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別知賦(韓愈);詠龍鳳詩(杜甫)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別知賦
作者:韓愈 唐


公歲癸未貞元十九年冬,以監察禦史言旱饑,得罪,黜連之陽山令。明年春,至邑。連在唐屬湖南道,時楊儀之以湖南支使來,公為賦以別之。集中又有序送焉。

余取友於天下,將歲行之兩周。[1]下何深之不即,上何高之不求?紛擾擾其既多,鹹喜能而好修。[2]寧安顯而獨裕,顧厄窮而共愁。[3]惟知心之難得,斯百一而為收。[4]歲癸未而遷逐,侶蟲蛇於海陬。[5]遇夫人之來使,[6]辟公館而羅羞。[7]索微言於亂誌,[8]發孤笑於群憂。物何深而不鏡,[9]理何隱而不抽?始參差以異序,卒爛漫而同流。[10]何此歡之不可恃,遂駕馬而回。[11]山敖々其相軋,[12]樹蓊蓊其相扌。[13]雲浩浩其常浮。[14]知來者之不可以數,[15]哀去此而無由。[16]倚郭郛而掩涕,空盡日以遲留。[17]

註釋

  1.   周謂十二年。公自興元元年甲子,以中原多故,避地江南,至貞元十九年癸未,凡二十年矣,故云兩周。
  2.   好去聲。紛或作伊。紛擾或作伊紛。其或作而。鹹一作或,非是。
  3.   窮或作塞。
  4.   之或作而,斯或作在,百一或作一旦,皆非是。陸機《嘆逝賦》:「得十一於千百。」韓用此意。
  5.   陬音鯫。侶或作旅。
  6.   夫,馮無切。使去聲,將命者。
  7.   而或作以。
  8.   《前漢·藝文誌》:「昔仲尼沒而微言絕。」註:「微妙之言耳。」
  9. 跳轉 一作考。
  10. 跳轉 參差,上楚簪,下楚宜切,又楚佳切,不齊也。以或作於。爛漫本或作爛熳,或作瀾漫云。漫,莫半切,又謨官切,大水也。
  11.   遂或作卒。而或作以。,車轅也。《詩》:「五梁。」文意謂儀之訖事而反。
  12.   敖,五交切。或作{敖山}。
  13.   蓊蓊,草木茂盛的樣子/木茂也。《前漢》:「觀眾木之蓊。」扌,絞也,《儀禮》「殤之者不扌垂」註:「不絞其帶之垂者。」杜詩:「古木巃嵷枝相。」蓊音翁,又烏孔切。扌,居由切,扌或作繆雨浪浪其不止,《楚辭》:「沾余襟之浪浪。」並音瑯。
     2. 
     注音一式 ㄨㄥˇ ㄅㄛˊ
     漢語拼音 w n  b   注音二式 w ng b 
    草木茂盛的樣子。唐˙柳宗元˙閔生賦:「山水浩以蔽虧兮,路勃以揚氛。」或作「葧」。
  14.   江淹《別賦》云:「風蕭蕭而異響,雲漫漫兮奇色。」公此頗效其體。雲或作雪。浩浩或作活活。其或皆作而。
  15.   《楚辭·哀時命篇》:「亻來者不可與期。」淵明《歸去來辭》:「知來者之可追。」數,頻也。《論語》:「朋友數,斯疏矣。」數音朔。或無者字,或無之字,皆非是。里仁第四.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子游說:「事奉國君過於頻煩瑣碎,臣下就會自取其辱。和朋友交往過於親密煩瑣,朋友 ...
