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澹 部首 水 部首外筆畫 13 總筆畫 16 | |||||||||||||||||||||
注音一式 ㄉㄢˋ | |||||||||||||||||||||
漢語拼音 d n | 注音二式 d n | ||||||||||||||||||||
|
微雲澹河漢
疏雨滴梧桐
貫 雲石(1286~1324)元代散曲作家。 字浮岑,號成齋,疏仙,酸齋。
貫雲石說: “我酸,你就應該澹。”從那以後, 楊朝英果然自號澹齋了
齡/見背
1969年再版題記:"憶在髫齡之年......先君子.....今見背亦三十載矣"
3. 背 部首 肉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9 | ||||||||||||||||||||||||||||||||||||||||||||||
注音一式 ㄅㄟ | ||||||||||||||||||||||||||||||||||||||||||||||
漢語拼音 b i | 注音二式 b i | |||||||||||||||||||||||||||||||||||||||||||||
|
背巾圖示 (現代)
Ken Yifertw (台語與佛典) - 1 天前
. 見背 | ||||
注音一式 ㄐ|ㄢˋ ㄅㄟˋ | ||||
漢語拼音 ji n b i | 注音二式 ji n b i | |||
|
90. 酸 部首 酉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4 | ||||||||||||||||||||||||||||
注音一式 ㄙㄨㄢ | ||||||||||||||||||||||||||||
漢語拼音 su n | 注音二式 su n | |||||||||||||||||||||||||||
|
大苦,豉也。辛謂椒薑也。甘謂飴蜜也。言取豉汁調和以椒薑鹹酢。和以飴,蜜。則辛甘之味皆發而行也。釋名曰。豉,嗜也。
領頭字
| |
---|---|
酸 | |
解形
| |
《說文》:“酸,酢也。從酉,魇聲。關東謂酢曰酸。黹田酉魇伛,籀文酸從畯。”段玉裁注:“黹田酉魇伛,籀文酸從畯,畯,聲也。” | |
注音
|
釋義
|
(一)suan1《廣韻》素官切,平桓心。元部。 | (1)
醋。《說文‧酉部》:“酸,酢也。關東謂酢曰酸。”《廣韻‧桓韻》:“酸,醋也。”馬宗霍《說文解字引方言攷》卷四:“許君不訓酸為醯,而訓酸為酢,且以
關東系之者,蓋周人謂酸為醯,漢人謂醯為酢,而關東方俗語又謂酢為酸也。”《楚辭‧宋玉〈招魂〉》:“大苦鹼酸,辛甘行些酸,辛甘行些。”朱熹注:“酸,
酢也。”
(2)酸味。《改併四聲篇海‧酉部》引《川篇》:“酸,醋味也。”清王筠《說文句讀‧酉部》:“酸,許君以酸為醋之別名,蓋以‘曲直作酸’為引申
之義。”《書‧洪範》:“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孔傳:“酸,木實之性。”孔穎達疏:“木生子實,其味多酸,五果之味雖殊,其為酸一也,是木實之性然
也。”唐杜甫《解悶十二首》之十:“京華應見無顏色,紅顆酸甜只自知。”《西遊記》第一回:“紅綻黃肥熟梅子,味果香酸。”又酸水。《素問‧至真要大
論》:“心痛目赤,欲嘔。嘔酸偻飢。” (3)暑浥之酸氣。《荀子‧正名》:“香臭芬鬱腥臊洒酸奇臭以鼻異。”楊倞注:“酸,暑浥之酸氣也。” (4)悲痛。《正字通‧酉部》:“酸,悲痛亦曰酸。”晉陸機《感時賦》:“矧余情之含瘁,恒者钫見物而增酸。”唐韓愈《賀冊尊號表》:“銜酸抱痛,且恥且慚。”茅盾《故鄉雜記‧一封信》:“我忍不住微笑了,但心裏卻是一陣酸。” (5)凄涼。南朝梁何寘南《答何秀才》:“蒼茫曙月落,切戾曉風酸。”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明劉基《在永嘉作》:“孤雁號南飛,音聲悽以酸。” (6)迂腐。《古今韻會舉要‧寒韻》:“酸,寒酸也。”《群經字詁》卷二十二:“寒酸者,形容書生迂腐之意,與醋大之稱,皆姍笑腐儒之語。”宋謝逸 《送董元達》:“讀書不作儒生酸,躍馬西入金城關。”宋蘇軾《約公擇飲》:“要當啖公八百里,豪氣一洗儒生酸。”《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三回:“那 些請來幫閱卷的,又都是些聳肩曲背的,酸的怕人。”又指秀才。清焦循《劇說》卷一:“‘孤’謂官;‘酸’謂秀士。凡稱‘酸’,謂正末扮秀士當場也。” 王國維《古劇腳色考》:“細酸始見元曲,前單稱酸。宋官本雜劇之《急慢酸》,金院本名目之《合房酸》等是也。《胡氏筆叢》云:世謂秀才為措大,元人以秀才為細酸。” (7)形容讀書人的貧寒。明湯顯祖《牡丹亭‧硬拷》:“這個酸鬼,一條破被單,裹軸小畫兒。” (8)因嫉妒而感到心酸。《紅樓夢》第六十八回:“苦尤娘賺入大觀園,酸鳳姐大鬧寧國府。”《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二回:“酸風醋浪拆散鴛鴦,半夜三更幾疑鬼魅。” (9)食品名。《齊民要術‧葅綠》:“蔥、薑、橘、胡芹、小蒜,細切與之,下醋,切肉名曰‘綠肉’,豬雞名曰‘酸’。” (10)酸類物質名。化學上通常指水溶液中電離時所產生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H+)的一類化合物。分無機酸、有機酸兩大類。酸的通性是:水溶液有酸味; 能使指示劑變色;與石钫咸起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與活潑金屬作用生成鹽和氫氣。工業上常用的酸有硫酸、鹽酸、硝酸、醋酸等。 (11)小雨。《管子‧輕重甲》:“天酸然雨,十人之力不能上。”洪頤火钫宣義證:“酸,通作雨鄄酸。《說文》‘雨鄄酸,小雨也’,義本此。”宋劉弇《走筆答郭子隆句稽》:“酸然梅雨天,煩襟斗湔浣。” (12)通“痠”。疼痛。《釋名‧釋疾病》:“酸,遜也,遜遁在後也,言腳疼力少,行遁在後,似遜遁者也。”畢沅疏證:“此借為酸痛意。”《廣雅‧釋詁 二》“痠,痛也”清王念孫疏證:“痠字通作酸。”《素問‧長刺節論》:“骨重不可舉,骨髓酸痛。”《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隴頭流水歌辭》:“山高谷深, 不覺腳酸。”羅廣斌、楊益言《紅岩》第十一章:“火辣辣的太陽,曬得他的眼睛發酸。” |
耸肩曲背_百度百科
形容衰老或寒酸貌【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3回:“那些请来帮阅卷梁啟超《各省濫鑄銅圓小史》:“清國有百二十萬萬之銅圓,分佈之於四萬萬之人口,每人通用額三十枚,而現在價格下落至六割(我國輔幣名。今作“角”。)六分五釐。以銀換算,則所損失者無慮五千八百八十萬圓。”
「天下大氏無慮皆鑄金錢矣。」無慮猶云無算,言多也。
1. 恬然 | |||||||||||||
注音一式 ㄊ|ㄢˊ ㄖㄢˊ | |||||||||||||
漢語拼音 ti n r n | 注音二式 ti n r n | ||||||||||||
|
恬然不恥
有過錯卻不以為恥。亦作「恬不知恥」。
....... 話說,中國唐代的馮贄在其所作的《雲仙雜記》的卷八.「毛詩卷染油代燭」有這麼一則故事,故事的典源十二字如是說:「倪芳飲後,必有狂怪,恬然不恥。」
把這話轉譯成當下的白話文,意思就是,一位叫做倪芳的人,他個性不受拘束且古怪異常。
平常過日子是無所事事,偏好品酩杯中物,也就是說喜歡哈哈小酒過日子啦。
只是每回喝了酒後就行為異常瘋癲,不只怪裡怪氣而已,而且還會做出一些異於常人所能理解的怪異舉動。雖說行為舉止怪異偏差,但他可是一點都不引以為恥,也就是他一點都不覺得那是恥啦。
有一天,就那一天,他喝完小酒之後,把《毛詩》這本書卷先是了卷,然後再沾上些油當作蠟燭。點著這《毛詩》蠟燭,秉燭夜遊,拿著在外頭四處遊盪一整夜。
這事後來逐漸傳開,『恬不知恥』這四個字就演變成了成語,用來指有錯,但卻死不要臉地不以為恥。.....Onionhead Cerebrum
無慮
無所憂慮。淮南子˙原道:「大丈夫恬然無思,澹然無慮。」後漢書˙卷四十八˙應奉傳:「僕妾感慨而致死者,非能義勇,顧無慮耳。」
無深謀遠慮。孫子˙行軍:「夫惟無慮而易敵者,必擒於人。」
大率、大約。漢書˙卷二十四˙食貨志下:「然不能半自出,天下大氐無慮皆鑄金錢矣。」無慮數十家
領頭字
| |
---|---|
安 | |
解形
| |
《說文》:“安,靜也。从女在蓝下。”段玉裁改“靜”作“竫”,注:“此與寍同意。”徐鍇繫傳:“安,止也。從女在蓝中。”按:安居、安寧當為安本義。字或從厂。 | |
注音
|
釋義
|
(一)an1《廣韻》烏寒切,平寒影。元部。 | (1)
安定;安全。《爾雅‧釋詁下》:“安,定也。”《玉篇‧蓝部》:“安,安定也。”《詩‧小雅‧常棣》:“喪亂既平,既安且寧。”《左傳‧襄公十一年》:
“居安思危。”朱德《步董必武同志原韻兩首》之二:“歷年征戰未離鞍,贏得邊區老少安。”又使安定。《世說新語‧方正》:“大丈夫將終不問安國寧家之術,
迺作兒女子相問!”
