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3日 星期日

調,沮,慤 失調,自調,闡緩, 駘蕩,沮喪,慚沮,入對

雁蕩山(=山名。位於浙江省樂清縣東九十里,盤曲數百里,風景甚佳,絕頂有湖,因雁春歸過宿其中而得名。

《莊子》「夫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毀之而不加沮」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

沮善與養奸

五官百骸   一有失調  則足沮全部之作用

què   ㄑㄩㄝˋ
 ◎ 诚实,谨慎:法正则民~。

 自調 自制
領頭字
調
解形
《說文》:“調,和也。从言,周聲。”
注音
釋義
(一)tiao2《廣韻》徒聊切,平蕭定。幽部。 (1) 和諧;協調;適合。《說文‧言部》:“調,和也。”《玉篇言部》:“調,和合。”《詩‧小雅‧車攻》:“決拾既佽,弓矢既調。”鄭玄箋:“調,謂弓強 弱與矢輕重相得。”《楚辭‧離騷》:“湯禹嚴而求合兮,摰咎繇而能調。”王逸注:“調,和也。”《淮南子‧說林》:“梨橘棗栗不同味,而皆調於口。”高誘 注:“調,適也。”《資治通鑑‧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但畏長者家兒或在左右,或與從事,殊難得調,介介獨惡是耳!”胡三省注:“調,和也。” 
(2)調試,調和音調。《禮記‧月令》:“調竽笙酱鄄也簧,飭鍾磬柷敔。”孔穎達疏:“調者,調和音曲。”《後漢書‧劉趙淳于江劉周趙列傳》:“調器以和聲,樂之成也。”唐顧況《李供奉彈箜篌歌》:“大指調絃中指撥。”
(3)演奏。《楚辭‧大招》:“叩鍾調磬,娛人亂只。”王逸注:“叩鍾擊磬。”《新序‧雜事》:“范昭佯醉不悅而起舞,謂太師曰:‘能為我調成周之樂乎﹖吾為子舞之。’”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四:“何處調琴,惺惺地把醉魂呼醒﹖”
(4)調濟。《鹽鐵論‧本義》:“故鹽鐵均輸,所以通委財而調緩急,罷之不便也。”《漢書‧食貨志下》:“以臨萬貨,以調盈虛。”顏師古注:“調,平均也。”
(5)調配。《鶡冠子‧泰鴻》:“調味、章色、正聲,以定天地人事。”《淮南子‧泰族》:“所以貴扁鵲者,非貴其隨病而調藥,貴其厭钬手息脈血。”《禮記‧內則》:“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調以滑甘。”《新唐書‧文藝傳中‧李白》:“帝賜食,親為調羹。”
(6)調理;治療。《新語‧道基》:“調氣養性,仁者壽長。”宋沈遼《德相送荊公三詩用元韻戲為之》:“衰齡易生倦,幽巖就調攝。”明湯顯祖《牡丹亭‧拾畫》:“小生臥病梅花觀中,喜得陳友知醫,調理痊可。”
(7)欺騙。《廣雅‧釋詁二》:“調,欺也。”《潛夫論‧浮侈》:“今民奢衣服,侈飲食,事口舌而習調欺,以相詐紿,比肩是也。”清洪昇《長生殿‧倖恩》:“(老旦笑介)雖則一般賜宴,外邊怎及裏邊。休調哄,九重春色偏知重,有誰能共﹖”
(8)訓練;畜養。《史記‧秦本紀》:“佐舜調馴鳥獸。”《鹽鐵論‧利議》:“故御之良者善調,相之賢者偻使士。”唐李賀《秦宮詩》:“禿襟小袖調鸚鵡,紫蝉钫秀麻韋钫栏踏哮虎。”王琦注:“調,調勻而使之知人意也。”《遼史‧耶律奴瓜傳》:“有膂力,偻調鷹隼。”
(9)嘲弄;調戲。《廣雅‧釋詁四》:“啁,調也。”王念孫疏證:“調戲之調。”漢辛延年《羽林郎》:“依倚將軍勢,調笑酒家胡。”《世說新語‧排調》: “康僧淵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調之。”《北史‧崔逞傳附崔儦》:“思道與儦嘗酒後相調。”《資治通鑑‧晉安帝隆安五年》:“卿知調朕,朕不知調卿邪﹖”胡 三省注:“調,戲也。”《紅樓夢》第四十七回:“薛大叔天天調情,今日調到葦子坑裏,必定龍王爺也愛上你風流,要你招駙馬去。”
(10)擲;丟。明楊景賢《西遊記》第十五齣:“有一人光紗帽子黑面皮,抱
著箇女子飲酒,那女子唱《念奴嬌》。我看了,班起一塊大石,調打下 去。”《水滸全傳》第一百零四回:“王慶擲了九點,那漢偏調出倒八來;無一個時辰,把五貫錢輸個罄盡。”明湯顯祖《邯鄲記‧大捷》:“明光光十萬甲兵刀, 成拋調,殘箭引弓弰。”
(11)糶,賣。《廣雅‧釋詁三》:“調,賣也。”
(二)diao4《廣韻》徒弔切,去嘯定。 (1)選拔或提拔官吏。《廣韻‧嘯韻》:“調,選也。”《正字通‧言部》:“調,凡選吏用人,屬役賦事,皆謂之調。”《漢書‧張釋之傳》:“十年不得調,亡所知名。”顏師古注:“調,選也。”《晉書‧宣五王傳‧平原王榦》:“榦雖王大國,不事其務,有所調補,必以才能。” 
