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閣 ,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人。北宋徽宗時,他做過太學博士、符寶郎,後謫監陳留酒稅。靖康之難,金人入汴,他自陳留避亂南奔,經商水、襄陽至湖南,轉徒岳陽、長沙、衡陽間。高宗紹興元年,複經廣東、福建抵臨安,任吏部侍郎,累官至參知政事。  
陳與義是南北宋之交傑出的詩人,也是江西詩派後期的代表作家。和黃庭堅、陳師道一樣,他也尊杜學杜。但在南渡以前,他對黃、陳學杜的偏差還不能有所察覺和糾正,寫了不少表現個人生活情趣的流連光景之作。如以“紅綠扶春上遠林”寫春光,以“一涼恩到骨”寫秋雨,以“微波喜搖人,小立待其定”寫池水,以“牆頭語鵲衣猶濕,樓外殘雷氣未平”寫新晴,雖清新可喜,但也表現了詩人對現實的冷漠,而這正是江西詩派的共同傾向。  

南渡以後,國破家亡,顛沛流離,他比較廣泛地接觸了社會現實,激發了他的愛國感情,對於杜詩的精神實質也有了深入的體會,所以他說:“但恨平生意,輕了少陵詩”(《避虜入南山》)!並認識到“要必識蘇、黃之所不為,然後可以涉老杜之涯矣”(《簡齋詩集引》)。從此,他的詩風才有了轉變,趨向沈鬱悲壯,寫了不少感懷家國的詩篇。有的痛恨金人的侵擾,慨歎國中之無人,以至皇帝也到處逃竄,如《次韻尹潛感懷》:  
胡兒又看繞淮春,歎息猶?國有人?可使翠華周宇縣?誰持白羽靜風塵?五年天地無窮事,萬里江湖見在身。共說金陵龍虎氣,放臣迷路感煙津。  

有的則追咎北宋末年朝臣的誤國,對宋高宗的只知一味逃跑也給予幽默而辛辣的諷刺。如《傷春》:  
廟堂無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聞戰馬,豈知窮海看飛龍!孤臣霜發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稍喜長沙向延閣,疲兵敢犯犬羊鋒。  
史言建炎三年十二月,金人陷常州,高宗“航海避兵”;又次年二月,金人攻長沙,向子甄“率軍民死守”,便是這首詩所反映的史實。這些詩,蒼涼悲壯,從思想風格到句法聲調,都很象杜甫的《諸將》,楊萬里說他“詩風已上少陵壇”(《跋陳簡齋奏章》),是不錯的。此外,如《感事》、《牡丹》等也都是傷時撫事之作。但由於詩人並沒有完全改變對社會現實的消極態度,同時也沒有象杜甫那樣深入廣泛地接近人民,因而他的愛國詩篇為數並不多,也不及杜甫的深刻、沈摯,且多缺乏積極奮發和為國犧牲的精神。但在當時已是難能可貴的了。

參考資料:http://www.twbm.com/window/liter/chlit/ch5/ch5_18.htm


******


詞牌: 臨江仙
詩題(詞序): 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憶昔【案:「憶昔」原作「昨夜」,從彊村叢書本無住詞。】午橋橋上飲★4 ,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5 。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案:宋本《無住詞》。】




陳與義以詩著名,但所存一卷《無住詞》「殆於首首可傳」(《四庫全書提要‧無住詞》),即如此首《臨江仙》詞,憶昔感今,聲情並茂,便堪稱絕唱。黃昇云:「去非詞雖不多,語意超越,識者謂可摩坡仙之壘。」(《花庵詞選》)


澳門媽閣廟



解釋:
(1)
形狀像樓房的建築。如:「高閣」、「閣樓」、「亭臺樓閣」。
(2)
藏書的房間。如:「藏經閣」、「文淵閣」。
(3)
女子的房間。如:「繡閣」、「閨閣」。
(4)
出閣:指女子出嫁。如:「大姊昨天出閣,家裡很熱鬧。」
(5)
內閣:總稱行政院所屬的各部會組織。







領頭字



解形
《說文》:“閣,所以止扉也。人岙人門,各聲。”


注音

釋義
(一)ge2《廣韻》古落切,入鐸見。鐸部。 
(1)門開後插在兩旁用來固定門扇的長木樁。《爾雅‧釋宮》:“所以止扉謂之閣。”郭璞注:“門辟旁長橛也。”郝懿行義疏:“《釋文》‘閣’作‘閎’,云:‘本亦作閣。’又云:‘郭注本無此字。’蓋陸德明據誤本作‘閎’,反以作‘閣’為非。”王引之述聞:“辟與闢同(經傳多以“辟”為“闢”),開也。謂門之既開,其旁有長橛以止之,使不動搖。今時城門既開,插木橛於旁以止之,是其遺法也。”一說指舊式門扇旁邊用作轉軸的長木柱。《說文‧門部》:“閣,所以止扉者。”徐鍇繫傳:“所以止扉,即今云門頰,扇所附著也。”按:宋李誡《營造法式‧小木作制度‧烏頭門》:“立頰長視門高。”原注:“上下各別出卯。”又泛指長木樁。《爾雅‧釋宮》:“(杙)長者謂之閣。”

