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

拜。候,森の候

 

森の候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284994118533542&set=a.116932418673057



領頭字

解形

《說文》:“䏁𡄽灐十大十㗱,首至地也。人岙人手、灐十熷大熷十。灐十熷大熷十,音忽。拜,揚雄說,拜人岙人兩手下。比熷灿尜熷廾,古文拜。”

注音

釋義

(一)bai4《廣韻》博怪切,去怪幫。月部。(1)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種禮節。行禮時兩足跪地,低頭,下與腰平,兩手至地。後又作為行禮的通稱。《論語‧子罕》:“拜下,禮也。”《宋史‧文苑傳六‧米芾》:“無為州治有巨石,狀奇醜,芾見大喜曰:‘此足以當吾拜。’”魯迅《偽自由書‧不通兩種》:“曾經有人當開學之際,命大學生全體起立,向著鮑羅廷一鞠躬,拜得他莫名其妙。”引申為祝賀。宋吳自牧《夢梁錄》卷一:“正月朔日,士夫皆交相賀,細民男女亦皆鮮衣,往來拜節。”明陸容《菽園雜記》卷五:“京師元日後,上至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

(2)拜謝。《呂氏春秋‧分職》:“明日不拜樂己者,而拜主人,主人使之也。”高誘注:“拜,謝也。樂己者,謂倡優也。”《禮記‧雜記下》:“閪㶊既焚,孔子拜鄉人為火來者。”鄭玄注:“拜,謝也。”《北史‧王憲傳附王晞》:“晞言於王曰:‘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為干紀。’”

(3)尊崇;敬奉。如:崇拜;拜服;拜物教。《禮記‧郊特牲》:“拜,服也。”孔穎達疏:“拜者,是服順於親也。”清楊秀清、蕭朝貴《誥四民安居樂業諭》:“慨自胡奴擾亂中國以來,率民拜邪神而棄真神。”

(4)以禮會見,拜訪。《論語‧陽貨》:“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也。”唐杜甫《新婚別》:“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紅樓夢》第四回:“王老爺來拜。”

(5)授官。《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孟獻伯拜上卿,叔向往賀。”《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拜相如為上大夫。”元紀君祥《趙氏孤兒》楔子:“小官趙朔,官拜都尉之職。”

(6)(敬)受。《國語‧魯語下》:“敢不拜教。”《新唐書‧文藝傳上‧杜審言傳附杜甫》:“擢河西尉,不拜,改右衛率府冑曹參軍。”清張際亮《遷延》:“將軍拜命獨專征,吳越遷延久駐兵。”

(7)上,奉。晉李密《陳情表》:“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南史‧齊高帝諸子傳上‧蕭子雲》:“(子雲)自製拜章,便有文采。”《水滸全傳》第三回:“史進忙起身施禮道:‘官人,請坐拜茶。’”

(8)敬詞。恭敬地。如:拜啟;拜讀;拜領;拜辭。宋曾鞏《北歸詩》:“拜捧恩書喜滿顏,馬蹄遙望斗杓還。”《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道:‘不敢拜問尊官尊姓大名﹖’”魯迅《書信‧致增田涉

(9)通過一定儀式結成某種關係。如:拜師;拜把兄弟。蕭三《慰問袋》:“你打了勝仗回來,這孩子一定拜你作乾爸爸。”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一:“二掌櫃的跟她娘家兄弟拜過把。”

(10)植物名。《爾雅‧釋草》:“拜,蔏藋。”郭璞注:“蔏藋,亦似藜。”郝懿行義疏:“《說文》:藋,一曰拜。商藋,《繫傳》云:商藋,俗所謂灰藋也。今按:灰藋,唐本草名曰藋,今名灰菜。”

(11)通“拔(<現代音>ba2<\/現代音>)”。拔掉。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泰部》:“拜,墒借為拔。”《詩‧召南‧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鄭玄箋:“拜之言拔也。”

(12)姓。《續通志‧氏族略七》:“拜,見《姓苑》。宋拜瑚,舉茂才。元拜都,舉進士。明拜禮,嘉靖舉人。又江南山陽有拜氏。”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岙㹃,伺望也。人岙人人,㹃聲。”俞樾《兒笘錄》:“樾謂謂㹃既人岙人人,�岙㹃又人岙人人,緟復無理,乃後出字也。古�岙㹃字止作㹃……𠾭熷太熷皿㹃者射㹃也,人所望而射也,故㹃字即有伺望義,許君以伺望為�岙㹃字說解,不知其即為㹃字引申義也。㹃篆下古文有厂㶊矢,𠾭熷太熷皿古文止為厂㶊矢,後人岙人人作㹃,又人岙人人作�岙㹃,孳乳益多,非古字矣。”按:㹃,�岙㹃當為古今字。�岙㹃,今作候。

注音

釋義

(一)hou4《廣韻》胡遘切,去候匣。侯部。(1)觀察;守望。《說文‧人部》:“�岙㹃(候),伺望也。”《國語‧晉語八》:“攀輦即利而舍,候遮扞衛不行。”韋昭注:“候,候望。”《漢書‧杜周傳》:“其治大抵放張湯而善候司。”顏師古注:“觀望天子意。”《後漢書‧鍾離意傳》:“故分布禱請,闚候風雲,北祈明堂,南設雩場。”

(2)偵察;探聽。《廣雅‧釋詁三》:“候,覗也。”《呂氏春秋‧貴因》:“武王使人候殷。反,報岐周曰:‘殷其亂矣!’。”高誘注:“候,視也。”《史記‧匈奴列傳》:“使奇兵入燒回中宮,候騎至雍甘泉。”司馬貞索隱引崔浩云:“候,邏騎。”《遼史‧討古傳》:“卿等不嚴偵候,用兵無法,遇敵即敗,奚以將為!”

