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濱,洋涇濱、火星文,洋涇濱漢語

基礎教育必須以本國語文為最根本最重要的教學重點,先學好中文再論其他。趕時髦,啟蒙階段教英語,台灣一無英語環境,更缺乏合格師資,徒增孩子們的負擔和煩惱。出發點或是想讓孩子們具備雙語能力,結果他們學會了兩種語文:洋涇濱、火星文。

洋涇濱漢語

談過許多有音無義的外來語 或洋涇濱漢語 (如部落) ,須要個別辭典。
這是30年代上海的生活不可或缺
80年代初 ,新一代將聖代誤為聖誕。

北山散文集頁653-7



洋涇濱、
pidg·in (pĭj'ən) pronunciation
n.
A simplified form of speech that is usually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languages, has a rudimentary grammar and vocabulary, is use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groups speaking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is not spoken as a first or native language. Also called contact language.

pidginization pidg'in·i·za'tion n.
pidginize pidg'in·ize' v.

火星文


領頭字

解形
注音
釋義
(一)bin1《集韻》卑民切,平真幫。真部。(1)水邊,靠近水的地方。《廣雅‧釋邱》:“濱,厂岙圭也。”《書‧禹貢》:“(青州)厥土白墳,海濱廣斥。”孔傳:“濱,涯也。”孔穎達疏:“海畔迥闊地皆斥鹵。”《詩‧召南‧采蘋》:“于以采蘋﹖南澗之濱。”《楚辭‧劉向〈九歎‧遠游〉》:“馳六龍於三危兮,朝西靈於九濱。”王逸注:“濱,水涯也。言乃馳騁六龍過於三危之山,召西方之神會於大海九曲之涯也。”唐李朝威《柳毅傳》:“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
(2)邊,邊境。《詩‧小雅‧北山》:“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後漢書‧袁安傳》:“至乎章和之初,降者十餘萬人,議者欲置之濱塞,東至遼東。”李賢注:“濱,邊也。”
(3)臨近;靠近;接近。《國語‧齊語》:“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鉤,是以濱於死。”韋昭注:“濱,近也。”《後漢書‧班彪傳上附班固》:“其陽則崇山隱天,幽林穹谷,陸海珍藏,藍田美玉,商、洛緣其隈,鄠、杜濱其足。”李賢注:“濱猶近也。”唐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雖庶幾不濱於淺涸,亦未廢作者之譏訶也。”《聊齋志異‧雲翠仙》:“中貴人親詣才,見女大悅。恐不能即得,立券八百緡,事濱就矣。”
(4)古州名。五代周顯德三年(公元956年)改贍國軍置,治所在渤海(今濱縣)。轄境相當於今山東省濱縣、沾化、利津和博興縣的一部分。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山東二‧濟南府》:“濱州,春秋戰國時齊地,秦屬齊郡,漢屬千乘郡,後漢因之。魏晉屬樂陵國,劉宋仍屬樂陵郡,後魏因之。隋屬棣州,唐仍舊。五代唐置榷鹽務,漢改贍國軍。周顯德三年,升為濱州,宋因之。金屬益都路,元亦曰濱州,屬濟南路。明初以州治渤海縣省入,領縣三。”



(5)姓。《萬姓統譜‧真韻》:“濱千乘。見《姓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