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正, 尬,率, 分享,正妹

 景氣低迷,全台夜市平價商品紛紛祭出「正妹牌」搶客,外型亮眼如林依晨、錢柏渝、宋慧喬等明星臉等正妹異軍突起,吸睛又吸金,讓買氣最多暴增5成。



尬臉書! 無名小站推正妹時計

無名小站今宣布推出「無名正妹時計」,只要上網下載應用程式,就可精選百名正妹就能出聲報時,吸引宅男目光,無名小站當年成立時創立「台灣正妹文化」,吸 引不少阿宅瘋狂流進無名的相簿;痞客邦從單純文字及靜態相簿轉型,注資拍攝自製網路偶像劇、推行動管家,朝行動數位商機邁進,力抗臉書入侵。



Yahoo!奇摩無名小站社群發展部資深經理李全興表示,免收取費用才能讓越多人分享,對於臉書帶給無名的衝擊,他認為並沒有太大,因為部落格的分享比較完整,並且是公開搜尋得到的資訊,分享廣度絕對是部落格較深。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正,是也。止,一以止。一鄄正,古文正,二,二,古上字。一鄄鹃,古文正,一、足,足者,亦止也。”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是也。從止,一以止。凡正之屬皆從正。之盛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是也。從一。句。一㠯止。江沅曰。一所㠯止之也。如乍之止亡,母之止姦。皆以一止之。之盛切。十一部。凡正之屬皆從正。
注音
釋義
(一)zheng4《廣韻》之盛切,去勁章。耕部。 (1) 正中;平正;不偏斜。《說文‧正部》:“正,是也。”饒炯部首訂:“‘正’下云‘是也’。‘是’下說‘直也’,義即相當無偏之謂……《書》云:‘無偏無 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亦是意也。”清郝懿行《爾雅義疏‧釋詁下》:“《考工記‧韗人》注:‘正,直也。’《文選‧東 京賦》注:‘正,中也。’中、直皆‘是’之義也。”《書‧說命上》:“惟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聖。”唐吳兢《貞觀政要‧論君道》:“未有身正而影曲,上理 而下亂者。”魯迅《而已集‧略論中國人的臉》:“周的孟軻就用眸子來判胸中的正不正。” (2)合規範,合標準。《論語‧子罕》:“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又《鄉黨》:“割不正不食。”
(3)正直,公正(指人的行為)。《論語‧憲問》:“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唐劉知幾《史通‧曲筆》:“何惡直醜正,盜憎主人之甚乎﹖”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三:“從諫者則樂善,樂善則正人日親,憸人日遠。”
(4)純正不雜(多指色、味)。《韓非子‧難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葅,非正昧也,而二賢尚之,所味不必美。”晉皇甫謐《高士傳‧王倪》:“魚見之 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清譚嗣同《治言》:“朱似紫而一正一間,碔砆似玉而一貴一賤。”
(5)善,完善,美好。《儀禮‧士冠禮》:“三加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咸加爾服。”鄭玄注:“正,猶善也。”胡培翬正義:“上注云:‘令、吉皆善也。’此‘正’亦是‘善’,故云‘猶善’。《士喪禮》:‘決用正’。王棘注云:‘正,善也。’是正有善義。”
