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頭字
| |
---|---|
竭 | |
解形
| |
《說文》:“竭,負舉也。从立,曷聲。” | |
注音
|
釋義
|
(一)jie2《廣韻》渠列切,入薛群。又其謁切。月部。 | (1)
承載。《說文‧立部》:“竭,負舉也。”段玉裁注:“凡手不能舉者,負而舉之。”《禮記‧禮運》:“五行之動,迭相竭也。”鄭玄注:“竭,猶負載也。”
《文選‧木華〈海賦〉》:“擘洪波,指太清,竭磐石,栖百靈。”又揭舉。也作“揭”。《荀子‧不苟》:“長短不飾,以情自竭,若是則可謂直士矣。”王先謙
集解:“郝懿行曰:‘情,實也;竭,舉也。言短長皆以實稱說,不加文飾,所以為直士。’王念孫曰:‘郝說是也。’《說文》:‘竭,負舉也。’‘揭,高舉
也。’《廣雅》:‘揭,舉也。’《禮運》釋文:‘竭,本亦作揭。’是揭、竭古字通。”
(2)窮盡。《廣韻‧薛韻》:“竭,盡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夫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禮記‧大傳》:“序以昭繆,別之以禮義,人道竭矣。”鄭玄注:“竭,盡也。”宋蘇軾《前赤壁賦》:“取之無盡,用之不竭。” (3)乾涸。《詩‧大雅‧召旻》:“池之竭矣,不云自頻。”《國語‧周語上》:“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韋昭注:“竭,涸也。”《呂氏春秋‧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 (4)敗;壞。《玉篇‧立部》:“竭,敗也。”《左傳‧宣公十二年》:“故曰律否臧,且律竭也。”杜預注:“竭,敗也。”孔穎達疏:“水之竭似法之敗,故云,竭,敗也。” (5)亡。《莊子‧胠篋》:“脣竭則齒寒。”《呂氏春秋‧權勳》:“脣竭而齒寒。”高誘注:“竭,亡也。” (6)袪除。《素問‧陰陽應象論》:“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張隱菴集注:“病在胸膈之上者,因其上而發越之;其在胸腹之下者,因其下而引去之。” (7)遏止。《淮南子‧原道》:“所謂後者,非謂其底滯而不發,凝竭而不流。”王念孫雜志:“竭之言遏也。《爾雅》曰:‘遏,止也。’”《鹽鐵論‧疾貪》:“貨賂下流猶水之赴下,不竭不止。”清黃遵憲《紀事》:“開口如懸河,滾滾浪不竭。” (8)姓。《字彙‧立部》:“竭,姓。” |
領頭字
| |
---|---|
遍 | |
解形
| |
注音
|
釋義
|
(一)bian4《廣韻》方見切(《集韻》卑見切),去線幫。真部。 | (1)
普遍;週遍。《廣韻‧線韻》:“遍,周也。《說文》:关也。遍,俗。”《篇海類編‧人事類‧辵部》:“遍,周也。”《韓非子‧內儲說上》:“令下
未遍而火已救矣。”宋張俞《蠶婦》:“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朱德《和郭沫若同志〈春節游廣州花市〉》:“百花齊放遍城鄉,燦爛花光紅滿堂。”
(2)量詞。從頭到尾經歷一次,相當於“次”、“回”。《三國志‧魏志‧賈逵傳》“然太祖心偻逵,以為丞相主薄”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魚豢《魏略》:“(賈
逵)最好《春秋左傳》,及為牧守,常自課讀之,月常一遍。”《古今小說‧木綿菴鄭虎臣報冤》:“這遍要你依我去去。”魯迅《二心集‧答北斗雜志社
問》:“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 (3)曲調名。唐宋大曲係依一定順序連結若干小曲而成,又稱“大遍”。其中各小曲亦有稱遍者。唐元稹《連昌宮詞》:“逡巡大遍《涼州》徹,色色龜茲轟錄 續。”《新唐書‧禮樂志》:“《涼州曲》,本西涼所獻也,其聲本宮調,有大遍、小遍。”宋歐陽修《減字木蘭花》:“畫堂雅宴,一抹朱絃初入遍。”宋王灼 《碧雞漫志》卷三:“凡大曲有散序、靸,排遍……始成一曲,此謂大遍。” |
