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秋興·其三》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賞析白帝城裏千家萬戶靜靜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暉中,我天天去江邊的樓上, ...
(吉川幸次郎 故飛飛之故:故意)
反
古代官府批復文書用語。宋沈括《夢溪補筆談‧補二十八卷後八件》:“前世風俗,卑者致書于所尊,尊者但批紙尾答之曰‘反’,故人謂之‘批反’,如官司批狀、詔書批答之類。”
副詞。反而;相反。《詩‧邶風‧谷風》:“不我能慉,反以我為讎。”《史記‧張儀列傳》:“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
唐韓愈《原性》:“上之性就學而愈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
古稱布帛長寬的法定尺度為“制”,又為一般法定物的通稱。《周禮‧天官‧內宰》:“凡建國,佐后立市……出其度量淳制。”鄭玄注:“故書淳為敦。杜子春讀敦為純,純謂幅廣也;制謂匹長。玄謂:純制,天子巡守禮所云‘制幣丈八尺,純四羽岙只’與。”
幣的解釋:古代祭祀時所供之繒帛。帛的長寬皆有定制,因稱“制幣”。《儀禮·既夕禮》:“贈用制幣玄纁束。”鄭玄注:“丈八尺曰制。”《晉書·武帝紀》:“詔以制幣告于太廟。”宋蘇軾《北岳祈雨祝文》:“敢以制幣、茶果,清酌.
言之有故
食在有趣 台湾、美食めぐり① 台北編 寬巷子QUANの花芸火鍋
ウーマンエキサイト・Garboコンシェルジュ
台湾で「食在有趣 Food for Fun」という体験ツアーに参加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 これは、財団法人看見台湾基金会 iSee Taiwan FoundationというNPO団体が行った食文化プロジェク
領頭字
| |
---|---|
故 | |
解形
| |
《說文》:“故,使為之也。从骥,古聲。”按:古文字不從骥。 | |
注音
|
釋義
|
(一)gu4《廣韻》古暮切,去暮見。魚部。 | (1) 原因;根由。如:原故。《說文‧骥部》:“故,使為之也。”段玉裁注:“今俗云原故是也,凡為之必有使之者,使之而為之則成故事矣。”《墨子‧經上》: “故,所得而後成也。”孫詒讓閒詁:“此言故之為辭,凡事因得此而成彼之謂。墨子說與許義正同。”唐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之二十:“撫己忽自笑,沉吟為誰 故。”《紅樓夢》第二回:“(冷子興)見他說得這樣重大,忙請教其故。”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 (2)事;事情。《廣雅‧釋詁三》:“故,事也。”《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昭伯問家故,盡對。”杜預注:“故,事也。”《國語‧周語下》:“敢問天道乎,抑人故也﹖”韋昭注:“故,事也。” (3)特指祭祀之類的事。《禮記‧玉藻》:“君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鄭玄注:“故,謂祭祀之屬。” (4)意外的或不幸的事變。《周禮‧天官‧宮正》:“國有故。”鄭玄注引鄭司農曰:“故謂禍災。”《禮記‧曲禮下》:“君無故玉不去身。”鄭玄注: “故謂災患喪病。”唐許敬宗《尉遲恭碑》:“於時帝道維新,王途多故。”《(太平天國)遵王賴文光自傳》:“值國家多故之際,正君臣嘗膽之時。” (5)事理;法則。《易‧繫辭上》:“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孔穎達疏:“故謂事也,故以用《易》道仰觀俯察,知無形之幽,有形之明,義理事故也。”宋王安石《材論》:“蓋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 (6)巧詐。《國語‧晉語二》:“多為之故,以變其志。”韋昭注:“故,謂多作計術。”《淮南子‧主術》:“是以上多故,則下多詐。”高誘注:“故,詐。” (7)指舊的、過去的事物。如:吐故納新。《易‧雜卦》:“革,去故也。”《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朱熹注:“故者,舊所聞。”晉陸機《文賦》: “或襲故而彌新。”清王夫之《讀通鑑論‧秦始皇》:“強弱相噬,而盡失其故。”又特指舊法、舊典、成例。如:蹈常襲故。《左傳‧定公十年》:“齊、魯之 故,吾子何不聞焉。”杜預注:“故,舊典。”《商君書‧更法》:“是以聖人苟可以彊國,不法其故。” (8)舊識;舊交。如:一見如故。《周禮‧秋官‧小司寇》:“議故之辟。”鄭玄注:“故,謂舊知也。”《史記‧項羽本紀》:“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隋書‧李密傳》:“(李密)乃散家產,賙贍親故。” (9)死亡。如:身故;病故。《徐霞客遊記‧黔遊日記一》:“時沙土官初故。”清陳奐《〈爾雅義疏〉跋》:“(丙戌)再入都,而先生故矣!” (10)弒;殺(用於婉辭)。《穀梁傳‧桓公元年》:“繼故不言即位,正也。”范甯注:“故,謂弒也。”又《文公十八年》:“冬,十月子卒。子卒不日,故也。”范甯注:“故,殺也。不稱殺,諱也。” (11)原來的;舊時的。如:故鄉;故交;故都。《廣韻‧暮韻》:“故,舊也。”《楚辭‧招魂》:“云鄄鬼(魂)兮歸來,反故居些。”王逸注:“故,古 也。”