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0日 星期六

沙,砂,漠,沙漠,沙磧,弱水

 

領頭字

解形

注音

釋義

(一)sha1《廣韻》所加切,平麻生。(1)同“沙”。細碎的石粒。《玉篇‧石部》:“砂,俗沙字。”《集韻‧麻韻》:“沙,亦从石。”《宋書‧五行志》:“吳郡桐廬縣暴風雷電,揚砂折木。”唐劉禹錫《浪淘沙》:“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清淺見瓊砂。”《西遊記》第十七回:“吐霧噴風,飛砂走石。”

(2)細碎如砂的物質。如:砂糖;砂布;礦砂。唐白居易《續古詩》之五:“何意掌上玉,化作眼中砂。”《天工開物‧甘嗜‧蔗種》:“似荻而小者為糖蔗,口啖即棘傷唇舌,人不敢食,白霜紅砂皆從此出。”又《五金‧錫》:“錫砂……凡煉煎亦用洪爐。入砂數百斤,叢架木炭亦數百斤,鼓革岙众熔化,火力已到,砂不即熔,用鉛少許勾引,方始沛然流注。”

(3)朱砂、?石岙囟砂。無機化合物,是煉汞的主要礦物,紅色或棕紅色,無毒,中醫用做鎮靜劑,外用可以治疥癬等皮膚病,也可作顏料。《正字通‧石部》:“砂,《本草》:‘朱砂性甘味寒。’……又《廣輿志》:‘粵西慶遠府宜山縣產砂,生山北者曰辰砂,生山南者曰宜砂。地月岙永不殊,砂亦無別。’……《本草綱目》砂載《玉石部》,與《水部》沙音同義異。”宋蘇軾《辨道歌》:“一丹休別內外砂,長修久餌須升霞。”《紅樓夢》第六十三回:“(賈敬)係道教中吞金服砂,燒脹而歿。”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漠,北方流沙也。一曰清也。人岙人水,莫聲。”

注音

釋義

(一)mo4《廣韻》慕各切,入鐸明。鐸部。(1)沙漠。《說文‧水部》:“漠,北方流沙也。”《廣韻‧鐸韻》:“漠,沙漠。”《楚辭‧王逸〈九思‧疾世〉》:“踰隴堆兮渡漠,過桂車兮合黎。”自注:“漠,沙漠也。”唐李賀《馬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田間《趕車傳‧藍妮‧贈別》:“風砂來自沙荒,漠風起自塞上。”

(2)廣大。《篇海類編‧地理類‧水部》:“漠,廣也,大也。”《太平廣記》卷九十引《高僧傳》及《洛陽伽藍記》:“誌公迹鈞塵垢,神遊冥漠,水火不能焦濡,蛇虎不能侵懼。”葉聖陶《小銅匠》:“他看那高等小學裏的運動場也十分可怪,廣漠到難以言說。”

(3)幽深;昏暗。漢枚乘《七發》:“觀其兩傍,則滂渤怫鬱,闇漠感突,上擊下律,有似勇壯之卒。”晉張華《勵志詩》:“大猷玄漠,將抽厥緒。”宋王安石《別馬秘丞》:“莓莓郊原清,漠漠風雨黑。”

(4)淡泊,清靜無為。《爾雅‧釋言》:“漠,清也。”《說文‧水部》:“漠,一曰清也。”《莊子‧知北遊》:“澹而靜乎!漠而清乎!調而閒乎!”郭象注:“此皆無為故也。”成玄英疏:“既游至道之鄉,又處無為之域,故能恬淡安靜,寂寞清虛,柔順調和,䏁𠵈医見𧘹㗱閒逸豫。”《淮南子‧俶真》:“是故傷死者,其鬼嬈;時既者,其神漠。”高誘注:“既,盡也。時既當老者,則神寂漠。漠,定也。”晉郭璞《客傲》:“嚴平澄漠于塵肆,梅真隱淪乎市卒。”

(5)冷淡,不熱情。《莊子‧天道》:“老子漠然不應。”郭象注:“不以其言䏁膪旡木㗱意。”成玄英疏:“塵垢之言,豈曾入耳!漠然虛淡,何足介懷!”元虞集《熊與可墓誌銘》:“既歸,有司以常格調建安簿,不赴;後又以福清判官致仕,先生一視之漠如也。”毛澤東《紀念白求恩》:“(不少的人)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

(6)寂靜無聲。《荀子‧解蔽》:“掩耳而聽者,聽漠漠而以為哅哅。”楊倞注:“漠漠,無聲也。”《漢書‧馮奉世傳》:“玄成等漠然莫有對者。”顏師古注:“漠,無聲也。”宋歐陽修《豐樂亭記》:“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

(7)淺淡貌。多灐又熷𣏴熷且用為“漠漠”。唐高宗《隆國寺碑銘》:“霞班低岫之紅,池汎漠煙之翠。”宋王安石《酬裴如晦》:“鮮鮮細菊霜前蕊,漠漠疏桐日下陰。”清龔自珍《秋心三首》之一:“漠漠鬱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當腰。”

(8)量詞。古代表微量的重量單位。明沈榜《宛署雜記‧繇賦》:“正賦中通共起存銀搲熷大熷三千陸百陸拾捌兩柒錢五分貳厘陸毫五絲肆微捌纖陸沙陸塵陸埃壹渺貳漠五糢。”清王象恆《東南賦役獨重疏》:“(嘉定縣)均徭銀共該銀一萬七百一十兩八錢三釐六毫七絲二忽五微二纖九塵五埃五漠。”

(9)通“謨”。謀劃。《爾雅‧釋詁上》:“漠,謀也。”郭璞注:“皆見《詩》。”郝懿行義疏:“漠者,‘莫’之墒音也。《詩》:‘聖人莫之。’毛傳:‘莫,謀也。’……《釋文》:‘漠,孫音莫,舍人云:心之謀也。’《詩‧巧言》釋文:‘莫又作漠,一本作謨。’《抑》釋文:‘謨,本亦作漠。’是漠、謨互通。”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沙,水䏁林月𡃀㗱石也。人岙人水,人岙人少,水少沙見。楚東有沙水。譚長說,沙,或人岙人尐。”林義光《文源》:“象散沙及水形。”按:會意。