1. 愨 部首 心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4 | ||||||||
注音一式 ㄑㄩㄝˋ | ||||||||
漢語拼音 qu | 注音二式 chiu | |||||||
|
1. 蒞 部首 艸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4 | |||||
注音一式 ㄌ|ˋ | |||||
漢語拼音 l | 注音二式 l | ||||
|
《禮記‧檀弓下》: “苟無禮義忠信誠愨之心以蒞之, 雖固結之民, 其不解乎?” 漢 張衡 《東京賦》: “洪恩素蓄, 民心固結。”
《明史‧范景文傳》: “固結人心, 堅守待援。”
2.凝結;鬱結。
宋 蘇轍 《服茯苓賦》: “流膏液於黃泉, 乘陰陽而固結。”
明 李贄 《寄答留都》: “作惡在心, 固結而難遽解。”
清 唐甄 《潛書‧除黨》: “今有良藥, 可以一發而解固結之疾。”
領頭字
| |
---|---|
解 | |
解形
| |
《說文》:“解,判也。从刀判牛角。一曰解廌,獸也。”商承祚《殷虛文字類編》:“此象兩手解牛角,阖象其殘靡。” | |
注音
|
釋義
|
(一)jie3《廣韻》佳買切,上蟹見。支部。 | (1)
用刀分割動物或人。《說文‧角部》:“解,判也。”《墨子‧節葬》:“昔者越之東,有輆沐之國者,其長子生,則解而食之,謂之宜弟。”《左傳‧宣公四
年》:“宰夫將解黿。”《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成玄英疏:“解,宰割之也。”《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夫以布衣之資,欲以離人主之堅
白、所愛,是以解左髀說右髀者,是身必死而說不行者也。”漢賈誼《治安策》:“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
(2)剖開。唐劉恂《嶺表錄異》卷中:“木性如竹,紫黑色,有文理而堅,工人解之以制博奕局。”孫犁《白洋淀紀事‧織蓆記》:“今天她就可解好葦。”郭沫若《看了〈抗美援朝〉第二部》:“解木的大鋸是敵人的廢鋼甲。” (3)分割;劃分。《國語‧魯語上》:“晉文公解曹地以分諸侯。”韋昭注:“解,削也。”《淮南子‧精神》:“天有四時五行九解三百六十六日。”高誘注:“八方中央,故曰九解。”俞樾平議:“解者,分也。謂分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為九也。” (4)分裂;破裂。《左傳‧成公八年》:“信不可知,義無所立,四方諸侯,其誰不解體!”《後漢書‧仲長統傳》:“怨毒無聊,禍亂並起,中國擾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西遊記》第二回:“骨肉消疏,其身自解。” (5)渙散,離散。《廣雅‧釋詁三》:“解,散也。”《莊子‧在宥》:“故君子苟能無解其五藏,無擢其聰明。”陸德明釋文:“解,如字,一音蟹, 散也。”《禮記‧檀弓下》:“苟無禮義忠信誠愨之心以蒞之,雖固結之,民其不解乎﹖”孔穎達疏:“言當解散離貳也。”《漢書‧陳餘傳》: “今獨王陳,恐天下解也。”顏師古注:“解謂離散其心也。”《齊民要術‧養羊》:“作酪法……慎勿圓攪,圓攪喜斷;亦勿口吹,吹則解。” (6)融化;消散。《禮記‧月令》:“東風解凍,蟄蟲始振。”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二》:“(李)錡伏法,京師大霧,三日不解。” (7)排解;和解;勸解。《墨子‧號令》:“請有怨仇雔鄄言不相解者,召其人,明白為之解之。”