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4日 星期日

營,撓,濡,霑濡,懸甕,猱,淋漓,猱雜,滒弱,教猱升木,



寫 這篇文章時,妮可告訴我上個周末的進帳:她和三個大人帶六個寶寶到中部的一個部落種子教師的研習營去演講,一位蒜農捐出他的大蒜,學童到街上去義賣,所 得3200元;學童義演原住民歌舞,也募得3000元;一位聽課的志工媽媽捐出1000元,一共交給她7200元。不簡單啊,不簡單。相濡以沫的愛,一點 一滴都教人珍惜。
●台灣關愛之家協會
http://www.hhat.org,電話:02-2738-9600

《法句經》卷1〈2 教學品〉第12頌:
「學先斷母,率君二臣,廢諸營從,是上道人。」(CBETA, T04, no. 210, p. 559, c3-4)
 正解
 http://yifertw.blogspot.tw/


相濡以沫
泉水乾涸,魚兒以口沫互相潤溼。語出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比喻人同處於困境,而互相以微力救助。亦作「濡沫涸轍」、「以沫相濡」。


ㄓㄢzhānㄖㄨˊ


  1. 龔書章──在双塔寺
    15小時


  2.  

    人民网—19.悬瓮建筑是怎么回事?(中国古建知识问答)

    www.people.com.cn/GB/paper39/10623/966031.html
    Translate this page
    Nov 13, 2003 - 我国有很多高山,山势向外挑悬,下部留有空间,在这里建造房屋叫做悬瓮建筑。悬瓮建筑是我国特有的,利用山下挑悬空间来建造寺庙。因山势石质 ...

