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和,利,和諧(河蟹),平,和平,均富,龢利,和美,嘽緩,利見大人:和盤托出

Dear HC, (Ken Su)

    和諧(河蟹)的起源是武俠小說作者梁羽生,據說在他的武俠小說裡,男女主角排除萬難,終於獨處一室,寬衣解帶,正要溫存纏綿之時,梁羽生總是用「他們終於達成了一個宇宙大和諧」。

 這是網路用「和諧」來嘲諷的源頭。



其後,林則徐參加院試,一萬多名考生中最後只淘汰剩下林則徐和一名老童生二人,考官決定以對聯分出高下。他出上聯「童子何知」,林則徐馬上對出「大人利見」,而老童生想了好一會,才嘆息道:「老夫耄矣」。就這樣,林則徐以十三之齡取得案首,十四歲成秀才[16]



利见大人有两种含义:一是表现的有大人风范,二是得到大人的赏识。



和=禾+口(人人有得食),平=象徵"天枰"(唯均始能平),和平.

岫廬八十自述 節錄本 台北:灣商務印書館,2003 頁190 (主持國際會議)/ 上海人民 2007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平,語平舒也。鸥,八。八,分也。”按:“秤”從平而讀為“稱”,以此知古文字“平”像天平形。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語平舒也。從虧從八。八,分也。爰禮說。符兵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語平舒也。引伸爲凡安舒之偁。從虧八。句。八,逗。分也。說從八之意。分之而勻適則平舒矣。符兵切。十一部。爰禮說。爰禮者,敘目雲孝宣皇帝時沛人爰禮是也。
注音
釋義
(一)ping2《廣韻》僕兵切,平庚並。耕部。 (1) 寧靜;安舒。《說文‧镞部》:“平,語平舒也。”段玉裁注:“引申為凡安舒之稱。”《玉篇‧干部》:“平,舒也。”《易‧觀》:“觀其生,志未平也。”宋 程頤《明道先生行狀》:“心平氣和。”茅盾《子夜》七:“蓀甫尖利地看屠維岳好半晌,臉色漸漸平了。” (2)平坦;不傾斜。如:平地;平原。《易‧泰》:“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詩‧小雅‧黍苗》:“原隰既平,泉流既清。”毛傳:“土治曰平,水治曰清。”唐杜甫《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東屯大江北,百頃平若案。”
(3)平原;平地。《爾雅‧釋地》:“大野曰平。”漢司馬相如《上林賦》:“填阬滿谷,掩平彌澤。”
(4)太平。《禮記‧大學》:“國治而後天下平。”唐李賀《秦王飲酒》:“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葉紫《星》第五章:“要等真命天子出來了,世界纔得清平。”
(5)平定;平息。《詩‧大雅‧江漢》:“四方既平,王國庶定。”孔穎達疏:“今既伐淮夷而克之。”唐杜甫《新安吏》:“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三折:“釣五國,平天下,怎教魚龍一混。”
(6)齊一;均等。《玉篇‧鸥部》:“平,均也;齊等也。”《易‧乾》:“雲行雨施,天下平也。”孔穎達疏:“其言天下普得其利而均平不偏陂。”《詩‧小 雅‧伐木》:“神之聽之,終和且平。”鄭玄箋:“平,齊等也。”《儒林外史》第三回:“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這就是壞了學校規矩。”
(7)端正;公正。《國語‧鄭語》:“正七體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韋昭注:“平,正也。”《商君書‧靳令》:“法平則吏無姦。”《漢書‧黃霸傳》:“(宣帝)聞霸持法平。”
(8)一種衡量的標準。《淮南子‧主術》:“衡之於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為平。”《法言‧學行》:“一門钬共之市,必立之平。”宋葉適《故大理正知袁州 羅公墓誌銘》:“以法為平,以民為生。”又指稱銀衡器“天平”。《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他這銀子是九五兌九七色的,又是市平,比錢平小一錢三分半。”
