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0日 星期六

庸,庸言,庸行。庸見;《庸言報(雜誌)》


《庸言報》
庸言雜誌
類型政論實事刊物
版式報刊雜誌
創辦人梁啓超
出版商庸言報館
主編吳貫因、黃遠生
創刊日1912年12月1日
停刊日1914年6月
語言繁體中文
總部天津日界旭街十七號庸言報館
售價免費



究其刊名為《庸言》的原因,梁啓超在第1卷第1號刊首說道[6]

庸之意有三,一訓常,言其無奇也。二訓恆,言其無易也。三訓用,言其適用也。振奇之論,未嘗不可以驟聳天下之觀聽,而為道每不可久,且按諸實而多閉焉。天下事物,皆有原理原則,其原理之體常不易,其用之演為原則也。則常以適用於外界為職志,不入乎其軌者,或以為深績隱曲,而實布帛蔽果,夫婦之愚可與知能者也,言其龐雜至今極也,而其去治理若愈遠,毋亦於茲三義者,有所未愜焉,則庸言報之所為作也。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庸,用也。人岙人用,人岙人庚。庚,更事也。《易》曰:‘先庚三日。’”


釋義
(一)yong1(舊讀<現代音>yong2<\/現代音>)《廣韻》餘封切,平鍾以。東部。 (1)采用;需要。常與否定副詞“無”、“勿”、“弗”連用。《說文‧用部》:“庸,用也。”朱駿聲通訓定聲:“庸,事可施行謂之用,行而有繼謂之庸。”《書‧大禹謨》:“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禮記‧內則》:“子婦未孝未敬,勿庸疾怨。”鄭玄注:“庸之言用也。”《老殘遊記》第七回:“我無庸去,只是教閣下個至良極美的法則。”

(2)任用;使用。《廣雅‧釋詁一》:“庸,使也。”王念孫疏證:“《說文》:‘賃,庸也。’賃亦任也,庸亦用也。”《書‧堯典》:“疇咨若時登庸。”孔傳:“庸,用也。”唐韓愈《進學解》:“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清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名之所在,上之所庸。”

(3)功勞;功勛。《爾雅‧釋詁下》:“庸,勞也。”邢昺疏:“庸者,民功曰庸。”《左傳‧僖公二十七年》:“車服以庸。”杜預注:“庸,功也。”《國語‧晉語七》:“無功庸者,不敢居高位。”《世說新語‧方正》:“郭淮作關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屢有戰庸。”

(4)勞苦。《詩‧王風‧兔爰》:“我生之初,尚無庸;我生之後,逢此百凶。”鄭玄箋:“庸,勞也。”

(5)酬謝。《小爾雅‧廣言》:“庸,償也。”《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庸勳、親親、昵近、尊賢,德之大者也。”《孟子‧盡心上》:“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

(6)平常;經常。《爾雅‧釋詁上》:“庸,常也。”《易‧乾》:“
庸行之謹,庸言之信。”孔穎達疏:“庸,常也。從始至末常言之,信實常行之。”《韓非子‧五蠹》:“布帛尋常,庸人不釋。”《禮記‧中庸》:“庸德之行。”鄭玄注:“庸,常也。”

(7)常人;眾人。《莊子‧德充符》:“其與庸亦遠矣。”成玄英疏:“與凡常之人固遠矣。”漢昭帝《止出馬詔》:“民匱于食,流庸未盡還。”

(8)法度。《太玄‧中》:“龍出于中,首尾信,可以為庸。”范望注:“庸,法也。”

(9)隋、唐時的一種賦役法。《新唐書‧食貨志》:“用人之力歲二十日,閏加二日,不役者日為絹三尺,謂之庸。”唐杜甫《歲晏行》:“韦岙兄聞處處鬻男女,割慈忍愛還租庸。”又泛指賦稅。梁啟超《歲暮感懷》:“是處無衣搜杼軸,幾人鬻子算租庸。”

(10)由;從。《詩‧齊風‧南山》:“魯道有蕩,齊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從止。”馬瑞辰通釋:“《詩‧君子陽陽》傳:‘由,用也。’庸訓為用,即為由矣……《說文》:‘從,隨行也。’繇,隨從也,由或繇字。”

(11)水渠;水溝。《禮記‧郊特牲》:“祭坊與水庸,事也。”鄭玄注:“水庸,溝也。”孔穎達疏:“庸所以受水,亦所以泄水。”《新唐書‧循吏傳‧賈敦頤》:“敦頤為立堰庸,水不能暴,百姓利之。”

