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上心;捐官;調侃,轉向者;口呆目瞪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有沒有人明白,為什麼香港人對這次事件這麼上心?//


臨別時,魯迅從口袋裡掏出一張一百元的支票交給周揚說:“前清時候花錢可以捐官、捐差使,現在我身體不好,什麼事也幫不了忙,那麼捐點錢,當個'捐班作家'吧。”魯迅的調侃令在場者不禁失笑。
魯迅顯然是帶著很大的反感來描述的:“……去年的有一天,一位名人(即夏衍,作者註)約我談話了,到得那裡,卻見駛來了一輛汽車,從中跳出四條漢子:田漢、週起應(即周揚,作者註),還有另外兩個,一律洋服,態度軒昂,說是特來通知我:胡風乃是內奸,官方派來的。我問憑據,則說是得自轉向以後的穆木天口中。轉向者的言談,到左聯就奉為聖旨,這真使我口呆目瞪。再經幾度問答以後,我的回答是:證據薄弱之極,我不相信,當時自然不歡而散…… ”



  清朝的中葉,要做官可以捐,叫做「捐班」的便是這一夥。財主少爺吃得油頭光臉,忽而忙了幾天,頭上就有一粒水晶頂,有時還加上一枝藍翎,滿口官話,說是「今天天氣好」了。
  到得民國,官總算說是沒有了捐班,然而捐班之途,實際上倒是開展了起來,連「學士文人」也可以由此弄得到頂戴。開宗明義第一章,自然是要有錢。只要有錢,就什麼都容易辦了。譬如,要捐學者罷,那就收買一批古董,結識幾個清客,並且雇幾個工人,拓出古董上面的花紋和文字,用玻璃板印成一部書,名之曰「什麼集古錄」或「什麼考古錄」。李富孫做過一部《金石學錄》,是專載研究金石的人們的,然而這倒成了「作俑」,使清客們可以一續再續,並且推而廣之,連收藏古董,販賣古董的少爺和商人,也都一榻括子的收進去了,這就叫作「金石家」。
  捐做「文學家」也用不著什麼新花樣。只要開一隻書店,拉幾個作家,雇一些幫閒,出一種小報,「今天天氣好」是也須會說的,就寫了出來,印了上去,交給報販,不消一年半載,包管成功。但是,古董的花紋和文字的拓片是不能用的了,應該代以電影明星和摩登女子的照片,因為這才是新時代的美術。「愛美」的人物在中國還多得很,而「文學家」或「藝術家」也就這樣的起來了。
  捐官可以希望刮地皮,但捐學者文人也不會折本。印刷品固然可以賣現錢,古董將來也會有洋鬼子肯出大價的。
  這又叫作「名利雙收」。不過先要能「投資」,所以平常人做不到,要不然,文人學士也就不大值錢了。

  而現在還值錢,所以也還會有人忙著做人名辭典,造文藝史,出作家論,編自傳。我想,倘作歷史的著作,是應該像將文人分為羅曼派,古典派一樣,另外分出一種「捐班」派來的,歷史要「真」,招些忌恨也只好硬挺,是不是?八月二十四日。

基本釋義:
  1. [be serious] 〈方〉∶用心;留意
    這事你要上心打聽
詳細釋義:
  1. 君心。
    漢 應劭 《風俗通·十反·趙相汝南李統》:“時 冀州 有疑獄, 章帝 見問 統 。 統 處當詳平,克厭上心。” 唐 白居易 《賀雨》詩:“上心念下民,懼歲成災兇。遂下罪己詔,殷勤告萬邦。”
  2. 放在心上;用心。
    《朱子全書·中庸一》:“人固有偏好一物者,然此一物未上心時,安得不謂之未發之中乎?”《封神演義》第十七回:“你上心打聽,天子用此物做甚么?” 丁玲 《杜晚香》:“晚上教村里的婦女識字,有沒一個婦女能比 晚香 更上心的。”

2017年8月30日 星期三

尋,覓,竦,覃,覃思, 憛,愯,戁, 寱語,尋繹,尋復

茨威格寫就《昨日世界》的「絕望」心情,對照著四九年後花果飄零的避共文人──他們腦中盈懷的是金陵殘夢,兩者頗為「此心同,此理同」。從簇錦繁花、驕陽 金風的年代,一變為鐵蹄聲噪、血色黃昏,茨威格帶出了我對虛無島嶼最初的意念。不過從挫敗、怨對的曲徑溯溪洄游,心情也做了些調整,畢竟從金錢遊戲橫流的 八○年代伊始,我就未曾體受「台灣錢淹腳目」的物欲波動,也就是說,「美好的過去」絕非我溯溪尋繹之標的。http://blog.roodo.com/chita/archives/10160095.html#comment-19937589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山東八‧遼東都指揮使司》:“蓋州衛,秦漢時遼東郡地,高麗為蓋牟城,唐置蓋州,渤海因之,又改為辰州……元初為蓋州路,尋復為州……明洪武九年廢州置衛。”



