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伉儷,儷語/ 儷辭,肄習,情素互相交通










配偶。見「伉儷」條。

姓。如漢代有伉喜。

對等﹑匹敵。通「抗」。戰國策˙秦策一:「橫歷天下,廷說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與之伉。」

抵擋。通「抗」。呂氏春秋˙季冬紀˙士節:「養及親者,身伉其難。」

高﹑高大。通「亢」。詩經˙大雅˙綿:「皋門有伉。」毛亨˙傳:「伉,高貌。」

強壯。漢書˙卷八˙宣帝紀:「選郡國吏三百石伉健習騎射者,皆從軍。」顏師古˙注:「伉,強也。」

剛直。漢˙揚雄˙法言˙吾子:「事勝辭則伉,辭勝事則賦。」




 四六
  「九尾龜」之「蘇白」、「廣東報」之「粵謳」,生長其地者類能知之。以臺灣語而為小說,臺灣人諒亦能知,但恐行之不遠耳。余意短篇尺簡,可用方 言;而灌輸學術、發表思潮,當用簡潔淺白之華文,以求盡人能知而後可收其效。夫世界進步日趨大同,學術思潮已無國境。我輩處此文運交會之際,能用固有之華 文可也、能用和文可也,能用英、法、俄、德之文尤可也;則用羅馬字以寫白話文亦無不可。但得彼此情素互相交通,雖愛世語吾亦學之。故今之臺人士,一面須保 存鄉土語言、一面又須肄習他國文字,而後不至於孤陋寡聞也。

情素 
亦作“ 情愫 ”。 1.真情;本心。 《戰國策·秦策三》:“夫公孫鞅事孝公,極身毋二,盡公不還私,信賞罰以致治,竭智能,示情素,蒙怨咎,欺舊交。” 漢劉向《九嘆·離世》:“不枉繩以追曲兮,屈情素以從事。” 宋陳亮《進中興五論劄子》:“臣嘗為陛下有憂於此矣,嘗欲輸肝膽,効情愫,上書於北闕之下。” 明高攀龍《涇陽顧先生行狀》:“誠令維崧等披露情愫,曉暢事實,章晰誼理,剴篤言辭,皇上一覽而悟。” 章炳麟《感舊》詩:“及爾同誓盟,死生見情素。”
2. 指感情。葉聖陶《倪煥之》十五:“他在她旁邊,便覺一切都有光輝,整個生命沐浴在青春的歡快裡,這就可知不僅是朋友間的情愫了。”


肄習
學習;練習;演習。 《後漢書·公孫述傳》:“﹝ 公孫述﹞遂大作營壘,陳車騎,肄習戰射。” 唐韓愈《處州孔子廟碑》:“又為置講堂,教之行禮,肄習其中。” 宋姜夔《暗香》詞序:“作此兩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肄習之。” 清龔自珍《乙丙之際著議第六》:“及其衰也,在朝者自昧其祖宗之遺法,而在庠序者猶得據所肄習以為言。” 梁啟超《湖南時務學堂學約》:“量中材所能肄習者,定為課分,每日一課。”





二五
臺灣儷語,每有一用常字、一用偏字,如老曰「老」而幼曰「茗」,勇曰「勇」而弱曰「■〈那,羽代阝〉」,少曰「少」而多曰「濟」,熱曰「熱」而冷曰「■〈氵靚〉」;此偏字也,實非偏字。其見於故事雅記者,用之已久;特淺人不知,以為偏字耳。
儷語 lìyǔ

[same as 儷辭]同“儷辭”
--------------------------

1. 對偶的辭句。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丙集·史彌遠玉帶》:“ 彌遠 未嘗留意儷語,因覽眾啟畢,獨取一啟內‘解賜’二字,曰:‘此卻知 彌遠 是上解賜。’”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甲辰科首題》:“ 楊表中天何言哉,民力竭矣’二儷語……謂為成語確對。” 姚華 《論文後編》:“可謂六代儷語之佚文,三 近體之摘句也。”

2. 指駢體文。

 3.   部首 人 部首外筆畫 19 總筆畫 21
 注音一式 ㄌ|ˋ
 漢語拼音 l   注音二式 l 


配偶。如:「賢伉」。左傳˙成公十一年:「鳥獸猶不失。」

成雙成對的。如:「影」。

文字成對偶、對仗的。如:「辭」、「句」。




三五
「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二姓合婚,百年偕老」;此定盟之頌辭也。故里諺曰:『嫁護雞,隸雞飛;嫁護狗,隸狗走。嫁護乞食,〈扌官〉葭注 斗』。蓋以女子從一而終,雖遭困阨,不忍離異。自戀愛之說興,朝為求鳳、暮賦離鸞,而伉儷之情薄矣。他日有研究臺灣道德之變化者,當就里諺而求之。



伉儷
嫡妻的專稱。左傳˙昭公二年:「晉少姜卒,公如晉,及河,晉侯使士文伯來辭曰:『非伉儷也,請君無辱。』」文選˙左思˙詠史詩之七:「買臣困采樵,伉儷不安宅。」
尊稱他人夫婦。晉書˙卷五十六˙孫楚傳:「未知文生於情,情生於文,覽之悽然,增伉儷之重。」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七:「萬一天地垂憐,尚然留在,還指望伉儷重諧。」

對人夫婦的尊稱。如:「伉儷鶼鰈情深,令人羨慕。」

こうれい かう― 0儷】

夫婦。つれあい。
「フロレンスと―の約を結びたりしが/花柳春話(純一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