“天樞”。《廣雅‧釋天》:“北斗七星,一為樞,二為旋。”《呂氏春秋‧有始》:“夏至日行近道,乃參于上當樞之下,無晝 夜。”《後漢書‧崔駰傳》:“重侯累將,建天樞,執斗柄。”李賢注:“《春秋運斗樞》:‘北斗七星,第一星名天樞。’”又借指天子之位。唐陳子昂《勸封禪 表》:“伏惟陛下應天受命,握紀登樞,包括乾坤之靈。” (8)姓。《萬姓統譜‧虞韻》:“樞,見《姓苑》。” |
(二)ou1 | 《集韻》烏侯切,平侯影。侯部。木名,即刺榆。《集韻‧摆韻》:“櫙,木名。《爾雅》:‘櫙,荎。’今刺榆也。或作樞。”《詩‧唐風‧山有樞》:“山有樞,隰有榆。”毛傳:“樞,荎也。”陸璣疏:“樞,其針刺如柘,其葉如榆,瀹為茹,美滑于白榆。” |
領頭字
| |
---|---|
中 | |
解形
| |
《說文》:“中,內也。從口、拢,上下通。串,古文中。黹1伛,籀文中。” | |
注音
|
釋義
|
(一)zhong1《廣韻》陟弓切,平東知。冬部。 | (1)內;裏面。《說文‧拢部》:“中,內也。”《周禮‧考工記‧匠人》:“國中九經九緯。”鄭玄注:“國中,城內也。”《尸子》卷下:“卑牆來盜,榮辱由中出,敬侮由外生。”《淮南子‧原道》:“故機械之心藏于胸中。”高誘注:“藏之于胸臆之內。”
(2)方位在中央。《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孔傳:“於地勢正中。”《墨子‧經上》:“中,同長也。”孫詒讓閒詁:“《幾何原本》云:‘圜界至中心,作直線俱等。’”《新書‧屬遠》:“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為都。” (3)中等。《韓非子‧難勢》:“中者,上不及堯、舜,而下亦不為桀、紂。”《漢書‧文帝紀》:“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顏師古注:“中,謂不富不貧。” (4)半。《廣韻‧東韻》:“中,半也。”《春秋‧莊公七年》:“夜中,星隕如雨。”杜預注:“夜中,夜半也。”《列子‧力命》:“得亦中,亡亦中。”張湛注:“中,半也。”《資治通鑑‧晉穆帝升平三年》:“吾鬢髮中白。”胡三省注引毛晃曰:“中,半也。” (5)正;不偏不倚。《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萬民之偽,而教之中。”賈公彥疏:“使得中正也。”《晏子春秋‧內篇問上十六》:“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張純一注:“中,正也。”《荀子‧天論》:“故道之所善,中則可從;畸則不可為。” (6)媒介;中介。《穀梁傳‧桓公九年》:“為之中者,歸之也。”范甯集解:“中,謂關與婚事。”《說苑‧尊賢》:“士不中而見,女無媒而嫁。”《儒林外史》第五回:“央中向嚴鄉紳借二十兩銀子。” (7)內心。《戰國策‧趙策一》:“夫知伯為人也,麤中而少親。”高誘注:“言心粗也。”《史記‧樂書》:“四暢交於中而發作於外。”張守節正義:“中,心也。”漢曹操《短歌行》:“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8)內臟。《素問‧陰陽類論》:“五中所主,何藏最貴﹖”王冰注:“五中,謂五藏。”《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眾醫皆以為風入中,病主在肺。”《隋書‧達奚長儒傳》:“長儒身被五創,通中者二。” (9)身。《禮記‧檀弓下》:“文子其中退然如不勝衣。”鄭玄注:“中,身也。”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崇真寺》:“造一切經,人中金像十軀。” (10)副詞。宜於;適於。《廣韻‧東韻》:“中,宜也。”《史記‧外戚世家》:“武帝擇宮人不中用者,斥出歸之。”《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言三語四把吾傷,說的話兒不中聽。” (11)方言。成;行;好。宋楊萬里《午熱登多稼亭》:“只有炎風最不中。”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婆婆,這箇怕不中麼!” (12)古代戶役年齡。北齊以十六至十七為中,隋以十一至十七為中,唐初以十六為中。唐杜甫《新安吏》:“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13)古代投壺時盛籌碼的器皿。《周禮‧春官‧大史》:“凡射事,飾中,舍筭,執其禮事。”鄭玄注:“鄭司農云:‘中,所以盛筭也。’玄謂設筭於中,以待射時而取之。”《禮記‧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執壺。”孔穎達疏:“中,謂受筭之器。” (14)中國的簡稱。如:古今中外;洋為中用;中日建交。 (15)通“忠”。《睡虎地秦墓竹簡‧為吏之道》:“吏有五善:一曰中信敬上。”《隸釋‧魏橫海將軍呂君碑》:“祷中勇顯名州司。”洪适注:“碑以中勇為忠勇。” (16)姓。《通志‧氏族略五》:“中氏,何承天《纂要》云:漢少府中京。” |