(9)平常的;普通的。《書‧呂刑》:“蚩尤惟始作亂,延及于平民。”唐杜荀鶴《旋泊遇郡中叛亂示同志》:“遍搜寶貨無藏處,亂殺平人不怕天。”趙樹理《賣
葉》:“結尾用‘敬禮’則覺太卑,‘一吻’又太俗,‘握手’則太平。”
(10)媾和;和睦。《廣韻‧庚韻》:“平,和也。”《左傳‧隱公六年》:“夏,盟于艾,始平于齊也。”杜預注:“今乃棄惡結好,故言始平於齊。”《三國 志‧魏志‧崔琰傳》“(太祖)遂賜琰死”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曰:“時有與琰宿不平者。”《資治通鑑‧周赧王七年》:“韓公仲侈入謝於秦以請平。”胡 三省注:“請平,猶請和也。”又調和。《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序。”
(11)治;成。《爾雅‧釋詁下》:“平,成也。”《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孔傳:“水土治曰平。”孔穎達疏:“平,成義同。”《公羊傳‧隱公元 年》:“公將平國而反之桓。”何休注:“平,治也。”《呂氏春秋‧有始》:“知合知成,知離知生,則天地平矣。”高誘注:“平,成也。”
(12)憑空;無緣無故地。《劉知遠諸宮調‧知遠別三娘太原投事》:“星移斗轉近三壴钫皮,怎顯得官家分福,沒雲霧,平白下雨。”茅盾《虹》三:“學校裏平添出一番新氣象來了。”
(13)共同;一起。《後漢書‧黨錮傳‧李膺》:“及遭黨事,當考實膺等。案經三府,太尉陳蕃卻之。……不肯平署。”李賢注:“平署,猶連署也。”
(14)副詞。全;整個。《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關上張飛恨不得平吞馬超。”
(15)免除;寬恕。《荀子‧富國》:“輕田野之稅,平關市之征,省商賈之數。”楊倞注:“平猶除也,謂幾而不征。”《後漢書‧文苑傳‧趙壹》:“惟君明 叡,平其夙心。”李賢注:“平,恕也。”《新唐書‧文藝傳中‧蕭穎士》:“(張)惟一曰:‘(蕭)旻有佳兒,吾以旻獲譴不憾’,乃平宥之。”
(16)蓆名。《荀子‧正名》:“目視黼黻而不知其狀,輕煖平簟而體不知其安。”俞樾平議:“平乃席名,故與簟並言。”
(17)指漢語聲調中的平聲。《南齊書‧文學傳‧陸厥》:“(沈)約等文皆用宮商,以平上去入為四聲。”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雜韻詩》:“五曰平仄兩 韻,句中平仄字各協韻者是也。”清王士禛等《師友詩傳錄》:“阮亭(王士禛)答:‘大抵通篇平韻,貴飛揚;通篇仄韻,貴矯健。’”
(18)用同“評”。評議。《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萬物要平個理。”馬其昶《古文辭類纂標注序》:“以平議古人至精深奧賾之文乎﹖”
(19)古地名。故治在今河北省唐山市、灤縣、罗鄄木亭、昌黎一帶。《廣韻‧庚韻》:“平,州名,古山戎孤竹、白狄山钫巴子二國之地。秦為遼西郡,隋為北平郡,武德初為平州,有盧龍塞。”
(20)姓。《廣韻‧庚韻》:“平,姓,齊相晏平仲之後,漢有丞相平當。”《通志‧氏族略三》:“平氏,姬姓。韓哀侯少子婼,食采平邑,因以為氏。”
(二)pian2 《廣 韻》房連切(《集韻》毗連切),平仙並。通“辨(<現代音>bian4<\/現代音>)”。辨治。《廣韻‧仙韻》:“平,書傳 云,平平,辨治也。”《書‧堯典》:“寅賓出日,平秩東作。”孫星衍疏引鄭康成曰:“平,一作辨。”按:本作“采”,簡作“黹1伛”,因而誤作“平”。
(三)bing4 《集韻》皮命切,去映並。平定物價。《集韻‧映韻》:“平,平物賈也。漢謂之月平。”
(四)beng1 《集韻》悲萌切,平耕幫。耕部。通“抨(<現代音>peng1<\/現代音>)”。使。《書‧君奭》:“天壽平格,保辙有殷。”孫星衍疏:“平與抨通。《釋詁》云,使也。”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利,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曰:‘利者,義之和也。’”屈翼鵬《殷虛文字甲編考釋》:“按,利當是之初文。從禾,從刀。其小點當象出之土凵钬嘤也。”
注音
釋義
(一)li4《廣韻》力至切,去至來。脂部。