「曇遷所尋唯識論」
《法滅盡經》、《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滅化去。十二部經,尋復化去。是則禪法先亡,經論遂滅。尋其先後,可知輕重。(上古本第194頁,遼教本第180頁)
這段话實際上是撮述《佛說法滅盡經》(失譯人名,簡稱《法滅盡經》):
《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尋後復滅,盡不復現,不見文字。(據《大正藏》本)
錢輯本誤將《法滅盡經》、《首楞嚴經》、《般舟三昧》並列一處,以為這三部經「先滅化去」,實因未看《法滅盡經》所致。若將《法滅盡經》翻一遍的話,就會發現「先滅化去」的只有《首楞嚴經》和《般舟三昧》,而此事則預言在《法滅盡經》中。
試重新斷句如下:
《法滅盡經》:《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滅化去,十二部經尋復化去。是則禪法先亡,經論遂滅,尋其先後,可知輕重。


雲老禪師因一本著作「禪林寱語」的流通,被彰化縣大城鄉民洪月能禮請至古嚴禪寺住錫。古嚴寺由洪氏初創,興建大殿一間,並請得一位比丘尼佐理法務。因僻居 海邊,附近多為農民,既無規模又是初學,難免經費拮据。雲老禪師至此,慘澹經營,首先著手文字佈教---創辦「佛印月刊」,整本刊物皆是雲老禪師一人所 寫,二十多年未曾間斷。接著開創「大智佛學苑」,以傳播佛法,印行佛書,救苦濟難為學苑工作。


 1.   部首   部首外筆畫 14 總筆畫 17
 注音一式 |ˋ
 漢語拼音 y   注音二式 y 


說夢話。說文解字:「,瞑言。」


尋繹

反覆的玩索、推究。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黃霸傳:「吏民見者,語次尋繹,問它陰伏,以相參考。」文選˙謝靈運˙雪賦:「歌卒,王乃尋繹吟翫,撫覽扼腕。」
更替、推移。晉˙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詩:「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

領頭字
解形

注音
釋義
(一)mi4《廣韻》莫狄切,入錫明。錫部。 (1) 尋找,求索。《玉篇‧見部》:“覓,索也。”《廣韻‧錫韻》:“覓,求也。”《三國志‧魏志‧管輅傳》:“招呼婦人,覓索餘光。”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 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紅樓夢》第三回:“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 (2)唐時南詔以貝十六枚為一覓。《新唐書‧南蠻傳‧南詔》:“以繒帛及貝市易。貝者大若指,十六枚為一覓。”
(3)邪視。《集韻‧錫韻》:“覛,《說文》:‘衣钬牙視。’或作覓。”
(4)偷竊。《喻世明言‧宋四公大鬧禁魂張》:“我覓得禁魂張員外的一包兒細軟,我將歸客店裏去,安在頭邊,枕著頭;你覓得我的時候,你便去上東京。”

 1.   部首 心 部首外筆畫 19 總筆畫 23
 注音一式 ㄋㄢˇ
 漢語拼音 n n  注音二式 n n


敬畏、恐懼。詩經˙商頌˙長發:「敷奏其勇,不震不動;不不竦,百祿是總。」
   部首 立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2
 注音一式 ㄙㄨㄥˇ
 漢語拼音 s n   注音二式 s ng

恭敬﹑肅敬。漢書˙卷二十二˙禮樂志:「聽者無不虛己神,說而承流。」顏師古˙注:「,敬也。說,讀曰悅。」

拉長脖子,舉起腳跟而立。漢書˙卷三十三˙韓王信傳:「士卒皆山東人,而望歸。」

直立﹑矗立。南朝宋˙謝靈運˙發歸瀨三瀑布望兩溪詩:「積石兩溪,飛泉倒三山。」

持﹑握。楚辭˙屈原˙九歌˙少司命:「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

驚懼。通「愯」。詩經˙商頌˙長發:「不,百祿是總。」韓非子˙主道:「明君無為於上,群臣懼乎下。」

振奮﹑震動。漢書˙卷二十五˙郊祀志下:「夫周秦之末,三五之隆,已嘗專意散財,厚爵祿,精神,舉天下以求之矣。」文選˙張協˙七命:「舉戈林,揮鋒電滅。」


恭敬的樣子。如:「然起敬」。明˙高啟˙南宮生傳:「其人聽,居樽下拜。」

 
進了閣樓,他關上門,請我坐定,鬆了一口氣說:「你看,不錯吧?」我環顧周遭,但覺窗明几淨、一塵不染,與剛才的陰暗雜亂,真有天壤之別。閣名「覃思」,為將軍詩人金軍(一九一○—二○○一)所書,字體學趙撝叔,墨飽神足、神采飛揚,乍看還以為這是紀念詩人老友覃子豪(一九一二—一九六三)的精舍;細細尋思,方才若有所悟,紀老此處一語雙關,充分的表現了他對這位詩壇戰友兼宿敵的寬容與懷念。


1. 覃  部首 襾 部首外筆畫 6 總筆畫 12
注音一式  ㄊㄢˊ

延及、蔓延。詩經˙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頌讚:「比類寓意,又覃及細物矣。」

深。如:「覃思」、「覃深」。

ㄑ|ㄣˊ cn(06519)
姓。如明代有覃應充。"夏菁是我的長官也是我學寫新詩的老師,比起我後來1953年,參加第一期「中華文藝函授學校」詩歌班的老師覃子豪,影響我更大,他的學生很多,也沒那麼多時間仔細批改每位學生的作業。我和藍雲、向明、瘂弦、一夫、秦嶽、蜀弓、小民等人,都是第一屆詩歌班同學。"