(2)架子上置放食物的木板。《廣雅‧釋詁二》:“閣,載也。”又《釋詁三》:“載、閣,立岙支也。”王念孫疏證:“皆謂庋閣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門部》:“閣本訓直厥熷木,所以扞格者。引申之,橫者可以庋物亦曰閣。”《禮記‧內則》:“大夫七十而有閣。”鄭玄注:“閣,以板為之,庋食物也。”

(3)方言。立櫃。清同治年修《河南府志‧方言》:“閣謂之立櫃。”

(4)設置閣的夾室,即䏁厂豆寸㗱房。《廣雅‧釋宮》:“閣,䏁厂豆寸㗱也。”《禮記‧內則》:“天子之閣左達五,右達五;公侯伯於房中五;大夫於閣三;士於坫一。”鄭玄注:“達,夾室。大夫言‘於閣’,與天子同處。”孔穎達疏:“大夫既卑無嫌,故亦於夾室而閣三也。”

(5)夾室,在大屋子裏隔出來的小房間。唐白居易《別春爐》:“暖閣春初入,溫爐興稍闌。”元李文蔚《燕春博魚》:“賣酒的,有乾凈閣子兒麼﹖”明謝肇淛《五雜組‧地部二》:“閣,夾室也,以板為之。”

(6)宮廷中收藏圖書、安置賢才或繪像表功的房子。《漢書‧揚雄傳》:“時雄校書天祿閣上,治獄使者來,欲收雄,雄恐不能自免,乃從閣上自投下,幾死。”《三輔黃圖‧閣》引《漢宮殿疏》:“天祿、麒麟閣,蕭何造,以藏秘書、處賢才也。”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典籍》:“魏時采掇亡書,藏在三閣。”後世泛指收藏圖書、器物的房子。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七:“作金銀琉璃窣堵坡,藏閣上。”宋趙與時《賓退錄》卷六:“又進登一閣,稍大,閣中皆陳列法書圖畫。”

(7)宮殿。《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時醫秦信在旁,臣意去,信謂左右閣都尉曰:‘意以淳于司馬病為何﹖’”司馬貞索隱:“一云閣即宮閣。”宋蘇軾《書柳公權聯句》:“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韦岙京。”

(8)我國古代中央官署。《後漢書‧仲長統傳》:“光武皇帝慍數世之失權,忿彊臣之竊命,矯枉過直,政不任下,雖置三公,事歸臺閣。”李賢注:“臺閣謂尚書也。”唐白居易《留別吳七正字》:“成名共記甲科上,署吏同登芸閣間。”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補遺‧內閣‧閣臣奪情奉差》:“閣臣百僚師表,奪情不喪,何以示天下﹖”

(9)近、現代的內閣。如:閣議;閣員;組閣;倒閣。

(10)供遊息眺望的樓房。如:亭臺樓閣。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三十八引《倉頡篇》:“閣,樓也。”《淮南子‧立術》:“高臺層榭,接屋連閣。”唐白居易《江樓早秋》:“樓閣宜佳客,江山入好詩。”《聊齋志異‧蓮花公主》:“疊閣重樓,万椽相接,曲折而行。”特指寺觀中供佛、祀神的樓房。《集韻‧鐸韻》:“閣,觀也。”如:普賢閣;呂祖閣。

(11)棧道。《戰國策‧齊策》:“為棧道木閣而迎王與后於城陽山中。”《史記‧高祖本紀》:“去輒燒絕棧道”唐司馬貞索隱引崔浩云:“險絕之處,傍鑿山巖,而施版梁為閣。”《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七回:“鑿山開路,搭造橋閣。”

(12)樓與樓之間的架空複道。《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高廊四注,重坐曲閣。”李𠻘注引司馬彪曰:“曲閣,閣道委曲也。”《三輔黃圖‧漢宮》:“於宮西跨城池作飛閣,通建章宮。”

(13)置放;禁受。後作“擱”。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豫部》:“閣,凡止而不行皆謂之閣。”《三國志‧魏志‧王粲傳》“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南朝宋裴松之注:“鍾繇、王朗等雖各為魏卿相,至于朝廷奏議,皆閣筆不能措手。”唐元稹《遣春十首》之九:“葛巾竹梢掛,書卷琴上閣。”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二十五回:“這先生雖系通人,沒得那般八股習氣,去岙煀閣不住他如此考問。”

(14)用同“閤”。1.丞相官署的門。唐杜甫《贈嚴閣老詩》:“扈聖登黃閣,明公獨妙年。”2.賓館。元雅琥《上執政四十韻》:“中台方正席,東閣又延賓。”3.臥室;女子臥室。如:閨閣;出閣。《樂府詩集‧〈木蘭詩〉》二首之一:“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明佚名《韓明十義記》第九折:“本是㿹岙秀閣香閨女,今做奸豪獄內人。”

(15)姓。《元和姓纂‧鐸韻》:“周之閽人守王宮者,所以止扇闔扉謂之閣,以為氏。《急就章》有閣并訢,漢有閣并儒。”

沒有留言: