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通,謁,通謁 ,賕謁,通風,消息, 釋褐, 翰詹,得雋


一切通謁 悉被禁止.

榮辱窮通

領頭字
解形
《說文》:“通,達也。从,甬聲。”按:甲骨文或從用。
注音
釋義
(一)tong1《廣韻》他紅切,平東透。東部。 (1) 到達;通到。《說文‧部》:“通,達也。”《國語‧晉語二》:“道遠難通,望大難走。”韋昭注:“通,至也。”《列子‧湯問》:“吾與汝畢力平險, 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晉郭璞《江賦》:“爰有包山洞庭,巴陵地道。潛逵傍通,幽岫窈窕。”蘇曼殊《斷鴻零雁記》第八章:“方跂望間,忽遙見松陰夾 道中,有小橋通一板屋,隱然背山面海。”也指通行,通過。《孫子‧地形》:“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晉陶潛《桃花源記》:“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 十步,豁然開朗。”清梁廷木钫迈《夷氛聞記》卷四:“嘉興府平湖海鹽二縣,水道相通,小舟可入。” (2)貫通。《易‧繫辭上》:“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今有千金之玉鲑,通而無當,可以盛水乎﹖”宋周敦頤《愛蓮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流通,交換。《周禮‧考工記‧序》:“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謂之商旅。”《荀子‧儒效》:“通財貨,相美惡,辯貴賤,君子不如賈人。”唐韓愈《原 道》:“為之賈,以通其有無。”《宋史‧食貨志下三》:“凡通商州軍,在京西者為南鹽,在陝西者為西鹽,若禁鹽地則為東鹽。”
(4)交往;交好。《左傳‧隱公元年》:“惠公之季年,敗宋師于黃,公立而求成焉。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始通也。”《南史‧齊高帝諸子傳上‧子顯》:“子 顯風神灑落,雍容閑雅,簡通賓客。”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既貴,恥其家微,陰有所遺,而絕不與通。”清方苞《送黃玉圃巡按臺灣序》:“蓋其地踔絕海 中,民不火食,自混闢未通外人。”又勾結,串通。《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灌夫通姦猾,侵細民。”《南史‧劉覽傳》:“從兄吏部郎李綽,在職頗通贓 貨,覽劾奏免官。”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一:“因與賊通,約為內應。”
(5)平正,順暢。《爾雅‧釋天》:“四時和為通正。”郭璞注:“通,平暢也。”邢昺疏:“言上四時之功和,是為通暢平正也。”《淮南子‧主術》:“是故 重為惠若重為黹曰出大米伛,則治道通矣。”高誘注:“通,猶順也。”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 興。”又指文章通順。明徐渭《題評閱西北厂钬相‧又》:“白亦差訛甚,不通甚,去钫双都忘碧筠齋本之白矣,無由改正也。”《老殘遊記》第一回:“當年也曾 讀過幾句詩書,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學也未曾進得一個。”魯迅《偽自由書‧不通兩種》:“人們每當批評文章的時候,凡是國文教員式的人,大概是
眼於‘通’或‘不通’,《中學生》雜志上還為此設立了病院。”
(6)開辟;疏通。《禮記‧月令》:“開通道路,毋有障塞。”清魏源《觀物吟十首》之七:“君不見,始皇竟築萬里城,隋帝竟通千里漕。”又開設;設置。《漢書‧何武傳》:“成帝欲修辟雍,通三公官,即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顏師古注:“通,開也,謂更開置之。”
(7)溝通;接通。漢賈誼《過秦論》:“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明徐光啟《甘藷疏序》:“方輿之內,山陬海澨,麗 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或隱弗章,即章矣,近之人習用之,以為澤居之魚
、山居之麋鹿也;遠之人逖聞之,以為踰汶之貉、踰淮之橘也。坐是,兩者弗獲 相通焉。”《徐霞客遊記‧遊黃山日記(後)》:“斷者架木通之,懸者植梯接之。”
(8)通曉。《釋名‧釋言語》:“通,洞也,無所不洞貫也。”《易‧繫辭上》:“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孔穎達疏:“言通曉於幽明之道,而 一鄄尢事不知也。”漢許慎《說文解字余钫又》:“孝宣時,召通《倉頡》讀者,張敞從受之。”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方今取士,強記博誦而略通於 文辭,謂之茂才異等。”清包世臣《藝舟雙楫‧答陳伯游方海書》:“通世事而自律嚴。”又學識淵博。《論衡‧超奇》:“博覽古今者為通人。”《後漢書‧杜林 傳》:“林從竦受學,博洽多聞,時稱通儒。”清李伯元《南亭筆記》卷四:“此書工猶未竣,著九卿公舉一二學問淵通之人,令其編輯竣事。”
(9)通情達理。《荀子‧不苟》:“上則能尊君,下則能愛民,物至而應,事起而辨,若是則可謂通士矣。”楊倞注:“通者,不滯之謂也。”《史記‧趙世家》:“為人臣者,寵有孝弟長幼順明之節,通有補民益主之業。”張守節正義:“通,達理也。”
(10)傳達,通報。《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鐃止鼓,以金鐸通鼓。”孫詒讓正義:“通者,傳達周彳钫扁之謂。”《穀梁傳‧僖公二十八年》:“曹伯襄 復歸於曹……其曰復,通王命也。”《世說新語‧容止》:“王長史嘗病,親鹃钫束不通。”清全祖望《上海朱公事狀》:“(鄭)芝龍方匆匆,(趙)牧累晉謁不 得通,遂止。”
(11)陳述。《漢書‧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無懲前事。”顏師古注:“通,謂陳道之也。”《世說新語‧文學》:“謝(安)看題,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許語。”唐封演《封氏聞見記‧飲茶》:“(常)伯熊著黃被衫、烏紗帽,手執茶器,口通茶名。”
(12)顯達。《荀子‧脩身》:“事亂君而通,不如事窮君而順焉。”《論衡‧自紀》:“身通而知困,官大而德細,於彼為榮,於我為累。”《南史‧王諶傳》:“諶少貧,常自紡績,及通貴後,每為人說之,世稱其達。”
(13)通奸。《廣雅‧釋詁一》:“通,淫也。”《小爾雅‧廣訓三》:“旁淫曰通。”《左傳‧桓公十八年》:“公會齊侯于濼,遂及文姜如齊,齊侯通焉。” 《新唐書‧王君廓傳》:“大業末,欲聚兵為盜,請與叔俱,不從,乃誣鄰人通叔母者,與叔共殺之,遂皆亡命。”清方苞《西鄰愍烈女》:“主父行賈,妻某氏與 豎通,烈女數切諫。”
(14)連比;連接。《逸周書‧大聚》:“與田疇皆通。”孔晁注:“通,連比也。”《晉書‧赫連勃勃載記》:“華林靈沼,崇臺祕室,通房連閣,馳道苑園。”唐李商隱《無題》:“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15)透徹。唐蘇鶚《杜陽雜編》卷上:“(金蠶絲)撚而為鞘,表裏通瑩。”元薩都剌《練湖曲》:“練湖七月涼雨通,白水蕩蕩芙蓉紅。”又透漏。《天地會詩歌選‧三點革命歌》:“三點暗藏革命宗,入我洪門莫通風。”
(16)全部;整個。《孟子‧告子上》:“弈秋,通國之偻弈者也。”唐王維《秋夜曲二首》之一:“秋逼暗蟲通夕響,寒衣未寄莫飛霜。”李劼人《死水微瀾》 第五部分四:“他衹覺得雙眼發黑,通身火滾,從此不省人事。”又合計,總計。《史記‧衛康叔世家》:“惠公立三年出亡,亡八年復入,與前通年凡十三年 矣。”北周庾信《周大將軍崔說神道碑》:“進爵為公,改封萬年縣,通前二千四百戶。”明朱之瑜《與安東守約書二十五首》之二:“通計舊年之功,未見大有所 進,而瞬息已增一年。”
(17)純色。《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為黹方迩亶伛。”鄭玄注:“通帛謂大赤,從周正色無飾。”賈公彥疏:“今旌旂通體盡用絳之赤帛,是用周之正色,無他物之飾也。”漢張衡《東京賦》:“通帛綪方钫仂。”
(18)共用;互通。《禮記‧內則》:“內外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寢席,不通乞假。”《三國志‧魏志‧楊俊傳》:“俊振濟貧乏,通共有無。”清方苞《高偻登妻方氏墓誌銘》:“視道希兄弟如近親,喜憂必告,時通有無。”
(19)共同的;通常的。《墨子‧經上》:“君臣萌,通約也。”南朝梁沈約《立左降詔》:“是故減秩居官,前代通則。”宋楊萬里《通鑑韻語序》:“然其涯也浩,則其記覽也艱;其緒也紛,則其誦數也苦;此學者之通病也。”魯迅《書信‧致簫軍
(20)副詞。皆,共。楊樹達《詞詮》卷二:“通,副詞。皆也,共也。”《史記‧貨殖列傳》:“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漢書‧董賢傳》:“上以賢難歸,詔令賢妻得通引籍殿中,止賢廬。”《水經注‧濟水二》:“今濟北東阿,東北四十里,有故清亭,即《春秋》所謂清者也,是 濟水通得清之目焉。”唐殷璠《河岳英靈集》卷上:“(高)適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故朝野通賞其文。”
(21)量詞。1.鼓一曲為一通。《古今韻會舉要‧東韻》:“通,《衛公兵法》:‘鼓千撾,三百三十三槌為一通。’”漢曹操《步戰令》:“嚴鼓一通,步騎 士悉裝;再通,騎上馬,步結屯;三通,以次出之,隨幡所指。”《初學記》卷十八引三國吳謝承《後漢書》:“諸生每升講堂,鳴鼓三通,橫經捧手,請問者百 人。”宋蘇軾《西江月‧坐客見和》:“小院朱闌幾曲,重城畫鼓三通。”傅榦注:“三通,三疊鼓聲也。”2.篇;份;卷。《古今韻會舉要‧東韻》:“通,書 首末全曰通。”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今往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世說新語‧文學》:“裴郎作《語林》,始出,大為遠近所傳。時流年少,無不 傳寫,各有一通。”唐杜甫《可歎》:“群書萬卷常暗誦,《孝經》一通看在手。”3.套。《南齊書‧武帝紀》:“唯裝複裌衣各一通。”又《張融傳》:“今送 一通故衣,意謂雖故,乃勝新〔也〕。”4.遍,次。《說苑‧正諫》:“賓客諫之百通,則不聽也。”《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著我繡裌裙,事事四五通。”南 朝梁陶宏景《真誥‧協昌期》:“夜臥覺,常更叩齒九通,咽液九過。”
(22)藥名。馬糞。《古今韻會舉要‧東韻》:“通,馬通,藥名。《本草》云:‘馬矢也。’”《後漢書‧獨行傳‧戴就》:“乃臥就覆船下,以馬通薰之。” 宋王安石《登小茅山》:“物外真游來几席,人間榮願付苓通。”李壁箋注:“馬矢為通,签钫者矢為苓。”《本草綱目‧獸部‧馬》:“白馬通。時珍曰:‘馬屎 曰通,牛屎曰洞,豬屎曰零,皆諱其名也。’”
(23)古代土地面積單位。十井為通。《周禮‧地官‧小司徒》“九夫為井,四井為邑”漢鄭玄注:“《司馬法》曰‘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十為通。通為匹馬三十家,士一人,徒二人。’”《漢書‧刑法志》:“地方一里為井,井十為通,通十為成,成方十里。”
(24)樂器名。《隋書‧音樂志上》:“又立為四器,名之為通。通受聲廣九寸,宣聲長九尺,臨岳高一寸二分。每通皆施三弦。一曰玄英通……二曰青陽通…… 三曰朱明通……四曰白藏通。”《舊五代史‧樂志下》:“梁武帝素精音律,自造四通十二笛,以鼓八音。”《資治通鑑‧梁武帝天監元年》:“上素偻鍾律,欲釐 正雅樂,乃自制四器,名之為通。”
(25)瞋視。《釋名‧釋疾病》:“眸子明而不正曰通視,言通達目匡一方也。”王先謙疏證補引王啟原曰:“通視祇能旁達。《說文》:‘吳楚謂瞋目顧視曰目钫同。’顧視則亦旁達,谟鄄太鄄皿字本為目钫同,然非疾病之容。”
(26)用同“同(<現代音>tong2<\/現代音>)”。相同。明柯丹邱《荊釵記‧受釵》:“說開說合,非通容易。”《永樂大典》卷一三九九○引《小孫屠》第十一齣:“這的是人命事,非通小可。”錢南揚校注:“通、同音義俱近,可以通用。”
(27)古州名。1.西魏置。在今四川達縣。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四川四‧夔州府》:“達州,古巴國地,秦屬巴郡,兩漢因之,晉屬巴西郡,宋屬巴渠 郡,齊因之,梁置東關郡,兼置萬州,西魏改曰通州。……宋乾德三年,改為達州。”2.五代周置,在今江蘇南通縣。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江南五‧揚州 府》:“通州,春秋時吳地,漢屬臨淮郡,後漢屬廣陵郡……唐屬揚州,後周置靜海軍,尋改通州。”3.金置。在今北京市通縣。俗稱北通州。清顧祖禹《讀史方 輿紀要‧直隸二‧順天府》:“通州,春秋時燕地。秦屬漁陽郡,兩漢因之,晉屬燕國,後魏仍屬漁陽郡……金天德三年,改置通州,元因之,明初以州治潞縣省 入。”
(28)姓。《通志‧氏族略三》:“通氏,巴大夫食采於通川,因氏焉。”《姓觿‧東韻》:“通,《路史》云:‘伏羲之後。’《姓源》云:‘巴大夫食采通川,因氏。’《千家姓》云:‘西河族。’”



 19.   部首 言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6
 注音一式 |ㄝˋ
 漢語拼音 y  注音二式 y 
名片。說文解字˙字˙段玉裁˙注:「者,若後人書刺,自言爵里姓名,並列所白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為。」後漢書˙卷十一˙劉盆子傳:「酒未行,其中一人出刀筆書欲賀。」
姓。如漢代有瓊。
稟告﹑說明。戰國策˙秦策一:「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請其故。」漢˙王充˙論衡˙紀妖:「當道者曰:『吾欲有於主君。』從者以聞。」
請求。列子˙周穆王:「史而卜之,弗占;巫而禱之,弗禁;醫而攻之,弗已。」唐語林˙卷三˙賞譽:「任大理評事,日饘粥不給,嘗於安國寺相識僧處飧。」
進見﹑拜見。如:「晉總統」。楚辭˙劉向˙九歎˙遠遊:「登崑崙而北首兮,悉靈圉而來。」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傳˙衛大經傳:「開元初,畢構為刺史,使縣令孔慎言就,辭不見。」


 11. 賕
 注音一式 ㄑ|ㄡˊ |ㄝˋ
 漢語拼音 qi  y  注音二式 chi u y 
賕,賄賂。賕指給與不當的財物以請求拜見。新唐書˙卷八十三˙諸帝公主傳˙中宗八女傳:「與安樂、宜城二主、后媦郕國崇國夫人爭任事,賕紛紜。」


北京市面以為維持發展之道者有二:一曰引見官員,一曰考 試舉子。然官員引見有憑引期限,其居留之日短。舉子應考,則場前之籌備,場後之候榜,中式之應官謁師,落第之留京過夏,遠省士子以省行李之勞,往往住京多 年,至於釋褐。故其時各省會館以及寺廟客店莫不坑谷皆滿,而市肆各鋪,凡以應朝夕之求饋遺之品者,值考舉之年,莫不利市三倍。迨科舉既廢,市面遂呈蕭索之 象,於朝於市,其消息固相通也。
 大考以試翰詹,十年一舉行之,一等超擢,編檢立升讀講學士;二等前列,得升五品;次亦得優賚;其居劣等者,輒至降革,仙凡之分在頃刻。故翰院諸公遇 此關者,莫不喜且懼也。德宗初年大考,時望頗屬張南皮,南皮文思敏捷,是日獨遲滯,給燭始畢卷,竟不獲上選。第二次大考,曾貞白廣鈞,文正之孫,最有時 譽,乃入闈,覓人談笑,日下暮矣,始草草畢事,亦不獲雋。一等五人,南海戴文誠師與焉。同邑陳禦三編修本擬二等第一,有忌之者謂其輕薄,抑置三等末。復為 李純客所劾,交院察看。陳蓋嚐與張禦史之弟同狎一妓,張語於李,謂其好為人捉刀,實則亦無佐證也。余嚐謂其被擯似溫飛卿,後竟沈滯以沒。



 翰詹 
清 代對翰林和詹事的合稱。清姚鼐《翰林論》:“且翰詹立班於科道上,謂其近臣也。”《清史稿·高宗紀一》:“六月壬子朔,御史陳仁請以經史考試翰詹,不宜用詩賦,上嘉之。”



 5. 
 注音一式 ㄓㄢ ㄕˋ
 漢語拼音 zh n sh   注音二式 j n sh 
職官名。漢代皇后太子宮皆置事,後專為太子屬官。掌管東宮內外庶務,歷代相沿。唐高宗時改稱為「端尹」,武則天時曾改稱為「宮尹」,旋均復舊。

 1. 得
 注音一式 ㄉㄜˊ ㄐㄩㄣˋ
 漢語拼音 d  j n  注音二式 d  ji n
得到傑出的人才。舊時指士人應試及第。幼學瓊林˙卷四˙科第類:「士人登科曰釋褐,又曰得。」


 1. 釋褐
 注音一式 ㄕˋ ㄏㄜˊ
 漢語拼音 sh  h   注音二式 sh  h 
舊制,新進士必在太學行釋褐禮,脫去布衣而換穿官服。後用來比喻做官或進士的及第授官。文選˙揚雄˙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縛而相,或釋褐而傅。」宋˙王禹偁˙成武縣作詩:「釋褐來成武,初官且自強。」
 6. 消息
 注音一式 ㄒ|ㄠ ㄒ|ˊ
 漢語拼音 xi o x   注音二式 shi u sh 
 相似詞  新聞、信息、訊息、音信、音訊  相反詞 
比喻榮枯盛衰。易經˙豐卦:「天地盈虛,與時消息。」
音信、訊息。唐˙杜甫˙哀江頭詩:「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文明小史˙第三回:「已經得了外面消息,怕有考童鬧事。」
祕密、訣竅。水滸傳˙第四十七回:「左來右去,只走了死路,又不曉的白楊樹轉灣抹角的消息。」
機關的樞紐。紅樓夢˙第四十一回:「不意劉老老亂摸之間,其力巧合,便撞開了消息,掩過鏡子,露出門來。」三俠五義˙第六十三回:「伸手一摸,似乎活的。摸了多時,可巧手指一按,只聽咯一聲,將消息滑開,卻是個轉身門兒。」亦稱為「泛子」﹑「消息兒」。

通風






使空氣流通。如:「宿舍的通風設備良好。」




暗中透露消息。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二:「果有這個事,此人平日元非相識,卻又關在外邊,無處通風。」紅樓夢˙第七十四回:「等到晚上園門關了的時節,內外不通風,我們竟給他們個冷不防,帶著人到各處丫頭們房裡搜尋。」


“通風報信”

「這次投標失敗,老闆懷疑有人通風報信,吃裡扒外,把價碼洩露出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