  16.   而或作以。
  17.   而或作其。
    杜甫詠龍鳳詩
    作者:黃 坤 堯(香港中文大學)  阅读次数:1209  更新时间:2012-7-8
     
    一、     龍鳯意象和象徵
    龍鳳是中華民族永恆的圖騰,象徵神聖、尊貴、變化和祥瑞,現在我們仍然自稱 為「龍的傳人」。所謂「龍鳳呈祥」,則是指國泰民安,君臣相得,夫妻和合,人才湧現,呈現出太平盛世的景象。龍鳯並不是現實的生物,沒有具體的形相,而是 傳說中的神物,表達想像中美好的願望,例如「飛龍在天」,「鳳凰來儀」等,恰巧天造地設的,構成中國皇權的最高象徵,老百姓完全不能使用,否則僭越犯上, 可以是死罪。現在我們看到的龍鳳全是虛構出來的圖像,獨一無二的,超越於現實的眾生萬物之上。杜甫詩中龍鳯連用的只有一次,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八月在歸家途中寫的〈行次昭陵〉云:「讖歸龍鳳質,威定虎狼都。」注引《舊唐書.太宗紀》稱太宗方四歲,有書生見之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1] 此聯即用以摹寫帝王氣象、威儀容貌,以及太宗皇帝的文治武功,書生的預言中隱藏「世民」二字,殆出天授。
    杜甫的詠物詩十分出色,寫下了很多詠馬、詠鷹的作品,精神抖擻,橫掃六合,同時更有寓志寄意的作用,可以折射出杜甫的不同階段的生命境界。[2] 這 些都是寫實之什,充滿血肉實感,而融入自我的形象和情意,令人感動。至於龍鳳之作,則全出虛擬和想像,創新意念,富有象徵意義,洋溢著濃郁的生命情調。其 實,無論是寫龍、鳳或詠馬、鷹,雖然虛實不同,但同樣都是塑造典型,將現實材料經過篩選、概括、集中和深化的處理,加工提煉,表現神采。

    二、     杜甫詠龍諸詩
           龍是傳說中的神物,用作皇帝的象徵,例如「豺狼在邑龍在野」、[3]「龍喜出平池」、[4] 龍顏、龍種等;有時也代表人才,例如龍虎、夔龍。杜甫直接寫龍的詩句亦多,例如「晚來橫吹好,泓下亦龍吟」(〈劉九法曹鄭瑕邱石門宴集〉)、「鳥驚出死樹,龍怒拔老湫」(〈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防禦判官〉)、「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夢李白二首〉其一)、「赤岸水與銀河通,中有雲氣隨飛龍」(〈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秋興八首〉其四)、「江天漠漠鳥雙去,風雨時時龍一吟」(〈灩預〉)、「龍以瞿唐會,江依白帝深」(〈雲〉)、「鳥雀苦肥秋粟菽,蛟龍欲蟄寒沙水」(〈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遞近呈蘇渙侍御〉)諸詩,[5] 摹寫龍的各種形象,分別蟄居於泓下、老湫、波浪、雲氣、秋江、風雨、瞿唐、寒沙水之中,性情各異,出沒無常,感覺不同,姿態亦變。
    杜甫的詠龍詩主要有〈渼陂行〉、〈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其六) 、〈萬丈潭〉四首,[6] 都是以瀑布或潭水為背景,隱約中透視神龍出沒的感覺。有時要營造神秘的場景和氣氛;有時象徵大唐王朝風雨飄搖、深不可測的變局,屬於預言性質,隱喻大禍將臨的感覺;有時又揭示杜甫深受壓抑的精神狀態。前兩首天寶末年(753-755)在長安作,風雨欲來;後兩首乾元二年(759)作於同谷,更是安史亂後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杜甫流落荒山之中,一家人掙扎求存,甚至快將餓死了。
    杜甫寫渼陂的詩有〈與鄠縣源大少府宴渼陂〉、〈城西陂泛舟〉、〈渼陂行〉、〈渼陂西南臺〉四首;晚年〈秋興八首〉最後一首亦有「紫閣峰陰入渼陂」之句,[7] 可見他對長安這一方的勝地懷念不已。王嗣奭引《雍大記》云:「渼陂在鄠縣西五里,水出終南山谷,合胡公泉,其周一十四里。」又引胡松《遊記》云:「渼陂上為紫閣峰,峰下陂水澄湛。環抱山麓,方廣可數里,中有芙蕖鳧雁之勝。」[8] 現在山水尚存,風光依舊,尋幽訪勝,還保留一些原始的感覺。〈渼陂行〉云:
    岑參兄弟皆好奇。攜我遠來遊渼陂。天地黤慘忽異色,波濤萬里堆琉璃。
    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興極憂思集。鼉作鯨吞不復知,惡風白浪何嗟及。
    主人錦帆相為開。舟子喜甚無氛埃。鳧鷖散亂櫂謳發,絲管啁啾空翠來。
    沈竿續縵深莫測。菱葉荷花淨如拭。宛在中流渤澥清,下歸無極終南黑。
    半陂已南純浸山。動影褭窕沖融間。船舷暝戛雲際寺,水面月出藍田關。
    此時驪龍亦吐珠。馮夷擊鼓群龍趨。湘妃漢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無。
    咫尺但愁雷雨至。蒼茫不曉神靈意。少壯幾時奈老何,向來哀樂何其多。
    天寶十二載(753)六月,鄠縣源少府邀約杜甫及岑參、岑秉兄弟同遊渼陂賦詩,[9] 其 中尤以杜甫這一首七古最為傑出。詩分七段,每段四句,各用一部韻,大致平仄相間。首段突出「好奇」的主題,天地黯慘,表現探秘之意。第二段從惡風白浪中出 發,不畏艱險。第三段天朗氣清,絲管悠揚,漸入佳境。第四段寫終南山的倒影,像是深不可測似的,而荷花盛開,清幽明淨。第五段寫船邊在雲際山太安寺上擦身 而過,月亮也要從藍田縣的秦嶢關出來了,遊興極佳,充滿動感。第六段夜色蒼茫之中,忽然幻出驪龍吐珠的景象,而群龍爭趨,仙姬歌舞,金光閃爍,更為熱鬧, 自是整日旅程的高潮。末段天心難測,擔心雷雨將至,華年已逝,興盡悲來。楊倫論云:「只平敘一日遊景,而滉漾飄忽,千態並集,極山岫海潮之奇,全得屈騷神 境。」[10]此 詩有點像現代主義的筆法,情緒變化多端,山光水色,或明或暗,閃爍不定。第六段的吐珠情節,更有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感,自是非一般的旅遊見識。王嗣奭云: 「『驪龍』數語,亦以意想得之,亦喜亦驚。」全詩以「好奇」起,「哀樂」收,平地波瀾,百感交雜,充滿象徵意味,具有印象派光影奇幻、神變莫測的感覺。德 國.莫芝宜佳云:「杜甫詩中的映像因其紛繁多樣而很難描繪,儘管非常逼真,有時卻有一種神秘的美,常常是搖擺著的或者甚至完全翻倒,而且轉瞬即逝。」[11]
           又〈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云:
    東山氣鴻濛,宮殿居上頭。君來必十月,樹羽臨九州。陰火煮玉泉,噴薄漲巖 幽。有時浴赤日,光抱空中樓。閬風入轍跡,曠原延冥搜。沸天萬乘動,觀水百丈湫。幽靈斯可怪,王命官屬休。初聞龍用壯,擘石摧林丘。中夜窟宅改,移因風雨 秋。倒懸瑤池影,屈注滄江流。味如甘露漿,揮弄滑且柔。翠旗澹偃蹇,雲車紛少留。簫鼓蕩四溟,異香泱漭浮。鮫人獻微綃,曾祝沈豪牛。百祥奔盛明,古先莫能 儔。坡陀金蝦蟆,出見蓋有由。至尊顧之笑,王母不肯收。復歸虛無底,化作長黃虯。飄颻青瑣郎,文彩珊瑚鉤。浩歌淥水曲,清絕聽者愁。
    這首詩一般都編為天寶十四載(755)作,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之前。[12]楊倫注:「湯東,驪山溫湯之東也,以龍所居,故謂之龍湫。此往奉先時作。」即安史之亂爆發的前夕,杜甫似有山雨欲來的預感。郭給事即郭納,十二月在陳留太守任,為安祿山所執。[13]當時王維(699-759)亦任給事中,有〈酬郭給事〉詩。[14]杜 詩分四段,東山即驪山,龍湫上有懸瀑,下有深潭,猶言龍潭。首段摹寫溫泉周圍的景色,「光抱空中樓」一句,愈見奇幻;而「幽靈斯可怪」一句,則是觀賞靈湫 瀑布時的詭異感覺,杜甫欲言又止。第二段由「初聞龍用壯」至「古先莫能儔」,忽發奇想,專寫龍的出沒,山搖地動,簫鼓並奏,鮫人曾祝爭獻賀禮,而百祥迎駕 的場面也很壯觀。[15]第 三段映射現實人事,金蝦蟆和長黃虯都是安祿山的不同化身,居心叵測,可能會有所圖謀,但唐天子,以至王母貴妃仍在酣夢之中,不以為意。杜甫點到即止,即轉 入末段四句,回應郭給事的文采風流,詩作蘊含深意,而「清絕聽者愁」一句,引發讀者的共鳴情緒,當然也是這首詩的主旋律了。此詩專用象徵手法,光怪陸離, 充滿現代主義的色彩,這在杜詩中也是難得一見的作品。楊倫眉批引邵子湘云:「靈秀漭滉,實杜集之奇作。」沈確士云:「難顯言者,每以隱語出之,最得詩人之 體。」朱鶴齡(1606-1683)云:「此詩直陳溫湯事,而風刺自見。其憂亂之意,情見乎辭,當與〈慈恩寺〉「迴首叫虞舜」數語,及〈奉先詠懷〉「凌晨過驪山」一段參看。」[16]