64. 覃思
注音一式 ㄊㄢˊ ㄙ
深思。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王粲傳:「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時人常以為宿構;然正復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揚雄覃思文闊,業深綜述,碎文瑣語,肇為連珠,其辭雖小,而明闊矣。」




姓。如明代有覃應充。覃子豪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尋,繹理也。工,口,又,寸。工、口,亂也;又、寸,分理之。庞聲。此與黹 偻爻伛同意。度人之兩臂為尋,八尺也。”
注音
釋義
(一)xun2《廣韻》徐林切,平侵邪。侵部。 (1) 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尋。一說七尺或六尺為尋。《說文‧寸部》:“度人之兩臂為尋,八尺也。”朱駿聲通訓定聲:“程氏瑤田云:‘度廣曰尋,度深曰仞。皆伸 兩臂為度,度廣則身平臂直,而適得八尺;度深則身側臂曲,而僅得七尺’。其說精覈。尋、仞皆以兩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尋亦或言七尺也。”《廣韻‧侵 韻》:“六尺曰尋。”《詩‧魯頌‧閟宮》:“是斷是度,是尋是尺。”毛傳:“八尺曰尋。”《史記‧張儀列傳》:“秦馬之良,戎兵之眾,探前趹後蹄閒三尋騰 者,不可勝數。”司馬貞索隱:“七尺曰尋。”唐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南絕水,有山無麓,廣百尋,高五丈。”朱德《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三 十五週年》:“如鐵經百煉,如木長千尋。” (2)長。《方言》卷一:“尋,長也。海、岱、大野之間曰尋。自關而西,秦、晉、梁、益之間,凡物長謂之尋。”《淮南子‧齊俗》:“深谿峭岸,峻木尋枝,狖之所樂也。”晉左思《魏都賦》:“碩果灌叢,圍木尋。”
(3)探究;研究。《說文‧寸部》:“尋,繹理也。”朱駿聲通訓定聲:“尋所以度物,故揣度以求物謂之尋。”《正字通‧寸部》:“尋,探求也。”《淮南子‧俶真》:“下揆三泉,上尋九天。”
(4)搜求;找。《墨子‧修身》:“思利尋焉。”高亨新箋:“尋,求也。思利尋焉,謂思利而求之。”晉陶潛《桃花源記》:“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紅樓夢》第六十九回:“哪里尋不出好人來﹖”
(5)用。《小爾雅‧廣詁》:“尋,用也。”《左傳‧僖公五年》:“三年將尋師焉。”杜預注:“尋,用也。”晉陸機《五等論》:“尋斧始於所庇。”清徐珂《清稗類鈔‧鑒賞類》:“日尋干戈,惟以侵宋為事。”
(6)討伐。《國語‧周語中》:“夫三軍之所尋,將蠻夷戎狄之驕逸不虔,於是乎致武。”韋昭注:“尋,討也。”
(7)追逐。漢張衡《西京賦》:“乃有迅羽輕足,尋景追括。”《抱朴子‧博喻》:“尋飛絕景之足,而不能騁逸放於呂梁。”《資治通鑑‧魏明帝太和五年》:“懿不從,故尋亮。”胡三省注:“尋者,隨而躡其後。”
(8)攀緣。漢張衡《西京賦》:“烏獲扛鼎,都盧尋橦。”《文選‧陸機〈悲哉行〉》:“女蘿亦有託,蔓葛亦有尋。”李善注:“尋,猶緣也。”
(9)重;重溫;重申。《玉篇‧寸部》:“尋,重也。”《左傳‧哀公十二年》:“若可尋也,亦可寒也。”杜預注:“尋,重也;寒,歇也。”孔穎達疏:“若可重溫使熱,亦可歇之使寒。”宋王禹偁《答黃宗旦書》:“生復辱書惠文,以尋前好。”
(10)繼續;連續。晉向秀《思舊賦》:“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唐劉禹錫《觀市》:“是日倚衡而閱之三,感其盈虛之相尋也速。”清譚嗣同《思篇》:“有利必有害,有損必有益,相糾相尋,至於無盡。”
(11)木名。後作“木尋”。《山海經‧海外北經》:“尋木長千里。”按:《文選‧左思〈吳都賦〉》作“木尋木”。
(12)大竹名。後作“酱鄄尋”。《山海經‧大荒北經》:“有岳之山,尋竹生焉。”郭璞注:“尋,大竹名。”郝懿行疏:“《玉篇》作酱鄄尋,云竹長千丈。”
(13)遂。《玉篇‧寸部》:“尋,遂也。”
(14)副詞。表示時間。1.相當於“經常”、“時常”。王金钫英《詩詞曲語辭例釋‧尋》:“尋,就是‘常’,古代‘尋’與‘常’往往連用,‘尋’,有時 也可單用作‘常’。”唐白居易《前有別楊柳枝又復戲答》:“誰能更學孩童戲,尋逐春風捉柳花。”唐李商隱《五松驛》:“只應既斬斯高後,尋被樵人用斧 斤。”2.相當於“頓時”、“不久”。《正字通‧寸部》:“尋,俄也。”清劉淇《助字辨略》卷二:“尋,旋也,隨也。凡相因而及曰尋,猶今云隨即如何 也。”《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唐劉禹錫《再遊玄都觀并引》:“是歲出牧連州,尋貶朗州司馬。”清王士禎《北征日記》:“夜雪 作,尋止。”
(15)介詞。表示處所或方位,相當於“沿
”、“順”。《後漢書‧袁紹傳》:“紹遂尋山北行。”《齊民要術‧種穀》:“薄地,尋土钫龍躡之。”唐李白《東魯門泛舟》:“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後來。”
(16)通“憛(tan2)”。思。《淮南子‧繆稱》:“父之於子也,能發起之,不能使無憂尋。”于省吾新證:“尋應讀作,古
覃字通……《廣雅‧釋詁》:‘憛,思也’……然則此文‘憂憛’即‘憂思’。”《後漢書‧竇武傳》:“伏尋西京,放恣王氏,佞臣執政,終喪天下。”
(17)通“覃(tan2)”。延長;延伸。《淮南子‧齊俗》:“譬若水之下流,火钫因之上尋也。”劉文典集解:“尋讀為覃。”按:《爾雅‧釋言》:“流,覃也;覃,延也。”
(18)通“淫”。浸淫;漸染。《史記‧孝武本紀》:“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泰山矣。”司馬貞索隱:“侵尋即浸淫也……小顏云:‘浸淫,漸染之義’。蓋尋、淫聲相近,假借用耳。”
(19)通“什”。《史記‧張儀列傳》“塞什谷之口”唐司馬貞索隱:“一本作‘尋谷’。尋、什聲相近,故其名惑也。”
(20)用同“循”。唐李商隱《戲贈張書記》:“心知兩愁絕,不斷若尋環。”
(21)姓。《廣韻‧侵韻》:“尋,姓。晉有尋曾,字子貢。”
(二)xin2 用於口語。如:尋思;尋開心;尋短見。