龢利=和利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口禾",相也。从口,禾聲。”按:後作和。
注音
釋義
(一)he4《廣韻》胡臥切,去過匣。歌部。 (1) 聲音相應;和諧地跟唱或伴奏。本作“"口禾”。《說文‧口部》:“和,相應也。”(《玉篇‧口部》“口禾”為“和”古文)《廣韻‧ 過韻》:“和,聲相應。”《易‧中孚》:“鳴鶴在陰,其子和之。”《後漢書‧黃瓊傳》:“陽春之曲,和者必寡。”宋蘇軾《前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依 歌而和之。” (2)附和;響應。《商君書‧更法》:“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眾。”《史記‧汲鄭列傳》:“然鄭莊在朝,常趨和承意,不敢甚引當否。”《資治通鑑‧唐順宗永貞元年》:“(鄭)絪等從而和之,議始定。”
(3)答應;允許。《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後漢書‧方術傳‧徐登》:“(趙炳)又嘗臨水求度,船人不和之。”李賢注:“和,猶許也。”
(4)以詩歌酬答;依照別人詩詞的題材和體裁作詩詞。《列子‧周穆王》:“西王母為王謠,王和之,其辭哀焉。”張湛注:“和,答也。”《南史‧陳本紀下》:“先令八婦人襞采箋,製五言詩,十客一時繼和,遲則罰酒。”吳玉章詩題之一:《和朱總司令游南泥灣》。
(二)he2《廣韻》戶戈切,平戈匣。歌部。 (1) 和諧;協調。。也作“龢”。《說文‧龠部》:“龢,調也。”段玉裁注:“經傳多借和為龢。”《廣雅‧釋詁三》:“和,諧也。”《易‧乾》:“保合大和乃利 貞。”王弼注:“不和而剛暴。”《禮記‧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宋王安石《夔》:“至于夔,(舜)則獨無所讓,而又稱其樂之和美者,何也﹖”又 特指人身體健康、舒適。《魏書‧獻文六王傳‧彭城王》:“豈謂上靈無鑒,復使聖躬違和。”唐李華《國之興亡解》:“身或不和則藥石之,針灸之。” (2)適中;恰到好處。《廣韻‧戈韻》:“和,不堅不柔也。”《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德教國子:中、和、祗庸、孝、友。”鄭玄注:“和,剛柔適 也。”《論語‧學而》:“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楊樹達疏證:“和,今言適合,恰當,恰到好處。”《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兵情》:“弩張柄 不正,偏強偏弱而不和,其兩洋之送矢也不壹,矢雖輕重得,前後適,猶不中(招也)。”
(3)喜悅。《書‧康誥》:“周公初基,新作大邑于東國洛,四方民大和會。”孔傳:“四方之民大和悅而集會。”唐孟郊《擇友》:“雖笑未必和,雖哭未必戚。”柳亞子《延安一首五月二十六日賦寄毛主席》:“工農康樂新天地,革命成功萬
和。”
(4)和順;平和。如:心平氣和;和顏悅色。《廣韻‧戈韻》:“和,順也。”《左傳‧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忠肅共懿,宣慈惠和。”孔穎達 疏:“和者,體度寬簡,物無乖爭也。”南朝陳徐陵《晉陵太守王厲德政碑》:“風神雅淡,識量寬和。”唐張說《早霽南樓》:“心遠居無陋,神和生自足。”
(5)和睦;融洽。《書‧
陶謨》:“同寅協恭,和衷哉。”孔傳:“以五禮正諸侯,使同敬合恭而和善。”《三國志‧蜀志‧譙周傳》:“或以為蜀之與 吳,本為和國,宜可奔吳。”唐陸贄《奉天論延訪朝臣表》:“情不交,則萬邦不和。”老舍《駱駝祥子》五:“大太太與二太太一向是不和的,可是在家政上,二 位的政見倒一致。”又使和洽。《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
(6)和解;和平。《周禮‧地官‧調人》:“凡和難,父之讎,辟諸海外;兄弟之讎,辟諸千里之外。”《孫子‧行軍》:“無約而請和者,謀也。”宋陳亮《戊 申再上孝宗皇帝書》:“秦檜以和誤國,二十餘年,而天下之氣索然而無餘矣。”趙樹理《表明態度》:“(臘梅和小春)有時候互相爭奪起來,李五老婆還得給他 們說和。”又指競賽不分勝負。陳殘雲《香飄四季》第四章:“(下棋)到最後,由於兌子太多,來了個和局。”
