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7日 星期五

假(“叚”),除 ,娼, 仮,除非,假借(義),回味 ,回顧(録),回向/廻向,別業,除罪,除籍,共業,性價比





他說,「我選擇小米是因為它性價比很高。」

不過,中國當局目前還是不領情,對於蔡英文還是不假辭色,宋楚瑜會不會繼李元簇和王金平之後,成為下一位被封殺的APEC特使,還充滿變數。 


不假辭色
  1. 在言語神色上不做修飾、隱瞞。形容態度直接而嚴厲。如:「父親對我訓話時,一向不假辭色,令我非常畏懼。」


《集韻》蚩良切,平陽昌。妓女。《玉篇‧女部》:“娼,婸也,婬也。”唐盧照鄰《長安古意》:“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二折:“怎生勾除籍,不做娼,棄賤得為良。”李大釗《廢娼問題》:“我們主張廢娼。”


【綠色器件】新照明篇:LED將成照明用途主角,性價比的提高為最大推動力   展望照明的未來,熒光燈不能說是最終答案。由於效率更高,


使用便利和設計自由度高,期望把LED應用於照明用途的呼聲不斷高漲…


性價比=PERFORMANCE/ COST


對此政策,婦女團體肯定不罰娼,但反對專區,尤其民眾反對「專區設我家後院」,政府需有智慧處理。 劉兆玄在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會議裁示,罰娼條款「原則」上,對性工作者朝除罪化及除罰化方向辦理,專區的設立則由內政部研擬管理法令後,再由各地方政府決定。 ...


回味      竟是現代語
形容事後細細玩味、體會,越想越有意思。如:「這部電影題材新穎,讓人看後回味無窮。」


回顧
回頭看。唐˙白居易˙燕詩示劉叟詩:「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紅樓夢˙第二回:「卻說嬌杏這ㄚ鬟,便是那年回顧雨村者。」
回想、回憶。如:「回顧當年同遊之樂,至今仍懷念不已。」

將已往的作品或資料作有系統的展覽,使人能看出其成長變遷及發展的過程。如:「三十年代電影回顧展。」

 かいこ 回顧

(名)スル
(1)過去を振り返ってみること。
「往時を―する」
(2)うしろをふりむくこと。
「数十歩にして―すれば少女佇立して目送す/花柳春話(純一郎)」


recollection; retrospection.
~する look back ((upon)); recall; recollect.
 回顧録 reminiscences; memoirs.


かいこ‐ろく【回顧録】
過去の思い出などを書いたもの。


-----

Dear HC,

在佛教用語是指將「功德 merit」轉給別人。
 如同從我的銀行帳戶用 wire transfer 的方式轉到你的銀行的銀行帳戶一樣。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3〈5 論議品〉:「我供養是五百辟支佛,
并起五百塔,供養舍利功德,悉以迴向普及一切眾生。」
(CBETA, T03, no. 156, p. 140, c9-10)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40〈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言普皆迴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CBETA, T10, no. 293, p. 846, a29-b2)

 但是也不限定此一用法,例如:

 1. 《雜阿含經》卷48:「觀察斯福德,迴向中之最」
(CBETA, T02, no. 99, p. 353, c12)
這是起一願望,希望自己的功德能讓自己轉生天界。
《賢愚經》卷3〈20 貧女難陀品〉:
「願我所有功德,迴向佛道」
(CBETA, T04, no. 202, p. 373, a2-3)
這是起一願望,希望自己的功德轉到能幫助自己修練成佛。

 2. 《別譯雜阿含經》卷8:「我亦一心迴向於佛,法僧亦然」
(CBETA, T02, no. 100, p. 434, b3)
此處「迴向」指「歸向」

 3. 改變方向,例如:

  《大智度論》卷12〈1 序品〉:
  「思惟是已,於菩薩道退,迴向小乘」
   (CBETA, T25, no. 1509, p. 145, a28-29)

 《長阿含經》卷21〈10 戰鬥品〉:
  「遙見寶車迴向」(CBETA, T01, no. 1, p. 142, c13-14)

不是所有佛教徒都相信有「迴向」的功能,
譬如我現在起一個誠心誠願,
 願將桌上的這杯茶的香氣、美味和開胃助消化的功能迴向給你,
 你不可能收到這些東西。
 這和對小朋友說願我把所有的英文能力灌頂給你,
 這只是逗他開心而已,於事無補。

