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8日 星期一

亡,投剌



周作人



領頭字

解形
《說文》:“亡,逃也。从入,从庙?。

逃也。从入从𠃊。凡亾之屬皆从亾。
”段玉裁注:“會意,謂入於𠮩㶊只曲隱蔽之處也。”
逃者、亡也。二篆爲轉注。亡之本義爲逃。今人但謂亡爲死。非也。引申之則謂失爲亡。亦謂死爲亡。孝子不忍死其親。但疑親之出亡耳。故喪篆从哭亡。亦叚爲有無之無。雙聲相借也。
从入𠃊。

朱駿聲通訓定聲:“會意。庙?者,隱也。”
注音
釋義
(一)wang2《廣韻》武方切,平陽微。陽部。(1)逃跑;逃亡。《說文‧亡部》:“亡,逃也。”段玉裁注:“亡之本義為逃。”《廣雅‧釋詁三》:“亡,避也。”《國語‧晉語八》:“而離桓之罪,以亡於楚。”韋昭注:“亡,奔。”《史記‧項羽本紀》:“是時桓楚亡在澤中。”《金史‧哀宗下》:“鄧州節度使移剌瑗以其城叛,與白華俱亡入宋。”又指逃亡的人。《後漢書‧董宣傳》:“文叔為白衣時,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門。”按:《資治通鑑‧漢光武帝建武十九年》作“藏亡匿死。”胡三省注:“亡,謂亡命;死,謂犯死罪者。”五代高允《北伐頌》:“招亡聚盜,醜類實繁。”
(2)外出;不在。《論語‧陽貨》:“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邢昺疏:“謂伺虎不在家時而往謝之也。”《聊齋志異‧真生》:“明日,往投剌,適值其亡,凡三謁,皆不遇。”
(3)失去;遺失。《增韻‧陽韻》:“亡,失也。”《易‧旅》:“射雉一矢亡。”孔穎達疏:“射之而復亡失其矢。”《新唐書‧房玄齡傳》:“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宋陸游《自述》:“薄酒時醒醉,殘書半在亡。”
(4)死。《字彙‧亠部》:“亡,死也。”《公羊傳‧桓公十五年》:“曷為末言爾﹖祭仲亡矣。”何休注:“亡,死亡也。”《世說新語‧言語》:“羊秉為撫軍參軍,少亡。”《紅樓夢》第二回:“(林如海)只有一個三歲之子,又于去歲亡了。”
(5)滅亡;消亡。《廣韻‧陽韻》:“亡,滅也。”《書‧仲虺之誥》:“取亂侮亡。”孔穎達疏:“國滅為亡。”《墨子‧經說下》:“光至景亡。”元薩都剌《次韻登凌歊臺》:“春色不隨亡國盡,野花只作舊時開。”
(6)過去的。宋辛棄疾《木蘭花慢‧席上呈張仲固帥興元》:“追亡事、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
(7)方言。相當於“了”,完畢。章炳麟《新方言‧釋言》:“福州謂作事了為‘作亡’,若通語言了言歇矣。”
(8)通“忘(<現代音>wang4<\/現代音>)”。忘記。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壯部》:“亡,墒借為忘。”《詩‧邶風‧綠衣》:“心之憂矣,曷維其亡。”鄭玄箋:“亡之言忘也。”《論衡‧語增》:“為長夜之飲,亡其甲子。”唐戴叔倫《南野》:“身勩竟亡疲,團團欣在月。”
(9)通“盟(<現代音>meng2<\/現代音>)”。《呂氏春秋‧慎行》:“弒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陳奇猷校釋:“古亡明聲通,故亡可假為盟也。”按:《左傳‧昭公四年》作“以盟其大夫。”

(二)wu2《集韻》微夫切,平虞微。陽部。通“無”。《集韻‧虞韻》:“無,或作亡。”1.沒有。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𣏹部》:“𣏹,亦墒借為有無之無。”《論語‧雍也》:“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邢昺疏:“亡,無也。”《漢書‧賈誼傳》:“萬物變化,固亡休息。”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九:“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歎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訟理也。”2.副詞。a.表示禁止,不要。《資治通鑑‧秦二世皇帝三年》:“所過亡得鹵掠,秦民皆喜。”胡三省注:“亡,古毋、無二字通。”按:《史記‧高祖本紀》作“毋”。b.表示否定,相當於“不”。《漢書‧貢禹傳》:“相守選舉不以實,乃有臧者,輒行其誅,亡但免官,則爭盡力為善。”顏師古注:“不止免官而已。”又《胡建傳》:“正亡屬將軍。”顏師古注:“言軍正不屬將軍。”3.連詞。a.不然。《莊子‧大宗師》:“子祀曰:‘女惡之乎﹖’曰:‘亡,予何惡﹖’”《戰國策‧齊策一》:“客曰:‘鄙臣不敢以死為戲。’君曰:‘亡,更言之。’”b.不論。《漢書‧丙吉傳》:“於是上遣使者分條中都官詔獄繫者,亡輕重一切皆殺之。”c.抑或。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十:“無,轉語詞也,字或作亡。”《呂氏春秋‧審為》:“君將攫之乎﹖亡其不與﹖”


剌,即名片,日本字保留"名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