注音

釋義

(一)sha1《廣韻》所加切,平麻生。歌部。(1)細碎的石粒。《說文‧水部》:“沙,水散石也。”段玉裁注:“石散碎謂之沙。”《墨子‧備梯》:“城上繁下矢石沙炭以雨之,薪火水湯以濟之。”《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乃夜令人為萬餘囊,滿盛沙,壅水上流,引軍半渡,擊龍且,詳不勝,還走。”唐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之六:“驚沙亂海日,飛雪迷胡天。”

(2)水邊沙地,沙灘。《集韻‧支韻》:“沙,水傍。”《詩‧大雅‧鳧鷖》:“鳧鷖在沙,公尸來燕來宜。”毛傳:“沙,水旁也。”北周庾信《春賦》:“樹下流杯客,沙頭渡水人。”郭沫若《北戴河一夕即景》:“滿地苕秧沙岸綠,一天霞彩海波紅。”

(3)水邊可耕地,沙田。《正字通‧水部》:“沙,沙田。《丹鉛總錄》:‘水邊地可耕曰沙。’金陵有白沙,徽州有錦沙,楚有長風沙,秦塞有穆護沙。”宋蘇軾《自金山放船至焦山》:“雲霾浪打人跡絕,時有沙戶祈春蠶。”自注:“吳人謂水中可田者為沙。”

(4)沙漠。《漢書‧匈奴傳下》:“幕北地平,少草木,多大沙,匈奴來寇,少所隱蔽。”《魏書‧張彝傳》:“沙西氈頭之戎,漠北辮髮之虜,重譯納貢,請吏稱藩。”唐杜甫《送人從軍》:“弱水應無地,陽關已近天。今君渡沙磧,累月斷人煙。”明袁宏道《猛虎行》:“槌掠及平人,千里旱沙赤。”清傅昂霄《飲馬長城窟》:“君不見長城之北青海邊,平沙直上黃雲天。沙中白骨堆何年﹖”

(5)顆粒鬆散。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六:“沙糖中國本無之。唐太宗時外國貢至。”林遐《山水陽光‧地圖》:“我們這時候纔發現,這裏的土質還很沙。”又指某些食物因過度熟爛而變得鬆散。明方以智《物理小識‧飲食類》:“醉(蟹)見燈沙,宜置皂角,或醋或蒜或用茱萸一粒,置蟹厴中,經年不沙。”又指多沙粒的東西。如:豆沙;鐵沙。《華陽國志‧南中志》:“(永昌郡)博南縣,山高四十里,越之,得蘭滄水,有金沙,以火融之,為黃金。”《西遊記》第五十五回:“少頃,兩個丫鬟,捧兩盤饃饃:一盤是人肉餡,葷的;一盤是鄧沙餡的,素的。”

(6)丹砂。《楚辭‧招魂》:“紅壁沙版,玄王梁些。”王逸注:“沙,丹沙也。”

(7)沙薙,蠶屎。宋陳檵《農書‧用火採桑之法》:“沙薙必遠放,為其蒸熱作氣也。最怕濕熱及冷風:傷濕即黃肥,傷風即節高,沙蒸即腳腫……”又:“外採葉歸,必疏爽于葉室中,以待其熱氣退,乃可與食。若便與食,則上為葉熱,下為沙濕,蠶居其中,遂成葉蒸矣。”

(8)細絹。後作“紗”。《釋名‧釋采帛》:“穀(縠),粟也。其形戚戚,視之如粟也。又謂之沙,亦取戚戚如沙也。”《篇海類編‧地理類‧水部》:“沙,與紗同。”《周禮‧天官‧內司服》:“內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素沙。”鄭玄注引鄭司農云:“素沙,赤衣也。”又鄭玄注:“素沙者,今之白縳也。六服皆袍制,以白縳為裏,使之張顯。今世有紗縠者,名出于此。”孫詒讓正義:“沙、紗,古今字……呂飛鵬云:‘古無紗字,至漢時始有之。’”《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上》:“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與之皆黑。”

(9)粗糙。《舊唐書‧食貨志上》:“則天長安中,又令懸樣於市,令百姓依樣用錢……其有熟銅、排斗、沙澀、厚大者,皆不許簡。”《宋史‧后妃傳下‧哲宗昭慈聖獻孟皇后》:“時虔州府庫皆空,衛軍所給,惟得沙錢,市買不售,與百姓交鬥,縱火肆掠。”明方以智《物理小識‧草木類上》:“糙葉樹……葉沙,磨器細於木賊。獵梅葉亦沙,可用。”

(10)淘汰;揀擇。《廣韻‧麻韻》:“沙,沙汰。”《字彙‧水部》:“沙,汰也。”《晉書‧孫楚傳附孫綽》:“嘗與習鑿齒共行,綽在前,顧謂鑿齒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後。’鑿齒曰:‘簸之颺之,糠秕在前。’”唐魏元忠《上高宗封事》:“自蘇定方定遼東,李勣破平壤,賞絕不行,勳仍淹滯。數年紛紜,真偽相雜,縱加沙汰,未至澄清。”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釋道‧釋教盛衰》:“唐武宗亦用李德裕之謀,沙汰僧尼,犯者立死。”

(11)木名。似杉樹。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草木》:“沙木與杉同類,尤高大,葉尖成叢,穗小,與杉異。”

(12)古代表微量的重量單位。明沈榜《宛署雜記‧山字‧繇賦》:“正賦中通共起存銀搲熷大熷三千陸百陸拾捌兩柒錢伍分貳厘陸毫伍絲肆微捌纖陸沙陸塵陸埃壹渺貳漠伍糢。”

(13)沐。《篇海類編‧地理類‧水部》:“沙,沐也。”

(14)語氣詞。相當於“唦”、“呵”。元石君䏁𠵈王洆小貝㗱《曲江池》第一折:“不因你個小名兒沙,他怎肯誤入桃源!”元白樸《梧桐雨》第三折:“把箇馬嵬坡簇合沙,又待做甚麼﹖”明朱有燉《黑旋風仗義疏財》:“