(7)(氣候)溫暖;暖和。如:風和日暖。漢王逸《九思‧傷時》:“風習習兮和暖,百草萌兮華榮。”《晉書‧王羲之傳》:“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唐白居易《首夏病間》:“清和好時節,微風吹裌衣。”
(8)調和;調治;調校。《集韻‧過韻》:“和,調也。”《周禮‧天官‧食醫》:“食醫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羞、百醬、八珍之齊。”鄭玄注: “和,調也。”北周庾信《仙山》:“金新和藥,銀臺舊聚神。”《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的於四月初八日在無為州城隍廟寓所會風影會話,私和人 命。”引申指浸泡使化開。《禮記‧內則》:“冠帶垢,和灰請漱;衣裳垢,和灰請澣。”鄭玄注:“和,漬也。”
(9)匯合;結合。《禮記‧郊特牲》:“陰陽和而萬物得。”孔穎達疏:“和,猶合也。”唐白居易《惜落花贈崔二十四》:“漠漠紛紛不奈何,狂風急雨兩相和。”
(10)伴隨
;連同。如:和盤托出;和衣而臥。五代李煜《搗練子‧秋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鏡花緣》第一回:“設有違誤,糾 察靈官奏請分別示罰。其最重的,徙植津亭驛,不特任人攀折,兼使沾泥和土,見蹂於馬足車輪。”梁啟超《澳亞歸舟雜興》:“蕩胸海風和露吸,洗心天樂 帶濤聽。”
(11)兩個以上的數相加的結果稱和。如:二加三的和是五。清梅文鼎《勾股舉隅‧和較名義》:“勾股和,即勾與股相併之數。”
(12)古哲學術語,與“同”相對,指要在矛盾對立的諸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實現真正的和諧、統一。《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左 傳‧昭公二十年》:“晏子對曰:‘據亦同也,焉得為和﹖’公曰:‘和與同異乎﹖’對曰:‘異。和如羹焉,水火酉钫苹鄄皿醢鹽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宰夫和 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洩其過……君臣亦然。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國語‧鄭語》:“(史 伯)對曰:‘殆於必弊者也……去和而取同。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韋昭注:“和,謂可否相 濟。”
(13)交易。《管子‧問》:“萬人之所和而利也。”尹知章注:“和,謂交易也。”又特指舊時官府以官定的平價購買商品。唐魏徵《十漸不克終疏》:“和市 之物,不絕於鄉閭;遞送之夫,相繼於道路。”《金史‧世宗本紀》:“雖所用人夫,并以官錢和雇。”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七:“今有司歲辦各色物料,名為 和買,其實強取於民,萬不償一。”
(14)古代法律用語,指通奸。《資治通鑑‧後周太祖廣順元年》:“姦有夫婦人,無問強、和,男女並死。”胡三省注:“和,謂男女相慕,欲動情生而通姦者。”
(15)古代軍隊的營門。《周禮‧夏官‧大司馬》:“以旌為左右和之門。”鄭玄注:“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為之。”《文選‧潘岳〈西征賦〉》:“距華蓋於壘和,案乘輿之尊轡。”李善注:“和,軍營之正門也。”唐高宗《大唐紀功頌》:“引趫武之師,移和制邑。”
(16)棺材兩頭的木板。《廣雅‧釋器》“其當謂之片钫禾”清王念孫疏證:“當,謂棺前後蔽也。車前後蔽謂之簹,義與棺當同。片钫禾,通作和。”《呂氏春 秋‧開春》:“昔王季歷葬於渦山之尾,鲷鄄水水齧其墓,見棺之前和。”高誘注:“棺題曰和。”南朝宋謝惠連《祭古冢文》:“中有二棺,正方,兩頭無和。” 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西城內‧李文正公祠》:“(李東陽)墓在畏吾村。萬曆中,鄰人取土,幾露前和。”
(17)車鈴。懸於車軾,一說懸於衡。《廣雅‧釋器》:“和,鈴也。”《詩‧小雅‧蓼蕭》:“和鸞雝雝,萬福攸同。”毛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孔穎 達疏:“和亦鈴也。”朱熹注:“和、鸞,皆鈴也。”《左傳‧桓公二年》:“錫鸞和鈴。”杜預注:“錫在馬額,鸞在鑣,和在衡,鈴在旂,動皆有聲也。”