領頭字
解形
《說文》:“營,市居也。宮,熒省聲。”段玉裁注:“关,各本作市。”“攷《集韻》作市,《類篇》、《韻會》作匝。蓋由古本作关,故有為市者。关居謂圍繞而居。”
注音
釋義
(一)ying2一)《廣韻》余傾切,平清以。耕部。 (1) 四圍壘土而居。《說文‧宮部》:“營,关居也。”桂馥義證:“營謂周垣。”《孟子‧滕文公下》:“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焦循正義:“市闤軍壘周关相連 皆曰營,此營窟當是相連為營穴。”《禮記‧禮運》:“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孔穎達疏:“冬則居營窟者,營累其土而為窟,地高則穴於地,地下則窟於地 上,謂於地上累土而為窟。”又指居住。《廣韻‧清韻》:“營,居也。”引申指圍繞;纏繞。《公羊傳‧莊公二十五年》:“以朱絲營社。”陸德明釋文:“營, 本亦作縈,同。”《漢書‧李尋傳》:“日中,為大臣欺誣,日且入,為妻妾役吏所營。”顏師古注:“營,謂繞也。” (2)軍壘;軍營。《字彙‧火部》:“營,軍壘為營。”《史記‧絳侯周勃世家》:“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 禮見。’”《隋書‧李密傳》:“(翟)讓欲乘勝進破其營,會日暮,(李)密固止之。”《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孔明將安營之法,一一分咐與楊儀。”
(3)扎鄄糸立營寨。《孫子‧行軍篇》:“少而往來者,營軍也。”梅堯臣注:“輕兵定營,往來塵少。”《隋書‧李密傳》:“(王)世充營於洛西,與(李)密相拒百餘日。”《續資治通鑑‧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徐)達即以師抵沂州,營於北門。”
(4)區域。《書‧召誥》:“周公朝至于洛,則達觀于新邑營。”曾萨钬云乾注:“營,營域。”《太玄‧圖》:“日月畛營,陰陽沈交。”范望注:“營,營域 也。”唐楊炯《〈王勃集〉序》:“周流窮乎八索,變動該乎四營。”又專指祠廟四旁的界限。《漢書‧郊祀志上》:“其夏六月,汾陰巫錦為民祠魏脽后土營旁, 見地如
狀,掊視得鼎。”顏師古注:“營,謂祠之兆域也。”
(5)古代部曲。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七引《三蒼》曰:“營,部也。”《後漢書‧第五倫傳》:“(第五)倫始以營長詣郡尹鮮于褒。”
(6)現代軍隊編制單位,團下連上的一級。
(7)建造;建設。如:營造;營建;營繕。《小爾雅‧廣詁》:“營,治也。”《廣韻‧清韻》:“營,造也。”《詩‧小雅‧黍苗》:“肅肅謝功,召伯營 之。”鄭玄箋:“營,治也。”《文選‧揚雄〈羽獵賦〉》:“器械儲偫,禁禦所營。”李
注引應劭曰:“營,謂造作也。”唐封演《封氏聞見記‧明堂》:“又 於明堂之側造天堂以侔佛像。大風摧倒,重營之。”《清史稿‧河渠志四》:“自五年分局至七年,營成水田六千頃有奇。”
(8)經營;管理。如:營業;國營;公私合營。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宮部》:“營,引伸之為經營,凡有所規度,皆謂之營。”《淮南子‧主術》:“執正營事,則讒佞姦邪無由進矣。”高誘注:“營,典。”宋王安石《寓言十五首》之三:“婚喪孰不供,貸錢勉爾營。”
(9)耕作。《廣雅‧釋地》:“營,耕也。”《楚辭‧天問》:“咸播秬黍,莆雚是營。”王逸注:“營,耕也。”
(10)謀求。如:營私;營生;營利;營救。《書‧說命上》:“高宗夢得說,使百工營求諸野,得諸傅巖。”唐韓愈《送窮文》:“蠅營狗苟,驅去復還。”明袁宏道《和江進之寒山寺之作》:“好花營地種,熟鳥認枝棲﹖”
(11)獲得。《廣雅‧釋詁三》:“營,得也。”《楚辭‧天問》:“何往營班祿﹖不但還來!”王逸注:“營,得也。”
(12)謀慮;思慮。《列子‧周穆王》:“尹氏心營世事,慮鍾家業,心形俱疲。”《金史‧方伎傳‧武禎附武亢》:“嘗與一學生終日相對,握籌布畫,目炯炯若有所營,見者莫測也。”
(13)度量;測度。《廣雅‧釋詁一》:“營,度也。”《呂氏春秋‧孟冬紀》:“審棺槨之厚薄,營丘壟之小大高卑薄厚之度、貴賤之等級。”高誘注:“營, 度也。”《文選‧張衡〈東京賦〉》:“掩觀九隩,靡地不營。”李
善注:“《新序》曰:營,度也。”宋王安石《潭州新學》:“營地慮工,伐楩楠櫧。”
(14)從東到西的方向、橫路或橫線。《楚辭‧劉向〈九歎‧怨思〉》:“經營原野,杳冥冥兮。”王逸注:“南北為經,東西為營。言已放行山野之中,但見草木杳冥,無有人民也。”
(15)衛護;看護。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七引《三蒼》曰:“營,衛也。”《墨子‧天志中》:“欲人之有力相營,有道相教,有財相分也。”《南史‧謝 晦傳附謝》:“所生母郭氏疾,晨昏溫凊,勤容戚顏,未嘗暫改。恐僕役營疾懈倦,躬自執勞。”《新唐書‧杜伏威傳》:“(杜伏威)嘗營護諸盜, 出為導,入為殿,故其黨愛服,共推為主。”
(16)上。《廣雅‧釋詁一》:“營,上也。”
(17)虛。《太玄‧圖》:“極為九營。”范望注:“營,猶虛也。”
(18)中醫學指營氣,即人體中飲食水穀化生的精氣,有營養滋濡作用。營、衛二氣,循行全身,內外相貫,週流不息。《靈樞經‧營衛生會》:“人受氣於穀,穀入于胃,以傳與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
(19)魂。《老子》第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河上公注:“營魄,魂魄也。”清王夫之《九昭》:“營飄颻其兮,精滒弱其不固。”自注:“營,魂也。”
(20)地名。1.古代九州之一,在今山東半島。《爾雅‧釋地》:“齊曰營州。”陸德明釋文:“案禹平水土,畫為九州,《禹貢》所言是也。”2.古十二州 之一,指今遼寧省一帶。《書‧堯典》“肇十有二州”漢鄭玄注:“舜以青州越海而分齊為營州。”3.北魏置營州,治所在今遼寧省朝陽市。唐失故地後,改治在 今河北省昌黎縣。金廢。《魏書‧地形志中》:“營州,治和龍城。太延二年為鎮,真君五年改置。”《新唐書‧地理志三》:“營州柳城郡,上都督府。本遼西 郡,萬歲通天元年為契丹所陷,聖曆二年僑治漁陽郡,開元五年又還治柳城,天寶元年更名。”
(21)通“骗鄄目”。迷惑;惑亂。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鼎部》:“營,栏借為骗鄄目。”《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夫二子營君以邪,公安得知道哉!”
則虞集釋:“孫星衍云:《說文》:‘骗鄄目,惑也。’‘營’與‘骗鄄目’聲相近。”《淮南子‧本經》:“目不於色,耳不淫於聲。”高誘注: “營,惑。”清黃遵憲《日本國志‧鄰交志一‧華夏》:“舉國之人,又趨而西,乃至目心醉,口講指畫,爭出其所儲金帛以購遠物。”
(22)姓。《廣韻‧清韻》:“營,姓。”《通志‧氏族略三》:“營氏,《風俗通》:周成王卿士營伯之後也。後漢有京兆尹營郃,望出成陽;宋朝有營道,學 究出身。”二)《集韻》玄扃切,平青匣。辯解。《集韻‧青韻》:“營,辯解也。”《莊子‧人間世》:“口將營之,容將形之。”郭象注:“自救解不暇。”
(二)cuo1 〔燭營〕見“燭”。