    乾元二年(759)〈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其六) 亦為奇作,詩云:
    南有龍兮在山湫。古木巃嵷枝相樛。木葉黃落龍正蟄,蝮蛇東來水上遊。我行怪此安敢出,拔劍欲斬且復休。嗚呼六歌兮歌思遲,溪壑為我回春姿。[17]
           此詩 作意跟前詩相似,亦用象徵手法。「南有龍兮在山湫」即萬丈潭,「木葉黃落龍正蟄」則暗示國運的風雨飄搖,而「蝮蛇」很容易就指向安史叛軍了。此詩比較特別 的是末尾兩句,杜甫揮劍斬蛇,決心對抗橫逆之後,精神為之一振,忽然感覺到周圍的歌聲從容婉轉,洋溢著一片春天的柔媚氣息,在同谷七歌冬陰愁慘的垂死邊緣 中蘊釀出生命的神光。同時又有〈萬丈潭〉云:
    青溪合冥莫,神物有顯晦。龍依積水蟠,窟壓萬丈內。跼步凌垠堮,側身下煙 靄。前臨洪濤寬,卻立蒼石大。山危一徑盡,岸絕兩壁對。削成根虛無,倒影垂澹濧。黑知灣澴底,清見光炯碎。孤雲到來深,飛鳥不在外。高蘿成帷幄,寒木累旌 旆。遠川曲通流,嵌竇潛洩瀨。造幽無人境,發興自我輩。告歸遺恨多,將老斯遊最。閉藏修鱗蟄,出入巨石礙。何當暑天過,快意風雲會。
           楊倫引《方輿勝覽》云:「在同谷縣東南七里,俗傳有龍自潭飛出。」[18]〈萬丈潭〉一氣呵成,可以不必分段。其實細分之亦見章法。全詩四句一段,共七段,二十八句。首段四句認定萬丈潭深不可測,其下有龍窟,潛藏不出。第二至五段分寫洪濤、[19]山 勢、深邃、樹林等諸般景色,刻劃細緻。第六段「造幽無人境」寫當日的遊興淋漓盡致,掃除內心積壓已久的鬱結,精神一振。末段再寫潛龍,正在等待暑天的來 臨,要衝破巨石的層壓,飛龍在天,風起雲湧。楊倫眉批分為三段:「首二句領全篇。中間詳敘景,申上青溪合冥寞。末歎遊潭之勝,轉應神物有顯晦。」簡單中亦 見要旨。又引蔣弱六云:「字句章法,一一神奇,發秦州後詩,此首尤見捕虎全力。」[20]案 此詩多用五仄句,例如「窟壓萬丈內」、「岸絕兩壁對」、「發興自我輩」、「出入巨石礙」四句,而「前臨洪濤寬」則為五平句;其他四平四仄之句亦多,例如 「削成根虛無」、「黑知灣澴底」、「神物有顯晦」、「飛鳥不在外」等,音節大拗,構成一種重壓,而神物之龍最後也要衝破層層險阻而出,感受一種快意風雲的 感覺。「清見光炯碎」一句在黑暗之中隱約透視到光明的所在,愈顯幽秘。〈萬丈潭〉成為杜甫詠龍諸詩的結穴,而「造幽無人境,發興自我輩」更寫出了人與龍的 精神契合,由潛龍到飛龍,獲得了精神上的大解脫,在人生的旅途上重新出發,自為入蜀以後的杜詩創新局面。

    三、     杜甫詠鳯諸詩
    杜甫第一首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皇」,[21]可是並沒有流傳下來,但杜甫以後還是陸續寫了很多歌詠鳳凰的詩,而且都很特別,寓意深刻,亦得四首。肅宗乾元二年(759)十 月,杜甫帶著一家大小由秦州向同谷出發,寫下了紀行詩十二首:〈發秦州〉、〈赤谷〉、〈鐵堂峽〉、〈鹽井〉、〈寒峽〉、〈法鏡寺〉、〈青陽峽〉、〈龍門 鎮〉、〈石龕〉、〈積草嶺〉、〈泥功山〉、〈鳳凰臺〉。諸詩內容豐富、寫法多變,元氣渾淪,光怪迸發,詳細地紀錄沿途風光,山川景物色澤鮮妍;同時更展現 出豐富善感的內心世界,想像深刻,意象翩飛,借題發揮,刻劃生動,可以表現廣義的「詩史」概念。〈鳳凰臺〉云:
    亭亭鳳凰臺,北對西康州。西伯今寂寞,鳳聲亦悠悠。山峻路絕蹤,石林氣高 浮。安得萬丈梯,為君上上頭。恐有無母雛,飢寒日啾啾。我能剖心血,飲啄慰孤愁。心以當竹實,炯然無外求。血以當醴泉,豈徒比清流。所重王者瑞,敢辭微命 休。坐看綵翮長,舉意八極周。自天銜瑞圖,飛下十二樓。圖以奉至尊,鳳以垂鴻猷。再光中興業,一洗蒼生憂。深衷正為此,群盜何淹留?