(12)更代,替換。《方言》卷三:“庸,代也。”《廣韻‧鍾韻》:“庸,易也。”《漢書‧食貨志》:“教民相庸輓犁。”王念孫雜志:“庸者,更也,迭也,代也……庸挽犁者,猶言更挽犁,代挽也。”

(13)和善。《小爾雅‧廣言》:“庸,善也。”宋翔鳳訓纂:“謂和善人也。”《廣韻‧鍾韻》:“庸,和也。”

(14)次。《廣韻‧鍾韻》:“庸,次也。”

(15)愚;不高明。如:庸人;庸醫。《集韻‧鍾韻》:“庸,愚也。”

(16)顯明。《國語‧周語中》:“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創制天下,自顯庸也。”清俞樾《古書疑義舉例‧兩字一義而誤解例》:“顯、庸二字亦同義。”

(17)代詞。表示疑問,相當於“何”、“哪”。《荀子‧宥坐》:“女庸安知吾不得之桑落之下!”唐柳宗元《天對》:“於菟不可以作,怠焉庸歸﹖”梁啟超《顏李學派與現代教育思潮》:“庸知刀之能利用殺賊乎﹖”

(18)副詞。1.表示推斷,相當於“大概”、“或許”。《左傳‧僖公十五年》:“晉其庸可冀乎!”唐李賀《贈陳商》:“天眼何時開,古劍庸一吼。”清黃宗羲《次公董公墓誌銘》:“然達官高第,海內庸有不知,而無不知甬中董次公者。”2.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豈”、“難道”。《左傳‧莊公十四年》:“子儀在位,十四年矣;而謀召君者,庸非貳乎﹖”《漢書‧南粵傳》:“雖王之國,庸獨利乎﹖”漢曹操《求賢第二令》:“士有偏短,庸可廢乎!”3.表示因果關係,相當於“乃”、“於是”。《書‧益稷》:“帝庸作歌。”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庸,猶乃也。”《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諸陳。”《北史‧周紀》:“今踵唐、虞舊典,禪位于周,庸布告爾焉。”

(19)介詞。表示憑藉,相當於“以”。《法言‧重黎》:“天子制公侯伯子男也庸節。”李軌注:“庸,用也。”《漢書‧武五子傳》:“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退。”王念孫雜志:“庸、用古字通。《蒼頡篇》曰:‘用,以也。’言死不得取代,當以身自往也。”

(20)古國名。故地在今湖北省竹山縣東四十里。《左傳‧文公十六年》:“庸人帥君熷羊蠻以叛楚。”杜預注:“庸,今上庸,屬楚之小國。”《史記‧楚世家》:“熊渠甚得江、漢間民和,乃興兵伐庸、楊奧、至于鄂。”張守節正義:“《括地志》云:‘房州竹山縣,本漢上庸縣,古之庸國。’”

(21)倦怠。後作“慵”。《法言‧五百》:“噫者!吾于觀庸邪!”汪榮䏁𠵈王洆小貝㗱義疏:“庸之為言倦也。今字作慵。”

(22)受僱傭,出賣勞動力;被僱用的人。後作“傭”。《墨子‧尚賢中》:“傅說被褐帶索,庸築于傅岩。”《韓非子‧五蠹》:“澤居苦水者,買庸而決竇。”《漢書‧欒布傳》:“(彭越)窮困,賣庸於齊,為酒家保。”

(23)通“鏞”。大鐘。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豐部》:“庸,墒借為鏞。”《詩‧商頌‧那》:“庸鼓有斁。”毛傳:“大鐘曰庸。”陸德明釋文:“庸,依字作鏞,大鐘也。”《逸周書‧世俘》:“王定奏庸,大享三終。”

(24)通“墉”。城。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豐部》:“庸,墒借為墉。”《詩‧大雅‧崧高》:“以作爾庸。”毛傳:“庸,城也。”陸德明釋文:“庸,本亦作墉。”《後漢書‧伏湛傳》:“與爾臨行㶊童,以伐崇庸。”李賢注:“庸,城也。”

(25)姓。《通志‧氏族略二》:“庸氏,商時侯國,周武王時來助伐紂……文十六年,楚滅之。子孫以國為氏。漢有庸光,又有膠東庸生。”《詩‧鄘風‧桑中》:“云誰之思,美孟庸矣。”毛傳:“庸,姓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