(15)河流名。1.古潁水支流。又名濮水。古潁水在流經今河南省周口市境時分流為沙水,經淮陽縣南向東南流至今安徽省懷遠縣南注入淮河。今大部已堙。《爾雅‧釋水》:“潁為沙,汝為濆。”郭璞注:“皆大水溢出別為小水之名。”《說文‧水部》:“沙,楚東有沙水。”《左傳‧昭公二十七年》:“令尹子常以舟師及沙汭而還。”杜預注:“沙,水名。”2.古沙水,涔水的支流。《山海經‧東山經》:“又南三百里,曰盧其之山,無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入涔水。”3.溫榆河。清代名沙河。今北京東北部的溫榆河即是。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直鏴岙芿二‧順天府》:“沙河,府北六十里,即榆河也。《志》云:源出居庸河,至昌平舊縣南而伏,又南十餘里復出,流入宛平縣界。《水經注》謂之濕餘河,《遼史》作溫榆河。自府北合清河,東流入順義縣,下流會入白河。或曰沙河有二源,一出昌平州西南五十里龍泉寺,合西山諸泉東流,為南沙河;一出昌平州西南之四家莊,逕雙塔村東流,為北沙河。二河分流至沙河店東南竇家莊,合為一,入通州界,注於白河。”4.大沙河。河北省𠺫岙墙岙者龍河的上游。發源於五台山,向東南經河北阜平、曲陽、行唐等縣地,至安國南與磁河合為𠺫岙墙岙者龍河。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直鏴岙芿五‧真定府》:“沙河,在州南,源發山西繁畤縣東白坡頭口,經曲陽入新樂,又東經州境而入保定府祁州界。”5.沙河。源出河北省遷安縣西,南流經唐山市東注入渤海灣。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直鏴岙芿八‧永平府》:“沙河,(遷安)縣西北四十里,源出尖山,南流合於石河。又南匯山谿諸水,經沙河驛入灤州界。”6.河北省滏陽河上游支流之一,經邢台市南,北向與諸支流合為滏陽河。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直鏴岙芿六‧順德府》:“沙河,在(沙河)縣治南,源出湯山,一名湡水,繞流經縣南,又東南流,入廣平府永年縣界。”7.沙河,遼河支流,經嵩山堡至鐵嶺北注入遼河。8.沙河,源出遼寧省千山,流經遼陽市和鞍山市之間,西入太子河。9.沙河,在今遼寧省,經孤山、析木、海城、牛莊注入遼河。10.今名大沙河,在遼東半島南部,發源於奚岙鳥冠山,經復縣向南入黃海。11.今名復州河,在遼東半島西南部,經安波、松樹向西流入復州灣。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山東八‧遼東都指揮使司》:“沙河,(復州)衛南八里,出衛東得利嬴城山,下流經此。”12.山東省徒駭河支流,發源於臨邑縣北,經惠民縣東流與徒駭河合。13.潁水支流,源出河南省石人山,東流經魯山縣、葉縣北、漯河市至周口市入潁河。古代名滍水,為汝河(今北汝河)支流。從今漯河市至今周口市一段舊稱為北汝河下游,今名沙河。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河南六‧南陽府》:“沙水,源出汝州魯山縣之吳大嶺,東流經葉縣界,與𠺫岙𨫪水會,又東入縣境,又東至許州襄城縣界,入于汝水。”14.河南南汝河支流,古名瀙水,源出板橋水庫西,經沙河店、遂平縣城南至汝南縣北入汝河。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河南五‧汝寧府》:“沙河,(遂平)縣南里許,源出查牙諸山,合流入汝。”15.沙河,源出湖北省北部的栲栳山,經棗陽縣至璩灣注入滾河。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湖廣五‧襄陽府》:“(棗陽)縣西南一里有沙河。又有中河,源出縣南三十里之無量山,皆流入滾河。”

(16)州名。《廣韻‧麻韻》:“沙,州。”《集韻‧麻韻》:“沙,州名。”1.晉咸康元年前韦岙京張駿置,治所在今甘肅敦煌西,轄境相當於今甘肅安西縣以西至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吐魯番縣地。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陝西十三‧沙州衛》:“《十六國春秋》晉咸康元年,張駿分敦煌等郡為沙州,永和十年,張祚置商州,仍治敦煌郡。”“煬帝復改(瓜)州為敦煌郡。唐武德二年,改曰沙州。五年,又改為西沙州。貞觀七年,復曰沙州。天䏁𠵈王洆小貝㗱初曰敦煌郡,乾元初復故,後沒於吐蕃。大中三年,張儀潮以州歸朝,置歸義軍授之。其後曹義金、曹元德等相繼有其地,終五代之季,瓜沙二州皆附于中國,宋初亦羈縻焉。祥符六年,沙州曹賢順入貢,授歸義節度使,尋亦附于契丹。天禧三年,契丹冊賢順為敦煌郡王。景祐初,沒于西夏。元初置沙州,尋為沙州路。(明)永樂三年置衛……正統十一年……衛廢。”2.南朝齊建元初置,旋入梁,改為北益州,兼置平興郡,西魏改為沙州。治所在今四川北部與甘肅交界白水江畔的白水鎮。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四川三‧昭化縣》:“景谷廢縣。縣西百里,漢廣漢郡之白水縣地。晉屬梓潼郡,孝武分屬晉壽郡,安帝又置白水郡。宋齊因之。齊紀,建元初,置沙州于此,……尋復入于梁,置北益州于此,兼置平興郡……唐武德四年,以利州之景谷、龍州之方維置沙州,治景谷。貞觀元年州廢,還屬利州,䏁𠵈王洆小貝㗱歷初廢。尋復置,光啟中復廢。今為白水鎮,有故城周迴五里,俗亦謂之沙州城。”3.南朝梁置,治白沙關,在今湖北省麻城北部與河南省交界處。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湖廣二‧黃州府》:“又白沙關,亦在(麻城)縣北九十里,西至大勝關六十里,東北至光山縣百四十里,與黃土關密邇,峭險壁立,登者委折而上。蕭梁置沙州,治白沙關城,領建寧、齊安二郡。”

(17)古地名。故地在今河北省大名縣東。《集韻‧戈韻》:“沙,亭名,在元城。”《春秋‧定公七年》:“齊侯、衛侯盟于沙。”杜預注:“陽平元城縣東南有沙亭。”