    楊倫引《水經注》云:「鳯溪水上承蜀水於廣業郡,南逕鳯溪,中有二石雙高,其形若闕,漢世有鳯皇棲其上,故謂之鳯凰臺。」又引《方輿覽勝》:「在同谷東南十里。」[22]此 詩運用報告文學的寫作手法,杜甫似是以記者的身分,向讀者報導他在由秦州往同谷路上的聞見。鳳凰臺本來只是一座高臺的名字,但杜甫卻想像在兵荒馬亂的現實 時世中,山上會有一隻失去母親的小鳳凰,正在垂死掙扎。因此,杜甫就義不容辭的,竭盡心血哺養小鳳凰,洋溢著一片熱情入世的奉獻精神。鳯凰乃王者祥瑞的象 徵,終極目標當然就是挽救蒼生,期待太平。末二句揭出作意,或有蛇足之感。[23]其實杜甫嚴正地帶出致亂的原因,也就明確地宣示對群盜的厭棄之情了,正邪對決,是非分明。黃奕珍認為:「詩篇至最後兩句時,從一開頭即全力營造的想像故事與美好的中興局面戞然而止,『群盜何淹留』既指明了現實的殘酷,也扮演了力道千鈞的斧槌,槌碎了杜甫之前所作的美夢。」[24]點出作意,更能顯出議論的力度。詩中雖然參用了寓言的手法,想入非非,但卻具有嚴肅的寫實意義。張上若云:「此公欲舍命荐賢,以致太平,因過鳳凰臺而有感也。殆即指房琯、張鎬輩。」[25]稍嫌附會,不必過於坐實。浦起龍云:「是詩想入非非。要只是鳳臺本地風光,亦只是杜老平生血性。不惜此身顛沛,但期國運中興。刳心瀝血,興會淋漓,為十二詩意外之結局也。」[26]黃 奕珍亦云:「〈鳯凰臺〉一詩中的『鳯凰』基本上採用了『岐山鳴鳯』中作為興國祥瑞、來歸君子的意義,以喻示王者之受天命,再加上『鳳雛』所指涉的胸懷大 略、能協贊邦國之俊才賢士,大量融合了相關的典故,以奇幻的想像情節來寓託杜甫個人的孤憤與忠誠,其情節之安排超越了傳統中鳯凰的文化含義,形成詩人特有 的表意方式。」[27]浦、黃二家分別析論杜詩的章法安排及情節結構,深具創意,更可以加強我們對〈鳯凰臺〉一詩的解讀。
    肅宗上元二年(761),杜甫住在成都草堂,寫下了〈病柏〉、〈病橘〉、〈枯椶〉、〈枯柟〉四詩,考察國家盛衰之間的社會病變。〈病柏〉云:
    有柏生崇岡,童童狀車蓋。偃蹇龍虎姿,主當風雲會。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豈知千年根,中路顏色壞。出非不得地,蟠據亦高大。歲寒忽無憑,日夜柯葉改。丹鳳領九雛,哀鳴翔其外。鴟鴞志意滿,養子穿穴內。客從何鄉來,佇立久吁怪。靜求元精理,浩蕩難倚賴。
    楊倫認為「四詩寄託深遠,語意沈鬱。」[28]案古柏、碧梧都是鳯凰的託身之所,[29]韓 成武云:「詩的前六句用柏樹的茂盛身姿以比擬大唐盛世景象。」中間十句「寫出了安史之亂對唐王朝的猛烈衝擊。」「丹鳯是喻指賢者,另外,在中國古代文化 中,鳯凰又是祥瑞之鳥,是國家興旺的象徵。」「因此,無論詩中的丹鳳喻指賢者還是象徵祥瑞,『丹鳯領九雛,哀鳴翔其外』都是在寫盛世已去。」「〈病柏〉的 結尾四句,寫一位不知來自何鄉的老人,面對這棵病柏發出浩歎和疑問,千年巨樹竟然毀於一旦,求索天地間的道理,深感浩渺難測。這是杜甫對大唐王朝的衰落表 達的惋惜和無奈之情。」[30]詩中柏樹與鳯凰兩組意象相互依存,其實也就揭示了國家與人民之間的關係。末二句反求諸己,抵抗外患,乃是杜甫研究治亂所得,通於淵微。
    代宗廣德元年(763),杜甫流落梓州,感於世變,因有〈述古三首〉之作,議論社會人事的諸般現象。其一云:
    赤驥頓長纓,非無萬里姿。悲鳴淚至地,為問馭者誰。鳳凰從東來,何意復高飛。竹花不結實,念子忍朝饑。古時君臣合,可以物理推。賢人識定分,進退固其宜。
           此詩分為三段,前二段用了兩組不同的意象:赤驥缺乏馭馬的英雄,而鳯凰雖然從東方飛來,可是面對災荒,也只能捱飢抵餓。末段總結經驗,議論君臣遇合及賢人進退之道。楊倫眉批云:「諷切時事,皆關治要,天地間有用文章。」[31]