(6)糾正,匡正。《論語‧學而》:“就有道而正焉。”《新序‧雜事一》:“常侍筦蘇與我處,常忠我以道,正我以義。”宋王安石《與楊蟠推官書二》:“方 當求正乎人,其敢正人乎哉﹖”又校正。《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斗甬,正權概。”鄭玄注:“同、角、正,皆謂平之 也。”唐柳宗元《舜禹之事》:“合時月,正曆數,齊律度,量權衡,使天下咸得其用。”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更得宋人善本,正其錯簡脫訛,支分縷 析,各作一圖,其用心亦云勤矣。”
(7)使端正。《論語‧鄉黨》:“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楊伯峻注:“正,使端正。”又《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禮記‧曲禮上》:“正爾容,聽必恭。”孔穎達疏:“正,謂矜莊也。”《隋書‧李文博傳》:“夫清其流者必潔其源,正其末者須端其本。”
(8)治,治理。《禮記‧經解》:“禮之於正國也,猶衡之於輕重也。”唐柳宗元《全義縣復北門記》:“居者思正其家,行者樂出其途。”
(9)正法;治罪。《周禮‧夏官‧大司馬》:“賊殺其親,則正之。”鄭玄注:“正之者,執而治其罪。《王霸記》曰:‘正,殺之也。’”《論衡‧譴告》:“漢正首匿之罪,制亡從之法。”嚴復《闢韓》:“誠如是,三十年而民不大和,治不大進……正吾莠言亂政之罪可也。”
(10)定,
定,考定。《玉篇‧正部》:“正,定也。”《詩‧大雅‧文王有聲》:“維龜正之,武王成之。”《周禮‧天官‧宰夫》:“歲終,則令君鄄 羊吏正歲會。”鄭玄注:“正,猶定也。”孫詒讓正義:“《說文‧正部》云:‘正,是也。’事必是而後定,故引申之,定亦曰正。”唐柳宗元《駁復讎議》: “窮理以定賞罰,本情以正褒貶。”《西遊記》第七十八回:“那老軍聞言,才正了心。”
(11)當,當
。《廣韻‧勁韻》:“正,正當也。”《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王引之述聞:“正,當也,謂當仲夏也。”《論語‧陽 貨》:“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禮記‧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俞樾平議:“正丘者,當丘也。狐之死也,首必當丘,於文應云:狐死首正丘,其義方 明。”引申為符合,合適。《荀子‧正名》:“正利而為謂之事,正義而為謂之行。”俞樾平議:“正利而為,正義而為,猶《文四年‧左傳》曰‘當官而行 也。’”
(12)正面。與“反面”相對。如:這張紙正反都很光潔。《紅樓夢》第十二回:“(跛足道人)從搭褳中取出個正面反面皆可照人的鏡子來。”
(13)官長;君長。《爾雅‧釋詁下》:“正、伯,長也。”郭璞注:“正、伯皆官長。”《廣韻‧勁韻》:“正,君也。”《書‧說命下》:“昔先正保衡,作 我先王。”孔傳:“正,長也。”《老子》第四十五章:“清靜為天下正。”高亨正詁:“正,長也,君也。”《國語‧楚語上》:“天子之貴也,唯其以公侯為官 正。”韋昭注:“正,長也。”又指掌獄訟之官。《禮記‧王制》:“成獄辭,史以獄成告於正,正聽之。”鄭玄注:“正,於周鄉師之屬。今漢有平正丞,秦所 置。”
(14)嫡。與“庶”相對。《周禮‧春官‧小宗伯》:“其正室皆謂之門子,掌其政令。”鄭玄注:“正室,適子也。”《穀梁傳‧隱公四年》:“春秋之義,諸 侯與正而不與賢也。”范甯注:“雍曰:‘正謂嫡長也。’”《晉書‧武帝紀》:“自今以後,皆不得登用妾媵以為嫡正。”《紅樓夢》第五十五回:“如今有一種 輕狂人,先要打聽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為庶出不要的。”
(15)作為主體者。與“副”、“支”等相對。《韓非子‧亡徵》:“正戶貧而寄寓富,耕戰之士困,末作之民利者,可亡也。”《隋書‧經籍志一》:“為正副二本,藏于宮中。”《水滸全傳》第十一回:“出三千貫信賞錢,捉拿正犯林
。”