(18)縣名。1.漢置,後改涉縣。即今河北省涉縣。《漢書‧地理志上》:“魏郡,縣十八:……沙。”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河南四‧彰德府》:“涉縣,府西二百里,西南至山西潞安府一百九十里。漢置沙縣,屬魏郡,後漢因之。後因漳水溢,人民徒涉,因曰涉縣。”2.南朝宋置沙村縣,唐改為沙縣,即今福建省沙縣。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福建三‧延平府》:“沙縣,府西南百二十里……晉延平縣地。太元四年,置戌於此,謂之沙戌。義熙中,升為沙村縣,屬建安郡,宋、齊因之。隋廢。唐武德四年,復置沙縣。”

(19)姓。《廣韻‧麻韻》:“沙,姓。”《通志‧氏族略五》:“沙氏,見《姓苑》。望出東莞。《姓纂》云:今東莞有沙氏。”

(20)聲音嘶啞。《集韻‧禡韻》:“沙,聲澌也。”《字彙‧水部》:“沙,嘶也,聲破曰嘶。”章炳麟《新方言‧釋形體》:“今通謂聲破為沙喉嚨。”《周禮‧天官‧內饔》:“鳥皫色而沙鳴,貍。”鄭玄注:“沙,澌也。”《禮記‧內則》:“鳥皫色而沙鳴,鬱。”鄭玄注:“沙,猶嘶也。鬱,腐臭也。”茅盾《春蠶》:“這些人都比一個月前瘦了許多,眼眶陷進了,嗓子也發沙,然而都很快活興奮。”

(二)sha4經過搖動把東西裏的雜物集中,以便清除。如:把小米裏的沙子沙一沙。

(三)suo1《集韻》蘇禾切,平戈心。(1)〔沙雞〕也作“莎雞”。蟲名,即紡織娘。《詩‧豳風‧七月》“六月莎雞振羽”唐陸德明釋文:“莎,音沙,徐又‘素何反’。沈云:舊多作莎,今作沙,音‘素何反’。”黃焯彙校:“宋本及小字本所附並與此同,英倫藏本經文作‘沙’。”

(2)〔沙劘〕也作“摩𡄽岙沙”、“摩挲”。撫摩。《類篇‧水部》:“沙,摩𡄽岙沙也。”《篇海類編‧地理類‧水部》:“沙,同𡄽岙沙。”《楚辭‧王褒〈九懷‧株昭〉》:“修潔處幽兮,貴寵沙劘。”洪興祖補注:“沙,蘇何切,摩𡄽岙沙也。”

慢 māna,我慢,自慢,七慢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慢,惰也。人岙人心,曼聲。一曰慢,不畏也。”

注音

釋義

(一)man4《廣韻》謨晏切,去諫明。元部。(1)怠惰;懈怠。《說文‧心部》:“慢,惰也。”《廣韻‧諫韻》:“慢,怠也。”《荀子‧不苟》“君子寬而不僈”唐楊倞注:“僈與慢同,怠惰也。”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水滸全傳》第十回:“街上尋了三五日,不見消耗,林韦岙中也自心下慢了。”

(2)輕視;對人無禮貌。《玉篇‧心部》:“慢,輕侮也。”《廣韻‧諫韻》:“慢,易也。”《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我遠而慢之。”杜預注:“慢,易也。”唐韓愈《答馮宿書》:“雖不肖人至,未嘗敢以貌慢之。”《儒林外史》第十二回:“管家,實是多慢了你。”

(3)驕傲;傲慢。《說文‧心部》:“慢,不畏也。”《廣韻‧諫韻》:“慢,倨也。”《易‧繫辭上》:“上慢下暴。”孔穎達疏:“小人居上位必驕慢,而在下必暴虐。”《史記‧高祖本紀》:“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宋王安石《與僧道升二首》之二:“汝今何恭昔何慢﹖”

(4)慢走。《詩‧鄭風‧大叔于田》:“叔馬慢忌,叔發罕忌。”毛傳:“慢,遲。”陸德明釋文作“嫚”,云:“本又作慢。”陳奐傳疏:“古侮嫚作嫚,惰慢作慢,其義皆不訓遲。慢、嫚皆走㶊曼之假借字。《說文》:‘走㶊曼,行遲也。’”引申為緩慢。《廣雅‧釋詁二》:“慢,緩也。”唐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抹復挑。”茅盾《子夜》一:“車子也走得慢了。”

(5)簡略;隨便。《孔子家語‧儒行》:“其大讓如慢,小讓如偽。”王肅注:“慢,簡田熷各也。”

(6)放肆;無節制。《呂氏春秋‧開春》:“聞𠻘為國者,賞不過而刑不慢。賞過則懼及淫人,刑慢則懼及君子。”《禮記‧樂記》:“五者皆亂,迭相陵,謂之慢,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比於慢矣。”孔穎達疏:“五者皆亂,驕慢滅亡。”

(7)不牢固。《淮南子‧時則》:“工事苦慢,作為淫巧,必行其罪。”高誘注:“慢,不牢也。”

(8)漂亮;神采奕奕。南朝梁劉孝綽《同武陵王看妓詩》:“迴羞出慢臉,送態表嚬蛾。”唐白居易《憶舊遊》:“修蛾慢臉燈下醉,急管繁絃頭上催。”《敦煌變文集‧無常經講經文》:“或是僧,伽藍住,古貌慢慢如龍虎。”蔣禮鴻通釋:“說和尚修持到家,精神完聚,神彩充溢。”五代李煜《菩薩蠻》:“臉慢笑盈盈,相看無限情。”詹安泰注:“慢,曼的借字……形容貌美的意思。”

(9)稀疏。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前輩傳書,多用鄂州蒲圻縣紙,云厚薄緊慢皆得中。”明汪珂玉《珊瑚網畫法‧山水訣》:“定眾峰之揖拱,列群岫之威儀,多則亂,少則慢,不多不少,要分遠近。”

(10)唐、宋詞的一種體制,以調長聲緩得名。如:木蘭花慢;西江月慢;卜算子慢。清徐釚《詞苑叢談‧體製》:“唐人長短句皆小令耳,後演為中調,為長調,一名而有小令,復有中調,有長調,或系之以犯、以近、以慢別之。”

(11)通“墁”。塗抹。《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陸德明釋文:“慢,本亦作漫。李云:‘猶塗也。’”

(二)man2《集韻》謨官切,平桓明。同“悗”。惑。《集韻‧桓韻》:“悗,惑也。或人岙人曼。”