    晚年杜甫的詩作中,鳯凰翩飛,繚繞湖湘,往往都帶出豐富的想像。例如「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鵾鵬」,[32]雖然用的是《莊子.逍遙游》中的故事,但「鯤鵬」亦屬古代的鳯凰一族,寓意是展翅高飛。[33]又「南岳配朱鳥,秩禮自百王。歘吸領地靈,鴻洞半炎方。」[34]朱鳥亦為鳯凰,她就是山形綿亙數百里南岳炎方的保護神。至於「北風破南極,朱鳳日威垂」、「靈鳳在赤霄,何當一來儀」二聯,[35]則用比興的手法,前者暗示殺氣太重,人才凋零;後者則有求仙之意,渴望高人。但最特別的還是大曆四年(769)歲暮在潭州作的〈朱鳳行〉云:
    君不見瀟湘之山衡山高。山巔朱鳳聲嗷嗷。側身長顧求其曹。翅垂口噤心甚勞。下愍百鳥在羅網,黃雀最小猶難逃。願分竹實及螻蟻,盡使鴟鴞相怒號。[36]
    杜甫要化身為朱鳳,在天上飛翔,但他仍然悲憫在羅網中的百鳥,連最小的黃雀 也逃不過煎熬的命運。因此,他情願激怒鴟鴞,希望能擠出一些竹實分給螻蟻,挽救眾生。全詩憑空想像,但卻直接指向一個貧富不均的現實社會,自然也帶有激烈 的反抗意識了。仇兆鰲論云:「〈朱鳳行〉,自傷孤棲失志也。」[37]楊倫眉批引李子德云:「悲天憫人,託物起興。」蔣弱六云:「朱鳯言其胸襟之闊。」可見這首詩最能說明杜甫晚年的意識形態,諸家所論雖得要領,可是失之溫柔敦厚,未能充分表達杜甫心中的一團怒火。

    四、     結論
    上文分別選講杜甫吟詠龍、鳯的詩歌各四首,有些全首以龍鳯為吟詠的對象,有 些只是詩中的一組意象,當然這也構成了詩中重要的情節,不徒是比興的作用。諸詩雖然託興於神物,但除了〈渼陂行〉以「驪龍吐珠」、「群龍趨」表現熱鬧的歌 舞場面,〈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象徵君德之外,其他六首寫的幾乎都是國家社會的眾生百態。例如詠龍的意象往往是潛藏於山湫或潭水之中,承受重壓,表現一 種委屈的姿態,希望能夠衝出重圍,實在足以反映杜甫寫作時壓抑已久,不吐不快的精神狀態,期待「溪壑為我回春姿」、「當何暑天過,快意風雲會」,主導季節 的變換。至於鳯凰諸詩的意象,杜甫人神合一,物我一體,他已經由潛龍一躍化身而為飛鳯,高飛在上,忍受朝飢,或照顧無母的雛鳯,或領著九隻雛鳯,甚至下愍 百鳥,以至黃雀、螻蟻等,激怒鴟鴞,目的就是要俯視一切人間的罪惡,打抱不平,申張正義。
    這裏值得注意的,就是杜詩早年多用龍的意象,但自乾元二年(759)由 同谷入蜀路上所寫的〈萬丈潭〉、〈鳯凰臺〉詩以後,杜甫就多改寫鳯凰的意象了,而杜詩也由沈鬱而轉趨激烈,希望為民請命,戰勝邪惡,例如「我行怪此安敢 出,拔劍欲斬且復休」、「我能剖心血,飲啄慰孤愁」、「客從何鄉來,佇立久吁怪」等。杜甫心中的邪惡不光是指安史叛軍,他反求諸已,檢討當前社會眾生的病 變,考察興衰致亂的原因,實在是源於一種不公義的社會制度所致。鳯凰再生的意義就是要協助弱勢社群,敢於對抗橫逆,不屈不撓,深具自信,表現堅韌的戰鬥精 神。
    自古以來,龍鳯意象多用來象徵君德,例如「讖歸龍鳳質」、「豺狼在邑龍在 野」、「龍喜出平池」、「初聞龍用壯」、「木葉黃落龍正蟄」、「西伯今寂寞,鳯聲何悠悠」、「鳯以垂鴻猷」等可以顯示君象之外,其他大多數寫的都是人事。 甚至龍鳯意象更成了杜甫個人專用的心靈圖象,例如「龍依積水蟠」、「山巔朱鳯聲嗷嗷」等,代表一種由屢受壓抑以至超升的精神境界。王大有《龍鳳文化源 流》:「秦漢到隋唐間,龍鳳並不為皇家所壟斷,在使用規格上也沒有那麼嚴格的限制,鳳也仍不失為雄主的氣概。只是到元、明、清時期,龍鳯才為皇家壟斷,並 有了嚴格的規定,鳳也變成柔媚嬌娜之姿。」[38]杜詩恰好就具有這種龍鳯之姿的特質,表現鉅大的創新理念及承擔精神,超出於所有詩人之上,同時更寫出龍鳯意象所獨具的魅力,豐富龍鳯的象徵意義了。



