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0日 星期三

公,座,老公,當時的尊稱,不是「公」就是「老」,長官

 

職場上的稱呼,土洋有文化差異、不同職業也有區別,今昔更有不同講究!我進入職場近四十年,幾乎都在新聞界,所見所聞及自身經驗,對於年輕一輩而言可能匪夷所思,不過仔細玩味,有些也許還能咀嚼再三,這就叫做:老派!
剛跑立法院新聞時,絕大多數都是老委員,當時的尊稱,不是「公」就是「老」,原則上輩分較高的稱公、較次的稱老,但也有例外,例如cc派大咖張子揚就因為「子公」礙耳,只得稱「子老」。由於記者長期浸染其間,也會被比照稱呼,有的就這麼跟著一輩子,像被稱為「聖老」的林聖芬,也有些敬謝不敏的,像江春男(司馬文武)的「春公」,或是本人的「守公」。
在報舘(老一輩不説報社,更沒人説公司),余紀忠很不喜歡被稱「老闆」、也不喜被稱「董事長」,因為銅臭味太重!他喜歡大家稱他「余先生」。「先生」這個詞,有興趣的可以查查民國初年的涵義。接班的余建新,也很少人叫他董事長、老闆,不是叫他洋名,就是稱他「發座」(他擔任過中國時報發行人),這個「座」,就已經有點官味了!
最有意思的是,同仁之間幾乎都直呼名字,不管你是什麼職務,擔任主管的大概都會有兩個覺悟,一個是這個職位是「服務業」,服務記者使其充分發揮;另一個是聚餐後,職位最高者付錢,一切記者最大。甚至有人稱主管職位是「dirty work 」,如果有人稱呼你「長官」,那不是跟你開玩笑,就是侮辱你!
當然,時代會變,文化也會改變,當中國時報內出現「長官」這個稱呼時,我們剛開始會怪那個比較會拍馬屁的工商時報歪風入侵,但慢慢地好像也擋不了了,這種變,好像不只是稱呼變了,有些牽涉到新聞本質理念的,似乎也變了!
不管怎樣說,現在有人叫我「長官」,我還是不太能適應。


懼內的老沙終於忍無可忍,決定給妻子來個下馬威,免得妻子老是瞧不起他。
回到家,一邊用腳踢開大門,一邊大喊道:「黃臉婆,老公回來了,還在裡面磨菇什麼,快把拖鞋拿來,準備開飯啦!我還要出去和朋友喝幾杯呢 等一下把我那套藏青色西裝準備好,還有妳該知道伺候我換衣服的人是誰了吧?!」
「當然知道!」妻子咬牙切齒地說,「葬儀社的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