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斷,斷尾,負扆以斷天下,斷尾雄雞本畏烹




 今日除了國民黨開除林益世黨籍,原本接受林益世委任打官司的馬團隊首席辯士、台北市議員賴素如,也解除委任,不再為林益世辯護。馬團隊連續祭重手,做出緊急切割,快速對林益世案「斷尾」,避免貪瀆之火燒向高層。



領頭字
解形
《說 文》:“脐钫斤,截也。从斤,从脐。脐,古文絕。黹橱日匕召伛,古文脐钫斤从橱鄄日匕,橱鄄日鄄匕,古文轸鄄觞字。《周書》曰:‘黹橱日匕召 伛黹橱日匕召伛猗無他技。’黹橱日匕镑伛亦古文。”邵瑛經正字:“今經典作‘斷’。按‘惧’即‘繼’字,與‘脐’字迥別。”
注音
釋義
(一)duan4一)《廣韻》徒管切,上緩定。又都管切。元部。 (1) 截開;折斷。《說文‧斤部》:“斷,截也。”《釋名‧釋言語》:“斷,段也。分為異段也。”《易‧繫辭下》:“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 濟。”陸德明釋文:“斷,斷絕。”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茅盾《故鄉雜記》:“東南富饒之區的鄉下人生命的蠶絲,現在是整個兒斷了。” (2)人的肢體殘折。《禮記‧王制》:“瘖聾跛鹃钫辟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鄭玄注:“斷,謂支節絕也。”
(3)量詞。用於某些事物分成的若干部分,相當於“段”。《墨子‧備梯》:“伐裾之法,小大盡本斷之,以十尺為斷。”《紅樓夢》第八十五回:“寶玉也不答言,把那帖子已經撕作了幾斷。”
(4)斬殺;宰殺。《墨子‧備蛾傅》:“後上先斷,以為法程。”《逸周書‧世俘》:“斷牛六,斷羊二。”《漢書‧淮南衡山濟北王傳》:“幸臣有罪,大者立斷。”顏師古注:“斷謂斬也。”
(5)齊,整齊。《廣雅‧釋詁四》:“斷,齊也。”王念孫疏證:“斷與剬聲近義同,今人狀物之齊曰斬齊,是其義也。”
(6)攔截。《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追之不及,盡收其輜重圖書珍寶,虜其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獻帝起居注》:“便欲送璽,會曹操斷道。”《隋書‧高祖紀下》:“抄掠人畜,斷截樵蘇,市井不立,農事廢寢。”
(7)方言。峽谷中比較大的跌差。《紅旗渠頌‧千軍萬馬戰太行》:“漳河九峽十八斷。”又《架起天
繪宏圖》:“斷深水猛,濺起了一丈多高的浪花。”
(8)起,劃分時限的上限。《漢書‧藝文志》:“故《書》之所起遠矣,至孔子篹焉,上斷於堯,下訖于秦,凡百篇,而為之序,言其作意。”唐劉知幾《史通‧六家》:“至(班彪)子固乃斷自高祖,盡於王莽……勒成一史,目為《漢書》。”
(9)斷絕;隔絕。漢佚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宋蘇軾《大風留金山兩日》:“塔上一鈴獨自語,明日顛風當斷渡。”《儒林外史》第四回:“只因城裏張大房裏想我屋後那一塊田,又不肯出價錢,我幾次回斷了他。”
(10)盡;煞;極;住(多用於詩、詞、曲中)。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斷,猶盡也,煞也,極也,住也。”唐李白《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心搖 目斷興難盡,幾時可到三山巔。”唐李商隱《昨夜》:“昨夜西池涼露滿,桂花吹斷月中香。”宋辛棄疾《滿江紅‧點火櫻桃》:“蝴蝶不傳千里夢,子規叫斷三更 月。”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11)禁止;戒除。如:斷
;斷屠。《梁書‧劉杳傳》:“自居母憂,便長斷腥羶,持齋蔬食。”《南史‧齊武帝紀》:“五月戊辰,以旱故,都下二縣朱方、姑熟權斷酒。”《北齊書‧武成帝紀》:“詔斷屠殺以順春令。”
(12)通“腶”。捶脯。《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然則曷用棗栗云乎,腶脩云乎”漢何休注:“腶脩者,脯也……腶脩,取其斷。”陸德明釋文:“斷,丁亂反,注同。本又作腶,音同。鍛脯加薑桂曰脩。”
(13)插在河中攔捕魚蟹的竹柵。後作“籪”。《太平廣記》卷三六○引晉干寶《搜神記》:“宋元嘉初,富陽人姓王,於窮瀆中作蟹斷,旦往視之,見一材,長二尺許,在斷中,而斷裂開,蟹都出盡,乃修治斷。”二)《廣韻》丁貫切,去換端。
(1)裁
定。如:斷獄;當機立斷。《易‧繫辭上》:“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兵容》:“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三回:“老將丁奉,計略過人,能斷大事,可與議之。”
(2)治,治理。《淮南子‧說林》:“是而行之,故謂之斷;非而行之,必謂之亂。”高誘注:“斷,猶治也。”章炳麟《秦政記》:“秦皇負扆以斷天下。”
(3)副詞。表示情態,相當於“絕對”、“一定”。如:斷無此理;斷不可行。《易‧繫辭下》:“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新唐書‧魏元忠傳》:“陸機識能辨亡,無救河橋之敗,斷可見已。”《鏡花緣》第六十七回:“你告訴送禮的,說我向來從不收禮,斷不要再送。”

斷尾求生

 負扆(負扆) 添至備忘錄

亦作“負依”。背靠屏風。指皇帝臨朝聽政。荀子 ·正論》:“居則設張容負依而坐。”楊倞注:“戶牖之間謂之依,亦作扆,扆、依音同。” 淮南子·氾論訓》:“周公繼文王之業,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政,平夷狄之亂,誅管蔡之罪,負扆而朝諸侯。”高誘注:“負,背也。扆,戶牖之間。言南面也。”唐白居易《采詩官》詩:“一人負扆常端默,百辟入門兩自媚。”章炳麟《秦政記》:“秦皇負扆以斷天下,而子弟為庶人。”
雄雞斷尾
雄雞因怕被用作祭祀時的供品,而自斷其尾。典出左傳˙昭公二十二年。比喻因畏懼遭受迫害而自甘無用。亦作「」。
1. 斷尾雄雞
 注音一式 ㄉㄨㄢˋ ㄨㄟˇ ㄒㄩㄥˊ ㄐ|
 漢語拼音 du n w i xi n  j   注音二式 du n w i shi ng j 
比喻因畏懼譏笑毀謗,而自甘無用。見「雄雞斷尾」條。宋˙蘇軾˙僧爽白雞:「斷尾雄雞本畏烹,年老聽法伴修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