    [1] 參杜甫(712-770)著,楊倫(1747-1803)箋注:《杜詩鏡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12),頁164。劉昫(887-946)等撰:《舊唐書.本紀.太宗上》(北京:中華書局,19755),頁21
    [2] 杜甫早年有〈房兵曹胡馬〉云:「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畫鷹〉云:「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杜詩鏡銓》,頁6。歐麗娟列出杜詩的意象主題有竹之意象-堅貞自守的人格表現、花之意象-「界限經驗」的深層展露、月之意象-心靈狀態與生命情境的形象表達、鷗鳥意象-人生歷程變化的軌跡、大鯨意象-存在意向與創作理想的具體化、鷙鳥意象-快意豪烈的俠義追求六類,參《杜詩意象論》(臺北:里仁書局,199712)
    [3] 杜甫〈哀王孫〉云:「高帝子孫盡龍準,龍種自與常人殊。豺狼在邑龍在野,王孫善保千金軀。」《杜詩鏡銓》,頁121
    [4] 杜甫〈宿昔〉云:「宿昔青門裏,蓬萊仗數移。花嬌迎雜樹,龍喜出平池。落日留王母,微風倚少兒。宮中行樂秘,少有外人知。」楊倫引《明皇十七事》云:「天寶中,興慶池小常出遊宮垣水溝中,蜿蜒奇狀,靡不瞻睹。」《杜詩鏡銓》,頁823。吳喬(1611-1695)《圍爐詩話》論云:「子美只〈宿昔〉一篇,壓倒太白〈清平調詞〉、〈宮中行樂詞〉諸詩。」郭紹虞(1893-1984)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2),頁588
    [5] 《杜詩鏡銓》,頁3,147,231,327,645,770,856,995
    [6] 《杜詩鏡銓》,頁76,105,298,300
    [7] 《杜詩鏡銓》,頁75,77,648
    [8] 王嗣奭(1566-1648)撰:《杜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8),頁26
    [9] 案岑參(715-770)天寶十載(751)歸長安。十一載(752)秋與高適(700-765)、薛據、杜甫、儲光羲(707?-760?)等同登慈恩寺塔賦詩。十二載夏日與鄠縣源少府及杜甫等泛舟渼陂,有〈與鄠縣群官泛渼陂〉、〈與鄠縣源少府泛渼陂〉五律二詩。十三載(754)四月充安西北庭節度判官,隨封常清(?-755)赴北庭。劉開揚(1919-)論〈渼陂行〉云:「黃鶴、仇兆鰲均繫於天寶十三載,然十三載四月岑參已赴北庭,恐當是十二載事。」《岑參詩集編年箋註》(成都:巴蜀書社,199511),頁13
    [10] 《杜詩鏡銓》,頁77
    [11] 莫芝宜佳(Monika Motsch[1942-])著、馬樹德(1944-)譯:《管錐篇與杜甫新解》(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1),頁281
    [12] 王嗣奭云:「此詩舊譜天寶十二年作,此時祿山已隱然有反兆,而借蝦蟆以發之,似亦有理。」《杜臆》,頁30
    [13] 歐陽修(1007-1072)、宋祁(996-1061)撰:《新唐書.本紀第五.玄宗》稱天寶十四載十二月辛卯,安祿山「陷陳留郡,執太守郭納」。(北京:中華書局,19752),頁151
    [14] 參陶敏(1938-)、傅璇琮(1933-)著:《唐五代文學編年史.初盛唐卷》(瀋陽:遼海出版社,199812),頁921。又楊文生編著:《王維詩集箋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9),頁247
    [15] 王嗣奭云:「至簫鼓、異香,亦紀祭龍時事,故下文接以『獻微綃』、『沈豪牛』。《杜臆》,頁30
    [16] 《杜詩鏡銓》,頁106-108