《戰國策‧趙策三》:“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 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司馬貞索隱:“言雖有疑心,然事已和解也。” (8)免除;廢除;消除。《易‧繫辭下》:“故惡積而不可揜,罪大而不可解。”《韓非子‧難二》:“仁哉文王!輕千里之國而請解炮烙之刑。”《漢書‧孔光 傳》:“(淳于)長犯大逆時,迺始等見為長妻,已有當坐之罪,與身犯法無異。後乃棄去,於法無以解。”顏師古注:“解,免也。”唐李白《江夏贈韋南陵 冰》:“有似山開萬里雲,四望青天解人悶。”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七絕》之一:“敵後常撐亦壯圖,三師能解國家憂。” (9)解開;脫掉。《廣韻‧蟹韻》:“解,脫也。”《墨子‧公輸》:“子墨子解帶為城。”《韓非子‧難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縛而相之。”《禮記‧曲禮 上》:“解屨不敢當階。”孔穎達疏:“解,脫也。”《水滸全傳》第十五回:“兩個來到泊岸邊,枯樁上纜的小船解了一隻,便扶著吳用下船去了。”巴金 《家》五:“她解下裙子放在床上。” (10)落,脫落。《逸周書‧時訓》:“夏至之日,鹿角解。”漢劉向《列女傳‧楚老萊妻》:“鳥獸之解毛,可績而衣之。”唐元稹《新竹》:“新篁纔解籜,寒色已青葱。”清魏源《聖武紀》卷一:“及夏暑雨蒸溽,弓弦解膠。” (11)開;開放。《文子‧上德》:“雷之動也萬物啟,雨之潤也萬物解。”《後漢書‧任李萬邳劉耿傳贊》:“任、邳識幾,嚴城解扉。”李賢注:“解,猶開 也。”宋歐陽修《錢相中伏日池亭宴會分韻》:“粉籜春苞解,紅榴夏實初。”清唐甄《潛書‧貞隱》:“天地之氣,不能有解而無閉;日月之形,不能有盈而無 虧。” (12)曉悟;理解;知道。《廣韻‧蟹韻》:“解,曉也。”《莊子‧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成玄英疏:“解,悟也。”《列子‧ 黃帝》:“今東方介氏之國,其國人數數解六畜之語者,蓋偏知之所得。”宋范成大《大暑舟行含山道中》:“不知憂稼穡,但解加餐飯。”《紅樓夢》第一回: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也指見識,見解。《南史‧張邵傳附張融》:“融玄義無師法,而神解過人。” (13)解釋;注解;講解。《玉篇‧角部》:“解,釋也。”《廣韻‧蟹韻》:“解,講也,說也。”《莊子‧徐無鬼》:“以不惑解惑,復於不惑,是尚大 不惑。”晉杜預《春秋左氏傳序》:“故特舉劉、賈、許、潁之違,以見同異,分經之年,與傳之年相附,比其義類,各隨而解之,名曰經傳集解。”唐杜牧《郡齋 獨酌》:“尋僧解憂谟鄄转鄄夕,乞酒緩愁腸。”《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杜子中)問道:‘蜚娥怎麼解﹖’聞小姐道:‘此妾閨中之名也。’”魯迅《准風 月談‧登龍術拾遺》:“登龍是可以當作乘龍解的,於是登龍術便成了乘龍的技術。” (14)辯解,陳述理由。漢揚雄《解嘲》:“人有嘲雄以玄之尚白,雄解之,號曰《解嘲》。”《漢書‧灌夫傳》:“將軍乃肯幸臨況魏其侯,夫安敢以服為解!”顏師古注:“解謂辭之也,若今言分疏矣。”宋王安石《上田正言書二》:“雖堅強之辯,不能為執事解也。” (15)通,達。《莊子‧秋水》:“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無南無北,奭然四解,淪於不測。”《淮南子‧厚道》:“是故一之理,施四海;一之解,際天地。”高誘注:“解,達也。” (16)休止;停止;結束。《竹書紀年》卷下:“(穆王)西征于青鳥所解。”按《藝文類聚》卷九十一“青鳥”條引作“西征至于青鳥之所憩。”《漢書‧五行 志上》:“歸獄不解,茲謂追非,厥水寒,殺人。追誅不解,茲謂不理,厥水五穀不收。大敗不解,茲謂皆陰。解,舍也。”顏師古注引張晏曰:“解,止也。”又 《五行志下之下》:“嚴公十八年‘三月,日有食之’。