滒弱 添至备忘录


犹柔弱。 清 王夫之 《九昭》:“营飘颻其莫羈兮,精滒弱其不固。” 清 王夫之 周易外传·繫传下传第十二章》:“阴行于阳而触於峻岌,阳行於阴而蹈於滒弱。”


動物名。猿屬。體矮小,尾金色,臂長柔軟,善攀緣而輕捷,上下如飛。楚人稱為「沐猴」。亦稱為「獶」﹑「狨」。
一種彈琴指法。彈琴時為使左手按音圓潤富有韻味,按指在弦上往復移動,使琴聲微顫。移動較小則顫音微細,稱為「吟」,移動較大則顫音顯著,稱為「猱」。這種指法多用於節奏徐緩之處,有飛猱﹑退猱﹑撞猱﹑長猱﹑細猱等。
通"撓" 心癢難猱


猱雜
戲弄紛擾。十國春秋˙卷三十一˙南唐˙舒雅傳:「常與雅易服燕戲,侍婢,以為笑樂。」

4. 教升木
注音一式 ㄐ|ㄠˋ ㄋㄠˊ ㄕㄥ ㄇㄨˋ
漢語拼音 ji o n o sh  m 注音二式 ji u n u sh ng m
,獼猴,天生擅長攀爬樹木。教升木比喻唆使、引導惡人做壞事。詩經˙小雅˙角弓:「毋教升木,如塗塗附。」






攪擾、阻擾。如:「阻撓」。左傳˙成公十三年:「離散我兄弟,撓亂我同盟。」莊子˙駢拇:「自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於仁義。」
屈服、屈曲。如:「屈撓」、「百折不撓」。國語˙晉語二:「抑撓志以從君,為廢人以自利也。」
抓、搔。如:「撓癢」、「抓耳撓腮」。水滸傳˙第三十一回:「我的本事不要箱兒裡去取,正是撓著我的癢處。」