(18)古樂器名。1.小笙。《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儀禮‧鄉射禮》:“三笙一和而成聲。”鄭玄注:“三人吹笙,一人吹和。凡四 人也。”《新唐書‧禮樂志十一》:“笙、和、簫、箎、塤皆一,在堂下。”2.錞于。《周禮‧春官‧小師》:“掌六樂聲音之節與其和。”鄭玄注:“和,錞 于。”
(19)古代音樂術語,指單純以吹奏樂器吹奏。《爾雅‧釋樂》:“徒鼓瑟謂之步,徒吹謂之和。”
(20)古代樂曲最前面的部分,猶今之引子。明楊慎《升菴詩話》卷十二:“豔在曲之前,趨與亂在曲之後,亦猶吳聲、西曲前有和後有送也。”自按:豔在曲之前,與吳聲之和若今引子。
(21)介詞。1.引出服務對象,相當於“替”、“給”。元孟漢卿《魔合羅》第四折:“你和他從頭裏傳消息,沿路上曾撞
誰﹖”明湯顯祖《牡丹亭‧如 杭》:“盼今朝得傍你蟾宮客,你和俺倍精神金階對策。”清我佛山人《劫餘灰》第六回:“(阿鳳)一會兒拿了一小瓶油來,要和婉貞蛲钫查那皮鞭傷痕。”2. 表示對象、方向等,相當於“向”、“跟”。《紅樓夢》第八回:“好幾處都有,都稱贊得了不得,還和我們尋呢!”3.表示相關、比較等。相當於“同”。魯迅 《吶喊‧自序》:“藥店的櫃檯正和我一樣高。”趙樹理《三里灣》十九:“三里灣修的新房子,能和別處的一樣嗎﹖”4.提前賓語或強調主語,相當於“連”、 “連……也”。《地獄變文》:“老去和頭全換。”宋秦觀《阮郎歸》:“衡陽猶有鴈傳書,郴陽和鴈無。”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五:“當時聞語, 和俺也恓惶。”
(22)連詞。連接詞或詞組,表示並列關係。宋岳飛《滿江紅》:“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魯迅《吶喊‧故鄉》:“母親和宏兒都睡
了。”
(23)通“宣"。《書‧盤庚上》:“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楊樹達讀書記: “和讀為宣,二字為對轉。”《周禮‧天官‧大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於邦國都鄙。”王引之述聞:“和當讀為宣。始和布治於邦國都鄙,九字為一句。和布 者,宣布也。”
(24)古州名。北齊置。治所在歷陽(安徽和縣)。明、清為直隸州,一九一二年改為和縣。唐高宗《冊潞王賢為楊州都督仍徙封沛王文》:“是用命爾為沛王,使持節都督楊、和、滁、潤、常、宣、歙等七州諸軍事。”
(25)日本民族名,亦用為日本國的別稱。日本自稱大和民族,簡稱和。如:和文;和服。
(26)姓。《廣韻‧戈韻》:“和,姓。”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戈韻》:“和,出自羲和,掌天地之官,堯時和仲、和叔之後,以世官為氏。《左傳》晉大夫和組父。”
(三)huo4 (1)摻合;混雜。北周庾信《奉和夏日應令》一:“開冰帶水井,和粉雜生香。”唐杜甫《歲晏行》:“往日用錢捉私鑄,今許鉛鐵和青銅。”《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詫異道:與他們甚麼相干﹖怎麼也和在裏頭﹖” (2)矇哄;欺騙。《降魔變文》:“美語甜言和斷人。”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黑閣落甜話兒將人和,請將來人不快活。”清王夫之《薑齋詩話》四十三:“足知絕律四句之說,牙行賺客語,皮下有血人不受他和哄。”
(3)量詞。1.用於時間,相當於“會兒”。《古今小說‧張古老種瓜娶文女》:“韋義方去懷裏摸索一和,把出蓆帽兒來。”2.用於洗東西或煎中藥換水,相當於“次”、“道”。如:衣裳已洗三和;頭和藥。《紅樓夢》第二十回:“一時雜使的老婆子端了二和藥來。”
(四)huo2 在粉狀物中加水攪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齊民要術‧餅法》:“作白餅法:麵一石,白米七八升作粥,以白酒六七升酵,中火上,酒魚眼沸,絞去滓,以和麵,麵起可作。”明馮惟敏《僧尼共犯》:“塑像和成一塊泥,哄殺俺全然是你。”
(五)hu2 打麻將用語。牌已符合規定的要求而贏了叫“和”。如:我和了;和了個滿貫。打麻將也叫“碰和”。《文明小史》第五十五回:“秦鳳梧自己買這樣,買那樣,應酬朋友。吃酒碰和,毛毛的也有一萬了。”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二加三的是五。」

