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狀,大狀,詣, 侍,行狀,行略,意稱,遣詣,長樂(老)


公民黨成員曾健超於去年佔領期間,被七名警員拖至暗角毆打,案件昨日…
THESTANDNEWS.COM




さむらい【侍/士】
《「さぶらい」の音変化》 1 武芸をもって貴族や武家に仕えた者の称。平安中期ごろから宮中や院を警固する者をいうようになり、鎌倉・室町時代には凡下(ぼんげ)(庶民)と区別される上級武士をさした。江...


さむらい【侍】

I 〔武士〕a samurai; a Japanese warrior
II 〔大胆な男〕
あいつは大した侍だよ
He is truly a man of courage.

株式会社AimingはGameCyber Technology Limited社と自社オンラインRPG『ブレイドクロニクル』の香港・台湾における運営に関するライセンス契約を締結した事を発表。
以下株式会社Aimingの発表

本契約により、2012年3月中に、香港、台湾にて『ブレイドクロニクル』のクローズドβテストの実施を予定しております。

『ブレイドクロニクル』は、「和」のテイストを持つ純国産のMMORPGです幕末を基にした歴史観の中に、人知を超えた存在である「妖物」と呼ばれるモノ 達の「ファンタジー」を取り入れた、独特な世界観を持つ極東の島国を舞台に、様々な刀を手にした「武芸者」たちの冒険が繰り広げられます。

[タイトル概要]
タイトル名:侍道Online(日本名『ブレイドクロニクル』)


長樂
長久的快樂。漢˙焦延壽˙易林˙卷十一˙夬之頤:雲物備故,長樂無憂。韓非子˙功名:以尊主主御忠臣,則長樂生而功名成。


馮道882年954年),字可道。生於僖宗中和二年(882),卒於後周顯德元年(954)。曾經侍奉五朝、八姓、十三帝,「累朝不離將相、三公、三師之位」。為官二十多年,是中國官場歷史的一個不倒翁。晚年的馮道寫了一篇《長樂自敘》,記載了他歷代當過的官職一一列舉,引以為榮。最後馮道以七十三歲的高齡過世。
長樂宮的簡稱。見長樂條。文選˙班固˙西都賦:輦路經營,脩除飛閣,自未央而連桂宮,北彌明光而長樂文選˙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故以慟極津門,感充長樂,豈徒舂人不相傾廛罷肆而已哉!

「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謂書其平日為人之實跡,如《昭帝紀》:「元鳳元年三月,賜郡國所選有行義者涿郡韓福等五人帛」,《宣帝紀》:「令郡國舉孝弟有行義聞於鄉里者各一人」是也。劉攽改「義」為「儀」,謂若今團貌,非。


意稱 
美好的聲譽。意,通“懿”。《漢書 ·高帝紀下》:“其有意稱明德者,必身勸,為之駕,相國府署行義年。”王先謙補注:“吳仁傑曰:' 《文選·王融<曲水詩序>》李注引《漢書》作“懿稱”。'錢大昕曰:'懿稱,美稱也……古文懿與意通。'




 6.   部首 言 部首外筆畫 6 總筆畫 13
 注音一式 |ˋ
 漢語拼音 y   注音二式 y 

拜訪﹑進見上級或長輩。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及郡下,太守,說如此。」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何平叔注老子,始成,王輔嗣。」

到﹑前往。漢書˙卷六十七˙楊王孫傳:「王孫苦疾,僕迫從上祠雍,未得前。」顏師古˙注:「,至也。」唐˙李賀˙感諷詩五首之一:「不因使君怒,焉得爾廬。」


學業或技能所到達的程度、境界。如:「造」。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諸葛雄年少不肯學問,始與王夷甫談,便已超。」

[名]
  • 1形態、容貌、樣子。如:「粉」、「奇形怪」。
  • 2情況。如:「」、「」。《三國志.卷五四.吳書.魯肅傳》:「會瑜已徙肅母到吳,肅具以語瑜。」
  • 3功績、良好表現。《史記.卷二.夏本紀》:「行視鯀之治水無,乃殛鯀於羽山以死。」《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自傷為傅無,常哭泣。」
  • 4敘述事實的文章。現通稱打官司的呈文。如:「」、「」。《紅樓夢.第六八回》:「著他寫一張子,只管往有司衙門中告去。」大律師或訟務律師(英语:Barrister),是一些國家和地區兩種律師的其中一種(另一種是事務律師, ... 訟務律師在香港俗稱為大狀(沿自古代中國的狀師)。在英国苏格兰  ...
  • 5獎勵或證明用的文書。如:「」、「委任」、「信用」。
[動]
陳述、描寫。如:「」。《莊子.德充符》:「自其過以不當亡者眾,不其過以不當存者寡。」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灼灼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


行狀 xíngzhuàng

[brief biographical sketch of a deceased person] 行述
--------------------------

1. 履歷;事蹟。《漢書·高帝紀下》“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 顏師古 注引 三國 蘇林 曰:“行狀,年紀也。”《後漢書·李善傳》:“時 鐘離意 瑕丘 令,上書薦 行狀。”《晉書·劉弘傳》:“臣輒以勃為歸鄉令 貞為信陵令 。皆功行相參,循名校實,條列行狀,公文具上。” 陳善 《捫虱新話·孔子曾子之說》:“ 孔子 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此孔子未死前自作行狀也。” 魯迅 《呐喊·阿Q正傳》:“ 阿Q 不獨是姓名籍貫有些渺茫,連他先前的‘行狀’也渺茫。”

2. 文體名。專指記述死者世系、籍貫、生卒年月和生平概略的文章。也稱狀、行述。 李翱 《百官行狀奏》:“凡人之事蹟,非大善大惡,則眾人無由知之,故舊例皆訪問於人,又取行狀諡議,以為一據。” 清葉名灃 《橋西雜記·黃忠端書孝經卷》:“ 洪思作夫人行狀,言卒之日,以所臨 忠端公 《孝經》,授其子棻堂 。”
 
行略ㄒㄧㄥˊ ㄌㄩㄝˋ

1. 生平事蹟的梗概。 胡應麟 《詩藪·閏餘中》:“ 皆紀其行略,率豪俠節介,有大志而不遂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六:“余出 孫公 門下,採其行略,為作神道碑。”

2. 記述死者生平概略的文字。《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我見他們那些有聽頭兒的人,過去之後,他的子孫往往的求那班名公老先生們把他平日的好處怎長怎短的給他寫那麼一大篇子,也有説‘行述’的,‘行略’的,‘行狀’的,我也不知他準叫作什麼。” 葉聖陶 《鄉里善人》:“有些人家請他做傳記墓誌銘,送了四百五百的潤筆,他把行略一看,說聲不做,就原璧奉還,沒有第二句話。”參見“ 行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