Mich laust der Affe!
的字面意思是"猴子撓得我好癢",如果某人這麼說,極少情況下是真有一隻猴子拿爪撓他,而是他想說"非常吃驚!"
大筆染淋漓

3. 淋漓
注音一式 ㄌ|ㄣˊ ㄌ|ˊ
漢語拼音 l n l 注音二式 l n l
溼透的樣子。唐˙韓愈˙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錢七赤藤杖歌:「共傳滇神出水獻,赤龍拔鬚血淋漓。」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那一日大雨淋漓,路上無人行走。」或作「淋離」、「淋灕」。
形容氣勢充盛酣暢。唐˙李商隱˙韓碑詩:「公退齋戒坐小閣,濡染大筆何淋漓。」宋˙陸游˙漢宮春˙羽箭彫弓詞:「淋漓醉墨,看龍蛇飛落蠻牋。」





【拼音】:rú,

【詳細解釋】:濡
     immerse;moisten;
     濡
     rú
     (1)
     古水名[RuRiver]
     濡,濡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淶。――《說文》
     (2)
     在河北省
     (3)
     尿[urine]
     病方今客腎濡,此所謂“腎痹”也。――《史記》
     (4)
     通“儒”。儒士,學者[scholar]
     海內稱之曰濡術之宗。――《濟陰太守孟郁修堯廟碑》
     少以濡術。――《尉衛卿衡方碑》
     (5)
     假借為“堧”。空地[riparianland]
     自以城池道濡麥。――《魯相史晨饗孔廟後碑》
     濡
     rú
     (1)
     沾濕[immerse;soak;ret;dip]
     不濡其翼。――《詩·曹風·候人》
     春雨露既濡。――《禮記·祭義》
     濡濯棄於坎。――《禮記·喪大記》
     今客賢濡。――《史記·扁倉傳》
     (2)
     又如:濡墨揮毫(用毛筆蘸墨寫字或作畫);濡筆(沾墨於筆);濡櫛(沾濕梳篦);濡染(沾染);濡縷(沾濕一縷);濡褐(沾濕馬 衣);濡溺(沉浸,沉溺);濡濡(濕潤;沉湎);濡渥(濕潤);濡浹(沾潤);濡沫(用唾沫來濕潤);濡沃(滋潤);濡如(雨露潤滋);濡化(滋潤化 育);濡澤(沾、潤)
     (3)
     遲緩;滯留[tarry]
     是何濡滯也。――《孟子》
     (4)
     又如:濡遲(遲滯;緩慢);濡需(苟安一時);濡跡(滯留)
     濡
     rú
     (1)
     濕的[wet]
     人塗其體、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韓非子》
     (2)
     緩慢的[slow]
     雲精無永滯,水碧豈慚濡?――南朝梁·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
     (3)
     通“軟”。柔順[soft;tame]
     羔裘如濡。――《詩·鄭風·羔裘》
     以濡弱謙下為表。――《莊子·天下》
     (4)
     又如:濡忍(柔順,容忍);濡弱(柔弱)
     濡潤
     rúrùn
     [moist]沾濕;滋潤
     濡濕
     rúshī
     (1)
     [soak]∶浸泡,泡在水裏或其他液體裏;使浸透或泡軟
     (2)
     [makewet]∶使濕;用水或其他液體浸透或弄濕
     濡滯
     rúzhì
     [stay;delay]遲延;猶豫不決
     將軍欲通媒妁,呼吸可行,何必如此濡滯。――《禪真後史》
     濡
     rú ㄖㄨˊ
     (1)
     沾濕,潤澤:~筆。~濕。~染。耳~目染。相~以沫(“沫”,唾沫,喻同處困境,以微薄之力相互救助)。
     (2)
     停留,遲滯:~滯。
     (3)
     含忍:~忍。
     鄭碼:VFGL,U:6FE1,GBK:E5A6
     筆劃數:17,部首:氵,筆順編號:44114524444132522
     immerse;moiste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