適中、恰到好處、剛柔並濟的常道。論語˙學而:「禮之用,為貴。」禮記˙中庸:「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平、停戰。如:「講」、「議」。孫子˙行軍:「無約而請者,謀也。」戰國策˙趙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以疑天下慰秦心。」

日本的別名。如:「大民族」。

姓。如漢代有武、晉代有嶠。

敦睦、調諧。如:「好如初」。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民,不聞以亂。」

連同。如:「衣而眠」。

溫順的、安詳的。如:「藹」、「心平氣」、「顏悅色」。南朝陳˙徐陵˙晉陵太守王勵德政碑:「風神雅淡,識量寬。」唐˙張說˙岳陽早霽南樓詩:「心阻意徒馳,神生自足。」

溫暖的。如:「煦」、「風日麗」。唐˙白居易˙首夏病間詩:「清好時節,微風吹裌衣。」


對、向。如:「你尊長講話的態度要恭敬。」紅樓夢˙第八回:「好幾處都有,都稱贊得了不得,還我們尋呢!」


與、跟。如:「我他是好朋友。」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月。」
˙ㄏㄨㄛ hu(05069)
ㄏㄜˋ h(04754)
ㄏㄨㄛˋ hu(05041)
ㄏㄢˋ hn(04883)
ㄏㄨˊ h(04952)