《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故楚之貴戚,盡欲害吳起。”唐王維《春中田園作》:“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曆。”清龔自珍《己亥雜詩》:“安用迂儒談故道﹖犁然天地劃民風。”又古代稱人或自稱以前的(官職)。楊樹達《詞詮》卷三:“古稱人前官曰‘故’,生死皆稱之。”《史記‧李將軍列傳》:“霸陵尉 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漢曹操《加棗祗子處中封爵並祀祗令》:“故陳留太守棗祗,天性忠能。” (12)今。《爾雅‧釋詁下》:“故,今也。”郭璞注:“故亦為今。” (13)副詞。1.本來。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五:“故,本然之詞也。”《荀子‧性惡》:“凡禮義者,是生於聖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楊倞注: “故,猶本也。”《史記‧宋微子世家》:“微子故能仁賢,乃代武庚。”唐李白《白頭吟》:“兔絲故無情,隨風任傾倒。”《聊齋志異‧促織》:“此物故非西 產。”2.從前。《左傳‧昭公十三年》:“蔓成然故事蔡公。”杜預注:“故,猶舊也。”《史記‧刺客列傳》:“燕太子丹者,故嘗質於趙。”3.常;久。 《廣韻‧暮韻》:“故,常也。”唐杜甫《悶》:“猿捷長難見,鷗輕故不還。”4.仍然。《抱朴子‧內篇‧對俗》:“江淮間居人為兒時,以龜枝床,至後老 死,家人移床而龜故生。”唐杜甫《漫興》:“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鷰子故來頻。”《新唐書‧吳兢傳》:“兢實書之,其草故在。”5.故意;存心。如:故作 鎮靜;明知故犯。《書‧大禹謨》:“宥過無大,刑故無小。”蔡沈傳:“故者,知之而故犯也。”《史記‧陳涉世家》:“將尉醉,(吳)廣故數言欲亡,忿恚 尉。”唐白居易《過鄭處士》:“故來不是求他事,暫借南亭一望山。”元佚名《陳州糴米》第一折:“他也故違了皇宣命,都是些吃倉廒的鼠耗,咂膿血的蒼 蠅。”6.必定。《戰國策‧秦策三》:“吳不亡越,越故亡吳。”7.誠然;畢竟。《左傳‧襄公九年》:“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然故不可誣也。” 《世說新語‧言語》:“羊叔子自復佳耳,然亦何與人事,故不如銅雀臺上妓。” (14)連詞。1.表示因果。 a.相當於“因此”、“所以”。《論語‧先進》:“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宋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 “水有所去,故人無水憂。”魯迅《且介亭雜文‧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故以豪傑稱一時者多矣,而品節卓異之士,蓋難得一。” b.相當於“於是”。 《山海經‧北山經》:“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東海。” c.相當於“因而”、“因以”。《淮南子‧泰族》:“乃澄列金木 水火土之性,故立父子之親而成家。別清濁五音六律相生之數,以立君臣之義而成國。”《史記‧五帝本紀》:“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 首。” 2.表示情態,相當於“反而”。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五:“故,又作顧。”《韓非子‧內儲說下》:“燕人無惑,故浴狗矢。”陳奇猷校注:“故與顧 同,反也。” (15)助詞。用於句首,相當於“夫”。清吳昌瑩《經詞衍釋》卷五:“故,猶夫也。”《禮記‧禮運》:“故聖人參於天地,并於鬼神,以治政也。” (16)通“詁”。訓釋故言。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豫部》:“故,栏借為詁。”《漢書‧藝文志》:“《魯故》二十五卷。”顏師古注:“故者,通其指義也。”又《楚元王傳》:“初《左氏傳》多古字古言,學者傳訓故而已。” (17)通“辜()。”罪惡;錯誤。《易‧繫辭下》:“又明於憂患與故。”于省吾新證:“故應讀作辜。”《漢書‧賈誼傳》:“般紛紛其離此郵兮,亦夫子之故也。”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故”作“辜”。 (18)通“胡()”。代詞。表示疑問,相當於“何”、“為什麼”。《墨子‧尚賢中》:“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主社稷,治國家,欲脩保而勿失,故不察尚賢為政之本也﹖”孫詒讓閒詁引畢(沅)曰:“故,一本作胡。” (19)通“雇”。出錢叫人做事。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豫部》:“故,栏借為雇。”《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夫士卒盡家人子,起田中從軍,安知尺籍 伍符”南朝宋裴駰集解引如淳曰:“《漢軍法》曰:‘吏卒斬首,以尺籍書下縣移郡,令人故行,不行奪勞二歲。’”司馬貞索隱:“故,與‘雇’同。” (20)姓。《通志‧氏族略五》:“故氏,見《姓苑》。”《萬姓統譜‧遇韻》:“故,見《姓苑》。宋故宿,字武平,合肥縣丞。”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