従来、経典の翻訳は個人的になされていたが、羅什のそれは多人数で論議をつくし、一
語一語に検討が加えられつつなされるなど、
訳場の完備と訳語の適切・流暢は、従来の訳
しかし、玄奘以後の、「新訳」と称せられる時代の訳経の場合、漢訳された経典の巻首
に、経典の題目に続けて、いわゆる「
訳場列位」を記す慣習が定着していた。霊仙三蔵の
場合も、『大乗本生心地観経』の「訳経列位」に記された記名によって、「筆
...
"譯場(su)報告" * On Translating *
2008/1/28 創刊
開場白:
我們從2003/04年有一「翻譯為主導力」的「個人新聞台 su」:
所以現在推出這"譯場(su)報告" * On Translating * ,只不過是另外一番學習之報告。 因此引一言:
Quote from W. Edwards Deming:
We are here for an education.
刊物名稱明朗化
朋友:我打算出不定期之”譯業 報” * On Translating *。放在”譯藝 blog”….
請你們多貢獻、討論。
hc說明:「譯業是古漢語,日本仍在使用,這我們在多年前的 simon university 討論過。
“譯業”有點想攀”雙關語”之美:
最近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出事。我有興趣了解其名稱之原委。查一下是:Société Générale is one of the oldest banks in France. The original name was Société Générale pour favoriser le développement du commerce et de l'industrie en France (English: General Company for the Suppo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in France). Société Générale is often nicknamed SocGen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world.
換句話說,譯業兼古義與現代(諸產業)意……. 」
張華(簡稱 ch):「以現代眼光看「業」字總覺得提心吊膽,似乎犯了什麼大罪。校長可如要用古語,或可參考以下:
象寄譯鞮
《禮記.王制》:"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
張瑞麟(簡稱 rl):「光看「業」嘛,還好。畢竟業有三,善、惡與無記。
「業報」比較可怖,因為無常來時,「閻羅常告彼罪人,無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日來,業報自招無代者。」」
管見:一些可能的誤解
根據《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將 ambition 翻譯成”野心”是比較走調的,或應為"雄心壯志"。野心
名著翻譯
首例
張瑞麟 先生6年前翻譯 Jane Austin的 Emma 去年2007年底隆重推出(台北:遊目族出版社,2007):他的Rwaylin 的分享空間 有 自譯《艾瑪》書評
(我們 su 討論了不下50處”翻譯問題”。)
請讀者注意,有編者刪字詞。不知道怎回事…..
ch.1, vol.2
At this moment, an ingenious and animating suspicion entering Emma's brain with regard to Jane Fairfax, this charming Mr. Dixon, and the not going to Ireland, she said, with the insidious design of further discovery,...遊目族版:
此刻,艾瑪的腦海裡浮現出費爾法克斯、迷人的狄克森先生,以及不去愛爾蘭的事。她好像要進一步發現陰謀,並狡滑地說,……
RL版:
此刻,艾瑪的腦海裡浮現聰明而興奮的疑心,她想到珍‧費爾費克斯、迷人的狄克森先生,以及不去愛爾蘭的事,她帶著要進一步發現的狡滑陰謀說,……
ch.4, vol.2
She meant to take her in the carriage, leave her at the Abbey Mill, while she drove a little farther, and call for her again so soon, as to allow no time for insidious applications or dangerous recurrences to the past, and give the most decided proof of what degree of intimacy was chosen for the future.遊目族版:
她打算用馬車送海麗特到艾比密爾下車,而自己繼續往前走遠一點,以便很快回頭接她,讓他們沒有時間重提可能造成傷害的過去,並對未來的親密程度,做出明確的表示。
RL版:
她打算用馬車送海麗特到艾比‧密爾下車,而自己繼續往前走遠一點,以便於很快回頭接她,讓他們沒有時間使詐,或重提可能造成傷害的過去,並對未來的親密程度如何,做出明確的表示。
第二例
梁永安先生:「
In 1711, Joseph Addison complained:
Milk is generally sold in a note above E-la, and in sounds so exceedingly shrill, that it often sets our teeth on edge.
是蝦米音?」
[英]阿狄生等《倫敦的叫賣聲:英國隨筆選》劉炳善譯、北京:三聯/ 1997;上海:譯文,2006
伦敦的叫卖声(倫敦的叫賣聲.) 此處之譯文,相當出乎我意外。它是:
"一般都在E調la以上"。不容易了解
這位英國文學-政界等的名人,Samuel Johnson 對他的評價相當高:
Whoever wishes to attain an English style, familiar but not coarse, and elegant but not ostentatious, must give his days and nights to the volumes of Addison..【這句的翻譯比較參考 本刊第2期】
Life of Addison, 1672–1719 by Samuel Johnson
Wikipedia的中文介紹很簡單:
「約瑟夫·艾迪生(
Joseph Addison,
1672年5月1日~1719年6月17日) 英國散文家、詩人、劇作家以及政治家。艾迪生的名字在文學史上常常與他的好朋友理察·斯蒂爾(Richard Steele)一起被提起,兩人最重要的貢獻是創辦兩份著名的雜誌《閒談者》(Tatler)與《旁觀者》(Spectator)。
艾迪生出生於英國西南部的
威爾特郡(Wiltshire),父親是立斯菲爾德(Lichfield)的教長。他在著名的私立學校歌得明切特豪斯學校(Charterhouse School)接受教育,並在這裡最早認識了斯蒂爾。艾迪生之後又進入牛津大學女王學院就讀,畢業後在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Magdalen College)教書。1693年艾迪生寄給著名詩人約翰·德萊頓(John Dryden)一首詩,1694年艾迪生撰寫的一部有關英國詩人生平的書獲得出版。1699年艾迪生開始為從事外交工作接受訓練,遊歷歐洲各國,同時研究政治。1705年他在哈利法克斯的政府中工作,出任副國務秘書,1708年當選國會議員,之後被派往愛爾蘭,在那裡度過一年,並結識了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回到英國後他恢復了與斯蒂爾的交情,合作創辦雜誌《閒談者》,兩人在
1711年創辦了另一份雜誌《旁觀者》,艾迪生此時成為一名非常成功的劇作家。1716年艾迪生與沃里克伯爵夫人結婚,1717年至1718年他擔任了國務秘書,後因健康原因被迫辭職,但是他直到死一直都擔任國會議員。1719年6月艾迪生去世,被埋葬在西敏寺。」
hc 簡單列出所知道的他的作品之介紹-翻譯情形:
"阿狄生文選” 台北:文源出版社,1962【這書現在網路上找不到,可能是「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時代的作品:這是猜測。】
沈櫻 編 “鬱金香” 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68,頁62-65
rl幫助我 說明梁實秋 《英國文學史》採用的是阿迪遜
「阿迪遜作品分三類:詩、戲劇與定期刊物。
詩:
意大利來鴻(A Letter from Italy)
最偉大英國詩人述略(Account of the Greatest English Poets, 1694)
戰役(The Campaign, 1704)
遼闊的蒼空(The Spacious Firmament on High)
戲劇:
羅沙蒙(Rosamond, 1705)
凱圖(Cato)
鼓手(The Drummer)
刊物:
旁觀報(The Spectator)
其餘如保衛報(TheGuardian)產權人報(The Freeholder)及老新黨(Old Whig)等僅簡單帶過。
書中另外也提了他在文學批評方面的貢獻。」
hc補充說明:
「
梁先生在1984年在聯副發表翻譯
親愛的旁觀者
後來可能收入1985年的"雅舍譯叢"【台北:皇冠出版社】」
劉炳善譯伦敦的叫卖声(倫敦的叫賣聲.)在 “阿狄生与斯梯尔”選四篇:
旁观者自述(阿狄生)
旁观者俱乐部(斯梯尔)
《旁观者报》的宗旨(阿狄生)
伦敦的叫卖声(阿狄生)
某君日记(阿狄生)
王佐良先生編過一本『英國散文的流變』中有一篇關於倫敦各咖啡館中對法國國王過世之報導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