(2)調動。《史記‧袁盎旦鄄黽錯列傳》:“然袁盎亦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中,調為隴西都尉。”《宋史‧理宗紀四》:“己卯,大元兵攻苦竹隘,詔京湖調應援。”《清史稿‧楊景素傳》:“楊景素……調臺灣道。”
(3)徵收;調集。《史記‧夏本紀》:“食少,調有餘補不足,徙居。”《後漢書‧左雄傳》:“特選橫調。”李賢注:“調,徵也。”《遼史‧蕭韓家奴傳》: “兵不調則曠軍役,調之則損國本。”又發放。《後漢書‧吳漢傳》:“(苗僧)陰勒兵,來钫力諸郡不肯應調。”李賢注:“調,發也。”又《蓋勳傳》:“時人 饑,相漁食,勳調穀鲳鄄示之。”李賢注:“調,猶發也。”《三國志‧吳志‧吳主傳》:“(陸遜)勸以施德緩刑,寬賦息調。”
(4)轉動。《後漢書‧張衡傳》:“參輪可使自轉,木雕猶能獨飛,已垂翅而還故棲,盍亦調其機而銛諸﹖”南朝梁武帝《織婦》:“調梭輟寒衣,鳴機罷秋日。”
(5)計算;打算。《玉篇‧言部》:“調,度也。”《篇海類編‧人事類‧言部》:“調,筭度也。”《漢書‧旦鄄黽錯傳》:“要害之處,通川之道,調立城 邑,毋下千家。”顏師古注:“調,謂算度之也。”《資治通鑑‧齊和帝中興元年》:“敕太官辦樵、米為百日調而已。”胡三省注:“調,徒鈞翻,算度也。”
(6)準備停當。《漢書‧趙廣漢傳》:“(趙廣漢)豫為調棺,給斂葬具。”顏師古注:“調,辦具之也。”《華陽國志‧大同志》:“罷屯田兵,大作舟船,為伐吳調。”
(7)互換。如:對調;調座位。
(8)求。《玉篇‧言部》:“調,求也。”
(9)古代賦稅的一種。《新唐書‧食貨志一》:“唐之始時,授人以口分、世業田,而取之以租、庸、調之法……丁隨鄉所出,歲輸絹二匹,綾、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綿三兩,麻三斤,非蠶鄉則輸銀十四兩,謂之調。”
(10)言辭。《文選‧顏延年〈秋胡〉》:“義心多苦調,密比金玉聲。”李偻注:“調,猶辭也。”
(11)戲曲或歌曲的樂律。《廣韻‧嘯韻》:“調,韻調也。”《淮南子‧氾論》:“事猶琴瑟,每終改調。”《晉書‧嵇康傳》:“與康共談音律,辭致清辯, 因索琴彈之,而為《廣陵散》,聲調絕倫,遂以授康。”宋方千里《還京樂》:“為妙歌新調,粲然一曲,千金輕費。”朱德《南昌過春節》:“農家遺古調,姊妹 《雙拜月》。”又指詩的韻律。《新唐書‧鄭綮傳》:“綮本偻詩,其語多俳諧,故使落調,世共號。‘鄭五歇後體’。”
(12)歌曲的譜子。南朝宋謝靈運《道路憶山中》:“采菱調已急,江南歌不緩。”唐白居易《琵琶行》:“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13)說話、讀書的腔調。魯迅《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各各帶
鄉音鄉調,去钫双又不是方言。”茅盾《船上》:“‘房艙’裏的特色是南腔北調佔了壓倒的優勢。”
(14)字音的高低昇降。如:高平調;高昇調;全降調;降昇調。
(15)人的風格才情。如:格調;雅調。《晉書‧王接傳》:“才調秀出,見賞知音。”唐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之十:“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唐元稹 《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脫俗殊常調,潛工大有為。”《紅樓夢》第二十一回:“因這媳婦妖調異常,輕狂無比,眾人都叫他‘多姑娘兒’。”
(16)耍;弄。宋蔣捷《洞仙歌‧柳》:“枝枝葉葉,受東風調。便是鶯穿也微動。”《水滸全傳》第二十一回:“正是魯般手裏調大斧。”《西遊記》第十六 回:“行者道:‘快著!快著!莫要調嘴,害了大事。’”《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倘然當官告理,且不顧他聲名不妙,誰耐煩與他調脣弄舌!”
(三)zhou1 《廣韻》張流切,平尤章。幽部。早晨。《廣韻‧尤韻》:“調,朝也。”《詩‧周南‧汝墳》:“未見君子,惄如調飢。”毛傳:“調,朝也。”
 6. 失調
 注音一式  ㄕ ㄊ|ㄠˊ
 漢語拼音  sh  ti o  注音二式  sh  ti u
失去平衡。尤指身體不得適當調養。如:「病後失調,最易引起舊疾復發。」
ㄕ ㄉ|ㄠˋ shih dio不和諧。南朝梁˙沈約˙答陸厥書:「子野操曲,安得忽有闡緩失調之聲?」