   Ken Su

----

えこう【回向】

a memorial service; a prayer for the dead
回向する hold a memorial service; say prayers for the dead
回向料 a fee for a memorial service


華嚴宗

え‐こう〔ヱカウ〕【回向/×廻向】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假,非真也。人岙人人,墒聲。一曰至也。《虞書》曰:‘假于上下。’”段玉裁注:“《又部》曰:‘墒,借也。’然則假與墒義略同。”
注音
釋義
(一)jia3《廣韻》古疋切,上馬見。魚部。(1)借;貸。《廣雅‧釋詁二》:“假,借也。”《集韻‧禡韻》:“假,以物貸人也。”《左傳‧成公二年》:“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孔穎達疏:“唯車服之器與爵號之名不可以借人也。”《後漢書‧孝安帝紀》:“癸巳,詔以鴻池假與貧民。”李賢注:“假,借也。”《遼史‧文學傳上‧蕭韓家奴》:“求假於人,則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償還者。”(2)僱賃。《漢書‧酷吏傳‧甯成》:“乃貰貣陂田千餘頃,假貧民,役使數千家。”顏師古注:“假,謂雇賃也。”《後漢書‧孝和孝殤帝紀》:“勿收假稅二歲。”李賢注:“假,猶租賃。”又指漢代朝廷租給貧民墾殖的土地,即“假田”。《漢書‧食貨志》:“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顏師古注:“假亦謂貧人賃富人之田也。”又指假田所收的租稅。《鹽鐵論‧園池》:“歲課諸入,田牧之利,池櫛之假……以贍諸用。”又:“假,稅殊名,其實一也。”
(3)給予;授。《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天假之年,而除其害。”《逸周書‧史記》:“任之以國,假之以權。”《漢書‧儒林傳‧轅固》:“上知太后怒,而固直言無�,乃假固利兵。”顏師古注:“假,給與也。”《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相思》:“今日至此,豈非天假良緣耶﹖”
(4)憑藉;依恃。《左傳‧昭公四年》:“若苟無四方之虞,則願假寵以請於諸侯。”杜預注:“欲借君之威寵以致諸侯。”《國語‧晉語一》:“無必假手於武王。”韋昭注:“假,借也。”宋曹希蘊《西江月‧燈花》:“零落不因春雨,吹噓何假東風。”
(5)須;必。北齊鄭公超《送庾羽騎抱》:“送君自有淚,不假聽猿吟。”北周庾信《詠園花》:“自紅無假染,真白不須妝。”唐李白《送張遙之壽陽幕府》:“不假築長城,大賢在其間。”
(6)請;托。《呂氏春秋‧士容》:“齊有善相狗者,其鄰假以買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高誘注:“假,猶請也。”
(7)權且;暫時。《廣韻‧馬韻》:“假,且也。”《詩‧小雅‧小弁》:“假寐永歎。”鄭玄箋:“不脫冠衣而寐曰假寐。”聞一多新義:“假寐,即姑寐,猶言暫時寢息也。”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城東景寧寺》:“江左假息。”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吾未晡食,請假設草具。”
(8)代理(政事)。《呂氏春秋‧審分》:“假乃理事也。”高誘注:“假,攝也。”《史記‧項羽本紀》:“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軍。”張守節正義:“未得懷王命也。假,攝也。”宋宋祁《將歸》:“遠假西南守,三逢梅柳新。”
(9)大。《爾雅‧釋詁上》:“假,大也。”《書‧大禹謨》:“不自滿假。”孔傳:“假,大也。”孔穎達疏:“執心謙韦岙中,不自盈大。”《楚辭‧大招》:“瓊轂錯衡,英華假只。”王逸注:“假,大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舜在假典,顧省厥遺。”裴駰集解引徐廣曰:“假,大也。”
(10)寬容;寬縱。《易‧家人》:“王假有家。”王引之述聞:“王假有家者,王者寬假其家人也。”《管子‧小問》:“假而禮之,厚而勿欺,則天下之士至矣。”《史記‧春申君列傳》:“敵不可假,時不可失。”
(11)不真實;虛偽。《說文‧人部》:“假,非真也。”如:假牙;假仁假義。《詩‧小雅‧小弁》:“假寐永歎,維憂用老。”唐白居易《古塚狐》:“假色迷人猶若是,真色迷人應過此。”
(12)偽托;冒充。《三國演義》第十四回:“操大喜,先發人往袁術處;次假天子詔,發人往徐州。”《古今小說‧沈小霞相會出師表》:“早知虜首將民假,悔不當時隨虜行。”
(13)濫。《後漢書‧竇融傳》:“至臣之身,復備列位,假歷將帥,守持一隅。”李賢注:“假,猶濫也。”
(14)連詞。假設;假如。《正字通‧人部》:“假,設辭。”《荀子‧正名》:“假而得問而嗛之,則不能離也。”楊倞注:“假或有人問之。”《列子‧楊朱》:“楊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濟。’禽子曰:‘假濟,為之乎﹖’”漢曹操《與王脩書》:“假有斯事,亦庶鍾期不失聽也。”《聊齋志異‧邵女》:“好個美姑姑,假到昭陽院,趙家姊妹,何足數得﹖”
(15)副詞。祇;但。《莊子‧德充符》:“奚假魯國,丘將引天下而與從之。”郭象注:“奚但一國而已哉。”
(16)通“嘏”。福佑。《字彙補‧人部》:“假,與嘏同。”《左傳‧昭公十一年》:“天之假助不善,非祚之也,厚其凶惡而降之罰也。”《禮記‧曾子問》:“不旅不假。”鄭玄注:“假讀為嘏。”孔穎達疏:“假是主人受福。”《補江總白猿傳》:“今能至者,非天假之,何耶﹖”
(17)通“瘕”。疾病。《詩‧大雅‧思齊》:“肆戎疾不殄,烈假不遐。”鄭玄箋:“厲假皆病也。”孔穎達疏:“鄭讀烈假為厲瘕,故云皆病也。”
(18)姓。《通志‧氏族略五》:“假氏,望出陳留。漢有假倉,治《尚書》,陳留人。”