《穀梁傳》曰:不言日,不言朔,夜食。史推合朔在夜,明旦日食而出,出而解,是為夜食。”顏師古注引 孟康曰:“夜食地中,出而止。”宋楊萬里《答朱侍講》:“伏以春事將中,苦雨未解。” (17)向鬼神祈禱消除災禍。《莊子‧人間世》:“故解之以牛之白顙者與豚之亢鼻者,與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適河。”郭象注:“巫祝解除,棄此三者。”《淮南 子‧脩務》:“是故禹之為水,以身解於陽盱之河;湯旱,以身禱於桑山之林。”高誘注:“為治水解禱,以身為質。”《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兒不 幸陽祿先盡,受罪極重,非齋醮可解。” (18)文章、詩歌、樂曲的章節。《汲冢周書》十卷七十解。如卷一有“度訓解”、“命訓解”、“常訓解”、“文酌解”、“耀匡解”。《樂府詩集‧相和歌辭 一》:“《古今樂錄》曰:‘傖歌以一句為一解,中國以一章為一解。’王僧虔啟云:‘古曰章,今曰解。……作詩有豐約,制解有多少,猶詩《君子陽陽》兩解, 《南山有臺》五解之類也。’”唐李賀《送沈亞之歌‧序》:“吾悲其行,無錢酒以勞,又感沈之勤請,乃歌一解以勞之。”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八:“往時, 余客紫霞翁之門。翁知音妙天下,而琴尤精詣。自製曲數百解,皆平淡清越。”清張潮《而菴詩話‧小引》:“余雖不知解數,然未嘗不知起承轉合也。以意逆之, 其所謂解,當即古文家所為段落者是。” (19)道家以為修道者死後魂魄脫離尸體而成仙,稱為尸解。《字彙‧角部》:“解,道家尸解,亦音賈。”《史記‧封禪書》:“而宋毋忌、正伯僑、充尚、羨 門高最後皆燕人,為方僊道,形解銷化,依於鬼神之事。”裴駰集解:“服虔曰:‘尸解也。’張晏曰:‘人老而解去,故骨如變化也。今山中有龍骨,世人謂之龍 解骨化去也。’”《太平廣記》卷五十八引《集仙錄》及《魏夫人傳》:“白日解者為上,夜半解者為下。”宋何薳《春緒紀聞‧王樂仙得道》:“樂仙既去,了不 知所向,或傳其解化矣。”《醒世恒言‧李道人獨步雲門》:“惟有屍解這門最是不同,隨他五行,皆可解去。” (20)分泌汗液;排泄大小便。《論衡‧寒溫》:“人中於寒,飲藥行解。”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四:“昔年疾傷寒,旬餘不解。……今幸汗解矣。”明戚繼 光《練兵實紀》卷七:“各開廁坑一箇於本地方,遇夜即于廁中大小解。”《警世通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於路只推腹痛難忍,幾遍要解。” (21)能夠;會。晉陶潛《九日閑居》:“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唐羅隱《西施》:“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宋蘇軾《王莽》:“百尺穿成連夜井,千金購得解飛人。” (22)古代文體之一。晉張華《博物志》卷四:“賢者著述曰傳、曰記,曰章句、曰解、曰論、曰讀。”宋孫復《答張浻書》:“必皆臨事摭實,有感而作,為論,為議,為書、疏、歌、詩、贊、頌、箴、解、銘、說之類,雖其目甚多,同歸於道,皆謂之文也。” (23)六十四卦之一。卦形為偻鄄偻,坎下震上。《易‧解》:“解,利西南。”孔穎達疏:“解者,卦名也。然解有兩音,一音古買反,一音胡買反。”陸德明釋文:“解,音蟹。” (24)武術用語。1.交鋒時解除對方的進攻。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三折:“尉遲恭威而不猛,單雄信戰而無功。我見他格截架解不放空,起一陣殺氣黑濛 濛,遮籠。”元佚名《射柳捶丸》第三折:“我將這猿臂舉,驟征馬钫宛撞滿懷,把鋼刀舉起覷箇明白。他可便難措手,忙架解。”2.武術套數。元佚名《獨角 牛》第二折:“你看我撗裏丟,豎裏砍,往上兜,往下拋,虎口裏截臂骨扛紐羊頭枷稍墜馬前,劍撲手有那三十解。”