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委外或稱外包、外判,錄得,"邊控","顏值",


本會近日從多個渠道獲悉,集團計劃正逐步把部組外判,香港方面包括壹周刊、副刊、娛樂、美術、體育、財經等組別受影響。有部組被要求自行成立公司,承包製作工序;有個別同事被要求本月底主動辭職,並於8月1日起轉為自僱。據了解,公司表示會提供半年至一年合約,但不會提供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等補償。
本會理解傳媒行業正歷轉型巨變,集團面對成本壓力,惟外判並非解決問題的方法,勞工保障及新聞質素肯定大受打擊。過往不少公私營機構外判的例子顯示,外判合約並非長期,而且不受保障,外判後主管需承擔各種法律風險、勞工保險等,接受外判的個別員工,保障將大幅削弱。
本會反對任何形式外判,將於明日(6月23日)與管理層會面,呼籲所有受影響同事現階段切勿提出請辭,暫不要接受任何轉制的方案,並盡快與本會聯絡。
聯絡人:Alex 6108 9511、Coco 6016 9400



國泰航空行政總裁何杲表示,公司上半年經營環境仍然具有挑戰性;這打擊了外界對於這家航空公司提早復甦的期望。該公司2016年錄得了八年來的首個年度虧損,並導致裁員。




录得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item/录得
录得,recorded一词的直译。可理解为达到、创***记录、被记录为。常在香港财经、股票等媒体中出现,当前大陆部分基金经理或者媒体记者开始陆续运用这个词语。

委外或稱外包英語:outsourcing,政府的委外經營英語:Operate-Transfer)為於1980年代流行起來的商業用語,是商業活動決策之一,指將承包合約之一部或甚至全部,委託或發交給承包合約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以節省成本、或集中精力於核心業務、或善用資源、或為獲得獨立及專業人士的專業服務等。外包和離岸委外經常被混用,委外的承包合約當事人主要是借用第三方的時間、人力資源、及核心業務能力或資源,以完成特定的製程、或商業流程;選用的第三方以國境內,易於掌握及監督其工作方式及工作進度為主。而離岸外包是指國土以外,能自行治理,完成特定的企業主要活動;換言之,其承包之第三方為國外公司,能獨力完成製造加工、行銷、銷售、客戶服務,或主要之支援服務例如產品開發為主。

2017年8月25日 星期五

凱, 旋, 凱旋,搭界,“毫不搭界”



中共十九大前夕日益狂热的气氛里,中国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却和十九大几乎“毫不搭界”。


◎ 搭界 dājiè
(1) [interface] ∶地界相接
這裡是兩省搭界的地方
(2) [have sth. to do with affiliate]〈方〉∶比喻兩種事物有關聯(多用於否定)
這兩家從不搭界



領頭字
解形
注音
釋義
(一)kai3《廣韻》苦亥切,上海溪。微部。(1)軍隊得勝所奏的樂曲。清雷浚《說文外編》卷二:“凱,又凱歌,則當以‘豈’為正字。《說文》部首‘豈,還師振旅樂也。’”《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天下既平,天子大凱。”裴駰集解引應劭曰:“大凱,周禮,還師振旅之樂。”《後漢書‧蔡邕傳》:“獫狁攘而吉甫宴,城濮捷而晉凱入。”李賢注:“《左傳》,晉與楚戰於城濮,楚師敗續,故晉凱樂而歸也。”陳毅《繪畫五解》:“畫侵略者必然失敗,畫反侵略者終要奏凱。”(2)和樂;和善;溫和。《集韻‧海韻》:“愷,《說文》:‘樂也。’亦作凱。”《詩‧邶風‧凱風》:“凱風自南,吹彼棘薪。”《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邢昺疏引李巡曰:“南風長養萬物,萬物喜樂,故曰凱風。凱,樂也。”晉陸機《演連珠》:“是以萬邦凱樂,非悅鍾鼓之娛;天下歸仁,非感玉帛之惠。”《舊唐書‧高宗紀上》:“宜布凱澤,被乎億兆。”
(3)大。《廣雅‧釋詁一》:“凱,大也。”
(4)盂,碗。《方言》卷十三“盂謂之銚銳,木岙宛謂之梋木岙夬”晉郭璞注:“木岙宛亦盂屬,江東名盂為凱。”
(5)斬,殺。《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下》:“叵耐這兩個畜生逃走,今日捉將來,我惱了,如何不凱﹖”“若有罪過,只消解去臨安府施行,如何胡亂凱得人﹖”