なごむ【和む】
become calm やっと気分がなごんできたAt last he calmed down. 心のなごむような光景だったIt was a heartwarming scene.
なごやか【和やか】
和やかな 〔気心の合った〕congenial; 〔平和な〕harmonious, peaceful; 〔人が感じのよい〕amiable 和やかな光景だったIt was a peaceful sc...
なごやかな【和やかな】
〔気心の合った〕congenial; 〔平和な〕harmonious, peaceful; 〔人が感じのよい〕amiable 和やかな光景だったIt was a peaceful scene. ...
にこげ【和毛】
downy hair
やわらぐ【和らぐ】
1 〔穏やかになる〕soften; 〔適度になる〕moderate; 〔緩和される〕be eased 奥さんの説得でかたくなな態度も和らいだHis obstinate attitude was ...
やわらげる【和らげる】
1 〔穏やかにする〕soften; 〔痛みなどを〕lessen, relieve, ease; 〔なだめる〕pacify, appease; 〔適度に調節する〕temper 声を和らげたHe s...
わ【和】
1 〔合計〕the sum; 〔総和〕the total 6数の和を求めるfind [work out] the sum of six numbers 4と5の和は9であるFour and fi...
わ【和】
Japanese; Japanese-style 和食器[家具]Japanese tableware [furniture]

 

 和美

1. 猶和善。《南史·齊隨郡王子隆傳》:“性和美,有文才。”

2. 得體優美;和諧優美。 王安石 《雜著·夔》:“至於 ,則獨無所讓,而又稱其樂之和美者,何也?” 李贄 《寒燈小話》:“你看他威儀禮貌,出言吐氣,好不和美。”《東周列國志》第四七回:“昔 伏羲氏 編竹為簫,其形參差,以象鳳翼;其聲和美,以象鳳鳴。” 朱自清 《<雜詩三首>序》:“可是 中國 字都是單音,在簡短的詩形裏,要有嘽緩和美的節奏,很不易辦。”

3. 和睦美滿。 南朝 沉約 《為武帝與謝朏敕》:“羣才競爽,以致和美。” 《殺狗記·夫婦叩窯》:“從此永團圓,骨肉再和美。” 老舍 《黑白李》:“不是說咱倆老得和美嗎?”

 

 

chǎn  ㄔㄢˇ
 1. 〔~~〕形容安闲舒适,如“徒御(徒步者,御车者)~~,周邦咸鼓”。
 2. 〔~缓〕和缓,如“其乐心感者,其声~以缓”。
 3. (

 

 

蘋論:稅制最忌吃軟怕硬


馬總統昨天說,他第二任期最重要的目標,首先是追求均富,其次是推動租稅改革,落實量能課稅原則,讓收入高的人多負擔稅捐。

北歐財政可殷鑑

不僅台灣,中國的新領導班子將在今年10月接班,他們的首要工作也是均貧富。北京領導層已經明白,再不拉近貧富差距,社會動盪必嚴重威脅到共產黨統治的正當性與穩定性。
上世紀下半葉,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加速全球化,鬆綁很多財經管制的法規,使金融機構有如放出牢籠的貪婪野獸,吹起巨大的繁華泡沫,終於在2008、2009年破滅,世人至今依然對經濟前景十分悲觀。
人類做過均貧富的最大實驗,是建立共產主義政權,並在20世紀70年代達到巔峰,共產政權席捲半個地球的面積與人口;但終因對人性的理解錯誤、中 央計劃經濟對生產力的抑制、官僚的遲鈍、僵硬、貪腐及過度追求經濟平等而消滅了民間投資欲望,在人民普遍貧窮又被剝奪自由的反抗下,蘇聯東歐共產政權一夕 瓦解,證明實驗失敗。
另外一個規模較小的實驗是歐洲,尤其是北歐的社會民主體制(或稱福利國家)。該體制對中產階級和富裕階級課以重稅(平均達所得的1/2左右,瑞典甚至高達56%),提供優渥的社會福利。20世紀的北歐模式被歌頌為當代「烏托邦」,是人人羨慕的模式。
然而,在金融風暴後,北歐的過度社福已成為國家的沉重負擔,人民寧願領取失業金,也不願辛苦工作被扣一半的稅,因為失業金幾乎與工作的薪資一樣 多,逼得北歐國家裁減福利,或對福利採取更嚴格的資格限制。北歐模式的失敗與修正,給了美國反歐巴馬社福政策的政治勢力(如共和黨)充分的彈藥。

