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

紹,緒,序,庠序,締,縷,攢,兜,辭給,覶縷,氣/圓鼓鼓、樂/肥滋滋,秦庭之哭,旁搜而遠紹



我們與父母的關係,真是千絲萬縷,絕對可織成一段生之哀愁
釋詁: 舒,業,順,敘也。
釋詁: 舒,業,順,敘,緒也。


只見他認真望著窗外許久,又不經意的稍微側轉一下頭, 噢,那邊椅子上,MoonMoon小姐還在努力不懈的理着毛, Lightning先生一直注意的原來是這位小姐啊。 決定了!Lightning先生說,我也來理毛,我也很會理毛的。 確實不錯,這圓鼓鼓、肥滋滋的身體給理得水潤水潤的, 他真是要嘛不理,一理就理得十分投入。


".......晚上寫信與某公 此為第一次作 "秦庭之哭"......" (胡適 1938/6/8)

秦庭之哭
春秋時,吳國入侵楚國,申包胥向秦國乞援,立於秦國朝庭倚牆而哭,連續七日七夜,
終於感動秦君出兵救援。見左傳˙定公四年。
春秋时楚国臣子申包胥的故事,见《史记·伍子胥列传》

後用以指向異國哀求救援,或哀求別人幫
助。北周˙庾信˙哀江南賦:鬼同曹社之謀,人有秦庭之哭。
◎ 庠序 xiángxù
[country schod]泛指學校。殷代叫庠,周代叫序
謹庠序之教。——《孟子·​​梁惠王上》
--------------------------
1.古代的地方學校。後亦泛稱學校。孟子 ·梁惠王上》:“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 漢書 ·董仲舒傳》:“立大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 舊唐書 ·儒學傳上·蕭德言》:“自隋氏版盪,庠序無聞。”李大釗《警告全國父老書》:“學子憤慨於庠序,商賈喧噪於廛市。”
2.安詳肅穆。庠,通“詳”。安詳。後漢書 ·左雄傳》:“九卿位亞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節,動有庠序之儀。”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戰主國》:“僧徒肅穆,眾儀庠序。”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纖手舉而淡濘風光,玉步移而威儀庠序。”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釋容體》:“庠序,舉動安詳肅穆的意思。”

.   部首 糸 部首外筆畫 11 總筆畫 17
 注音一式 ㄌㄩˇ
 漢語拼音 l   注音二式 l u

線、麻線。說文解字:「,線也。」孟子˙滕文公上:「麻絲絮輕重同,則賈相若。」宋˙蘇軾˙赤壁賦:「餘音嫋嫋,不絕如。」

量詞。計算纖細條狀物的單位。如:「一頭髮」、「一炊煙」。紅樓夢˙第十八回:「軟襯三春草,柔拖一香。」


刺繡。唐˙白居易˙繡觀音菩薩讚˙序:「紉針綵,絡金綴珠。」水滸傳˙第九十六回:「星冠玉,鶴氅金。」


詳細的。如:「析」、「述」。文選˙枚乘˙七發:「雖有心略辭給,固未能形其所由然也。」

辭ㄘˊ給ㄐㄧˇ

巧言
 10.   部首 手 部首外筆畫 19 總筆畫 22
 注音一式  ㄗㄢˇ
 漢語拼音  z n  注音二式  tz n


積蓄﹑儲蓄。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他就抱怨起來,說我的錢為什麼給你使?倒不給環兒使呢?」老殘遊記˙第十四回:「我就一兩個月個三千兩吊的給他寄來。」
ㄘㄨㄢˊ cun(09895)


拼湊、聚合。如:「他們了一筆錢,合買一臺電視機。」


量詞。計算聚集的人或物的單位。元˙喬吉˙金錢記˙第二折:「我本是個花一錦一簇,芙蓉亭有情有意雙飛燕。」鏡花緣˙第七十二回:「眾人因見亭內四壁懸著許多字畫,收拾的十分精緻,都不肯就走,分著這裡一,那裡一夥,圍著觀看。」
 1. 千絲萬縷
 注音一式 ㄑ|ㄢ ㄙ ㄨㄢˋ ㄌㄩˇ
 漢語拼音 qi n s  w n l   注音二式 chi n s  w n l u
形容關係密切複雜,難以理清。元˙無名氏˙一枝花˙鬢鬟梳綠雲套:「長嘆罷羅帕頻淹,都搵盡千絲萬縷。」明˙王玉峰˙焚香記˙第二十六齣:「可惜你千絲萬縷,織成一段離愁。」亦作「萬縷千絲」。