【旋】方-07-11

音讀 (一)ㄒㄩㄢˊ (二)ㄒㄩㄢˋ


釋義

(一)ㄒㄩㄢˊ
繞著轉動。如:「盤旋」、「回旋」。唐.白居易.長
  恨歌:「天旋地轉迴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回、歸。如:「凱旋歸來」。唐.李商隱.行次西郊詩
  :「玉輦望南斗,未知何日旋。」宋.汪藻.己酉亂後
  寄常州使君姪詩:「草草官軍渡,悠悠敵騎旋。」
 小便。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及城陷,賊縛巡等
  數十人坐,且將戮,巡起旋。」

立刻、很快的。如:「旋即」。唐.岑參.走馬川行奉
  送出師西征詩:「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
  」宋.蘇軾.浣溪沙.旋抹紅妝看使君詞:「旋抹紅妝
  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挨踏破蒨羅裙。」
又、再。宋.晁補之.八六子.喜秋晴詞:「醉休醒,
  醒來舊愁旋生。」

表示同時做兩件事。唐.章碣.陪浙西王侍郎夜宴詩:「
 旋看歌舞旋傳杯。」

(二)ㄒㄩㄢˋ
𥈠打轉的。如:「旋風」、「旋球」。

溫酒。通「鏇」。水滸傳.第五回:「那莊客旋了一壺酒
 。」

表動作是臨時、現時的。唐.杜荀鶴.山中寡婦詩:「時
 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元.喬吉.滿庭芳.
 活魚旋打曲:「活魚旋打,沽些村酒,問那人家。」

㳖「」之異體。




 凱旋
解釋:

獲勝歸來。唐.宋之問〈軍中人日登高贈房明府〉詩:「聞道凱旋乘騎入,看君走馬見芳菲。」《紅樓夢.第一一八回》:「近因沿途俱係海疆凱旋船隻,不能迅速前行。」
相似詞: 班師、奏凱
相反詞: 敗北、潰敗、鎩羽

2017年8月24日 星期四

先,蚩,先兵,蚩蚩,先驅


訂價先驅型:試驗更符合網路使用率、更能確保獲利的新訂價策略,以每日使用量和連線速度為基準的有效訂價方案,有機會取得一定的效果。向內容供應商收費,提供高品質服務,也是全新的獲利機會。



先驅
先驅在前開路。史記˙卷四˙周本紀:「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驅。」文選˙揚雄˙羽獵賦:「尤並轂,蒙公先驅。」
前驅,在前領導者。如:「孫中山先生為締造民主中國的先驅。」

先驅(先驅)
釋義;
1.前行開路。
《楚辭·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漢書·司馬相如傳下》:“至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先驅。 ” 顏師古注:“導路也。”唐陳子昂《為喬補闕論突厥表》:“臣請執殳先驅,為士卒啟行。”
2.先馳而至。
《戰國策·齊策四》:“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
3.先鋒;前導。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秋,齊侯伐衛。先驅,谷榮禦王孫揮,召揚為右。” 杜預注:“先驅,前鋒軍。”《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宋楊億《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從宸遊因成紀事二十二韻》:“托乘奉珍使,先驅執戟郎。”
4 .泛指某一事業的先行者。
魯迅《二心集·<藝術論>譯本序》:“自此以來,蒲力汗諾夫不但本身成了偉大的思想家,並且也作了俄國的馬克思主義者的先驅和覺醒了的勞動者的教師和指導者了。” 秦牧《長河浪花集·中國紅場的旗幟》:“以共產主義知識分子為先驅的堅決英勇的一群,在黨的領導下一直萬里長征,從新民主主義革命進到社會主義革命。”
5.事物的前奏。
黃遵憲《遊豐湖》詩:“家計竭中乾,俗狀作先驅。”豐子愷《緣緣堂隨筆·秋》:“雖然太陽的炎威依然沒有減卻,寒暑表上的熱度依然沒有降低,然而只當得餘威與殘暑,或霜降木落的先驅,大地的氣候已從今移交於秋了。”

只有第三項可以改為先軀。先驅,沒死;先軀,死了。

 3.   部首 虫 部首外筆畫 4 總筆畫 10
 注音一式 ㄔ
 漢語拼音 ch   注音二式 ch 

一種蟲。說文解字:「,蟲也。」

姓。如古時有尤。

嘲笑。通「嗤」。文選˙阮籍˙詠懷詩十七首之十一:「乃誤羨門子,噭噭今自。」

欺侮。文選˙張衡˙西京賦:「鬻良雜苦,眩邊鄙。」

無知﹑痴笨。後漢書˙卷十一˙劉盆子傳:「兒大黠,宗室無者。」

醜惡。通「媸」。漢˙趙壹˙刺世疾邪賦:「榮納由於閃榆,孰知辨其妍?」

. 
 注音一式 ㄔ |ㄡˊ
 漢語拼音 ch  y u  注音二式 ch  y u
相傳為黃帝時的諸侯,因叛亂與黃帝戰於涿鹿,為帝所戮。近人或謂尤為古代苗族的酋長,說法不一。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先,前進也。从儿,之。”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按:古之與止為一文。龜甲文先字多止……止為人足。先儿(古人字),止,而義為前進,猶見人目而義為視,企人止而義為舉踵。”
注音
釋義
(一)xian1一)《廣韻》蘇前切,平先心。諄部。 (1)前進。《說文‧先部》:“先,前進也。”段玉裁注:“凡言前者,緩詞;凡言先者,急詞也。” (2)時間或次序在前的。《廣雅‧釋詁一》:“先,始也。”《論語‧先進》:“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唐韓愈《師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郭沫若《頌海南島》:“自古瓊瑤稱此島,珠崖畢竟佔春先。”
(3)首要的事情。《禮記‧學記》:“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宋王禹偁《君者以百姓為天賦》:“善化民者,以天為則;善知天者,以民為先。”引申為崇尚。《呂氏春秋‧先己》:“五帝先道而後德。”高誘注:“先,猶尚也。”
(4)古時的;古代的。《詩‧商頌‧那》:“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毛傳:“昔日先民。”《禮記‧祭義》:“祀先賢於西學。”《後漢書‧班彪傳附班固》:“擁千載之任,躡先聖之蹤。”馬君武《自由》:“為奴豈是先民志,紀事終遺後史羞。”
(5)稱呼已去世的尊長。《國語‧魯語下》:“(敬姜)對曰:‘吾聞之先姑。’”韋昭注:“夫之母曰姑,歿曰先姑。”《漢書‧眭弘傳》:“先師董仲舒有言:雖有繼體守文之君,不害聖人之受命。”《聊齋志異‧金陵乙》:“此先兄所遺(褐衣),著之當可去。”
(6)祖先。《楚辭‧招魂》:“酎飲盡歡,樂先故些。”王逸注:“誠欲樂我先祖及與故舊人也。”《漢書‧禮樂志》:“喪祭之禮廢,則骨肉之恩薄,而背死忘先者
。”顏師古注:“先者,先人,謂祖考。”《南史‧徐勉傳》:“勉恥以其先為戲,答旨不恭,由是左遷散騎常侍。”
(7)先生的簡稱。《漢書‧梅福傳》:“夫叔孫先非不忠也。”顏師古注:“先猶言先生也。”宋陳亮《乙巳春書之二》:“如亮之本意,豈敢求多於儒先。”明 湯顯祖《紫釵記‧醉俠閒評》:“這兩個秀才好生眼熟,似三年前一個借鞍馬的韋先兒,一個求俊僮的崔先兒。”後也以稱藝人。
(8)先時;原先。《紅樓夢》第七十二回:“丟三忘四,惹人抱怨,竟大不像先了。”
(9)圍棋術語,指先手。即己方一下子而迫使對方必應著的手法。《棋經》:“寧輸數子,不失一先。”
(10)姓。《通志‧氏族略三》:“先氏,晉大夫先輔之後,世為晉卿。”明陳士元《姓觿‧先韻》:“先,《姓源》云:‘晉隰叔初封於先,因氏。’《千家 姓》云:絳郡族。《左傳》有晉大夫先軫、先克、先友、先都;《南史》梁有先鐵;《集古錄》後漢有先讜。”二)《廣韻》蘇佃切,去霰心。
(1)引導;倡導。《周禮‧夏官‧大司馬》:“若師有功,則左執律,右秉鉞,以先,愷樂獻于社。”鄭玄注:“先,猶道也。”《管子‧權修》:“明智禮,足以教之,上身服以先之。”尹知章注:“所以率先於下也。”宋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躬以簡儉為天下先。”
(2)指事情或行為發生在前。《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先戰,夢河神謂己曰:‘畀余,余賜女孟諸之麋。’”《漢書‧食貨志下》:“先是十餘歲,河決,灌梁、楚地。”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3)佔先;勝。《孟子‧告子下》:“疾行先長者,謂之不弟。”唐劉禹錫《天論中》:“夫旅者,群適乎莽蒼,求休乎茂木,飲乎水泉,必強有力者先焉。”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三國志四》:“袁紹欲迎獻帝不果,遂為曹操所先。”
(4)事先聯係或介紹。《莊子‧秋水》:“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漢書‧酈食其傳》:“此真吾所願從游,莫為我先。”唐韓愈《感二鳥賦》:“昔殷之高宗,得良弼於宵寐,孰左右者為之先,信天同而神比。”
(5)古代弟媳對嫂嫂的稱呼。《史記‧孝武本紀》:“見神于先後宛若。”裴駰集解引孟康曰“兄弟妻相謂‘先後’”。司馬貞索隱引韋昭曰:“先謂姒,後謂娣也。”
(6)副詞。表示時間,相當於“本來”、“已經”。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二:“先,猶本也,已也。”唐杜甫《解悶十二首》之十一:“翠瓜碧李沈玉甃,赤梨蒲萄寒露成,可憐先不異枝蔓,此物娟娟長遠生。”宋姜夔《齊天樂‧蟋蟀》:“庾郎先自吟《愁賦》,淒淒更聞私語。”



 まさに「情報」を嗅ぎとる先兵にふさわしい仕事に就いていたわけで、ディケンズがそれをけっこう誇りにしていたらしいことは、作品の中でデイヴィッド・コパフィールドにもこのような仕事をしきりにさせていることで憶測できる。

せん‐ぺい【×尖兵/先兵】

 
    軍隊の行動中、本隊の前方にあって警戒・偵察の任に当たる小部隊。
    他に先がけて、その分野・場所などに進出する人。「市場参入の―となる」


せんく 先駆


~する ride in advance; take the lead.
~者 a forerunner [pioneer].


さきがけ 先駆け[魁]

((take))the lead; a harbinger; a forerunner; a pioneer; 《一番乗り》the first to charge.
~となる be the first ((to do)); lead ((the fashion)); take the initiative ((in)).

さきがけ 0 【先駆け/先駈け/魁】


(名)スル
(1)全体の先頭に立ち、敵陣に攻めこむこと。
「―の功名」
(2)他より先んじて物事の起こること。先んずること。
「春の―」


先駆け て超低価格ミニノート ...Mini Note PC

 蚩蚩萬姓之眾

 5. 蚩蚩
 注音一式 ㄔ ㄔ
 漢語拼音 ch  ch   注音二式 ch  ch 
敦厚老實的樣子。詩經˙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亦作「嗤嗤」。
喧擾紛亂的樣子。漢˙揚雄˙法言˙重黎:「六國蚩蚩,為嬴弱姬。」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天下蚩蚩,鳥驚雷駭。」亦作「嗤嗤」。

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

軻,且,祖;信,薬指,無名指,不知類。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






告子章句上(十二)

孟子曰:「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也。」


「註釋」
無名之指:東漢的趙歧解釋說「手之第四指也。」 在印度《吠陀》則稱「無名指」作「anāma, anāmika 無名」。

朱注:「手之第四指也。」
薬指
Ringvinger.jpg
薬指
ラテン語digitus annularis
英語Ring finger
器官運動器
薬指(くすりゆび)は、上肢の五指の内側から4番目にある
昔、に溶かす際や塗る際にこの指を使ったことに由来していると言われる説、薬師如来が右の第四指を曲げている事に由来するという説がある。
和語ではお姉さん指薬師(くすし)医者指といった、薬と関連する用例の他、用例としては新しい紅差し指[1](紅付け指)、用例としては最も古い名無し指漢語では無名指との呼び方がある。)がある。方言の分布状況としては西日本で紅差し指系の用例が多く、東日本では薬指系の用例が多い。
薬指の名称が薬師如来印相に由来するという説では、第四指が薬指と呼ばれるようになった以降、呼び名からこの指で薬を塗るなどの俗習が広まったとする[2]
医学用語では第四指、薬指(やくし)、環指がある。
英語ではfourth fingerともいう。
長さは人差し指とほぼ同じかやや短い程度の人が多いが、薬指のほうがわずかに長い人もいる。このケースはどちらかというと男性に多い。一般的に5指の中でもっとも動かしにくく、薬指だけを独立して動かしたり立てたりできる人は稀である。これは薬指の腱が両隣の指の腱と繋がっているためであり、異常ではない。
婚約指輪は右手の、結婚指輪は左手の薬指に着用することが多い。


信:同「伸」字。

秦楚之路:形容路途的遠。按孟子居齊、魯,在今山東省;秦居西,在今陝西省;楚居南,在今湖北省,故言遠。

為:因。

惡:厭。

不知類:朱注:「言其不知輕重之等也。」

 【轲】

ㄎㄜ kē (柯)   
 名  (01)一種車軸由二木接合而成的車子。 名  (02)人名用字。戰國時有孟軻。荊軻 名  (03)姓。中國西秦有軻彈。
ㄎㄜˇ kě (可)   
 形  通「坷」。困頓的。例:轗軻。

女性傳奇的誘惑 文學絕嗣張愛玲──專訪張小虹

「『祖師奶奶』對於張愛玲來說絕對不是一個敬稱,因為祖師奶奶基本上預設了祖師爺爺,他的太太才叫祖師奶奶。另外,張愛玲也拒絕所有『祖』、『且』(註三)的男根崇拜。」註三:「且」,是男根的象徵,古人將「且」字代替現在的「祖」。清朝學者阮元在《揅經室一集》「釋且」中說:「古文『祖』皆『且』字。」到了小篆出現,才在「且」字邊加上「示」部,變成了「祖」字。民初學者郭沫若也認為「祖」字的始祖,就是「且」。


領頭字

解形
《說文》:“且,薦也。从几,足有二橫,一其下地也。”林義光《文源》:“即俎之古文……二肉在俎上,肉不當在足間,則二棋者俎上之橫,非足間之橫也。”按:甲、金文用為祖先的袓,後加示旁。
注音
釋義
(一)qie3《廣韻》七也切,上馬清。魚部。(1)取。《老子》第六十七章:“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王弼注:“且,猶取也。”

(2)代詞。此;這。《詩‧周頌‧載芟》: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毛傳:“且,此也。”