 京都文化博物館に「川端康成と東山魁夷」展を見に行った。今年初めての展覧会である。先週、神戸市立博物館の浮世絵名品展に行ったのだが、1時間待ちと言われて、我慢ならず見ずに帰ったので、今年初となった。川端康成と東山魁夷は、とても親交があったみたいで、それにちなんでということらしい。5年前にここでの「没後30年 川端康成 文豪が愛した美の世界」展を見たことがあるし、東山魁夷の回顧展も見たことがあるので、どうしようかと思ったが、まあ行こうと思った。京都文化博物館は、外観は赤レンガで古風なのだが、中は7階建ての近代的な造りである。金がかかっていそうで、大赤字じゃないのかなあ。


常用漢字] [音]マン(呉)

  1.  心がゆるんで締まりがない。「怠慢

  1.  速度や進行がだらだらと遅い。「慢性緩慢

  1.  梵語 māna

阿蘇吠陀(Ayurveda)源自於梵語,「Ayu」意謂著生命,「Veda」意謂著科. 學與知識。 阿蘇吠陀是一門印度傳統的生命 ... 度草藥製療法被定義為結合Sharira(身體)、Indriya(感覺)、Satva 或Māna(心. 智)以及Atma(精神靈魂)。如果沒有好的健康 ...

"慢,梵語māna,乃吾人心所(心之作用)之名,即比較自己與他人之高低、勝劣、好壞等,而生起輕蔑他人自恃之心,或轉而輕蔑自己,而生自卑之心,故「慢」有輕蔑自他之心,有自負或自卑之心。 《大毘婆娑論》及《俱舍論》中,都曾列舉慢有 ..."

  1. 他をみくびっておごる。「慢心我慢驕慢 (きょうまん) 高慢傲慢 (ごうまん) 自慢侮慢暴慢増上慢

所謂慢就是傲慢的意思,自以為處處優於他人,這就稱為慢。也就是說,對於他人,不管是德學不如自己,或是程度與我相等的,甚至對於德學超過自己的人,我都表現出輕慢、藐視的態度,這就叫作慢。

第一種慢是叫作「慢」。「慢」的意思是說,你確實勝過別人,所以心裏面有個比較高下的想法,因此心裡就想「我的境界遠遠超過他,我比他年輕,比他健康,比他有錢,比他有地位,比他有名望」等等;因為是確實勝過別人,所以心中就生起了慢心,甚至於有時會開口說「我勝過他」,這就叫作慢。


第二種是「過慢」。過慢中的「過」字是指過失的意思,也就是說,有過失的慢就叫作過慢。譬如他明明沒有勝過別人,卻顛倒事實而開口說「我勝過他」,而事實上他只是與對方一樣而已,卻說「我勝過他」,這就是有過失的慢,稱為過慢。


第三種是「慢過慢」。慢過慢是說,他的慢心上面是有過失,再另外增加另一個慢心。意思是說,明明是輸人家,卻反過來說自己是贏過人家;也就是說,不如別人的時候,本來應該說是不如別人,假使說自己與別人相等,也已經算是過失了,他卻反而說自己是贏過人家,這當中有三種超過本分之處,所以叫作慢過慢。

[名](スル)自分で、自分に関係の深い物事を褒めて、他人に誇ること。「自慢ののど」「成績を自慢する」
[派生]じまんげ[形動]

第四種慢稱為「我慢」,又稱為「根本慢」。為什麼叫作根本慢呢?意思是說這種慢心是一切慢的根本;這種慢心是一切人生來就有的,也就是因為有「我」而生起慢心。

譬如小朋友常常這樣子,其實他還很小,但是當他看到別的小朋友的時候,他就會比較高下,覺得自己比別人高超,因為有「我」而覺得自己了不起。也就是說,因為我的存在就覺得很喜歡,這就是我慢。

凡是基於自我的存在而生起的慢,都屬於我慢所含攝。我慢也正是慧解脫和俱解脫修習者最難突破的地方,由於這種慢是因為自我的存在而生起喜樂的,所以極為微細,非常不容易察覺,當然也就不容易斷除了。

「高慢」。什麼是高慢呢?我們如果從慢、過慢、慢過慢來說高慢,大家就比較容易了解。


譬如有人向別人表示,自己已得上人法,超勝於一切人,因此而自高,這就稱為高慢;意思是說覺得自己勝過一切人而產生慢心,就叫作高慢。

慢心して他を見下すこと。

「之を賤 (いや) しめ、之を―し」〈報徳記・一〉


高慢在諸地菩薩中是不會存在的,只存在於三賢位中,這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諸地菩薩總是拿佛和菩薩來比,就會覺得自己的修行差得遠呢!要到何時才能成佛呢?因此,總是心心念念想著應該如何才能往上提升,才能利樂更多的有情,所以諸地菩薩不會有高慢產生。但是在三賢位中有時會生起,那就會隨著每個人修證的高下而有所不同。然而高慢通常都是在凡夫位中出現的多,如果在親證實相,轉依如來藏以後,高慢的情況就會漸漸地減少了。


第六種是「卑慢」。什麼是卑慢呢?卑慢剛好是高慢的相反。譬如說因為自己不如別人,所以心中就自我安慰說:「他雖然贏過我,但其實也沒有像他講的贏那麼多啦!」這就叫作卑慢。明明和別人相差很多,卻說其實沒有差那麼多啦!