(2)安靜。《說文‧蓝部》:“安,靜也。”《易‧繫辭下》:“君子安其身而後動。”孔穎達疏:“故先須安靜其身而後動。”《論語‧述而》:“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漢書‧嚴安傳》:“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3)止,靜止。《爾雅‧釋詁下》:“安,止也。”《戰國策‧秦策五》:“賈願出使四國,必絕其謀而安其兵。”高誘注:“安,止。”《文心雕龍‧定勢》:“圓者規體,其勢也自轉;方者矩形,其勢也自安。”唐楊火钫冏《渾天賦并序》:“故知天常安而不動,地極深而不測。” (4)穩。《墨子‧修身》:“是故置本不安者,無務豐末。”《論衡‧雷虛》:“鍾鼓不空懸,須有筍鄄大黹酱虍龌八伛,然後能安,然後能鳴。”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風雨不動安如山。” (5)徐緩。《詩‧小雅‧何人斯》:“爾之安行,亦不遑舍。”朱熹注:“安,徐。”《楚辭‧九歌‧東皇太一》:“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王逸注:“徐歌相和以樂神也。”《後漢書‧劉陶傳》:“臣聞事之急者不能安言,心之痛者不能緩聲。” (6)安適;安逸。《釋名‧釋言語》:“安,晏也,晏晏然和喜無動懼也。”《論語‧學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晉陶潛《歸去來兮辭》:“審容膝之易安。”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起居無時,惟適之安。” (7)樂意。《商君書‧開塞》:“天下不安無君,而樂勝其法。”朱師轍解詁:“安,樂也。”《孟子‧梁惠王上》:“寡人願安承教。”趙岐注:“願安意承受孟子之教令。”《戰國策‧楚策一》:“士卒安難樂死。” (8)習慣。《韓非子‧南面》:“凡人難變古者,憚易民之安也。”《呂氏春秋‧樂成》:“舟車之始見也,三世然後安之。”《風俗通‧過譽》:“器物取其久者,曰:‘我服食久,身口安之也。’” (9)妥善。《論衡‧自紀》:“世書俗說,多所不安。”宋邢俊臣《臨江仙‧詠梁師成詩》:“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髭。” (10)安好,身體健康。《禮記‧文王世子》:“今日安否﹖”宋楊萬里《病後覺衰》:“病著初無惱,安來始覺衰。”《紅樓夢》第五十五回:“你們只管撒野,等奶奶大安了,咱們再說。” (11)坐。《逸周書‧度邑》:“安,予告汝。”朱右曾校釋:“安,坐也。” (12)內。《荀子‧仲尼》:“安忘其怒,出忘其讎。”楊倞注:“安,猶內也。” (13)平;不斜。《儀禮‧少牢饋食禮》:“心舌載于肵俎,心皆安下切上。”鄭玄注:“安,平也。” (14)安放;安排。《齊民要術‧安石榴》:“其斸根栽者,亦圓布之,安骨石於其中也。”《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六‧楊叛兒》:“歡欲見蓮時,移湖安屋 裏。”《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將眾人安在大天井裏坐著。”又安裝。唐白居易《小舫》:“小舫一艘新造了,輕裝梁柱庳安蓬。”周立波《山鄉巨變》 十一:“電話也安到這裏來了。” (15)存著、懷著(某種不好的意圖)。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二:“依你說,李振江打韓老六,安的是啥心眼兒﹖” (16)栽種。周立波《牛》:“他做掌櫃的,那你不去給他安莊稼好了。”張雷《變天記》第四章:“四月裏正是大混忙,安瓜、點豆、種稻、鋤麥。” (17)電流強度單位“安培”的簡稱。 (18)代詞。表示疑問,相當於“什麼”、“什麼地方”。《史記‧項羽本紀》:“沛公安在﹖”《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 (19)副詞。表示疑問,相當於“豈”、“怎麼”。《左傳‧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論語‧先進》:“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史記‧高祖本紀》:“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0)連詞。