(3)副詞。1.將近;幾乎。裴學每《古書虛字集釋》卷八:“且,猶幾也,將也,近也。”《戰國策‧齊策三》:“福三國之軍,兼二周之地,舉韓氏取其地,且天下之半。”鮑彪注:“且,猶幾。”《論衡‧刺孟》:“禹至湯且千歲,湯至周亦然。”《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五年》:“上晚年多內寵,小王且二十人。”胡三省注:“且者,將及未及之辭。”2.將要。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八:“《呂氏春秋‧音律篇》注曰:‘且,將也。’”《詩‧齊風‧雞鳴》:“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戰國策‧齊策一》:“魏有破韓之志,韓見且亡,必東愬於齊。”《淮南子‧泰族》:“故天之且風,草木未動而鳥已翔矣。”3.姑且;暫且。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八:“且,姑且也。”《詩‧唐風‧山有樞》:“且以喜樂,且以永曰。”《史記‧伍子胥列傳》:“將軍孫武曰:‘民勞,未可,且待之。’”唐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4.衹;但。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一:“且,猶只也;但也。”唐杜甫《送高三十五書記》:“崆峒小麥熟,且願休王師。”宋蘇軾《虞美人》:“持杯復更勸花枝,且願花枝長在,莫披離。”《水滸傳》第六十五回:“我自要幹大事,那里且報小仇。”5.倒;卻。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一:“且,猶倒也。”唐白居易《元微之除浙東觀察使喜得杭越鄰州》:“官職比君雖校小,封疆與我且為鄰。”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那兩樁其實不知,這樁兒且是做得滑熟。”《警世通言‧崔待詔生死𠵈熷兔家》:“尋不見,卻空走了這遭。兩個老的且自來到這里了。”6.指經久地,長時間地。如:買枝鋼筆且使呢。

(4)連詞。1.表示並列關係,相當於“又”、“而且”。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八:“且,猶又也。”《詩‧小雅‧魚麗》:“君子有酒,旨且多。”鄭玄箋:“酒美而此魚又多也。”《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過,且旌善人。”南朝梁沈約《夜夜曲》:“河漢縱且橫,北斗橫且直。”2.表示相承關係。相當於“一邊……一邊……”。清劉淇《助字辨略》卷三:“此且字,兩務之辭,言方且如此,又復如彼也。”《史記‧李將軍列傳》:“且引且戰。”《漢書,郊祀志上》:“黃帝且戰且學僊。”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城東內外‧春場》:“女婦閒,手五丸,且擲且拾且承,日抓子兒。”3.表示選擇關係,相當於“抑或”、“或者”。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八:“且,猶抑也。”《禮記‧曾子問》:“葬引至於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戰國策‧齊策四》:“王以天下為尊秦乎﹖且尊齊乎﹖”《史記‧魏世家》: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4.表示遞進關係,相當於“尚且”、“況且”。《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師老矣,何故退﹖”《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曹操之眾,遠來疲弊……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5.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若”、“假如”。《公羊傳‧隱公元年》:“且如桓立,則恐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何休注:“且如,假設之辭。”《史記‧齊太公世家》:“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
(5)助詞。1.用於句首,相當於“夫”。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八:“且,猶夫也。”《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且天之有彗也,以除穢也。”《荀子‧性惡》:“且順情性好利而欲得。”楊倞注:“且,發辭也。”《史記‧淮陰侯列傳》:“且為智者固若此乎!”2.用於句中。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八:“且,句中語助也。”《莊子‧齊物論》:“誰獨且無師乎﹖”《管子‧大匡》:“夫雖不得行其知,豈且不有焉乎﹖”俞樾平議:“且乃語辭。”《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孤兒行》:“願還我蒂,兄與嫂嚴,獨且急歸。”

(6)姓。《萬姓統譜‧馬韻》:“宋且謹修,元祐中知德化縣。明且簡,濮州朝城人,宏治間山西潞州判官。”《左傳‧哀公十二年》:“衛人殺口熷天行人且姚而懼。”


(二)ju1《廣韻》子魚切,平魚精。魚部。(1)同“俎”。《說文‧且部》:“且,薦也。”王筠釋例:“且,蓋古俎字。借為語詞既久,始從半肉定之。經典分用。”
(2)盛;多。《詩‧大雅‧韓奕》:“籩豆有且。”鄭玄箋:“且,多貌。”《詩‧周頌‧有客》:“有萋有且。”馬瑞辰通釋:“萋、且雙聲字,皆以狀從者之盛。”
(3)農曆六月的別稱。《爾雅‧釋天》:“六月為且。”
(4)助詞。用於句尾,無實義。《詩‧鄭風‧蹇裳》:“狂童之狂也且!”朱熹注:“且,語辭也。”
(5)駿馬。後作“駔”。《新書‧匈奴》:“御驂乘且。”《漢書‧王褎傳》:“驂乘旦〔且〕”清王先謙補注:“且與駔同。駔者,駿馬之名。謂之乘駔者,猶言乘黃、乘牡耳。”
(6)同“雎”。人名。《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范且曰:‘弓之折,必於其盡也。’”王先慎集解引顧廣圻曰:“范雎也。且、雎同字。”


(三)cu2《集韻》叢租切,平模從。魚部。人通“徂”。往。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豫部》:“且,墒借為徂。”《詩‧鄭風‧溱洧》:“士曰既且。”陸德明釋文:“且,音徂,往也。”漢曹操《薤露》:“號泣而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