勿任富人逃漏稅

漢人政治傳統喜歡大政府──政府管理一 切,也比較傾向社會主義式的平等分配正義。所以馬總統對均富很感興趣,當做執政的最高優先。這我們贊成,但希望馬政府要拿蘇聯、東歐共產政權及北歐模式當 做殷鑑,對中產階級絕不可殺雞取卵,對富裕階層也要合法、合情、合理地課稅,否則會逼走富人的資金。最重要的是嚴控政府的貪瀆與浪費、緊縮開支,並且不能 放任富人逃漏稅。只有無能的政府才會把增加歲入的希望放在中產階級身上。


教育部國語辭典 "浮" 不過夠精緻: 補充之


漂在水上或飄在空中。如:漂浮、懸浮。詩經˙小雅˙菁菁:汎汎楊舟,載沉載浮。唐˙陳羽˙喜雪上竇相公詩:千門萬戶雪花浮,點點無聲落瓦溝。

錢鍾書 注 秦觀 {春日}:
一夕輕雷落萬絲
霽光浮瓦碧參差*

* 指綠琉璃瓦說: "浮"字描寫太陽照在光亮物體上面的反射
李商隱{戲贈張書記}詩所謂 "池光不受月"的"不受"也許是"浮"的好解釋



顯現。如:浮現、臉上浮著微笑。 
超過。如:人浮於事。禮記˙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
在水上或空中的。如:貴於我如浮雲。文選˙左思˙吳都賦:陵鯉若獸,浮石若桴。 
表面的。如:浮土、浮面。 
虛而不實的。如:浮名、浮文。 
輕佻、不沉著。如:輕浮、心浮氣躁。
(又音)ㄈㄡˊ fu(01596) 


うか・す 0 【浮かす】

(動サ五[四])
(1)浮くようにする。浮かせる。
「水に花を―・す」
(2)不安定な状態にする。
「腰を―・す」
(3)予定よりも少ない費用・手間ですませ、余りが出るようにする。
「旅費を―・す」
(4)気分を浮き立たせる。陽気にする。
「ちと踊り念仏を始めて、きやつを―・いてやらう/狂言・宗論(虎寛本)」

ういた 浮いた

浮く. 《水上に》floating; 《気分が》gay; cheerful; light(-hearted); 《軽薄な》frivolous.
~うわさ a scandal.

鲍彤:当局应和盘托出薄熙来案真相

 1. 和盤托出
 注音一式 ㄏㄜˊ ㄆㄢˊ ㄊㄨㄛ ㄔㄨ
 漢語拼音 h  p n tu  ch   注音二式 h  p n tu  ch 
 相似詞 盡情宣露  相反詞 守口如瓶
端東西連同盤子一併托出。比喻毫無保留的全部拿出來或說出來。警世通言˙卷二˙莊子休鼓盆成大道:「飯罷,田氏將莊子所著南華真經及老子道德五千言,和盤托出,獻與王孫。」。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現在除非把這事和盤托出,再添上些枝葉,或者可以激怒於他,稍助一臂之力。」亦作「全盤托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