表示承接,相當於“乃”、“於是”。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二:“安,猶於是也,乃也,則也。”《管子‧大匡》:“桓公乃告諸侯,必足三年 之食,安以其餘修兵革。”王念孫雜志:“安,語辭,猶乃也。”《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國安自化矣。”《戰國策‧魏策一》:“因久 坐,安從容談三國之相怨。” (21)介詞。於。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二:“安,猶於也。《大戴禮‧用兵篇》曰:‘古之戎兵,何世安起﹖’安,猶‘於’也。何世於起,言起於何世也。《魏策》曰:‘君其自為計,且安死乎﹖安生乎﹖安窮乎﹖安貴乎﹖’言於死、於生、於窮、於貴也。” (22)助詞。後綴,相當於“然”。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二:“安,然也。”《荀子‧榮辱》:“俄則屈安窮矣。”楊倞注:“安,語助也,猶言屈然窮矣。” (23)通“閼(yan1)”。《史記‧蘇秦列傳》“殘均陵,塞鄳阨”清王念孫雜志:“《索隱》本作‘安黽阨’。安,即閼字也,閼亦塞也。” (24)古州名。《廣韻‧寒韻》:“安,亦州名。春秋時鄖國,漢屬江夏郡,宋分江夏郡為安陸郡。武德年討平王世充,改為安州。” (25)姓。《廣韻‧寒韻》:“安,姓。”《通志‧氏族略二》:“安氏,安息王子入侍,遂為漢人,故其族出涼州。《風俗通》:漢有安成。《廬山記》:吳有安高。唐賜抱玉為李氏,其餘即安氏也。望出姑臧河內。” |
領頭字
| |
---|---|
代 | |
解形
| |
《說文》:“代,更也。从人,弋聲。” | |
注音
|
釋義
|
(一)dai4《廣韻》徒耐切,去代定。之部。 | (1)
替代;替換。《說文‧人部》:“代,更也。”段玉裁注:“凡以此易彼謂之代。”《書‧金縢》:“以旦代某之身。”《世說新語‧容止》:“魏武將見匈奴使,
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老舍《茶館》第二幕:“墻上的‘醉八仙’大畫,連財神龕,均已撤去,代以時裝美人。”又指代理。如:代局長,代主任。
(2)交替;輪流。五代徐鍇《說文繫傳‧人部》:“代,迭代也。”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人部》:“次第相易謂之遞代。”《左傳‧僖公十三年》:“天災流
行,國家代有。”《楚辭‧離騷》:“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王逸注:“代,更也。言春往秋來,以次相代。”《徐霞客遊記‧遊嵩山日記》:“兩旁
危崖萬仞,石脊懸其間,殆無寸土,手與足代匱而後得升。” (3)接替;承繼。《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論衡‧偶會》:“父歿而子嗣,姑死而婦代。”又指 繼任者。宋王安石《先大夫述》:“蜀效忠士屯者五百人,代不到,謀叛。”《宋史‧余玠傳》:“戎帥欲舉統制姚世安為代。” (4)世代,年代,時代。《字彙‧人部》:“代,世也。”1.歷史的分期。如:古代;近代;現代;當代。2.朝代。如:漢代;唐代。《論語‧八佾》:“周 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唐柳宗元《封建論》:“繼漢而帝者,雖百代可知也。”3.世系 的輩分。如:祖孫三代;下一代。唐王維《李陵詠》:“漢家李將軍,三代將門子。”李劼人《大波》第七章:“一代作官為宦,三代睡著吃飯。”4.地質學 名詞,地質年代劃分的二級單位。整個地質年代劃分為五個代,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5)世界;世上。《北史‧高熲傳》:“所有奇策良謀及損益時政,熲皆削稿,代無知者。”唐李白《贈王判官》:“吾非濟代人。” (6)中醫脈象之一,指脈搏跳動時出現較長的停歇現象。《素問‧月钫永要精微論》:“代則氣衰,細則氣少。”王冰注:“代月钫永者,動而中止,不能自 還。”《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故切之時不平而代。