(二)zhong4《廣韻》陟仲切,去送知。冬部。 | (1)得當;恰當。《廣韻‧送韻》:“中,當也。”《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顏師古注:“中,當也。”
(2)正對上;恰好合上。《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禮記‧月令》:“律中大蔟。”鄭玄注:“中,猶應也。” (3)遭受。《素問‧風論》:“飲酒中風,則為漏風。”《後漢書‧馬援傳》:“會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紅樓夢》第二十九回:“倘或哥兒中了腌臢氣味,倒值多了。” (4)陷害;中傷。《史記‧秦始皇本紀》:“或言鹿,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漢書‧王允傳》:“而讓懷協忿怨,以事中允。”李賢注:“中,傷也。” (5)間隔。《儀禮‧鄉射禮》:“上射先升三等,下射從之,中等。”鄭玄注:“中,猶閒也。”《禮記‧學記》:“比年入學,中年考校。”鄭玄注:“中,猶間也。鄉遂大夫間歲則考學者之德行道藝。” (6)滿;充滿。《史記‧外戚世家》:“娙何秩比中二千石。”司馬貞索隱引崔浩云:“中,猶滿也。”《漢書‧匈奴傳上》:“顧漢所輸匈奴繒絮米薛鄄米,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已。”顏師古注:“中,猶滿也。量中者,滿其數也。” (7)科舉及第。《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旧钫冗百寶箱》:“好讀書,好科舉,好中,結末來又有個小小前程結果。”《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8)通“仲”。《集韻‧送韻》:“仲,或省。”《字彙‧拢部》:“中,與仲同。”《周禮‧夏官‧司馬》:“中冬,教大閱。”《尚書大傳》卷一:“中祀大交霍山。”鄭玄注:“中,仲也。古字通。春為元,夏為仲。”晉陶潛《和郭主簿二首》之一:“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 |
領頭字
| |
---|---|
血 | |
解形
| |
《說文》:“血,祭所薦牲血也。從皿,一象血形。”按:甲文中“一”有作“○”者。商承祚《殷虛文字類編》:“《說文解字》‘從皿,一象血形’,此從‘○’者,血在皿中,側視之則為一,俯視之則成‘○’矣。” | |
注音
|
釋義
|
(一)xue4《廣韻》呼決切,入屑曉。質部。 | (1)
古代作祭品用的牲畜的血。如:血祭;血祀。《說文‧血部》:“血,祭所薦牲血也。”段玉裁注:“不言人血者,為其字从皿,人血不可入於皿,故言祭所薦
牲血。”《詩‧小雅‧信南山》:“執其鸞刀,以啟其毛,取其血膋。”《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賈公彥疏:“薦血以歆神。”
(2)血液。流動於人或高等動物心臟和血管內的不透明的紅色液體,由血漿、血細胞和血小板構成,起著輸送養分、激素給體內各組織,收集廢物給排泄器
官,調節體溫和抵禦病菌等作用。《左傳‧襄公九年》:“與大國盟,口血未乾而背之,可乎﹖”《靈樞經‧經脈第十》:“脈不通則血不流。”唐杜甫《兵車
行》:“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魯迅《華蓋集續編‧記念劉和珍君》:“四十多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週圍。”也指流血。《韓非子‧說林上》:
“夫死者,始死而血。” (3)指婦女月經。《金匱要略‧婦人》:“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明張介賓《景岳全書‧胎漏》:“今常見懷胎七八個月而生子者,但以血止為度,謂之不足月,然其受胎於未止之前,至此而足,而實人所不知也。” (4)用鮮血塗沾。《荀子‧議兵》:“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漢書‧吳王濞傳》:“兵可毋血刃而俱罷。”顏師古注:“血刃, 謂殺傷人而刃著血也。”《太平天國軼聞》:“汝懷中金可獻我,我貸汝一命,否則血吾刃矣。”又殺傷、殺害。如:血債;血案。《易‧渙》:“上九,渙其血去 逖出,無咎。”孔穎達疏:“血,傷也。”唐沈光《李白酒樓記》:“揮直刃以血其邪者。”清葉方藹《海氛清》:“有鯨有鱷,有蛟有鼉,摧橦決 帆,血人于牙。” (5)染,塗。《山海經‧南山經》:“(侖者之山)有木焉……其名曰白谟鄄咎,可以血玉。”郭璞注:“血謂可用染玉作光彩。” (6)有血統關係的。如:血親;血緣。《太玄‧玄錯》:“親附疏,割犯血。”俞樾平議:“血與疏對文,則血是親近之義,猶言骨肉也。”《梁書‧劉杳傳》: “王僧孺被敕撰譜,訪杳血脈所因。”唐白居易《故饒州刺史吳府君神道碑銘》:“困山林,擯血屬,亦非達也。”明黃道周《退尋仁清之旨疏》:“子思子為仲尼 血孫,一生以誠明為本。” (7)悲痛的淚水。《易‧屯》:“乘馬班如,泣血漣如。”《文選‧李陵〈答蘇武書〉》:“戰士為陵飲血。”李善注:“血即淚也。”唐顧況《傷子》:“老夫哭愛子,日暮千行血。”宋周邦彥《滿路花》:“無言敧枕,帳底流清血。愁如春後絮,來相接。” (8)紅色,像血一樣的顏色。唐李朝威《柳毅傳》:“俄有赤龍長千餘丈,雷目血舌,朱鱗大鬣。”《徐霞客遊記》:“杜鵑燦爛,血艷奪目。” (9)比喻剛強、熱烈。宋陳亮《與彭子壽祭酒龜年》:“舉一世之隱憂,所當竭其血誠而共拯之,蓋不可以頃刻緩者也。”《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像你這樣血心為朋友,難道我們當差的心不是肉做的﹖”方志敏《可愛的中國》:“何況我正是一個血性自負的青年。” (10)憂慮。後作“恤”。《易‧小畜》:“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陸德明釋文:“血,馬融云:當作恤,憂也。”《大戴禮記‧少間》:“血者猶血,酒者猶酒。”盧辯注:“血,憂色也;酒以諭樂。猶憂其可憂,而樂其所樂。” |
(二)xie3 | “血”的口語讀音。如:血暈;血塊子。 |
字號
|
B01474
|
正字
|
【敧】-08-12
|
音讀
| (一)ㄐ| (二)ㄑ|ˇ (三)ㄑ| | ||
釋義
| (一)ㄐ| 持箸取物。集韻.平聲.支韻:「敧,以箸取物。」 (二)ㄑ|ˇ 依倚。宋.歐陽修.玉樓春:「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 成燈又燼。」 見「敧」。 ※敧: 多少不齊貌。見集韻.上聲.紙韻。亦作「」 。(三)ㄑ| 「攲」之異體。傾斜、倚靠。如:「攲側」。宋.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詞:「人未寢,攲枕釵橫鬢亂。」 |
「日本人には道徳の血」 中国紙、市民の冷静さを称賛
2011年3月13日15時9分
【北京=古谷浩一】東日本大震災について、中国メディアが「日本の民衆の『落ち着き』が強い印象を与えている」(第一財経日報)「日本人はなぜこんなに 冷静なのか」(新京報)といった記事を相次いで報じている。2008年の四川大地震では一部で混乱も伝えられており、市民も驚きをもって報道に注目してい るようだ。
国際情報紙の環球時報は12日、「日本人の冷静さが世界に感慨を与えている」。普段は日本に厳しい論調の多い同紙だが、「(東京では)数百人が広場に避難したが、男性は女性を助け、ゴミ一つ落ちていなかった」と紹介した。
中国中央テレビは被災地に中国語の案内があることを指摘。アナウンサーは「外国人にも配慮をする日本に、とても感動します」と語った。
報道を見た北京市の女性(57)は「すごい。日本人の中には『道徳』という血が流れているのだと思う」と朝日新聞に語った。
国際情報紙の環球時報は12日、「日本人の冷静さが世界に感慨を与えている」。普段は日本に厳しい論調の多い同紙だが、「(東京では)数百人が広場に避難したが、男性は女性を助け、ゴミ一つ落ちていなかった」と紹介した。
中国中央テレビは被災地に中国語の案内があることを指摘。アナウンサーは「外国人にも配慮をする日本に、とても感動します」と語った。
報道を見た北京市の女性(57)は「すごい。日本人の中には『道徳』という血が流れているのだと思う」と朝日新聞に語っ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