    [17] 《杜詩鏡銓》,頁298
    [18] 《杜詩鏡銓》,頁300。黃奕珍〈論《鳯凰臺》與《萬丈潭》「鳯」、「龍」之象徵意義〉云:「照蔡夢弼的說法,鳳凰臺和萬丈潭其實位居一處:『同谷有鳯凰潭,一名萬丈潭,蓋兩山危立,其下泓澄萬丈』,因此這兩首詩是在同一個地方所寫的。」《杜甫自秦入蜀詩歌析評》(臺北:里仁書局,20053),頁102
    [19] 王嗣奭云:「峽〔指龍峽〕旁有潭,其深莫測,曰萬丈潭,乃知『前臨洪濤寬』,即嘉陵江也。」《杜臆》,頁113
    [20] 《杜詩鏡銓》,頁300
    [21] 杜甫〈壯遊〉,《杜詩鏡銓》,頁696
    [22] 《杜詩鏡銓》,頁295
    [23] 王嗣奭云:「篇末二句可汰。」《杜臆》頁112。李汝倫(1930-)〈說 杜詩的《鳳凰臺》〉云:「『深衷正為此』則是詩人的自我表白。詩人的『深衷』原本該在形象流程中自然顯露,又何須站出來自我表白?這類自我表白,從來沒有 成功的例子,都是蒼白的、概念的。……至於『群盜何淹留』則是蛇足。詩人原意指安史之亂中的群盜應該掃除,但在這一片想像、幻覺的文字裏,在詩所營造的環 境氣氛中,它突如其來,看不出有甚麼邏輯聯繫,讀者的想像跟不上。」《詩詞》,廣州詩社2004年第三期,20041月。
    [24] 《杜甫自秦入蜀詩歌析評》,頁91
    [25] 《杜詩鏡銓》,頁296
    [26] 浦起龍(1679-?)著:《讀杜心解》(北京:中華書局,19783),頁80。案「刳心瀝血」一句,楊倫引文作「奇情橫溢」,《杜詩鏡銓》,頁296
    [27] 《杜甫自秦入蜀詩歌析評》,頁91
    [28] 《杜詩鏡銓》,頁369-370
    [29] 〈古柏行〉云:「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宿鸞鳯。」又〈秋興八首〉其八亦云:「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杜詩鏡銓》,頁600,648
    [30] 韓成武(1945-)〈《病柏》為大唐盛世及其轉衰塑形〉,《杜甫新論》(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76),頁174-178。又李西崖〔李東陽,1447-1516〕曰:「此傷房次律〔房琯,697-763〕之詞。中興名相,一旦竟為賀蘭進明所壞也。房為融之子,再世秉鈞,故曰出非不得地。」《杜詩鏡銓》,頁370
    [31] 《杜詩鏡銓》,頁454
    [32] 〈泊岳陽城下〉,《杜詩鏡銓》,頁951
    [33] 古文字「鵬」、「鳯」的形音相通,杜甫〈贈虞十五司馬〉云:「佇鳴南嶽鳯,欲化北溟鯤。」《杜詩鏡銓》,頁362。形容氣質品格,或說二者有別。莫礪鋒(1949-)〈杜 甫的詠物詩〉云:「同樣是寫鳥,杜甫最喜歡寫鳯凰,李白最喜歡寫大鵬。鳯是古代儒家認可的祥瑞,周文王要興起了,就有『鳯鳴岐山』。孔子臨終時說『鳯鳥不 至』,鳯鳥為甚麼不來啊?而大鵬鳥是道家的象徵,莊子認為它是一種絕對自由的象徵,自由自在,無所依賴。所以李白喜歡寫鵬,杜甫喜歡寫鳯,這說明他們的思 想傾向是不同的。」《杜甫詩歌演講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1),頁233
    [34] 〈望岳〉,《杜詩鏡銓》,頁974
    [35] 〈北風〉、〈幽人〉二詩,《杜詩鏡銓》,頁1000
    [36] 《杜詩鏡銓》,頁1005
    [37] 仇兆鰲(1638-1717)注:《杜詩詳注》(北京:中華書局,197910),頁2038
    [38]《龍鳳文化源流》,頁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