(3)偵察敵情的人。《墨子‧號令》:“守入城,先以候為始。”孫詒讓閒詁:“蘇云:‘候謂訪知敵情者’。”《戰國策‧秦策四》:“韓必為關中之候。”高誘注:“為秦察諸侯動靜也。”《三國志‧口熷天志‧呂蒙傳》:“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

(4)警戒敵情的哨所。《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陳忌問壘》:“去守五里置候。”《後漢書‧光武帝紀》:“築亭候,修烽燧。”李賢注:“亭候,伺候望敵之所。”唐韋應物《乘月過西郊渡》:“已舉候亭火,猶愛村原樹。”

(5)古時迎送賓客的官。《詩‧曹風‧候人》:“彼候人兮。”毛傳:“候人,道路送賓客者。”《戰國策‧東周》:“因使人告東周之候曰:‘今夕有姦人當入者矣。’”古時守門的官也稱候。唐王維《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并序》:“戴勝為西門之候。”趙殿成箋注:“《後漢書‧百官志一》:‘門有門候。’《三輔黃圖》:漢城門皆有候門,候主候時,謹啟閉也。”

(6)等待。《莊子‧逍遙遊》:“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晉陶潛《歸去來兮辭》:“僮僕歡迎,稚子候門。”茅盾《動搖》:“車站上確有許多人候圽㶊目。”

(7)看望;問候。《字彙‧人部》:“候,訪也。”《論衡‧知實》:“既往候,時其亡。”《漢書‧張禹傳》:“上臨候禹,禹數視其小子,上即禹爿岙木下拜為黃門郎,給事中。”《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兩公子聽見,便同公孫去候姑父。”

(8)診察。《北齊書‧方伎傳‧馬嗣明》:“嗣明為之診,候月岙永。”《太平廣記》卷二百一十九引段成式《酉陽雜俎》:“候脈良久,曰:都無疾。”

(9)占驗。《史記‧封禪書》:“上乃遣望氣佐候其氣。”《後漢書‧郎顗傳》:“(父宗)能望氣占候吉凶。”《新唐書‧百官志一》:“二十三曰占候醫卜。”

(10)探測。《淮南子‧齊俗》“辟若俔之見風也”漢高誘注:“俔,候風者也。”《舊唐書‧天文志上》:“貞觀初,將仕郎直太史李淳風始上言靈臺候儀是後魏遺範。”宋沈括《夢溪筆談‧象數一》:“天文家有渾儀,測天之器,設於崇臺,以候垂象者,則古璣衡是也。”

(11)守護。《釋名‧釋言語》:“候,護也。司護諸事也。”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晞不解衣,戒候卒,擊柝衛太尉。”

(12)服侍。《字彙‧人部》:“候,伺候。”《後漢書‧馬援傳》:“勃字叔陽,年十二能誦《詩》、《書》。常候援兄況。”《宋史‧孝章宋皇后》:“性柔順好禮,每帝視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饌。”

(13)五天為一候。《素問‧六節藏象論》:“岐伯曰:五日謂之候。”明謝肇淛《五雜組‧天郊二》:“自小寒至穀雨,凡四月,八氣二十四候,每候五日。”引申為時間。《西遊記》第二回:“正直(值)三更候,應該訪道真。”

(14)氣候;時節。《字彙‧人部》:“候,氣候。”《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寒乃去,候乃大溫,草木早榮。”唐杜審言《和晉陸丞早春遊望》:“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徐霞客遊記‧遊太和山日記》:“山谷川原,候同氣異。”

(15)徵兆。《字彙‧人部》:“候,證候。”《潛夫論‧思賢》:“夫生鰟岙卞禾岙亢粱,旨酒甘醪,所以養生也;而病人惡之,以為不若菽麥糠糟欲清者,此其將死之候也。”《列子‧周穆王》:“覺有八徵,夢有六候。”張湛注:“候,占也。”《晉書‧天文志》:“凡游氣蔽天,日月失色,皆是風雨之候也。”

(16)在變化中呈現的某種情狀或程度。《世說新語‧賞譽》:“王大將軍稱其兒云:其神候似猶可。”《齊民要術‧笨麴并酒》:“清麴,必須累餅置水中,以水沒餅為候。”《農政全書‧六畜》:“以眼鼻淨為候,不瘥更溝。”

(17)長方小塊。《齊民要術‧羹臛法》:“用肥鵝鴨肉,渾煮,研為候:長二寸,廣一寸,厚四寸許。”

(18)方言。支付。老舍《茶館》第一幕:“李三,這兒的茶錢我候啦。”

(19)姓。《通志‧氏族略四》:“《周禮》候人氏,子孫因氏焉。”《字彙‧人部》:“候,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