《封神演義》第三十三回:“(黃)天祿見不 下余化,在馬上賣一個名解,喚做‘丹鳳入崑崙’,一槍正刺中余化左腿。”3.武術。元關漢卿《(越調)鬥鵪鶉‧女校尉》:“惟蹴踘,最風流,演習 得踢打溫柔,施逞得解數滑熟。”引申為雜技表演技巧。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五:“馬之解,人馬並而馳,方馳,忽躍而上,立焉,倒卓焉,鬣懸,躍而 左右焉,擲鞭忽下,拾而登焉,鐙而腹藏焉,鞦而尾贅焉。” (25)數學名詞。1.求方程式中未知數的值。魯迅《墳‧科學史教篇》:“治幾何者,能以至簡之名理,會解定理之繁多。”2.方程中未知數的值。如:X+27=0,X=-27。-27便是X+27=0這個方程的解。 (26)量詞。相當於“回”、“次”、“遍”。元馬致遠《(商調)集賢賓‧思情》:“聽夜雨無情,哨紗窗緊慢有三千解。”元高文秀《黑旋風》楔子:“我恰纔囑付了三回五解,則去兀那泰安州尋一個家頭房子去來。” |
(二)jie4《廣韻》古隘切,去卦見。 | (1)古代下級向上級行文報告。《集韻‧卦韻》:“解,聞上也。”《宋書‧禮志二》:“宋孝武帝孝建三年八月戊子,有司奏:‘雲杜國解稱國子檀和之所生親王,求除太夫人。’”
(2)唐宋時舉進士者由地方推薦發送入京稱為“解”。唐范攄《雲溪友議》卷九:“昔求府解,侍郎為試官,送一百二人,獨小生不蒙一解。”《新唐書‧令狐楚
傳》:“滈未嘗舉進士,而妄言已解,使天下謂無解及第,不已罔乎﹖”宋蘇軾《次韻參寥師寄秦太虛三絕句,時秦君舉進士不得》:“秦郎文字固超然,漢武憑虛
意欲仙。底事秋來不得解﹖定中試與問諸天。” (3)典當,抵押,即以物當錢。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二:“江北人謂以物質錢為解庫,江南人謂為質庫,然自南朝已如此。”《新編五代史平話》上:“咱待 把三五百貫錢與他開個解庫,撰些清閑飯喫,怎不快活﹖”《醒世恒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你贖典,還是解錢﹖”元高明《琵琶記》第三十八齣:“〔末〕虧 他媳婦相看待,把衣服和釵梳都解。〔丑〕解也須有盡時。〔末〕便是。這小娘子解得錢來糴米,做飯與公婆喫。”也指押在當鋪裏的實物。《水滸全傳》第六 十一回:“盧員外正在解庫廳前坐地,看著那一班主管收解。” (4)押送財物或犯人。宋朱彧《萍洲可談》卷二:“商船去時,至溽州,少需以訣,然後解去,謂之放洋。”《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當下喝賜錢酒賞犒 捉事人,解這崔寧到臨安府,一一從頭供說。”《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我們是四川解餉進京的。”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其時傳說也更加紛繁,說 他可以贖出的也有,說他已經解往南京的也有,毫無確信。”也指押送的財物或押送者。宋朱彧《萍州可談》卷二:“凡舶至,帥漕與市舶監官谟鄄泣閱其貨而征 之,謂之抽解。”清周亮工《書影》卷八:“至德州,見道旁有捕賊勾當與州解相譟。” (5)租用。《清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天色已晚,楊三官人同那妻子和當直去客店,解一房歇泊。”《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當日天色晚,見一所客店,姊妹兩人解了房,討些飯喫了。” |
(三)xie4《廣韻》胡買切,上蟹匣。又胡懈切。支部。 | (1)
物體相連接的地方。《玉篇‧角部》:“解,接中也。”《周禮‧考工記‧弓人》:“今夫茭解中有變焉,故挍。”鄭玄注:“茭解,謂接中也。”賈公彥疏:“謂
弓隈與弓簫角接之處。”又指關節、骨骼相連接的地方。《素問‧氣穴論》:“內解者寫於中者十脈。”王冰注:“解,謂骨解之中經絡也。”《靈樞經‧經脈》:
“小腸平太陽之脈,……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馬蒔注:“膂上兩角為肩解。”《漢書‧賈誼傳》:“(屠牛坦)所排擊剝割,皆眾理解也。”
顏師古注:“解,支節也。音胡懈反。”
(2)獐子的足跡。《爾雅‧釋獸》:“鹿钬囷,其跡解。”邢昺疏:“其跡名解。”陸德明釋文:“解,音蟹。” (3)獬廌。傳說中的神獸。《說文‧角部》:“解,解廌,獸也。” (4)通“蟹”。螃蟹。《呂氏春秋‧恃君》:“非濱之東,夷、穢之鄉,大解陵魚。”按:《山海經‧海內北經》作“大蟹”。 (5)通“懈”。懈怠,鬆懈。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解部》:“解,栏借為懈。”《詩‧大雅‧烝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按:《韓詩外傳》作“夙 夜匪懈”。《禮記‧雜記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鄭玄注:“解,倦也。”《漢書‧趙充國傳》:“虜久屯聚,解弛。”顏師古注:“解,讀曰懈。弛,放 也。” (6)官署,官吏辦事的地方。後作“廨”。《玉篇‧角部》:“解,署也。”《商君書‧墾令》:“又高其解舍,令有甬官食槩。”朱師轍解詁:“解音廨,是以解舍為衙署。《韓非子‧五蠹》:‘事私門而完解舍。’”《文選‧左思〈吳都賦〉》:“屯營櫛比,解署棋布。”李善注引劉逵曰:“解,猶署 也。……藏官物曰公廨。” (7)古地名。春秋周畿內地,有二,大解在今河南省洛陽市南,小解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南。《左傳‧昭公二十二年》:“王師軍于氾,于解。”杜預注:“洛陽西南有大解、小解。解,音蟹。” (8)姓。《急就篇》第二章:“解莫如。”顏師古注:“解,地名也。在河東,因地為姓,故晉因多姓解氏焉。”《廣韻‧蟹韻》:“解,姓。自唐叔虞食邑于解,今解縣也。晉有解狐、解揚,出鴈門。” |
解職辭職。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傳:「玄既還,遇疾,上疏解職,詔書不許。」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又領本州大中正,頃之解職。」
北見市の神田孝次市長に対して「首長としての 資質に問題がある」として、同市内の著述業和田孝志さ ん(62)が十二日午前、解職(リコール)の手 続きを開始した。リコールにかかわる手続きは、 合併前を含め北見市では初めて。 和田さんは市選管にリコールの署名 ...
かいしょく 0 【解職】
(名)スル
命令によって職務をやめさせること。解任。免職。
「汚職関係者を―する」
----
命令によって職務をやめさせること。解任。免職。
「汚職関係者を―する」
----
胡適的《跋銷釋真空寶卷》1931年
胡適的《跋銷釋真空寶卷》作于1931年3月15日
"........此卷是演唱真空和尚的教理的故名為《銷釋真空寶卷》......".
.....可以證明此卷大概作於吳承恩的《西遊記》流行之後.......放
"........此卷是演唱真空和尚的教理的故名為《銷釋真空寶卷》......".
.....可以證明此卷大概作於吳承恩的《西遊記》流行之後.......放
しゅう‐かつ〔シウクワツ〕【就活】
「就職活動」の略。
しゅうしょく‐かつどう〔シウシヨククワツドウ〕【就職活動】
大学新卒者を主とする求職活動。希望する企業・職種を選び、説明会に出て、会社訪問、履歴書などを提出し、筆記・面接試験を受け、内定を得るという一連の活動のこと。就活。
● 怛
dá ㄉ ㄚ ˊ
1. 憂傷,悲苦:~~(憂傷不安)。~傷。~憂。慘~。
2. 驚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