除了這種情形以外,另外還有一種情形是,即使完全承認別人比我強,自己實在是卑劣,但是仍然不肯虛心的向別人來請教,反而生起慢心說:「你高你的,我卑我的,還不是同樣要吃飯睡覺。哼!有什麼了不起!」這樣就是十足的又卑又慢的人了。

卑慢其實是很普遍存在的,但是我們心裏面知道就好,不必當面指出來,以免對方因為卑慢增長而生起瞋心。



[名・形動]

  1.  仏語。未熟であるのに、仏法の悟りを身につけたと誇ること。七慢の一。

  1.  自分を過信して思い上がること。また、そういう人や、そのさま。「増上慢をたしなめる」

    1. 「極端に―なこの叔母に」〈嘉村・牡丹雪〉

第七種慢是「增上慢」。所謂增上慢就是指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意思是說,還沒有得到的法,自稱自己已經得到,還沒有證得的證量,自稱已經證得了,這就是增上慢。

就大致而言,一般人常在不知不覺中,就會犯了增上慢;乃至阿羅漢也不能避免。譬如法華會上,當 世尊準備開講《法華經》的時候,就有五千聲聞人當眾退席,而在場的阿羅漢們,居然都沒有人出面制止聲聞人的退席;這就表示阿羅漢們對 佛世尊仍然有疑,懷疑自己與 佛的解脫證境是否相同,懷疑 世尊即將宣講的《法華經》是否言過其實;因此說阿羅漢仍然有增上慢。


--


[名・形動](スル)
  1.  耐え忍ぶこと。こらえること。辛抱。「彼の仕打ちには我慢がならない」「ここが我慢のしどころだ」「痛みを我慢する」

  1.  我意を張ること。また、そのさま。強情。

    1. 「―な彼は…外 (うわべ) では強いて勝手にしろという風を装った」〈漱石道草

  1.  仏語。我に執着し、我をよりどころとする心から、自分を偉いと思っておごり、他を侮ること。高慢。

    1. 「汝仏性を見んとおもはば、先づすべからく―を除くべし」〈正法眼蔵・仏性〉

  2. 找尋/追尋自我身心永遠不變的"我"之境界。

[用法]我慢・[用法]辛抱――「文句ばかり言ってないで、もっと我慢(辛抱)することを覚えなさい」のように、一般的に、こらえるの意味では相通じて用いられる。◇「仕事はきつかったが、どうにか我慢(辛抱)した」「食糧不足によるひもじさを我慢(辛抱)した」など、苦しさ・つらさ・痛さ・寒さ・くやしさなどをこらえる場合、「我慢」「辛抱」の用法にほとんど違いはない。◇「我慢」は、そのほかに「笑いだしたいのを我慢する」など、より幅広く使える。「辛抱のよい人」は「辛抱」独特の使い方である。◇類似の語に「忍耐」がある。「忍耐」は文章語的で、「忍耐を要する仕事」「忍耐力に富む」などのように用いられる。


---

出典: フリー百科事典『ウィキペディア(Wikipedia)』

ナビゲーションに移動検索に移動

仏教用語
慢, マーナ
サンスクリット語māna
チベット語ང་རྒྱལ་
(Wylie: nga rgyal;
THL: ngagyal
)
ビルマ語မာန
(IPA: [màna̰])
中国語慢 (T) / 慢 (S)
日本語
(ローマ字Man)
韓国語
(RRman)
英語pride,
arrogance
conceit
モン語မာန်
([màn])
シャン語မႃႇၼႃႉ
([maa2 naa5])
タイ語มานะ
テンプレートを表示

(まん)とはサンスクリット語Māna(マーナ)に由来し、仏教が教える煩悩のひとつである[1]。他人と比較して思い上がることを言う。慢は渇愛(タンハー)より生まれる[1]。 俗に我慢といい、我が身をのみ頼みて人を侮るような心を指す。

慢は以下として取り上げられている。

  • 大乗仏教における五毒のひとつ
  • 大乗仏教アビダルマにおける、6つの煩悩心所のひとつ(貪・瞋・癡・慢・疑・悪見)
  • 上座部仏教アビダルマにおける、14の不善心所のひとつ
  • 上座部仏教における十結のひとつ
  • 倶舎論における八不定地法(尋・伺・眠・侮・貪・瞋・癡・悪見)ひとつ

なお、他者と比較せずに自惚れている状態は(きょう)という。サンスクリットのMānaを憍慢と翻訳する場合もあるが、憍と慢はやや異なった煩悩とされ、慢は他と比較して起す驕(おご)りで根本的な煩悩とされるが、憍は比較することとは無関係に起る。家柄や財産、地位や博識、能力や容姿などに対する驕りで付随して起す煩悩であるとされる。これを随煩悩ということもある。

種別[編集]

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増上慢・卑慢・邪慢の七慢の総称としても用いる。また八慢、九慢とすることもある。いずれにしても、他と比べて自らを過剰に評価して自我に捉われ固執し、福徳や悟りを具えていないのにそれらを修得していると思い込む煩悩をいう。

「私」という幻覚が生まれること自体が、慢の始まりなのである[1]。「私」という幻覚が生まれると以下のように、自分を標準として他人を判断するようになる[1]

  • 私が優れている(seyya māna)[1]
  • 私と等しい(sadisa māna)[1]
  • 私が劣っている(hina māna)[1]

パーリ経典[編集]

パーリ経典経蔵では十結のひとつに挙げられている[2]。慢を基準に物事を判断することを壊した人は、菩提の境地に至るのである[1]

Yo mānam udabbadhī ases naset va sudubbal mahogho,
so bhikkhu jahāti orapār urago jiṇṇam iva tacaṃ purāṇaṃ.

弱い葦の橋が暴流で壊されるように、 慢を壊し尽くした修行者は、
蛇が脱皮するように、この世とかの世とをともに捨て去る。



《俱舍論》對勘材料( 315 / 591)

第315頁 / 共591頁
: 

標識序號01-13-14:

梵語 vijñānaskandho mana āyatanaṃ ṣaḍ avijñānadhātavo manodhātuś ceti //
真諦譯 是識陰即是意入及六識界並意界。  
玄奘譯 應知識蘊即名意處,亦名七界謂:“六識界及與意界。
英譯 3. The vijñānaskandha is the mana āyatana; it is seven dhātus,namely the six classes of (cognition vijñānakāya=vijñānadhātu) and the manodhātu or manas,the organ of the mind. I-16
現代漢語釋 應該知道識蘊即稱意處,也叫七界,指的是“六識界和意界”。

 

2021年1月29日 星期五

畊/耕,牯,尤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尤,異也。人岙人乙,又聲。”孔廣居疑疑:“尤,古月岙尤字。人岙人又、乙,象贅月岙尤,又亦聲。借為異也,過也。既為借義所專,故別作月岙尤。”朱芳圃《殷虛文字釋叢》:“蓋尤為初文,人岙人又、一。又,手也;一,指贅月岙尤。字之結構與‘寸’相同。”