 2. 
 注音一式 ㄌㄨㄛˊ ㄌㄩˇ
 漢語拼音 lu  l   注音二式 lu  l u
委曲詳述,極力刻劃。唐˙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雖欲秉筆縷,神志荒耗,前後遺忘,終不能成章。」羅縷或(爾見)縷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序,東西牆也。從镍,予聲。”
注音
釋義
(一)xu4《廣韻》徐呂切,上語邪。魚部。 (1) 堂屋的東西墻。《爾雅‧釋宮》:“東西牆謂之序。”邢昺疏:“此謂室前堂上東廂、西廂之牆也。”《說文‧镍部》:“序,東西牆也。”段玉裁注:“堂上以東 西牆為介,《禮》經謂階上序端之南曰序南;謂正堂近序之處曰東序、西序。”《儀禮‧士冠禮》:“主人玄端爵韋钫畢,立于阼階下,直東序西面。”鄭玄注: “堂東西牆謂之序。”《竹書紀年》卷上“帝使四岳錫虞舜命”南朝梁沈約注:“帝乃寫其言藏於東序。” (2)正屋兩側東西廂房,廊廡。《書‧顧命》:“西序東嚮。”孔傳:“東西廂謂之序。”《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西廂踟黹鹃厂豆寸伛以閒宴,東序重深而奧祕。”李善注:“東序,東廂也。”《南齊書‧東昏侯紀》:“食後方出,朝賀裁竟,便還殿西序寢。”
(3)古代學校的別名。《周禮‧地官‧州長》:“春秋以禮會民,而射于州序。”鄭玄注:“序,州黨之學也。”《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嚴復《原強》:“有庠序學校之教。”
(4)教育。《文心雕龍‧明詩》:“神理共契,政序相參。”宋王安石《上徐兵部書》:“某此月治行,承序于左右在旦暮矣。”
(5)次序;順序。《廣雅‧釋詁三》:“序,次也。”《儀禮‧鄉飲酒禮》:“眾賓序升,即席。”鄭玄注:“序,次也。”《隋書‧音樂志上》:“樂失其序,則親
亂。”郭沫若《虎符》第三幕:“老百姓是最講究長幼有序,男女有別的。”
(6)位次;序列。《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卿大夫以序守之。”杜預注:“序,位次也。”《國語‧齊語》:“班序顛毛,以為民紀統。”韋昭注:“序,列也。”
(7)依次序排列。《詩‧大雅‧行葦》:“序賓以賢。”毛傳:“言賓客次第皆賢。”《墨子‧非攻下》:“天不序其德。”孫詒讓閒詁引王念孫曰:“序,順 也。”《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崇德序功。”《儒林外史》第七回:“雖是同姓,卻不曾序過。”又特指“銓敘”。舊時官吏的任免與提陞。《封 神演義》第六回:“奈前侍朕有勞,姑免其罪,削其上大夫,永不序用!”
(8)長幼。《玉篇‧镍部》:“序,長幼也。”
(9)順序更替。《儀禮‧燕禮》:“升自西階,序進酌散。”鄭玄注:“序,次第也;猶代也。”《禮記‧仲尼燕居》:“下管象武,夏籥序興。”鄭玄注:“序,更也。堂下吹管,舞文武之樂更起也。”
(10)季節。唐盧照鄰《七日登樂遊故墓》:“四序周緹籥,三正紀璿耀。”宋楊萬里《人日詰朝從昌英叔出謁》:“四序各自佳,要不如春時。”《紅樓夢》第八十七回:“回憶海棠結社,序屬清秋。”
(11)敘說;敘述。漢王逸《離騷經序》:“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別;下序桀、紂、羿、澆之敗。”宋岳珂《桯史》卷三:“既而又作一《永遇樂》,序北府事。”《老殘遊記》第二十回:“彼此序了幾句閒話。”
(12)開頭的;在正式內容之前的。如:序幕;序曲;序戰。
(13)介紹、評述作品內容的一種文體。也作“敘”。《文心雕龍‧詮賦》:“序以建言,首引情本。”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總序》:“柳亞子《胡寄塵詩序》。又用於臨別贈言,亦稱“贈序”。如唐柳宗元《送薛存義序》;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等。
(14)佈舒;舒展。《玉篇‧镍部》:“序,舒也。”《周禮‧考工記‧鮑人》:“卷而摶之而不迆,則厚薄序也。”鄭玄注:“序,舒也。謂其革均也。”《史記‧儒林列傳》“殷曰序”唐張守節正義:“序,舒也。言舒禮教。”
(15)草擬。《老殘遊記》第十五回:“縣裏正在序稿。”
(16)古樂曲的一種體裁。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雲慵不飛。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顧學頡注:“散序六 遍無拍,故不舞也。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宋沈括《夢溪筆談‧樂律一》:“散自是曲名,如操、弄、摻、淡、序、引之類。”
(17)端緒。《漢書‧韋賢傳》:“楚王夢亦有其序。”顏師古注:“序,緒也,謂端緒也。”《劉知遠諸宮調‧知遠別三娘太原投事》:“直等到日色昏暮,好 憂慮,不知蹤序。”元佚名《壽陽曲》:“淚點兒多如秋夜雨,煩惱似孝今起序。”隋樹森注:“鈔本‘孝今’作‘孝經’,此句待校。”
(18)引出。元曾瑞《罵玉郎過感皇恩採茶歌‧四時閨怨‧秋》:“病身屬恨管,暮景序愁端。”
(19)功業;事業。《詩‧周頌‧閔予小子》:“繼序思不忘。”《漢書‧郊祀志》:“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於郊祀。”王念孫雜志:“序亦事也。”
(20)姓。《正字通‧镍部》:“序,姓。”《禮記‧射義》:“序點又揚觶而語。”鄭玄注:“序點或為徐點。”陸德明釋文:“序,姓;點,名也。”
 