(二)jia4《廣韻》古訝切,去禡見。(1)休息日;假期。《廣韻‧禡韻》:“假,休假也。”《字彙‧人部》:“假,假告休沐也。”晉范甯《啟斷公受假故事》:“五月給田假,九月給授衣假,為兩番各十五日。”《世說新語‧政事》:“陳仲弓為太丘長時,吏有詐稱母病求假。”《水滸全傳》第十四回:“學生來時,說道先生今日有幹,權放一日假。”(2)易。《廣雅‧釋詁三》:“假,昜岙𡃀也。”王念孫疏證:“此條昜岙𡃀字有二義……為變易之易……為平易之易。易與昜岙𡃀通。”《廣韻‧禡韻》:“假,易也。”
(三)jie0用同“價”。助詞。元高明《琵琶記‧拐兒紿誤》:“幾年假,為拐兒,是人都理會得我名兒。”
(四)xia4《集韻》亥駕切,去禡匣。魚部。嘉,美好。《爾雅‧釋詁下》:“假,嘉也。”《詩‧大雅‧假樂》:“假樂君子,顯顯令德。”毛傳:“假,嘉也。”又《周頌‧雝》:“假哉皇考。”毛傳:“假,嘉也。”又指贊美。宋蘇軾《石蒼舒醉墨堂》:“我書造意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胡為議論獨見假,隻字片紙皆藏收。”
(五)xia2《集韻》何加切,平麻匣。魚部。通“遐”。遠。《呂氏春秋‧下賢》:“假乎其輕俗誹譽也。”《禮記‧曲禮下》:“告喪,曰天王登假。”《法言‧寡見》:“吾寡見人之好假者也,邇文之視,邇言之聽,假則偭焉。”李軌注:“歎人皆好視聽諸子近言近說,至於聖人遠言遠義則偭然而不視聽。”
(六)ge2《集韻》各各岙頁切,入陌見。鐸部。通“格”。至;到。《方言》卷一:“假,至也。邠、唐、冀、六熷允之間曰假。”《廣雅‧釋詁一》:“假,至也。”《詩‧商頌‧玄鳥》:“四海來假,來假祁祁。”鄭玄箋:“假,至也。”《論衡‧語增》:“堯舜襲德,功假荒服。”唐韓愈《原道》:“郊焉而天神假,廟焉而人鬼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