注音

釋義

(一)you2《廣韻》羽求切,平尤云。之部。(1)特異的;突出的。《說文‧乙部》:“尤,異也。”《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杜預注:“尤,異也。”唐皮日休《郢州孟亭記》:“明皇世,章句風大得建安體,論者推李翰林、杜工部為之尤。”魯迅《三閑集‧匪筆三篇》:“來件想托北新書局代收,當擇尤發表。”又驚異。《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公飲之酒,厚酬之,賜及從者。司馬亦如之。張骶㶊亡尤之。”杜預注:“尤,怪賜之厚。”

(2)過失;罪過。《玉篇‧乙部》:“尤,過也。”《詩‧小雅‧四月》:“廢為殘賊,莫知其尤。”鄭玄箋:“尤,過也。言在位者貪殘,為民之害,無自知其行之過者。”南朝梁任昉《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國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誰任其咎﹖”《聊齋志異‧王成》:“此我數也,於主人何尤﹖”

(3)怨恨;責怪。《玉篇‧乙部》:“尤,責也;怨也。”《詩‧鄘風‧載馳》:“許人尤之,眾禾岙犀且狂。”毛傳:“尤,過也。”鄭玄箋:“過之者,過夫人之欲歸唁其兄。”《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邢昺疏:“尤,非也。”《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顧自以為身殘處穢,動而見尤,欲益反損,是以獨鬱悒而與誰語﹖”李善注:“言舉動必為人之所尤過也。”

(4)多。《玉篇‧乙部》:“尤,多也。”

(5)親近;喜愛。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相尤,猶云相娛或相戀也。”唐羅隱《春日湘中題岳麓寺僧舍》:“野花芳草奈相尤。”宋柳永《如魚水》:“共綠蟻、紅粉相尤。”宋蘇軾《韦岙咸字木蘭花》:“殢主尤賓,斂黛含顰喜又瞋。”

(6)副詞。表示程度,相當於“尤其”、“更加”。《史記‧五帝本紀》:“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晉書‧阮籍傳》:“博覽君熷羊籍,尤好《莊》、《老》。”唐白居易《村居苦寒》:“農者尤苦辛。”

(7)用同“猶”。還;尚且。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汝時尤小,當不復記憶。”《清平山堂話本‧老馮唐直諫漢文帝》:“趙充國乃漢之名將,年七十,尤建大功。”

(8)姓。《廣韻‧尤韻》:“尤,姓。出《姓苑》。”《通志‧氏族略五》:“尤氏,見《姓苑》。宋尤鶴登進士第。又有尤絢、尤昱,南劍人。望出口熷天興。”



字號A02495正字 - 05 - 09 
說文釋形「牯」《說文》不錄。
字樣說明「牛」旁下橫斜挑。右半作「古」︰上作「十」,下接於「口」,寫法參「古」字。
注音ㄍㄨˇ
漢語拼音
釋義

1.  母牛。玉篇.牛部:「,牝牛。」

2.  割去生殖器之公牛。正字通.牛部:「俗呼牡牛。」宋.孫覿〈毗陵行〉詩:「常山長蛇一斷尾,即墨怒齊奔。」《儒林外史》第一回:「遠遠的有個牧童,倒騎水牯牛,從山嘴邊轉了過來。」

A03260-001
部首筆畫 - 04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田部》。

玉篇.田部.字》。


注音(1)ㄍㄥ (2)ㄐㄧㄥ
漢語拼音(1)gēng (2)jīng
研訂者葉鍵得
內容

」為「耕」之異體。耕,《說文解字.耒部》:「也。從耒,井聲。一曰:古者井田。」所者田也,古者井田,故字作「」,會意可得。《龍龕手鏡.田部》:「,二古文耕字。」《玉篇.田部》:「,古文耕字。」《集韻.平聲.耕韻》:「耕,……古作。」《四聲篇海.田部》:「,古文耕字。」故可定「」為「耕」之異體。

跫音,堰,堰塞湖, 磨刀霍霍,虛晃一招

次子西澤隆二為日本共產黨草創期的運動家,戰前曾遭監禁11年,戰後還曾與德田球一一起前往中國大陸。他也是個知名詩人,筆名野山廣(ぬやま・ひろし),與司馬遼太郎交情甚篤,司馬的自傳性散文《眾人的跫音(ひとびとの跫音)》中便以摯友「隆二」之名,詳細描寫其人其事。



馬英九總統歷經九月政爭、太陽花學運之後,聲望遭到重擊,跛腳傳言不脛而走,國民黨內爭奪後馬時期接班次序的諸侯們個個磨刀霍霍。

北韓磨刀霍霍 還是虛晃一招?

虛晃一招=掩人耳目的作法。如:「所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今天他到此地,只不過是虛晃一招的計謀罷了。」

 1919年,周作人在新青年發表了新詩"小河":
一條小河,穩穩的向前流動。
經過的地方,兩面全是烏黑的土。
生滿了紅的花,碧綠的葉,黃的果實。
一個農夫背了鋤來,在小河中間築起一道堰。
下流乾了,上流的水被堰攔着,下來不得,不得前進,又不能退回,水只在堰前亂轉。
水要保住她的生命,總須流動。便只在堰前亂轉。
堰下的土,逐漸淘水,成了深潭。
水也不怨這堰,-------便只是想流動。
想同從前一樣,穩穩的向前流動。。。。。。。。。。

字詞 
注音 ㄑㄩㄥˊ ㄧㄣ
漢語拼音 qióng yīn
釋義 

腳步聲。如:「空谷跫音」。



【堰】土-09-12

|ㄢˋ

釋義

擋水的土堤。南史.卷五十五.夏侯詳傳:「夔乃率軍人
 於蒼陵立堰,溉田千餘頃。」

阻擋。唐.盧照鄰.行路難:「誰家能駐西山日?誰家能
 堰東流水?」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三下.粵西遊
 日記二:「東面危崖獨展,與西高峰麓相對成峽。峽南堰
 水為塘。」




 1. 堰塞
 注音一式 |ㄢˋ ㄙㄜˋ ㄏㄨˊ
 漢語拼音 y n s  h   注音二式 y n s  h 
河流因土石崩塌而圍堵成的湖泊。



詩詞細味之二--元代至近代及雜篇


.....問世間 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摸魚兒        金 元好問
問世間 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 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 離別苦 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雲 千山暮雪 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 寂寞當年蕭鼓 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 未信與 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愁萬古 為留待騷人 狂歌痛飲 來訪雁丘處
 