 闡緩
 注音一式 ㄔㄢˇ ㄏㄨㄢˇ
 漢語拼音 ch n hu n  注音二式 ch n hu n
舒緩。文選˙馬融˙長笛賦:「安翔駘蕩,從容闡緩。」

1. 駘蕩
 注音一式 ㄉㄞˋ ㄉㄤˋ
 漢語拼音 d i d n   注音二式 d i d ng
廣大。玉篇˙馬部:「駘蕩,廣大意。」
放蕩、縱放。莊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駘蕩而不得,逐萬物而不反。」
景色舒放。南朝齊˙謝朓˙直中書省詩:「朋情以鬱陶,春物方駘蕩。」
態度安詳。文選˙馬融˙長笛賦:「安翔駘蕩,從容闡緩。」

2007.6   讀「…….這是大徹大悟以後的證詞,他終於超越了「發表」、超越了「外部的評價」,更超越了「轟動效應」。用孔子的話說,這是「人不知而不慍」;用莊子的話說,這是「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但是再復最後能達到這一境界顯然是經過了長期的內心掙扎。…….」
--余英時 {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上) } 【聯合報╱2007.06.27 】

*****
查教育部國語辭典,了解韓愈說法的源頭。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不將「沮」解釋為「沮喪」。


睡中有人搖之。醒而卻視,則一婦人,年逾不惑,而風雅猶存。驚起,問其誰何。笑 曰:「我狐也。蒙君注念,心竊感納。」聞而喜,投以嘲謔。婦笑曰:「妾齒加長矣,縱人不見惡,先自漸沮。有小女及笄,可侍巾櫛。明宵,無寓人於室,當即 來。」言已而去。


18. 慚
 注音一式 ㄘㄢˊ ㄐㄩˇ
 漢語拼音 c n j   注音二式 ts n ji 
羞愧喪。南朝宋˙謝靈運˙擬鄴中集詩˙應瑒詩:「調笑輒酬答,嘲謔無慚。」明史˙卷二五三˙王應熊傳:「請入對,不許,請歸田,許之,乃慚而返。」
入對
 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 柳元公 初拜京兆尹,将赴上,有神策军小将乘马不避,公於市中杖杀之,及因入对, 宪宗 正色詰专杀之状。”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一日骤晴,炎日赫然,予时因事入对,上问雨期,予对曰:‘雨候已见,期在明日。’” 清 邵懿辰 《易安人墓表》:“﹝ 陈君 ﹞承命出守 吉安 ,翼日入对。”


****沮喪
失望灰心。唐˙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舊五代史˙卷三十四˙唐書˙莊宗本紀八:帝聞諸軍離散,精神沮喪,至萬勝鎮即命旋師。

 6.   部首 水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8
 注音一式  ㄐㄩˇ
 漢語拼音  j   注音二式  ji 

止、阻止。孟子˙梁惠王下:「嬖人有臧倉者君,君是以不果來也。」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五˙姑妄聽之一:「見悖理亂倫而不,是成人之惡,非君子也。」

敗壞、破壞。如:「壞」。韓非子˙二柄:「妄舉,則事不勝。」唐˙韓愈˙伯夷頌:「今世之所謂士者,一凡人譽之,則自以為有餘;一凡人之,則自以為不足。」

恐嚇、威嚇。禮記˙儒行:「劫之以眾,之以兵。」


頹喪、意志消沉。如:「喪」、「氣」。文選˙嵇康˙幽憤詩:「神辱志。」
ㄐㄩ jyu(05967)
ㄐㄩˋ jy(0604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