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9日 星期日

大把, “剁命”“剁手”,"毒廣告"。消費主義,女權主義,參考利息,年化利息


中國“剁手”一代離“剁命”還有多遠?

“美國人愛花明天的錢”——這種消費觀念已經被中國人熟知很久,而現在中國正在迅速接近。中國央行最新公佈的數據給中國年輕一代熟用手機APP貸款敲響了警鐘。

(德國之聲中文網)想剁手買一個一萬多人民幣的最新的iPhone,但是口袋裡沒剩多少錢?對於如今中國的年輕人來說,這都不是問題。用"共享現金"、"自如口袋"、"錢進貸"這類手機APP,只需要符合很低的要求,比如使用一個實名製手機號三個月以上,甚至不需要提供任何證明支付能力的個人資料,就能把買新手機的錢借出來。但中國央行最新公佈的一組數據,給中國超前消費的人群敲響了警鐘。
中國人民銀行不久前公佈了"2018年第三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這是中國央行經常公開的一組數據信息。但其中的一個數據得到了中國社交媒體的廣泛關注,即"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880.98億元,環比增長16.43%。"。與央行推出相關統計數據之初2010年同期的79.21億元相比,8年來翻了超過11倍。
隨著這組最新數據的公佈,一篇題為"881億!剛剛,央媽突然公佈一個數據,它正在摧毀年輕人"的微信文章也在網絡上廣為流傳。文章作者寫道:
來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時光
來啊愛情啊反正有大把愚妄
來啊流浪啊反正有大把方向
來啊造作啊反正有大把風光
歌詞裡的世界,唱得人心蠢蠢欲動;
然而,造作之後,是這個世上最深的深淵!
文章作者指出:貧窮,是這一代年輕人最顯著地標籤。然而比貧窮更可怕的是,一邊是年輕人一貧如洗,月月光的口袋,一邊卻又是瘋狂的信貸逾期,冰與火之間,這屆年輕人的生活,猶如深淵。
"毒廣告"和消費主義
隨後作者批評了當今中國文化中,"橫行"的"毒廣告",和被"瘋狂助推"的消費主義。包括那些"你捨不得買那些漂亮、好看、具有品質感的東西,是因為潛意識認為自己配不上它們。"、"沒有一個姑娘會因為買買買變窮,尤其是漂亮的姑娘"以及"聰明的女人,捨得為自己花錢"等赤裸裸將"女權主義"和消費掛鉤,煽動人們的慾望,掏自己的口袋,賣商家產品的廣告文化。
同時大量中國媒體引用匯豐銀行最新的一項調查報導稱,中國90後的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已經工作的90後,人均負債超過12萬。"美國人愛花明天的錢"--這種觀念已經被中國人熟知很久,而現在中國正在迅速接近。據"騰訊財經"報導,中美兩國的居民短期消費貸款餘額與當年的消費支出比值已然十分接近。報導稱:美國這兩者的比值,自2008年以來一直穩定在26%左右;隨著最近兩年的經濟復甦,2017年緩慢上升至28.8%。中國2008年這個比值尚不足5%,但隨著最近幾年消費貸等的快速發展,至2017年底這個數據已經上升至26.7% 。
12萬的數字對於月淨收入大約為1萬人民幣左右的"白領"上班族來說,也不是一筆小數。更何況大多數網絡信貸APP的利息驚人,比如"閃貸"。這款APP雖然能夠提供500至50000人民幣的"大額"消費貸款,但月參考利息為2%左右,年化利息超過24%。這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家放貸機構來說,都是一筆利潤巨大的信貸業務。
不理性"剁手" 剁下的是命
另根據金融智能搜索平台"融360"發布的消費調查數據,中國90後一代在藉貸市場上的佔比高達49.31%,在亞洲同齡人中排第一。不僅如此,這其中有28.57%的人使用消費貸款,就是為了償還其他貸款。"拆了東牆補西牆"這一招,中國的年輕人已經掌握純熟。
如此看來,中國的年輕人真的是"蝨子多了不咬,債多了不愁"的一代嗎?根據統計數據源的不同,也有研究報告得出的結果與上述情況有所不同。信貸APP"花唄"聯合"DT財經"發布的中國《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顯示,在1985年-1999年出生的用戶主體中,雖然76.5%的年輕用戶在購買手機時都會選擇使用分期。但69.4%的用戶每月消費都能控制在授信額度的2/3以內。報告因此得出結論稱:多數中國年輕人能做到"剁手"的同時保持理性。
但如果"剁手"不理性,一旦信用逾期,中國的催債公司會動用各種辦法。包括給借債人的父母、同學、朋友以及親戚打電話,施加心理壓力,而這種壓力有可能是致命的。2018年初,一則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因欠13個網貸APP5萬多人民幣而在一家旅社中自殺的消息曾震驚中國社交媒體。根據包括"新浪財經"在內的中國媒體報導,這位學生自殺前在手機的便簽中留言寫道:"我去死了。自殺的。在武漢玩了一年,什麼事都沒做。沒什麼遺產留下,借了一屁股債,不會還了。我太幼稚了,大人和我說的都是對的。可惜我明白太晚。都是我自己的錯,對不起……"

  • 作者 任琛
  • 日期 07.12.201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