日本時代台灣總督府專賣局火柴盒上的標語
"勝って兜の緒を締めよ"
直譯 : 即使勝利也要把頭盔繫帶綁好. (成功的話內心更要戒慎恐懼不能鬆懈,成功したからといって気をゆるめず、さらに心を引き締めろという戒め)
 

領頭字
解形
《說文》:“緒,絲耑也。糸,者聲。”
注音
釋義
(一)xu4《廣韻》徐呂切,上語邪。魚部。 (1) 絲頭。《說文‧糸部》:“緒,絲耑也。”段玉裁注:“抽絲者得緒而可引。”漢張衡《南都賦》:“坐南歌兮起鄭舞,白鶴飛兮繭曳緒。”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 傳》:“蚤繅而緒,蚤織而縷。”《天工開物‧乃服‧治絲》:“凡繭滾沸時,以竹簽撥動水面絲緒。”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附集‧論現在我們的文學運動》: “懂得這一點,則作家觀察生活,處理材料,就如理絲有緒。”
(2)頭緒;開端。《淮南子‧精神》:“反覆終始,不知其端緒。”《晉書‧陶侃傳》:“千緒萬端,罔有遺漏。”唐韓愈《進學解》:“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
(3)序;次序。《書‧大誥》:“誕敢紀其緒。”孫星衍疏:“《漢書》作‘誕敢犯祖亂宗之序’……緒與序通。”《莊子‧山木》:“進不敢為前,退不敢為後,食不敢先嘗,必取其緒。”陸德明釋文:“緒,次緒也。”
(4)世系。南朝梁陸倕《誌法師墓誌銘》:“緒冑莫詳,邑居罕見。”《南史‧羊侃傳》:“唯侃是衣冠餘緒,帝寵之踰於他者。”宋陸游《丞相率文武官僚賀壽皇正旦表》:“系唐統,接漢緒。”
(5)行列。《文選‧鮑照〈舞鶴賦〉》:“離網別赴,合緒相依。”李注:“綱、緒,謂舞之行列也,言或離而別赴,或合而相依。”
(6)業;事業。《爾雅‧釋詁上》:“緒,事也。”《廣雅‧釋詁四》:“緒,業也。”《書‧五子之歌》:“荒墜厥緒, 覆宗絕祀。”唐沈迥《武侯廟碑銘》:“先主纘緒,天下三分。”《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七》:“大之中,以小者為主,所以黃為木氏開千代之緒 也。”
(7)情緒;思緒。南朝宋謝靈運《長歌行》:“覽物起悲緒,顧已識憂端。”唐李頻《長安寓居寄柏侍郎》:“霜輕兩鬢欲相侵,愁緒無端不可尋。”《聊齋志異‧連鎖》:“幽情苦緒何人見。”
(8)剩餘;殘餘。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九:“由緒,《廣雅》:緒,末也。緒,餘也。謂殘餘也。”清王念孫《廣雅 疏證‧釋詁三》“餘也”條:“《經音義》卷十九引《廣雅》:緒,餘也。”《莊子‧讓王》:“道之真以治身,其緒餘以為國家,其土苴以治天下。”成玄 英疏:“緒,殘也。”宋王安石《平甫歸飲》:“緒餘不及客,兒女聊相酢。”嚴復《〈天演論〉譯例言》:“流風緒論,泰西二千年之人心民智繫焉。”
(9)末。《廣雅‧釋詁一》:“緒,末也。”
(10)尋繹;整理。《漢書‧張蒼傳》:“蒼為計相時,緒正律曆。”顏師古注引文穎曰:“緒,尋也,謂本其統緒而正之。”《新唐書‧郝處俊傳》:“令狐德棻、劉胤之撰國史,其後許敬宗復加緒次。”
