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勝傳》:「勿隨俗動吾家,種柏作祠堂。」師古曰:「多設器備,恐被發掘,為動吾家。」非也。古人族葬,勝必已自有墓,若隨俗人之意,更於家上種柏作祠堂,則是動吾家也。蓋以朝代遷革,一切飾終之禮俱不欲用。
本末兼賅
賅博
淵博。如:「學問賅博」。
賅括
總括一切。如:「這次活動的籌備工作,由他一人賅括全部。」
1. 賅 部首 貝 部首外筆畫 6 總筆畫 13 | |||||||||
注音一式 ㄍㄞ | |||||||||
漢語拼音 i | 注音二式 g i | ||||||||
|
勢在必得=氣勢在 必得=形容人一定要得到某事物坚定不移的气势。
氣勢
軍隊軍容壯盛。淮南子˙兵略:「兵有三勢,有二權。有氣勢、有地勢、有因勢。將充勇而輕敵,卒果敢而樂戰,三軍之眾,百萬之師,志厲青雲,氣如飄風,聲如雷霆,誠積踰而威加敵人,此謂氣勢。」 | |
氣力、聲勢。東觀漢記˙卷九˙蓋延傳:「身長八尺,彎弓三百斤,以氣勢聞。」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一折:「你道十八般武藝都曉通,賣弄你智量高、氣勢雄。」 | |
仗勢、氣焰。元˙李致遠˙還牢末˙第一折:「可正官不威牙爪威,直恁般有氣勢。」三國志平話˙卷上:「卻說譙郡太守曹操,再入朝現帝。見董卓氣勢欺人,越有不忿之心。」 | |
氣象、氣派。東觀漢記˙卷一˙世祖光武皇帝紀:「帝既有仁聖之明,氣勢形體,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敵。」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氣勢,我是親眼看見的。」 | |
文章、繪畫的風格氣韻。如:「孟子的文章一向以氣勢雄偉、議論賅博著稱。」 |
領頭字
| |
---|---|
必 | |
解形
| |
《說 文》:“必,分極也。从八、弋,弋亦聲。”郭沫若《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余謂必乃柲之本字,字乃象形,八聲。……許書以為從八、弋者,非也。其訓 ‘分極’乃後起之義。從木作之柲字則後起之字也。”按:必為柲本字,從弋、從八,八代表戈矛等的穿孔,用以固定於柄上,抽象化為必定的必,故另作柲。 | |
注音
|
釋義
|
(一)bi4《廣韻》卑吉切,入質幫。質部。 | (1)
標杆;標準。《說文‧八部》:“必,分極也。”段玉裁注:“極,猶準也。凡高處謂之極,立表為分判之準,故云分極。”朱駿聲通訓定聲:“樹臬則介分也。”
一說為矛戟的柄。即“柲”的本字。郭沫若《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卷二:“余謂必乃柲之本字。字乃象形,八聲。”按:《爾雅‧釋器》:“柲,柄也。”
(2)肯定;確定。《韓非子‧顯學》:“無參驗而必之者,愚也。”唐柳宗元《非國語上‧聘魯》:“設令時之可必,又孰能必其君之壽夭耶﹖”《聊齋志異‧西湖主》:“日已投暮,凶祥不能自必。” (3)堅決;堅定。《荀子‧彊國》:“其刑罰重而信,其誅殺猛而必,黭然而雷擊之,如牆厭之。”《太玄‧度》:“石赤不奪,節士之必。”司馬光集注:“秉志堅明不可移奪。”《漢書‧宣帝紀贊》:“孝宣之治,信賞必罰。” (4)保證;確保。《荀子‧議兵》:“殺戮無時,臣下懍然莫必其命。”梁啟雄注:“古云必,猶今人云保。”《漢書‧匈奴傳下》:“又況單于,能必其眾不犯約哉!”顏師古注:“必,極也,極保之也。” (5)信賴;講信用。《六韜‧龍韜》:“言語不慢,忠心誠必,此十萬之將也。”《漢書‧韓信傳》:“且漢王不可必。”顏師古注:“必謂必信之。” (6)堅持己見;固執。《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何晏集解:“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故無專必。” (7)副詞。1.一定;必然。表示肯定。如:必勝;必到。《字彙‧心部》:“必,定辭。”《詩‧齊風‧南山》:“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漢書‧項籍 傳》:“我倚名族,亡秦必矣。”唐韓愈《師說》:“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2.必須;必要。《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為器同物 者,其小大、短長、廣亦必等。”《三國演義》第一百回:“將令已違,不必巧說。” (8)連詞。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假使”、“如果”。《左傳‧昭公十五年》:“必求之,吾助子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唐杜荀鶴《題會上人院》:“必能行大道,何用在深山。” (9)繫圭玉的絲帶。《集韻‧屑韻》:“必,以組約圭也。”《字彙‧心部》:“必,組也。”《周禮‧考工記‧玉人》:“天子圭中必。”鄭玄注:“謂以組約其中央為執之,以備失隊。” (10)戒敕。《廣雅‧釋詁四》:“必,敕也。”王念孫疏證:“必,當為毖,《酒誥》:‘厥誥毖庶邦庶士’、‘汝劼毖殷獻臣’、‘汝典聽朕毖’,皆戒敕之意也。” (11)通“畢”。全,盡。《墨子‧所染》:“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孫詒讓閒詁:“必,讀為畢。”《白虎通‧崩薨》:“天子七月而葬,同軌必至。”按:《左傳‧隱公元年》“必”作“畢”。《金鄉長侯成碑》:“同盟必至,縞素填街。” (12)姓。《萬姓統譜‧質韻》:“必,見《姓苑》。宋必贊,嘉熙進士。”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