(16)常例;常法;準則。《管子‧八觀》:“江海雖廣,池澤雖博,魚鱉雖多,罔罟必有正。”《商君書‧開塞》:“訟而無正,則莫得其性也。”高亨注: “正,指不偏向一方的正確標準。”《韓非子‧主道》:“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者正。”陳奇猷校注:“謂虛則得知人內在之誠,靜則可為彼動者之準則。”又 古代兵法術語。與“奇”相對。如:在兵力部署上,以牽制為正,突擊為奇;以進攻防禦為正,偵察、警戒為奇。在作戰方法上,以正面作戰為正,在敵側翼和後方 作戰為奇;以正面突擊為正,包圍、迂迴為奇,等等。《孫子‧勢篇》:“三軍之
,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曹操注:“先出合戰為正,後出為 奇。”李筌注:“當敵為正,傍出為奇。”梅堯臣注:“動為奇,靜為正。”《史記‧田單列傳》:“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勝。”裴駰集解:“魏武帝曰:先 出合戰為正,後出為奇也。正者當敵,奇兵擊不備。”宋陳亮《李靖》:“兵有正有奇,善審敵者,然後識正奇之用,敵堅則用正,敵脆則用奇。”
(17)大略;大要。《廣雅‧釋言》:“正、略,要也。”
(18)聽從;受教。《周禮‧夏官‧序官》:“家司馬各使其臣,以正於公司馬。”鄭玄注:“正,猶聽也。”《國語‧越語下》:“皇天后土、四鄉地主正之。”俞樾平議:“正,猶聽也。”《禮記‧文王世子》:“庶子之正於公族者,教之以孝弟睦友子愛,明父子之義,長幼之序。”
(19)止,停止。《詩‧邶風‧終風序》:“見侮慢而不能正也。”鄭玄箋:“正,猶止也。”又《小雅‧賓之初筵》“屢舞僛僛”毛傳:“僛僛,舞不能自正 也。”陸德明釋文:“注本‘正’或作‘止’。”《世說新語‧文學》:“正當得兩,入三便亂。”又《儉嗇》:“郗公曰:‘汝正當欲得吾錢耳。’”
(20)與“負”相對。如:正數;正號;正極。
(21)圖形的各個邊的長度和各個角的大小都相等。如:正方形;正六角形;正多邊形。
(22)正書或正楷。漢字字體的一種,即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它是由隸書演變來的,也叫楷書或真書。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六引竇黹自躯鲨伛《述書賦上》:“稚恭名齊逸少,墨妙所宗,善草則鷹搏隼擊,工正則劍鍔刀鋒。”
(23)古代數目名。《孫子算經》卷上:“凡大數之法,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萬萬京曰陔,萬萬陔曰秭,萬萬秭曰穰,萬萬穰曰溝,萬萬溝曰澗,萬萬澗曰正,萬萬正曰載。”
(24)古代指“斗建”,即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時辰。《素問‧六節藏象論》:“立端於始,表正於中,推餘於終。”王冰注:“正,斗建也。”
(25)副詞。1.相當於“恰”、“衹”、“僅”。《韓非子‧十過》:“夫虞之有虢也,如車之有輔。輔依車,車亦依輔,虞、虢之勢正是也。”《北史‧劉璠傳附劉行本》:“行本怒其不能調護,每謂三人曰:‘卿等正解讀書耳。’”魯迅《書信‧致楊霽雲
(26)連詞。相當於“即使”、“縱使”。《漢書‧終軍傳》:“且鹽鐵,郡有餘臧,正二國廢,國家不足以為利害。”王念孫雜志:“正,猶即也。言即廢二國 之鹽鐵,亦無關國家之利害也。”《世說新語‧文學》:“阮(光祿)乃嘆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宋蘇軾《乞將上供封樁斛豆钫斗應副 浙西諸郡接續糶米劄子》:“今既秋田不種,正使來歲豐稔,亦須七月方見新穀。”
(27)政治;政教。後作“政”。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鼎部》:“正,栏借為政……《(《書》)微子》:‘亂正四方。’《史記》作‘政’。《書大傳》 ‘諸侯之有不正者’注:正,政也。”《商君書‧更法》:“討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漢書‧陸賈傳》:“夫秦失其正,諸侯豪桀並起。”顏師古注: “正,亦政也。”宋王安石《寓言十五首》之七:“彼哉負且乘,能使正日微。”
(28)通“證”。1.憑證;證明。《儀禮‧士
禮》:“女出于母左,父西面戒之,必有正焉,若衣若笄。”胡培翬正義引盛世佐曰:“以物為憑曰正。” 《楚辭‧九章‧惜誦》:“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蒼天以為正。”陸侃如等注:“正,同證,證明。”2.徵驗;判斷。《孟子‧公孫丑上》:“必有事焉而勿正,心 勿忘,勿助長也。”楊伯峻注:“王夫之《孟子稗疏》謂‘正’讀如《儀禮‧士昏禮》‘必有正焉’之‘正’。正者,徵也,的也,指物以為徵準使必然也。”《荀 子‧解蔽》:“凡人之有鬼也,必以其感忽之間疑玄之時正之。”
(29)通“整()”。1.整頓;整理。《管子‧弟子職》:“右手執燭,左手正櫛。”郭沫 若等集校:“王筠云:正讀如整,整理之也,謂櫛之餘皆剔去之,斯時之燭,復向上之舊矣。”唐柳宗元《時令論》:“正貴戚近習,罷官之無事者。”2.舊式收 據於數尾加一“正”字或“整”字,以表示後無餘數。
(30)通“誠()”。誠實。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鼎部》:“正,栏借為誠。”《管 子‧心術下》:“正心在中不可匿。”俞樾平議:“正心者,誠心也。《論語‧述而篇》:‘正唯弟子不能學也。’鄭注曰:‘魯讀正為誠。’是‘正’與‘誠’古 得通用。誠心在中,則自不可得匿矣。”《孟子‧萬章下》:“(齊宣)王問臣,臣不敢不以正對。”楊伯峻注:“(正),此處亦當讀為誠。”
(31)姓。《廣韻‧勁韻》:“正,姓。”《通志‧氏族略三》:“正氏,亦作政。子姓。宋正考父之後。”《國語‧魯語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於周太師。”韋昭注:“正考父,宋大夫,孔子之先也。”
(二)zheng1《廣韻》諸盈切,平清章。耕部。 (1) 通“征”。1.征伐;征戍。《詩‧商頌‧玄鳥》:“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墨子‧明鬼下》:“天下失義,諸侯力正。”孫詒讓閒詁:“畢(沅)云: ‘正,同征。’詒讓案:《節葬下篇》作征,字通。”《禮記‧燕義》:“司馬弗正。”孔穎達疏:“正,役也……司馬不得征役之也。”唐柳宗元《辯侵伐論》: “是故以無道而正無道者有之,以無道而正有道者有之。”2.賦稅;抽稅。《周禮‧夏官‧司勳》:“惟加田無國正。”鄭玄注引鄭司農曰:“正謂稅也。”陸德 明釋文:“正,本亦作征。”《管子‧戒篇》:“關幾而不正,市正而不布。”許維遹注:“正,讀為征。”郭沫若等集校:“《霸形篇》作‘關譏而不正,市書而 不賦。’《小巨篇》作‘關市幾而不正,廛而不稅。’《五輔篇》作‘關譏而不征,市廛而不稅。’” (2)農曆一年的第一個月。《集韻‧清韻》:“正,歲之首月,夏以建寅月為正,殷以建丑月為正,周以建子月為正。”清黃生《字詁‧正》:“古者因斗柄所指之方,以其月為歲首,蓋準此以為標的,故曰正,猶言斗柄所指之月也。”《書‧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孔傳:“月正,正月。”《周禮‧天官‧小 宰》:“正歲,帥治官之屬,而觀治象之法。”鄭玄注:“正歲,謂夏之正月。”宋葉夢得《八聲甘州‧正月二日作(是歲閏正月十四纔立春)》:“又新 正過了,問東風、消息幾時來﹖”又正朔。《廣韻‧清韻》:“正,正朔。”《漢書‧郊祀志上》:“文帝怠於改正服鬼神之事。”顏師古注:“正,正朔也。”
(3)射的;箭靶的中心。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鼎部》:“正,本訓當為侯中也。象方形,即曰
止,亦矢所止也。”《小爾雅‧廣器》:“射有張布謂之侯,侯中者謂之鵠。鵠中者謂之正。正方二尺。”《詩‧齊風‧猗嗟》:“終日射侯,不出正兮。”朱熹注:“正,設的於侯中而射之者也。”《禮記‧中庸》: “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陸德明釋文:“正、鵠皆鳥名也。”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卷二:“正者,《大射儀》注云:‘正亦鳥名。’齊、魯 之間名題肩曰正。鳥之捷黠者,射之難中,以中為雋,故射取名焉。此與鵠取義同也。”引申為目標。《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道法》:“刑(形)名已立,聲號已建,則無所逃跡匿正矣。”
(4)白晝。《詩‧小雅‧斯干》:“噲噲其正,噦噦其冥。”鄭玄箋:“正,晝也。”按:朱熹《詩集傳》云:“正,向明之處也。”



領頭字
解形
《說文》:“率,捕鳥畢也。象絲罔。上下其竿柄也。”周伯琦《六書正》:“率,大索也。象形。上下兩端象絞索之具,中象索,旁象麻枲之餘。”
注音
釋義
(一)shuai4《廣韻》所類切,去至生。又所律切。微部。 (1)古代捕鳥用的一種長柄的網。《說文‧率部》:“率,捕鳥畢也。”段玉裁注:“畢者,田网也,所以捕鳥。亦名率。”王筠句讀:“畢,田网也。其小而僅可捕鳥者謂之率。”引申指用網捕鳥獸。《文選‧張衡〈東京賦〉》:“悉率百禽。”薛綜注:“率,斂也。” (2)帶領。如:統率;率領。《廣韻‧質韻》:“率,領也。”《詩‧周頌‧噫嘻》:“率時農夫,播厥百穀。”《明史‧太祖本紀二》:“(朕)率眾渡江,保民圖治,今十有五年。”毛澤東《井岡山的鬥爭》:“由我率兵一部往桂東方向迎還大隊。”
(3)勉勵。《小爾雅‧廣詁》:“率,勸也。”
(4)循;沿著。《爾雅‧釋詁上》:“率,循也。”郭璞注:“循行。”《詩‧大雅‧
綿》:“率西水滸,至于岐下。”毛傳:“率,循也。”漢蔡邕《述行賦》:“率陵阿以登降兮,赴偃師而釋勤。”
(5)遵循;順服。《詩‧大雅‧假樂》:“不愆不忘,率由舊章。”鄭玄箋:“率,循也……循用舊典之文章,謂周公之禮法。”《史記‧管蔡世家》:“(蔡叔 度)其子曰胡,胡乃改行,率德馴善。”《資治通鑑‧唐德宗貞元元年》:“一夫不率,闔境罹殃。”胡三省注:“率,循也。不率,謂不循上之教令也。”
(6)榜樣;表率。《增韻‧質韻》:“率,率先也。”《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夫三公者,百寮之率,萬民之表也。未有樹直表而得曲影者也。”《漢書‧ 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唐白居易《賀雨》:“莫如率其身,慈和與儉恭。”《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寶元二年》:“人不率則不從, 身不先則不信。”
(7)首領;將領。《玉篇‧率部》:“率,將領也。”《荀子‧富國》:“將率不能則兵弱。”楊倞注:“率,與帥同。”《史記‧袁盎旦鄄黽錯列傳》:“君 (申屠嘉)乃為材官蹶張,遷為隊率,積功至淮陽守,非有奇計攻城野戰之功。”《資治通鑑‧魏文帝黃初六年》:“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皆平,(諸葛) 亮即其渠率而用之。”胡三省注:“率,與帥同。”
(8)輕易地;不精細。如:草率。《論語‧先進》:“子路率爾而對。”何晏集解:“率爾先三人對。”隋王通《文中子中說‧天地》:“今之好異輕進者,率然 而作,無所取焉。”阮逸注:“仁壽四年,在長安謁文帝,見公卿異端輕率,文台钫辛(辭)不根道義,苟媚其主,使無所取治焉,遂歸。”魯迅《南腔北調集‧為 了忘
的記念》:“我也沒有這麼高慢,對於一位素不相識的投稿者,會輕率的寫信去叫他。”
(9)坦率;直爽。《三國志‧魏志‧崔林傳》“子述嗣”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晉諸公贊》:“林孫瑋,性率而
。”唐戴叔倫《懷素上人草書歌》:“神清骨 竦意真率,醉來為我揮健筆。”《宋史‧文苑傳三‧曾致堯》:“致堯性剛率,好言事,前後屢上章奏,辭多激訐。”楊朔《三千里江山》十二:“姚志蘭喜歡他性 子率,做事潑辣,從來不耍滑。”
(10)粗魯;粗獷。《北史‧高允傳附季式》:“季式豪率好酒,又恃舉家勳功,不拘檢節。”《新唐書‧房玄齡傳》:“次子遺愛,誕率無學,有武力。”明袁宏道《謝于楚歷山草引》:“氣高語率,令人自遠。”
(11)輕遽貌;迅疾貌。《文選‧東方朔〈非有先生論〉》:“今先生率然高舉,遠集
地。”李善注:“率然,輕舉之。”《古詩十九首‧凜凜歲云暮》:“涼風率已厲,遊子寒無衣。”余冠英注:“率,疾急貌。”
(12)方言。漂亮。如:這字寫得真率。
(13)副詞。1.皆;都。《古今韻會舉要‧質韻》:“率,皆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故其(莊子)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張守節正義: “率,猶類也。”唐韓愈《調張籍》:“惟此兩夫子,家居率荒涼。”魯迅《墳‧人之歷史》:“(林那)病其時諸國之治天物者,率以方言命名,繁雜而不可 理。”2.大約;通常。《古今韻會舉要‧質韻》:“率,大略也。”《墨子‧雜守》:“率萬家而城方三里。”孫詒讓閒詁:“畢云:言大率萬家而城方三里則可 守。”《文心雕龍‧明詩》:“正始明道,詩雜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淺。”明王惲《玉堂嘉話》卷二引劉郁《西使記》:“禡咱蒼兒人被髮,率以紅帕首,衣青 如鬼。”
(14)助詞。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九引王念孫曰:“率,語助也。”《書‧湯誓》:“夏王率遏
力,率割夏邑,有率怠弗協。”俞樾平議:“三‘率’字皆語詞。”
(15)姓。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卷三十六:“率,與帥同。今豫章多此姓,望出范陽、南陽及河南。宋有司勳郎中鹽鐵判官率汀,右拾遺率繼業。”明陳士元《姓觿》卷九:“率,《千家姓》云:琅邪族。《唐書》有率多許。”
(二)lu4《集韻》劣戌切,入術來。術部。 (1) (按某種標準)計算。《廣雅‧釋言》:“率,校也。”《漢書‧高帝紀》:“令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獻,及郡各以其口數率,人歲六十三錢,以給獻費。”顏 師古注:“率,計也。”《資治通鑑‧晉惠帝元康九年》:“且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胡三省注:“率,約數也。” (2)比率。兩個相關數在一定條件下的比值。如:百分率;增長率。《集韻‧術韻》:“率,約數也。”《周髀算經》卷上之二:“率八十寸而得徑一寸。”趙爽 注:“以此為日髀之率。”李籍音義:“率,數相與也。”《晉書‧天文志上》:“以周率乘之,徑率約之,得五十一萬三千六百八十七里六十八步一尺八寸二分, 周天之數也。”
(3)通“律”。法度;標準。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履部》:“率,栏借為律。”《正字通‧玄部》:“率,法也”。《孟子‧盡心上》:“羿不為拙射變其 彀率。”孫奭音義引陸善經注:“率,法也。”焦循正義:“《淮南子‧覽冥訓》云:‘以治日月之行律。’高誘注云:‘律,度也。’率與律同。”《漢書‧李廣 傳》:“諸將多中首虜率為侯者,而廣軍無功。”顏師古注:“率,謂軍功封賞之科著在法令者也。”《南史‧王僧孺傳》:“竟陵王子良嘗夜集學士,刻燭為詩, 四韻者則刻一寸,以此為率。”《天工開物‧乃服‧經數》:“凡織帛羅紗酱鄄寇,以八百齒為率。”
(4)通“繂”。緝邊。《字彙‧玄部》:“率,與繂同。緶緝也。”《禮記‧玉藻》:“士練帶,率下辟。”鄭玄注:“率,繂也。士以下皆禪,不合而繂積,如今作幧頭為之也。”孔穎達疏:“士用孰(熟)帛,練為帶,其帶用單帛,兩邊繂而已。繂,謂緶緝也。”
(三)lue4 《集 韻》所劣切,入薛生。同“鋝”。古代重量單位。《集韻‧薛韻》:“鋝,量名,或作率。”《字彙‧玄部》:“率,量名,即鋝也。”《史記‧周本紀》:“黥辟 疑赦,其罰百率,閱實其罪。”裴駰集解:“徐廣曰:‘率,即鍰也。’孔安國曰:‘六兩曰鍰。’”司馬貞索隱引馬融曰:“鋝,量名,與《呂刑》鍰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