(11)順;順從。《文選‧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仁君年壯氣盛,緒信所嬖。”張銑注:“言權年少勇氣方盛,順信所寵之臣也。”
(12)述。唐沈亞之《柘枝舞賦序》:“而柘枝益肆於態,誠足以賦其容也,因顧余緒之,以洗客念。”宋趙衍《重刊李長吉詩集序》:“意欲刊行,以廣其傳,冀有知之者。會病不起,余與伯成緒其志而為之。”
(13)開頭的,寫在正文之前,概述全書大旨,或說明作書經過和意圖的。如:緒言、緒論。
(14)通“紵()”。麻屬。《墨子‧非命下》:“強乎紡績織蝉钫任,多治麻糸钫苹絲葛緒。”孫詒讓閒詁引畢沅曰:“緒,紵字假音。”
(15)用同“絮”,比喻多而連綿不斷。明謝肇淛《秋日邀龍君御同鍾伯敬林茂之賦詩》:“雜坐忘罄折,緒談聞芬菲。”清鄭燮《海陵劉烈婦歌》:“溫言緒語慰翁媼,幽閨裂破繡羅裙;椎心一數鬥血,紙錢飄去回秋雲。柴門寂寞鼪鼯鬥, 病婦把家門戶瘦;夜夜寒機達曙光,朝朝破井提鴛甃。十畝荒田歲不收,一園花柳空如 ...
(16)姓。《廣韻‧語韻》:“緒,姓。”《正字通‧糸部》:“緒,姓。明嘉靖中,高安知縣緒東山。”《姓觿‧語韻》:“緒,出《姓苑》。《千家姓》云:東魯族。”《續通志‧氏族略七》:“緒,明緒珊、緒紀,舉人。”


;張大春  (20081021)

......「情緒的『緒』是一個甚麼樣的字呢?」我等他闔上作文本,情緒高昂地準備大玩一場的時候忽然偷襲了兩個問題:「為什麼要用『緒』字來形容我們的情感狀態呢?」
緒字的聲符「者」本來就是一個複雜多歧解的符號,有說是「黍」的,有說是「蔗」根之下加一個「甘」字的,證之以不同鼎彝之器上的銘文,大約就是表示「諸 多」、「眾多」之義。作為「緒」字中兼有意義的聲符,「者」字的上半截成紛歧樣貌的枝岔也常被學者解釋成一繭絲的許多個端。在這個理解的基礎上說「情 緒」,充滿不盡可知的況味。一方面,所謂「情緒」,有一種「尚需細膩辨認」、「有待分別析理」的意思;另一方面,經由辨認、析理之後,顯然該會有進一步的 解釋才對──所以說「情緒」看來是處在一種「未完成的狀態」。但是──
「不同的情緒會同時發生嗎?」我追問下去:「你會既興奮、又憂愁嗎?」
「不會。」張容斬釘截鐵地說──而對於這種抽象的問題,張容顯然不如張宜有興趣,張宜立刻帶著些賣弄的神情說:「可是如果看到壞人的話,我會既害怕、又生氣。還有參加鋼琴比賽的話,我會既緊張、又興奮。」
「你就是既炫耀、又炫耀!」張容氣鼓鼓地說,看似受到「嫉妒小精靈」的影響了。
然而,我們繼續這樣推敲字義的時候,會赫然發現:一如其他許多「相反為訓」的字──比方說:「亂」正同於「治」一樣,「其臭如蘭」正同於「其香如蘭」一 樣,「徂」既是「往」、「死」又是「留」、「存」……「緒」這個剪不斷、理還亂的心情端倪,正一如與它自己的讀音相同的「序」和「續」一樣,又有著「次 第」、以及「剩餘」的含意。《莊子.山木》篇不是有這樣一小段話嗎:「食不敢先嘗,必取其緒。(吃的時候不敢搶先,必定是吃剩餘之物)」
「端緒」、「頭緒」是居先的、未經整裡的;而「餘緒」、「遺緒」則是居末的、殘剩的。別以為這個字在兩頭兒之外的中間不佔地位,倘若是用在《史記卷九十六.張蒼列傳》裡:「張蒼為計相時,緒正率曆。」此處的緒,又是「尋繹」、「推求」、「檢覈」的意思了。
「一個字,從頭到尾帶中間,全歸它管,厲害吧?」我說。......