不平者,血不居其處;代者,時參擊並至,乍躁乍大也。”張守節正義引《素問》云:“脈候動不定曰 代。” (7)語法術語,代詞的省稱。 (8)用同“大”。《李陵變文》:“陵家曆大為軍將,世世從軍為國征。”啟功校記作“歷代”。《王昭君變文》:“五神俱物鄄心散,四代的危危。”蔣禮鴻字義通釋:“代與大同音通用。” (9)古國名。《篇海類編‧人物類‧人部》:“代,國名。”1.戰國時國名。為趙襄子所滅。故地在今河北蔚縣。2.十六國時鮮卑族拓跋部所建國家。東漢 末,拓跋部從漠北南遷,定居盛樂。晉愍帝建興三年封拓跋猗盧為代王,建立代國。擁有今內蒙古中部和山西北部。後為前秦所滅。 (10)古州名。治所在今山西省代縣。轄境相當於今山西代縣、繁峙、五台、原平四縣地。《廣韻‧代韻》:“代,州名。”《隋書‧地理志中》:“雁門郡,後周置肆州。開皇五年改為代州。” (11)姓。《廣韻‧代韻》:“代,姓。《史記》趙有代舉。” |
教育部國語辭典
【代】
量詞。計算輩分的單位。如:他家四代祖孫都從事同一行業。
歷史的階段、分期。如:朝代、古代、唐代、現代。禮記˙禮運 :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日本的比較多樣,所以首相第一百代,詳附新聞「Toyota 歷代經理….」
だい 代
the price ⇒代金,料金; 《時代》an age; a period; a time; 《世代》a generation.
・ソロモン王の~に in [under, during] the reign of Solomon.
・1960年~に in the 1960's [1960s].
・父の~に in my father's (life)time.
・3~目の大統領 the third President.
・10~ one's teens. ⇒十代.
・40~の ((a person)) in one's forties.
・彼女はまだ30~前半だ She is still in her early thirties.
・~が替わる 《店などが》change hands.
・彼は何~目の社長ですか Which [What] number president is he?
三省堂提供「EXCEED 和英辞典」
トヨタの歴代3部長を不起訴 不具合衝突事故で熊本地検
2007年07月13日23時34分
熊本県菊池市で04年8月に起きたRV車「ハイラックス」の不具合による衝突事故で、5人が重軽傷を負ったのはトヨタ自動車(愛知県豊田市)がリコールせ ずに欠陥を放置したためだとして、熊本県警が業務上過失致傷容疑で書類送検した同社のリコール担当の歴代3部長について、熊本地検は13日、嫌疑不十分で 不起訴処分とした。
菊池市の事故では、ハンドルの回転を前輪に伝える鉄製のステアリングリレーロッドの不具合で、ハンドル操作ができなくなって対向車と衝突。県警は、同社が96年にはロッドの強度不足を把握し、事故が起きる危険性も認識していたとみていた。
しかし、熊本地検は(1)96年時点でロッド欠損などの不具合を報告する販売店からの報告は4件だけだった(2)菊池市の事故まで人身事故はなかったなどの理由から、リコール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状況だったとは言えないと判断した。
同社は04年3~4月にロッドの折損が相次いだため、リコールへ向けた手続きを開始。菊池市の事故は同8月に起き、同社は同10月にリコールを届け出た。その手続きについても熊本地検は「遅きに失したとは認められない」とした。
県警交通指導課は「コメントは差し控えたい。法と証拠に基づき適正に捜査を遂げて送致した」と発表した。
◇
トヨタ自動車は熊本地検の不起訴の決定を受け、「事故にあわれた方々に、心よりお見舞いを申し上げます。また、当社製品の品質や安全性に関して、多くの皆 様にご心配をおかけしたことをおわび申し上げます」とした上で「引き続き、更なる品質の向上に取り組んでまいります」とするコメントを出した。
3. 飂飂 | ||||
注音一式 ㄌ|ㄠˊ ㄌ|ㄠˊ | ||||
漢語拼音 li o li o | 注音二式 li u li u | |||
|
2. 飂戾 | |||||
注音一式 ㄌ|ㄠˊ ㄌ|ˋ | |||||
漢語拼音 li o l | 注音二式 li u l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