.....你儂我儂
宮調(曲調不詳)    元 管道昇
你儂我儂 忒煞情多
情多處熱似火
把一塊泥捻一箇你 塑一箇我
將咱兩箇一齊打破 用水調和
再捻一箇你 再塑一箇我
我泥中有你 你泥中有我
與你生同一箇衾 死同一箇槨
 

.....寄與不寄間 妾身千萬難
越調(憑闌人 寄征衣) 元 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還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與不寄間 妾身千萬難
 

.....身似浮雲 心如飛絮 氣若游絲
折桂令 春情     元 徐再思
平生不會相思
才會相思 便害相思
身似浮雲 心如飛絮 氣若游絲

空一縷餘香在此
盼千金遊子何之
正候來時 燈半昏時 月半明時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天淨沙(秋思)     元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臨江仙        明 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翁)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盡(都)付笑談中
 

......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明日歌        明 文嘉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明日無窮老將至
晨昏滾滾水東流,今苦悠悠日西墮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今日歌        明 文嘉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
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兩腳踢翻塵世路 一肩擔盡古今愁
絕命詞        清 袁枚
賦性生來本野流 手提竹杖過通州
飯籃向曉迎殘月 歌板臨風唱晚秋
兩腳踢翻塵世路 一肩擔盡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來食 村犬何須吠不修
 

.....江山代有人才出
論詩         清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 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人才出 各領風騷數百年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做春泥更護花
己亥雜詩       清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做春泥更護花
 

.....亦狂亦俠亦溫文
己亥雜詩       清 龔自珍
不是逢人苦譽君 亦狂亦俠亦溫文
照人膽似秦時月 送我情如嶺上雲
 

.....一簫一劍平生意 負盡狂名十五年
漫感         清 龔自珍
絕域從軍計惘然
東南幽恨滿詞箋
一簫一劍平生意
負盡狂名十五年
 

.....紅樓夢選集
紅樓夢        清 曹雪芹
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痴 誰解其中味

紅豆詞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
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
忘不了新愁與舊愁
嚥不下玉粒金波噎滿喉
照不盡鏡裡花容瘦
展不開眉頭
挨不明更樓
遮不住的青山隱隱
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竹密何妨水過 山高不礙雲飛
小窗幽記       陳眉公
是非場裡 出入逍遙
順逆境中 縱橫自在
竹密何妨水過 山高不礙雲飛
 

.....話在圈兒外 心在圈兒裏
圈兒詞 兩般秋雨庵隨筆  清 梁紹壬
相思欲寄無從寄 畫個圈兒替
話在圈兒外 心在圈兒裡
我密密加圈 你需密密知儂意
單圈兒是我 雙圈兒是你
整圈兒是團圓 破圈兒是別離
還有那說不盡的相思 把一路圈兒圈到底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周南 關雎       詩經
關關雎鳩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鐘鼓樂之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
邶風 擊鼓      詩經
擊鼓其鏜 踊躍用兵 土國城漕 我獨南行
從孫子中 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 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 爰喪其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 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 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 不我信兮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先秦歌 擊壤歌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
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力拔山河氣蓋世
楚辭 垓下歌     項籍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爭如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結髮為夫妻
李陵錄別詩      漢 蘇武
結髮為夫妻 恩愛兩不疑
歡娛在今夕 燕婉及良時
征夫懷往路 起視夜何其
參辰皆已沒 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 相見未有期
握手一長歎 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 莫忘歡樂時
生當復來歸 死當長相思
 

.....一顧傾人城 再顧傾人國
漢書 外戚傅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 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 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短歌行        三國 曹操
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 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 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 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 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 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 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 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 罔用相存
契闊談讌 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 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 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飲酒詩        東晉 陶淵明
結盧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此還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芳草碧連天 夕陽山外山
送別歌        李叔同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江山如此多嬌....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沁園春        毛澤東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驅(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共)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不近)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解(識)彎弓射大鵰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且)看今朝.
 

....秦皇島外打漁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
浪陶沙.北戴河     毛澤東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島外打漁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 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 魏武揮鞭 
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 換了人間 
 

....不到長城非好漢
清平樂.六盤山 毛澤東
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捲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綁住蒼龍? 
 

....牢騷太盛防腸斷 風物長宜放眼量
和柳亞子先生     毛澤東
飲茶粵海未能忘 
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 
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 
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 
觀魚勝過富春江 
 

.....一棵開花的樹
一棵開花的樹     席慕蓉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祂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 是個過客

錯誤         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 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 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 是個過客
 

.....憐人可有可人憐 別離還怕還離別
雙迴文詩
絕塞關心關塞絕 憐人可有可人憐
月為無痕無為月 年似多愁多似年
雪送花枝花送雪 天連水色水連天
別離還怕還離別 懸念歸期歸念懸
 

.....鳳凰谷木桌上的一首詩
作者不詳
天上星多月不明
路上石多路不平
水中魚多水不清
心中人多情不定
 

.....伊人何處再相逢
作者不詳
濛濛細雨紅塵夢
冷冷寒風人世中
牛郎織女七夕會
伊人何處再相逢
 

.....只羨鴛鴦不羨仙
影畫「倩女幽魂」
十里平湖霜滿天
寸寸青絲愁華年
對月形單望相護
只羨鴛鴦不羨仙
 

.....雄兔腳撲朔 雌兔眼迷離
木蘭辭
唧唧復唧唧
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
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
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
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
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
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
木蘭無長兄
願為市鞍馬
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
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
北市買長鞭
朝辭爺孃去
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孃喚女聲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
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孃喚女聲
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
萬里赴戎機
關山渡若飛
朔氣傳金柝
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
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勳十二轉
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
木蘭不用尚書郎
願借明駝千里足
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
出郭相扶將
阿姐聞妹來
當戶理紅妝
阿弟聞姐來
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
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
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
對鏡貼花黃
出門見伙伴
伙伴皆驚惶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
雌兔眼迷離
兩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駱賓王詩集→ -
去唐寅詩集→-
陶淵明詩選→-
去毛澤東詩集→-
與佛談心之佛偈小書籤→-
與佛談心之證嚴大師小語錄→-
回詩詞細味→- 網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