廣泛搜集, 遠承古人。



 4. 圓鼓鼓
 注音一式 ㄩㄢˊ ㄍㄨˇ ㄍㄨˇ
 漢語拼音 yu n        注音二式 yu n g  g 
圓而豐盈的樣子。如:「小女孩圓鼓鼓的臉蛋,十分討人喜歡。」

 3. 氣鼓鼓
 注音一式 ㄑ|ˋ ㄍㄨˇ ㄍㄨˇ
 漢語拼音 q         注音二式 ch  g  g 
 相似詞 氣呼呼、氣  、氣沖沖  相反詞 
形容非常氣憤的樣子。如:「他無故遭人栽贓嫁禍,百口莫辯,只能氣鼓鼓的坐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1. 樂滋滋
 注音一式 ㄌㄜˋ ㄗ ㄗ
 漢語拼音 l  z  z   注音二式 l  t  t 
十分高興的樣子。如:「電視上正演出瞎掰的短劇,老奶奶看得樂滋滋。」


領頭字
解形
《說 文》:“紹,繼也。糸,召聲。一曰紹緊糾也。邵鄄糸,古文紹邵。”林義光《文源》:“《說文》云邵鄄糸,古文紹。按:糸,邵聲。《說 文》云,絕,斷絲也,双。按與邵鄄糸形近。刀聲猶召聲也。絕蓋與紹同字,相承誤用為斷繼之繼。”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契文作 紉,象以刀斷絲之形,其本義當為絕。與絕古當為一字,林氏之說是也。初誼為絕,而許書訓繼者亦治之訓亂也。其始為一字,繼絕兩訓其後始分衍為二耳。契文作 紉而篆文作紹者,古文衍變往往增口,許書古文遂又以為邵聲矣。”
注音
釋義
(一)shao4《廣韻》市沼切,上小禪。宵部。 (1)繼承;接續。《爾雅‧釋詁上》:“紹,繼也。”《書‧盤庚上》:“紹復先王之大業。”《呂氏春秋‧誠廉》:“以此紹殷,是以亂易鬥也。”高誘注:“紹,續。”《漢書‧翟方進傳》:“乃紹天明意。”顏師古注:“紹,承也。”
(2)介紹;引薦。《晏子春秋‧問下》:“諸侯之交,紹而相見。”《戰國策‧趙策三》:“勝請為紹介而見之於將軍。”宋王安石《上龔舍人書》:“然皆士自媒紹其所長,以干于當世,然後得充其選。”
(3)緊緊地纏繞。《說文‧糸部》:“紹,緊糾也。”段玉裁注:“緊者,纏絲急也;糾者,三合繩也。”《玉篇‧糸部》:“紹,急糾也。”《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有所思》:“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
(4)地名。1.紹興府的簡稱。秦、漢時為會稽郡地。其後改廢不一。南宋紹興元年陞為紹興府,元改為紹興路,明復為紹 興府。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一》:“而寧、紹、台諸州皆濱于海澨。”2.今浙江省紹興縣的簡稱。魯迅《彷徨‧在酒樓上》:“一斤紹酒。──菜﹖十 個油豆腐,辣醬要多!”
(5)姓。《通志‧氏族略五》:“紹氏,見《姓苑》。”《姓觿‧篠韻》:“紹,《路史》云:齊公族之後;《千家姓》云:太原族。《韓非子》:宋有紹績昧。”《續通志‧氏族略七》:“紹,宋紹魚,淳熙進士。明紹陽,弘治舉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